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护理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消化道穿孔护理常规胃肠道因各种原因穿破,使胃肠壁与腹腔相通。
症状:多突然发生于夜间空腹或饱食后。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剧痛,并迅速波及全腹,病人疼痛难忍,伴有休克、胃肠道症状。
体征:病人呈急性面容,腹部呈舟状,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护理评估】要点1、健康史:职业、饮食习惯、性格特征、用药史。
2、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
3、引流管:引流液量、颜色、性质。
【常见护理问题】1、焦虑/恐惧与突发剧烈腹痛有关。
2、急性疼痛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消化液对腹膜的强烈刺激有关。
3、体液不足与溃疡急性穿孔后消化液的大量丢失有关。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2、体位:伴有休克者取休克体位。
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
3、禁食、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及有效负压并观察引流液色、质、量。
4、维持体液平衡和生命体征平稳: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和输液速度,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控制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6、对症处理:已明确诊断者可酌情使用解痉止痛药;高热病人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
7、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变化;病情加重时,应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术后护理1、按普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和末梢循环、尿量及切口、引流液等情况;注意有无膈下、盆腔脓肿的表现。
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准确标记,保持通畅及有效负压,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禁食、输液护理: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液体,合理安排补液顺序,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禁食期间注意口腔护理。
5、饮食护理:拔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如无不适,第2日半量流质,每次50-80m1;第3日全量流质,每次IOOT50m1;进食后无不适,第4日可进半流质饮食。
食物宜温、软、易于消化,少量多餐。
开始时每日5-6餐,逐渐减少进餐次数并增加每次进餐量,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消化道穿孔护理问题术前护理问题及措施1、疼痛:诊断明确后可以遵医嘱用止痛药,取半卧位,分散患者注意力.2、知识缺乏:向患者宣教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1、疼痛:诊断明确后可以遵医嘱用止痛药,取半卧位,分散患者注意力.2、知识缺乏:向患者宣教术后饮食运动及管道宣教知识.拔除胃管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忌油腻刺激酸辣食物,少吃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下床活动,防肠粘连,保持各管道固定通畅,防折叠,防脱落,防堵塞。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详细记录患者引流管的颜色量及性质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护理问题及措施1、疼痛:诊断明确后可以遵医嘱用止痛药,分散患者注意力2、营养失调:与禁食呕吐有关;禁食期间静脉补充营养,当患者肠梗阻解除后肠功能恢复后可加强营养,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流质食物,少吃多餐。
3、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及胃肠减压导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静脉补充营养液,详细记录患者入量及出量。
4、知识缺乏:缺乏肠梗阻的疾病病因及日常护理;向患者宣教疾病病因及饮食指导5、潜在并发症:肠坏死,腹腔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及患者腹痛腹胀情况,评估患者肠鸣音,肛门有无排气及排便。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1、疼痛:遵医嘱用止痛药,取半卧位,分散患者注意力.2、知识缺乏:向患者宣教术后饮食体位运动及管道宣教知识拔除胃管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忌油腻刺激酸辣食物,少吃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下床活动,防肠粘连,保持各管道固定通畅,防折叠,防脱落,防堵塞.3、潜在并发症:吻合口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详细记录患者引流管的颜色量及性质甲亢护理措施及问题1、营养缺乏:与甲亢时基础代谢高有关;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保证能量供给。
2、有受伤的危险:与突眼造成的眼睛不能闭合有关,有潜在角膜溃疡感染的危险;对不能闭眼的患者注意保护角膜和结膜,经常滴眼药水,防干燥,感染及外伤,外出戴墨镜或眼罩以抵御强光,或用纱布概眼3、焦虑、恐惧及烦躁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避免病人精神刺激或过度紧张,加强心理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和心境平和。
上消化道穿孔的护理措施1. 引言上消化道穿孔是指胃、食管或十二指肠的穿孔,可能由于外伤、溃疡、炎症或肿瘤引起。
