资本主义萌芽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一、资本主义的萌芽——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四、资本主义的矛盾: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五、资本主义的转型:政府干预与福利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其兴起主要源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经历了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其矛盾与问题也愈加突显,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的出现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和调整。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在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经济生产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和交换,而从17世纪起,随着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开始崭露头角。
商品经济对市场经济的转化,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
市场经济的开端是指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等)通过交换商品,从而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供求双方的自愿交换,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选择交易对象和货币形式。
这种市场交换模式,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基础。
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人类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快速转型,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机器的产生和工业的发展进程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人)成为工人的雇主,而工人则失去了生产资料甚至生活的基本掌控权利,这就构成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基本矛盾。
在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扩张速度非常迅猛,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取代了封建制度,各个国家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和合作也随之发展。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强调的是私有制,也就是将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掌握在自己手中,享有收益。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资本主义的另两个重要基本原则。
自由竞争,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市场竞争,并争夺更多的利润。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固然重要,但是质量,配送,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也是决定市场成败的关键。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资本主义萌芽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资本主义萌芽》的会考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资本主义萌芽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明朝产生(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2.清朝发展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2)分工更细(3)雇工数量增多(4)部门和地区增广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稀疏又微弱(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二、“重农抑商”政策1.秦朝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①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表现: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不断。
2. “闭关锁国”①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②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高中历史会考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地里发现1、1487 迪亚士——好望角2、1492 哥伦布——美洲3、意义: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推动欧洲商业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就已取得的共识,是出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但是,当今的学术论坛上出现了新的见解,或者说,出现了重新认识的要求。
1973年,一位以执着追求真理著称的经济学者,在他研究欧洲城市史以后所写的笔记中说道:渊源于希腊、罗马传统的“城邦国家,商业城邦”是“欧洲中世纪产生城市、产生市民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
这种“城市及其自治,是中国历史上所绝对不会发生的。
”“中国的城市、市井、市肆,却从来是在皇朝控制之下”,“中国从来没有产生过商业本位的政治实体。
”因此说“中国的中世纪也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倘若不是意外的历史事变打断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自己也能生长出资本主义来云云,”这是“非历史的观点。
”(1)应该说,这是新的见解之一例。
(2)这个见解,在以后的论坛上,也时有出现。
(3)另一位在80年代中期主编了一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著名学者,在该书中不但承认中国的明清时代,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强调资本主义萌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事物的生命力,它既然产生,除非有不可抗的力量,是不会夭折的,而是导向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时,就应该考察它的延续性和导向性。
”(4)这里所说的延续性和导向性,自然是指资本主义的导向和延续,这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这一巨著出版十年之际,著者“在进行了更深入、更周密的思改之后,”在多次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与自己过去观点完全不同的新见。
”(5)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最近一次的“笔谈”中,著者进一步明白宣示:在中国的“历史研究上,不要提研究资本主义萌芽了。
”(6)既然不提资本主义萌芽,那么“它的延续性和导向性,”自然更加无从谈起。
而在最近的一次关于中国社会形态及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讨论中,有些学者进一步认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只能是一种假设”,是一个“假问题”。
高二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1.(25分)纵观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均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倡导的经济政策。
(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知识,指出贾谊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3分)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宋)《司马光奏议》(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的观点。
(2分)结合所知识,概述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3分)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888年)(3)晚清政府对洋商和华商施以了不同的经济待遇。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6分)材料四: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1903年)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马建波《〈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研究》(4)根据材料一、四,指出“商业”地位的历史性变化。
(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初《钦定大清商律》出台的社会要求。
(4分)材料五: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
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5)根据材料五,概述民国初年兴办实业高潮出现的具体表现及出现该局面的政策因素。
一、一条史料引发的联想在20世纪50~60年代有关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中,有一条经常被人引用的材料。
这条材料记载苏州金箔业中的一位董司,因触犯行规被同行活活咬死。
见于近人黄钧宰的《金壶逸墨》。
原文如下:“苏州金箔作人少,而利厚。
收徒只许一人,盖规例如此,不欲其广也。
有董司者,违众独收二徒。
同行闻之,使去其一,不听。
众忿甚,约期召董议事于公所。
董既至,则同行先集者百数十人矣。
首事四人令于众曰:‘董司败坏行规,宜寸碟以释众怒。
’即将董裸而缚诸柱,命众人各咬其肉,必尽乃已。
四人者率众向前,顷刻周遍,自顶至足,血肉模糊,与溃腐朽烂者无异,而呼号犹未绝也。
比邑侯至,破门而入,则百数十人木立如塑,乃尽数就擒,拟以为首之四人抵焉。
”[1] 这条史料,曾被许多研究者看成是鸦片战争前清代手工业行会制度下出现的事物。
有人把它作为行会议定条规必须共同遵守的正面证明,[2] 有人则把它看作行会规章开始受到突破的反面例证。
[3]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判明这条材料的确切时间,当我们把它放到本来的历史环境中时,它所反映的问题,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一百数十人把一个人活活咬死,这种行为,只能发生在相对愚昧的中国封建社会,而不可能发生在相对文明的中国近代社会。
人们作这样的推断,自然有它的相对合理性。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手工业行会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记载,这都是可能的。
然而,见于《金壶逸墨》中的这一事件,却的确不是发生于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主义的中国,而是发生在上距鸦片战争足足有三十个春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具体地说,是在中国的机器大工业早已出现的1872年12月14日。
[4] 这里至少有三条记载,可以确切不移地证明这一点。
一是1874年出版的一位当时人的记录,内云:“同治壬申[十一年],苏郡有飞金之贡。
先是,业金箔者,以所业微细,自立规约,每人须三年,乃授一徒,盖以事此者多,则恐失业者众也。
其时,有无赖某者,以办贡为名,呈请多授学徒,用赴工作。
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主要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也叫一般的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
在自然经济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限制,另一方面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地瓦解自然经济,促使封建制度逐渐解体。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生产关系。
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的形成。
从宏观上来看,本专题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即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从微观上来看,商业发展、城市发展、货币演变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历史时期发展概况商朝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所以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商朝都城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的土特产品相互交流。
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
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战乱,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隋唐商业繁荣。
政府在市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
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那时的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
