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293.00 KB
- 文档页数:9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一、学科点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学科点代码:080505三、学科点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的学科。
该学科点致力于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
学科点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方向。
四、学科点专业方向:1. 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组成原理,探索提高计算机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的专业人才。
2. 计算机网络: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构建、管理和优化,包括网络通信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培养具备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3. 软件工程:研究软件开发的方法和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培养具备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4. 数据库技术:研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实现和应用,包括数据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挖掘等内容,培养具备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5. 人工智能:研究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内容,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
五、学科点研究方向:1.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并行计算: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等方向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多核处理器、GPU计算等内容。
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研究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无线通信等方向的理论和应用。
3. 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研究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质量保证等方向的理论和实践。
4. 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研究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算法等方向的研究和应用。
5.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理论和应用,包括机器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和应用。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兰州大学2013年12月一学科简介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兰州大学物理学科就已开始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长期以来,该学科坚持理论与应用并重,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州大学物理学科199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学科。
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3年批准设立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进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行列,2009年物理学本科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依托该学科点,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本学科建立了应用磁学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更名为“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1年成立“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核科学与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2008年获批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设立“理论物理交流平台”。
本学科点是兰州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学科,近年来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形成了以物理学一级学科为依托,链接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的学科群,成为兰州大学的重要支柱,是国内有影响力,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
学科点的发展过程中,以段一士、汪志诚、钱伯初、马中骐、杨正、李发伸、徐躬耦、王顺金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代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磁学与磁性材料、原子核物理等专业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学科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90余人。
形成了以罗洪刚、刘翔、刘玉孝、黄亮等教授为代表的理论物理研究团队,以薛德胜、贺德衍、谢二庆、彭勇等教授为代表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以胡碧涛、陈熙萌、姚泽恩等教授为代表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团队,以张晓萍、马义德、万毅等教授为代表的无线电物理研究团队。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简介和课程设置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学科概况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思想的面貌、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而且使人类生存的原生态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发生了从自然世界向人为世界的整体迁移,从整体上影响着人类在当下和未来的思想方式。
随着量子论、相对论的出现,时空概念的内涵在整个宇宙宏微观尺度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克隆技术的出现,使科学技术在整体上挑战着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如今,科学技术不仅要研究现实世界,而且要肩负价值伦理世界。
现代科学技术面临着传统科学和哲学的双重任务,科学技术哲学是这一双重任务理所当然的承载者。
二、学科研究范围科学与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伦理、科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环境生态哲学、现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知识社会与人文传统、生命的生物态、信仰态与技术态等。
三、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功底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能力的人才,能够学会判断现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既要有充分的科学素养,也要有足够的人文关怀。
学术品质端正,虔诚敬业,有志于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教学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知识面宽,思想能力强,了解哲学研究的前沿和动态,对于社会和伦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外语能力强,善于写作和思考,掌握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和中国化,科学发展史,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以及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影响。
要写出具有足够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胜任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
对科学哲学史及其现状有充分的评价能力,能娴熟地阅读相关外文资料。
毕业研究生可以在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党校、政府部门、军队等从事研究、管理和规划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1.科学技术伦理2.科学哲学3.科学社会学4.全球主要国家科技战略比较研究5.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哲学反思。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简介和课程设置
中国哲学
(Chinese Philosophy)
一、学科概况
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华民族哲学思维发展历程、学派思潮、理论特征、演化规律、时代价值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形态之一,已有数千年历史。
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印度哲学、西方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使自己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理论形态更加完备。
在本世纪,中国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贯通,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同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学相互渗透,同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二、学科研究范围
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代哲学,中国哲学思潮与人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流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和学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中国哲学理论、历史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础上,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传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历史和主要文献,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熟悉外国哲学的学说、流派及其沿革;写出具有新意的学位论文;能够独立讲授中国哲学专业课程;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毕业研究生可在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各级党校、政府机关、出版、宣传或图书馆、博物馆等部门工作,从事有关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教学、研究和宣传,编辑、整理古籍等工作,充分发挥其学科特长。
四、主要研究方向
1.中国古代哲学
2.中国现代哲学
3.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一、招生专业及学位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2024年中将招收各专业在职研究生,包括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
学位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种。
二、招生计划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2024年拟招生计划如下: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50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计划招收100名左右。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1.报考硕士研究生须具有全日制本科毕业及相应学科学士学位,报考博士研究生须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及相应学科硕士学位;2.报考者必须为在岗在职人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3.身体健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报名时间及方式1.报名时间:具体时间以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招生公告为准;2.报名方式:报考者可登入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上线填写报名表格并缴纳报名费。
五、招生考试1.笔试:所有报考者均须参加笔试,笔试内容根据所报专业确定;2.面试:笔试合格者进入面试环节,面试采取专家组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
六、录取及注册1.录取结果将于笔试面试结束后公布,录取名单将在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公示;2.被录取的考生需按录取通知书要求完成注册手续,逾期未注册者将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七、学习方式及学制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一般为硕士3-4年、博士4-6年。
八、学费及奖助政策1.学费:具体标准以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招生公告为准;2.奖助政策:根据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执行,包括助学金、奖学金等。
九、其他注意事项1.报考者如因特殊原因需退出考试,需提前向兰州大学研究生院提交书面申请;2.凡报考者均视为认可本简章内容,不得以未了解招生简章为由要求特殊待遇。
十、通联方式兰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通联通联方式:xxx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xxx以上为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2024年招生简章内容,具体事宜以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招生公告为准。
祝各位报考者顺利通过考试,加入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行列,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术型硕士:农业科学1、植物科学与技术2、农学3、食品科学4、
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与安全1、环境科学2、安全工程3、生态学4、
水资源与水利工程森林资源1、林学2、森林资源保护3、林业规划4、林
业工程矿物资源与矿产地质1、矿物资源工程2、矿物材料科学3、矿产
地质学冶金加工1、冶金物理化学2、冶金环境与安全3、冶金炼浆4、复
合材料机械工程1、机械电子工程2、工程设计与理论3、制造工程4、机
械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电子科学与技术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术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1、金
属材料加工2、无机非金属材料3、高分子材料4、应用微结构材料化学
工程1、化工原理2、化工过程及设备3、分子工程4、精细化工轻工纺织
食品1、轻工工程2、纺织工程3、食品科学与工程4、营养与食品卫生生
物科学1、生物工程2、生物技术3、分子生物学4、生物系统科学数学1、数学基础2、应用数学物理学1、物理学基础2、应用物理学化学1、化学
基础2、应用化学航空航天1、航空航天工程2、航空宇航技术3、航空科
学技术水利1、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