这种情况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上消化道穿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2. 护理措施2.1 快速评估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腹痛、呕吐、腹膜刺激征等症状,护理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
切勿给患者进食或饮水。
2.2 巧妙的体位为减轻患者疼痛,可以采取伴侣体位,并垫高患者头部。
这有助于减少腹腔内压力及胃内容物的进一步泄漏。
2.3 必要的治疗准备首先,护士应开通/保持静脉通路,以供应补液、输血等治疗所需。
同时,要准备必要的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2.4 限制口服摄入患者口服摄入对于穿孔位于胃的患者非常危险,因此需要限制口服摄入。
为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可通过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2.5 管道护理对于穿孔位于食管或胃的患者,需要进行导管插入。
在插入导管前,护士应备好必要的器械和导管,同时要注意导管插入的技巧和安全性。
2.6 注意感染控制上消化道穿孔后,感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症状。
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2.7 疼痛控制上消化道穿孔会导致严重的腹痛,因此疼痛控制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2.8 早期活动对于无感染和无高风险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但需要注意活动的限制和患者自我感觉。
2.9 密切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排泄状况、皮肤情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感染、出血等。
2.10 宣教和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要进行宣教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上消化道穿孔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
消化道穿孔护理措施引言消化道穿孔是指胃肠道的破裂或溃疡通过黏膜屏障,导致胃肠内容物泄漏到腹腔中。
消化道穿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感染、腹腔脓肿、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消化道穿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处理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护理工作。
1. 对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初步评估在开始护理工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病史、病情稳定性、症状和体征的评估等。
初步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消化道穿孔患者常常伴有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经常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窘迫等紧急情况。
3.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和呼吸率等生命体征。
如果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等。
4. 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支持消化道穿孔患者常常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因此给予适当的液体支持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在给予液体支持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剂量。
5. 监测和处理患者的排泄情况消化道穿孔患者常常伴有腹泻、腹胀等排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排泄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排泄问题,如排便困难、排尿困难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通便剂、留置导尿等。
6. 防止感染的措施消化道穿孔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这包括正确洗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感染征象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情况。
7. 提供营养支持消化道穿孔患者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结合医生的建议,制定合适的饮食和营养方案,并保证患者能够按时获得营养支持。
消化道穿孔怎么护理?消化道穿孔指的是消化道壁出现穿透性缺损,使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或其他腔室而引起的急性病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致死率高等特点,需要及时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才能改善患者预后。
下面来说说消化道穿孔怎么护理?1.禁食消化道穿孔发病急性期或术后早期需禁食,因为消化道穿孔后,肠道已经受到了损伤,如果再进食,会加重肠道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患者需要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
一般来说,急性期需禁食2-3天,术后需禁食24小时。
2.静脉营养护理在禁食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营养需求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给其提供个性化的静脉营养支持护理,静脉补充营养通常以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为主。