市的买卖时间也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
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在广大的农村,包括偏远的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经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布海内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贩,由于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还有不少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高一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1.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由1601 年可知发生在明朝后期,由“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可知这些人是无产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进而得知当时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机房”“罢工”反映了劳资纠纷和斗争,这都反映了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而选择B项。
材料中并“没有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表述,故排除A项。
也没有“官商勾结”的陈述,因此排除C项。
中国使用机器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也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所以D项也不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答案】C【解析】题干的信息是崇阳县令张乖崖鞭笞买菜村民,并斥其懒惰。
村民受鞭笞训斥,是因为买菜不符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常态,AB为表象,D表述绝对化,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3.明朝万历年间嘉兴石门镇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榨油原料亦主要靠“商人从北部镇、淮、扬、楚、湘等贩油豆来此”。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1、时间:14-16世纪;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基础)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4)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1)积极影响: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高二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1.(20分)阅读下列材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
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
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6分)(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2分)(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答案】(1)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容易破产。
(4分,任意2点4分。
)(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分)特征: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工匠;是为了增殖财富而从事生产的,工匠对机户依赖性强,工匠生活没有保障。
(4分)(3)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规模不大。
(2分)(4)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1.下面这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蒙娜丽莎》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B.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C.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D.表现现世生活和赞美人性的伟大2.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所提及“大西洋边缘”的欧洲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借助罗盘和纸张,以及对亚洲游历书籍中所描绘的东方富足生活的……迸发出了惊人的社会、精神和体质活力”。
这种“活力”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使欧洲经济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B.促使欧洲人冲破束缚,成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启蒙者C.此后,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儿乎扩展到世界各地D.它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了人类种族新的迁移3.欧洲人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黑人奴隶,然后运到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运回欧洲。
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4.“三角贸易”为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下列对“三角贸易”的描述,错误的是()A.英国是“三角贸易”的积极参与者B.非洲因此丧失近亿精壮劳力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带动了亚非拉的经济繁荣5.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了《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
到了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重申国王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等。
这表明()Λ.英国王权受限有一定的历史传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C.英国有进行政治革命的历史传统D.封建王权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6.2023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感染新冠病毒后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领导政府的应对行动,抗击此次疫情。
英国首相执掌国家大权得益于()Λ,《权利法案》的颁布B.《人权宣言》的颁布C.1787年宪法的颁布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7.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末期在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商业城市内局部出现的新的以工场生产和雇佣劳动方式为特征的生产方式。
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始形态。
明朝中后期,仅在江南一些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前期,在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后,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主要说明A.雇佣关系出现B.家庭手工业发展C.自然经济解体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2.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D.“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3.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
”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B.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C.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D.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4.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现象是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明中后期纺织业普遍使用了机器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的繁荣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高三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1.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C.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为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纺织业里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型雇佣关系,说明在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选B【考点】古代经济·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明清时期商人赚钱后多买田置地。
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
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土地贵族把持政权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答案】B【解析】18世纪的英国已经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了,政府推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且农业已经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故排除ACD;但是土地贵族把持政权是中国与英国都具有的共同点,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土地贵族把持政权3.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材料中“角色” 的定位最准确的是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等信息可知他们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由题干中“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等信息可知他们转化为了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又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者,因此答案为A项。
高三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1.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紧密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而芜湖以浆染环节为主,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答案A最符合材料之意;对于B项来说,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应指的是对商品的不同需求,而材料表述的是棉布产品生产加工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环节,用各地区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来解释商品的生产环节的不同地区,显然是“文不对题”;同理C项的解释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事实;而D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生产)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以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切入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因来分析根本原因。
ABCD项都会影响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归根结蒂是腐朽的封建制,其不适用生产力的发展,是为根源,故B项正确;ACD项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因腐朽封建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禁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3.明代徐一燮在《始丰稿·织工对》中记载,钱塘织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
”此记载实际上反映了明代:A.钱塘地区织工极端贫困B.钱塘地区丝织业发达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织工是个低贱的职业【答案】C【解析】注意解读材料信息,材料“日佣为钱二百缗”反映了雇佣劳动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雇工向雇主出卖劳动力以换取收入维持生计。
