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8.44 MB
- 文档页数:93
护理学基础说课稿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和地位我们通过社会调研,对护理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岗位工作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护理学基础》涵盖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贯穿于病人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的“桥梁课”,是学习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系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及对行业的情感体验,且为获得执业证书打下基础,又能更好的服务于岗位工作,所以,这门课程也是为了满足各领域护理岗位的工作而开设的,来源于岗位也服务于岗位。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确立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现代护理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达到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工作方法;熟悉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治疗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情境,发展学习的能力,表现出自觉学习进取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思想理念;形成对护理对象同情、关怀、理解、宽容、仁爱的情感,表现出认真踏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1)结合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结合护理岗位对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的要求,选择符合护理人员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
(2)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需紧贴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3)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以必需、够用、适用为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2.课程设计根据护士素质形成的规律和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将传统的课程分解为三个侧重点各不相同的三级平台,即“护理学入门”-护理学导论,一般生活护理知识和技能,临床病情观察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课时安排分别为:学时学时学时,实践达学时。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操作流程。
o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常见护理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o学生能够了解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体温测量、脉搏监测、血压测量等。
o学生能够在模拟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o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o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o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基础护理学》中的“生命体征测量与记录”章节,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及记录规范。
重点是掌握各项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测量技巧及异常情况的处理;难点是如何准确测量并记录,特别是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完成测量。
三、教学方法4.讲授法:用于介绍生命体征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体征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
6.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或模拟案例,分析生命体征测量的实际应用。
7.实验法:实际操作生命体征测量,教师指导,学生互测。
8.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动画展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资源-教材:《基础护理学》-教具:体温计、血压计、脉搏计、秒表-实验器材:模拟人、实际测量工具-多媒体资源:、教学视频、动画演示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5-6人,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话题。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手机静音、举手发言,对违纪行为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操作规范的学生给予表扬,设立小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安排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基础护理学》说课例说——以“肌内注射法”为例【摘要】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介绍“肌内注射法”的教学设想,对备课、讲课等各教学环节从教育理论上进行阐述,把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学反思及其理论依据讲出来,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肌内注射法;说课,教育理论说课是教师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过程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作全面系统讲解的一项教研活动,在此过程中使教师的隐形思维条理化、清晰化、明朗化,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说课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的课题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用语言描述出来,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么教[1]。
现就本人执教的《基础护理学》中“肌内注射法”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探讨。
1 说教材1.1 教材分析《基础护理学》是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护理教育的主干课,贯穿于临床护理对象的始终。
该教材由周春美教授、张连辉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3版。
语句精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体现出了护理职业院校的特色,既覆盖了护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又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点,适合职业院校护理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肌内注射法”为本教材第十章“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第四节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无菌技术、注射的原则和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的学习,为学习“肌内注射法”进行了铺垫,学习“肌内注射法”也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更是为后续学习“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打下基础,故学习“肌内注射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肌内注射的定位和注射体位;肌内注射法和注意事项。
熟悉:肌内注射法的目的;技能目标:(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查对制度;(2)能正确完成肌内注射的操作。
素质目标:(1)掌握臀大肌注射的定位与坐骨神经的走行关系,做到正确注射;(2)以临床实际案例为导向,将相关临床知识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3)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做事态度,尊重、关心和体贴患者。
第1篇:护理学基础说课稿护理学基础说课稿范文一、课程概况《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奠基课程,是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的基础。
其内容主要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的第三、第四学期授课。
周学时4学时。
每期18周。
共144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66学时。
学分3分。
《护理学基础》教材使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护理学导论和基本护理技术。
第1~6章,是护理学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22章,是基本护理技术部分。
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全课程教学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护理学基础》学习的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二、教学指导思想:《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认识护理专业,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操作与原理,并通过对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在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学科专业价值、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其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健康的最佳身心状态;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护理学基础-说课讲稿————————————————————————————————作者:————————————————————————————————日期:《护理学基础》说课讲稿护理系护基教研室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护理系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周玉华,下面将由我代表护基教学团队来说课,我要说的课程是《护理学基础》,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门课程进行说课。
一、课程定位(一)岗位群本门课程所教授的学生是护理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主要岗位是各级各类医院,在医院主要分配的科室是门诊、急诊、病区、手术室、妇产科,在这些岗位工作每日必需对患者进行的操作有病情观察记录、各种给药技术、各种治疗技术、各种抢救技术、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而这些日常护理工作的操作技术将在本门课程进行教授,因此本门课程是为护理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岗位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
(二)护理执业资格考试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需要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护士资格证,本门课程是这双证考试的必考课程。
这张统计表是对2011到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试题出题数和出题比例的统计表,由此表可以看出本门课程的考试出题比例位居榜首,由此可见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三)课程地位及性质下面这个示意图是护理系学生的课程安排,有此图可看出《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从第1学期到第4学期,贯穿于护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
第1到第3学期进行理论和实训教学,第4学期《专业技能综合集训》主要将前3学期一些重要的操作技术进行综合,为临床顶岗实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也为学生就业面试打好基础,以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和顶岗实习的适应力。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核心课程,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四)目标定位根据护士岗位和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原则;掌握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流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
护理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护理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护理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满足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认识自身的价值教学范畴: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护理学基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课程概况《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奠基课程,是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的基础。
其内容主要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的第三、第四学期授课。
周学时4学时。
每期18周。
共144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66学时。
学分3分《护理学基础》教材使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护理学导论和基本护理技术第1~6章,是护理学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22章,是基本护理技术部分。
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全课程教学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护理学基础》学习的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二、教学指导思想:《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认识护理专业,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操作与原理,并通过对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在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学科专业价值、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其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健康的最佳身心状态;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