给患者静脉补充营养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会导致循环超负荷,而过慢的输液速度则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静脉营养护理过程中,定期更换输液管道,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免其发生感染、静脉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等并发症。
3.胃肠减压护理对消化道穿孔患者而言,胃肠减压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因为通过胃肠减压,可排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从而降低腹胀程度。
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道内容物进一步污染腹腔,减轻腹膜刺激,降低感染的风险。
胃肠减压可促使胃肠道壁的穿孔处闭合,从而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
胃肠减压还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胃肠减压护理方法:通过胃管或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减压过程中应严格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另外,在胃肠减压期间,应尽可能减少对胃肠道不必要的刺激,如避免使用泻药、胃肠道动力药物等。
4.病情观察护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定等症状。
检查患者的腹部,观察是否有腹壁静脉曲张、肠型和蠕动波、腹水、腹壁紧张等体征,注意患者是否有叩诊浊音、移动性浊音等异常体征。
上消化道穿孔的护理查房首先是病例介绍:患者男,孟锁银,83岁,因突发上腹部刀割样剧痛5小时,有恶心,无呕吐,急诊查血常规示WBC:3.2*10*9/L,腹部X线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门诊于2021.01.10.01:43分拟于上消化道穿孔收住入院,入院时精神萎,痛苦貌,腹壁紧张,有压痛,反跳痛,下腹部可见膀胱造瘘管一根带入,患者有膀胱造瘘手术史,入院T。
38°c,P111次/分。
BP183/87mmHg,入院后予常规检查,胃肠减压,嘱其禁食,02:50送入手术室行手术。
于03:50在全麻下行胃肿瘤穿孔修补术,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
于09;10转入病房,精神萎,胃肠减压在位畅,腹部切口敷料干,接腹腔引流管一根,膀胱造瘘管在位畅,入科后于吸氧3L/min,心电监测和抗炎,止血,补液治疗,抬高床头,并记录24小时尿量。
嘱其禁食。
01.14.拔除胃管,01.15停记24小时尿量,并嘱其进流质,01.16拔除腹腔引流管。
经过一段治疗患者于01.21康复出院,并带膀胱造瘘管一根。
消化道穿孔的定义:消化道由于不同诱因导致内容物外溢至腹膜腔而引起化学性腹膜炎者,称为消化道穿孔。
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表现:细菌随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板状复。
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是胃穿孔的最初最经常和最重要的病症。
疼痛最初开场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生性加重。
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可扩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觉。
2.休克病症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病症,病情开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病人可再次出现中毒性休克现象。
3.恶心、呕吐约有半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并不剧烈,肠麻痹时呕吐加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病症。
发烧、脉快、白细胞增加等现象,但一般都在穿孔后数小时出现上消化道穿孔的检查方法:1.体格检查: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膜炎病症,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
消化道穿孔护理问题
术前护理问题及措施
1、疼痛:诊断明
确后可以遵医嘱用止痛药,取半卧位,分散患者注意力.
2、知识缺乏:向
患者宣教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1、疼痛:诊断明
确后可以遵医嘱用止痛药,取半卧位,分散患者注意力.
2、知识缺乏:向
患者宣教术后饮食运动及管道宣教知识.拔除胃管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忌油腻刺激酸辣食物,少吃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下床活动,防肠粘连,保持各管道固定通畅,防折叠,防脱落,防堵塞。
3、潜在并发症:
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详细记录患者引流管的颜色量及性质
肠梗阻
非手术治疗护理问题及措施
1、疼痛:诊断明
确后可以遵医嘱用止痛药,分散患者注意力
2、营养失调:与
禁食呕吐有关;禁食期间静脉补充营养,当患者肠梗阻解除后肠功能恢复后可加强营养,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流质食物,少吃多餐。
3、体液不足:与
呕吐禁食及胃肠减压导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静脉补充营养液,详细记录患者入量及出量。
4、知识缺乏:缺
乏肠梗阻的疾病病因及日常护理;向患者宣教疾病病因及饮食指导
5、潜在并发症:
肠坏死,腹腔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及患者腹痛腹胀情况,评估患者肠鸣音,肛门有无排气及排便。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1、疼痛:遵医嘱
用止痛药,取半卧位,分散患者注意力.
2、知识缺乏:向
患者宣教术后饮食体位运动及管道宣教知识拔除胃管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忌油腻刺激酸辣食物,少吃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下床活动,防肠粘连,保持各管道固定通畅,防折叠,防脱落,防堵塞.