高一历史资本主义萌芽试题1.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近代的前夜”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而下列史实最能说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选项是“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近代的前夜”2.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丝织业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表格材料中自耕农和佃农所占的比例说明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工场工人和商人、工场主的比例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项;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时间是鸦片战争之后,故①错误;丝织业发展材料中无从体现,故④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常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
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朝·范镰(1)材料中开袜店的商人和当地居民(合郡男妇)形成了什么关系?材料中哪句话可以说明?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4分)材料二:“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
九年级专题复习: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把握资本主义形成和进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大事,基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产生、进展和变化;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提高概括历史问题、比较类似大事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同学合作完成老师设计的问题,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熟悉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树立历史进步意识。
重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难点:本专题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在单元复习前讲授,同学活动受制约,需要老师加强点拨。
考点: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且比重较大,联系比较的角度广泛。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资本主义萌芽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2、文艺复兴3、新航路开拓老师强调复习这一专题的重要性。
通过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指出欧洲消失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要求同学参考第10课回答问题:1、14—16世纪欧洲历史发生巨大变化。
巨大变化的表现有哪些?巨变实质是什么?指导同学从学到的14-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大事找寻答案。
(要点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拓;在欧洲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产阶级文化和意识形态、世界市场开头形成,这些史实表明欧洲封建社会走向解体,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壮大。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展,资产阶级力气的壮大,他们要掌权、要进展资本主义,历史又消失了波澜壮阔的一幕。
)提高同学的综合概括力量,了解事物的进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1、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工业革命,美国内战,俄日改革,2、各国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主要有哪些方式?我们从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中得到什么启示?(指导同学从思索消失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可以找出:方式是革命(含民族解放运动)和改革;启示是新制度的确立道路曲折、各国选择进展道路的要依据本国国情及国际因素、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等。
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里还存在着非主流的商品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一个产生——缓慢发展——被打断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一、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1、前提条件:1)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谓“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而“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2)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须的货币财富
3)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且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
·直接原因: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时间地点:
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如苏州)
3、含义:
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
3、产生部门(最早出现的行业):
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
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4、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
在当时的苏州,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
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5、主要特征:
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称之为“萌芽”,就是说当时的资本主义关系刚刚产生,还很不普遍,只是在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中出现。
那时,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在全国占主要地位。
6、实质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7、意义: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三、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封建的经济基础非常顽固与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的根源。
(1)生产力发展水平
1)明清生产力确实大幅提高,但只是量的扩大,很少质的变化。
2)明清生产力已经明显落后于同时期西方经过工业革命的国家。
*明清的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瓦解封建
的自然经济。
(2)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结构
1)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
难以突破的障碍。
2)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3)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这影响
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4)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
高和科学技术的积累,使旧的生产方式得以牢固、持久的保持。
5)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
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
6)手工作坊和包买商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受国
家制度、行会章程的束缚。
1)明清专制主义的封建集权统治进一步较强,而地主制经济下的个体小农
则是其统治的基础。
2)“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政府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流通不便,
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3)明清社会是个有机体,社会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治本主义萌芽。
1)地主制经济特有“活力”,
2)封建行会制度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和商业的规模、并限制其竞争。
3)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滞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传统文化的两重性。
一方面作为内驱因素的经世致用等观念,一方面作为制约因素的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的重本抑末重儒轻贾的价值体系自
我封闭自我陶醉的文化自大主义。
二、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康熙年间,命令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匠籍制度,使手工业者脱离了世代继承的劳役。
摊丁入亩结束了历年久远的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松弛了。
1、发展表现:
①具有资本西湖一性质的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规模、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②包买商的活跃。
包买商通过借贷、预付原料,供应织机等方式控制小生产者。
③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四、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
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条件。
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⑤科技优势。
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2、不利条件:
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
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②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
③封建制度的束缚。
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但是,西欧资本主义成长于封建社会晚期,当时面对的也是腐朽的封建制度:
从社会背景看:17、18世纪的欧洲封建国家改革使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还要低;思想领域也存在严重的天主教会思想禁锢;从封建政策看:西欧国小多分裂,关卡林立更甚;苛捐杂税众多,教会也收什一税;行会制度一样存在;商人无政治地位一样受国家压榨(如资产阶级在法国也是第三等级);从资本主义萌芽起点看:时间、水平相差也不大,技术进步导致社会分工扩大(欧洲出现工业中心,明朝有专业化工商业城市),从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欧洲的地中海、西北欧,明朝的江南),进而出现萌芽,并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成长之日,正是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时,封建制度必定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必然出现。
联系: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条件、时间、地点、标志、途径、本质、影响等。
东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有很大的相似性,起点差别并不大,但后面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差别,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为什么中国没能象西方那样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可从东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同成长之路去寻找原因。
中国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比多数西方国家晚,但几百年一直只是一个“芽”,原因何在?一种观点认为:是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另一种观点认为:上述观点是不对的,资本主义成长之日,正是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时,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西方封建专制加强中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