3、潜在并发症:
吻合口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详细记录患者引流管的颜色量及性质
甲亢
护理措施及问题
1、营养缺乏:与
甲亢时基础代谢高有关;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保证能量供给。
2、有受伤的危
险:与突眼造成的眼睛不能闭合有关,有潜在角膜溃疡感染的危险;对不能闭眼的患者注意保护角膜和结膜,经常滴眼药水,防干燥,感染及外伤,外出戴墨镜或眼罩以抵御强光,或用纱布概眼
3、焦虑、恐惧及
烦躁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避免病人精神刺激或过度紧张,加强心理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和心境平和。
4、潜在并发症:
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窒息,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手脚;1、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碘剂的口服,不能漏服;2、加强巡视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主诉,有无呼吸困难及压迫感,有无吞咽困难及呛咳,脸部及手脚有无麻木抽搐,进食温凉饮食,避免过烫。
3、加强管道宣教,防折叠,防堵塞,防脱落4、备好急救用物,发生病情变化立即抢救。
直肠癌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根据医生嘱予以止痛药 .取舒适体位,协助半卧位休息,咳嗽翻身用手按住切口,减少切口张力
,指导家属协助分散注意力,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鼓励病人表达疼痛的感受,解释疼痛原因,予以心理疏导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质较差,癌症消耗有关
术前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1、禁食期间,应由静脉供给充足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
2、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半流质(造口患者),以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防止饮食不洁引起腹泻,少食易产气和产生异味的食物,避免食用可致便秘的食物
3、舒适的改变:疼痛、腹胀、排尿困难----与手术后卧床,留置各类导管和创伤性反应有关1、疼痛:护理措施同上 2 、腹胀:早期下床活动,胃肠蠕动恢复后,腹胀可自行缓解 3、排尿困难(手术刺激盆腔神经引起反射性抑制而致排尿困难):术后尿管放置1-2周,保持尿管通畅,术后2-3天开始定时开放尿管,多饮水。
膀胱冲洗每日1-2次,并清洗会阴
4、自我形象紊乱:与知识缺乏、排便方式改变有关1、关心体贴患者2、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造口的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隐私,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动用社会支持系统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选择及安放、清洁、替换。
4、术后造口护理的程序及内容,1、术后患者取患侧卧位,以免粪便污染切口。
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适时进食
2、造瘘口未开放前,及时更换敷料,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3、注意观察造口颜色,有无渗湿、水肿。
如发现造瘘口变蓝或变黑,立即报告医师
4、选择合适的造口袋。
早期宜选用透明造口袋,以便观察出血、缺血、水肿等;后期宜选用橡胶肛门袋
5、正确使用造口袋和护理造口周围皮肤。
①造口袋排泄物达1/3或1/2时及时倾倒,有泄露时更换造口袋;②更换造口袋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自然晾干或用软纱布擦干,必要时涂抹鱼肝油氧化锌油膏;③皮肤有溃烂时,涂抹氧化锌糊剂或造口溃疡粉。
6、观察造口有无并发症,如水肿、出血、坏死、回缩、脱垂、皮炎、造口周围脓肿、切口旁疝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和处理
7、出院前教会患者护理造瘘口。
向患者讲解如何观察造瘘口的颜色和外观,评估有无并发症,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更换造口袋等自我护理方式
5、潜在并发症:
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协助病人翻身,鼓励床上活动,勤观察患者受压及造口周围皮肤,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有切口感染的危险:
术前阴道冲洗,术后保护腹部切口,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保持会阴清洁,遵医嘱抗感染治疗
3、吻合口瘘:
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注意勤观察腹部引流管引流情况,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吻合口瘘的症状和体征。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术后7-10天忌灌肠
疝气
护理诊断1.有疝复发的危险: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知识。
3.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术中损伤肠管或膀胱。
护理措施
1.消除腹内压升高因素:戒烟2周,治疗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
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多饮水、多吃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疝块巨大多卧床,下床活动用疝带防止腹腔内容物脱出致嵌顿
1.体位与活动:术后平卧屈膝,次日半卧位。
术后3天内卧床,3-5天可下床,无张力疝修补可早期下床。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避免腹内压升高。
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通便药。
2.饮食:一般术后6-12h可进食。
肠切肠吻合须术后应禁食,待肠蠕动恢复方可逐渐进食。
预防阴囊水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囊部有无出血、血肿。
手术时仔细止血为主,切口疝病人应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切口处置0.5kg沙袋压迫12~24h,预防切口出血。
但如有切口血肿,应予适当加压,阴囊渗血时应予抬高,可在二大腿间贴宽胶布条将阴囊托起或用丁字带兜起阴囊。
预防切口感染:观察切口,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尤其婴幼儿。
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
绞窄疝肠切肠吻应用抗生素。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干燥;观察体温、脉搏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切口感染时应尽早处理。
.防止腹内压高:保暖防受凉咳嗽。
病人有咳嗽、排尿困难、便秘时及时处理。
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
保持大小便通畅。
预防切口感染。
术后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多食粗纤维食物;避免受凉感冒,若疝复发及时就诊。
阑尾炎
护理诊断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