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购物策略》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
数学《购物策略》教学反思1. 引言购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数学教学中,购物策略作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对数学《购物策略》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和教学改进等方面。
2. 教学目标数学《购物策略》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理解购物中的基本概念,如原价、折扣、优惠券等; - 掌握购物中的常见计算方法,如打折后价格计算、满减优惠计算等; -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购物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原价与折扣的关系:介绍原价与折扣之间的计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和作用; - 优惠券的使用:介绍优惠券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计算优惠券的抵扣金额; - 打折与满减策略:介绍不同的打折与满减策略,并引导学生计算实际支付金额。
4.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 手把手演示法:我通过实际购物场景的模拟演示,向学生展示购物策略的具体应用过程; -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购物策略的计算和分析; - 个别辅导: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购物策略; - 案例分析:我选取一些实际购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相应的购物问题。
5. 学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理解并应用购物策略的相关知识。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打折、满减等策略,计算实际支付金额,并解决一些实际购物问题。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折扣和优惠券的概念上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6. 教学改进通过对本次数学《购物策略》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更多的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实际购物案例比较感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购物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传授购物策略的计算方法,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购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形式,我将尝试引入更多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购物策略方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购物策略》教案分析五年级上册《购物策略》教案分析一、引子:教研室组织新程培训,我校施老师将执教研讨《购物策略》。
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甲店是“买一送一”,乙店是“打九折”,丙店是“累积达到一定数目后,打八折”。
教材通过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优惠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店优惠策略的含义,然后通过对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选择适当的购物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
(1)甲商店花2元,乙商店花2×09=18(元),丙商店花2元。
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划算。
(2)甲商店花10元,乙商店花12×09=108(元),丙商店花12元。
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划算。
(3)如果在甲商店买3大瓶饮料,将获赠3小瓶饮料,即要花30元,在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9=324(元),去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8=288(元),所以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即如果要买30元以下的饮料,去甲商店或乙商店,如果要买30元以上的饮料,去丙商店,这样购买比较合算。
(4)所买饮料已超30元,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通过对以上题目的讨论与交流,很顺利的进行着,学生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
但是情况急转直下,有一学生提出了商店有远近,如果坐出租车或开车去,算上出租车费或油费不合算了,此一言激起了学生的纷纷议论,受此启发学生还提出了买12瓶小瓶比较容易分,如果买大瓶的一分不均匀,二大家共用也不卫生,如果再买杯子,那就不合算了。
由此讨论一发不可收拾,出现的情况越越多,再也回不到去哪个商店买更合算的问题上。
二、讨论:听后教师们的研讨也主要集中在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上。
教师们纷纷出谋划策:教师1:前就强调不考虑其他情况,只解决数学问题,考虑这样考虑那样是考虑不完的,这还怎么上。
教师2:此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现新程新理念,堂中应有不同的声音,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道理的都应该肯定。
五年级数学超市购物手抄报内容
五年级数学超市购物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超市购物中的数学概念:介绍超市购物中常见的数学概念,如折扣、优惠券、积分等等,以及这些概念在购物中的应用。
2. 超市购物中的数学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数学技巧,例如如何比较价格、如何计算折扣等等,帮助学生在购物中更加精明地消费。
3. 超市购物中的数学故事: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例如超市购物中的数学谜题、数学在购物中的应用等等,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超市购物中的数学知识:介绍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例如加减乘除、百分比等等,以及这些知识在超市购物中的应用。
5. 超市购物中的数学游戏: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例如猜价格游戏、优惠券计算等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五年级数学超市购物手抄报内容应该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购物技巧和消费意识。
第十课时购物策略_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第十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能力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淘气准备为庆祝节日,到商店去买饮料。
可是淘气跑了几个商店也没买到饮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各大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淘气傻了眼,不知到底该去哪个商店买?你能帮帮他吗?(二)、引入新课,探究购物策略请看大屏幕,自己读题,淘气不明白这些标语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解读信息)师:作为顾客,面对不同的优惠策略,可能会思考什么问题呢?(到哪一家商店买东西最优惠呢),怎样购物最省钱是顾客购物时要考虑的问题,想出省钱的购物方案就是顾客购物时的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策略。
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大瓶装1200ml10元小瓶装200ml2元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每一家商店优惠的策略了,那么如果你要买东西,你选择哪个商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个商店买饮料更便宜?分别出示三种情况带着学生一起来计算。
出示问题:①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②要买1瓶饮料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③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你会建议他去哪家商店?1、解决问题(1)淘气想买1小瓶饮料,你认为去哪个商店最便宜?谁来大胆估计一下?请把你的验证结果写在本子上。
学生口答(思考一下,谁来说)甲商店:2.00元乙商店:2×0.9=1.8(元)丙商店:2元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结果的?(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计算比较三家商店的价格,选择便宜的商店买。
5 解决问题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第1课时购物问题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购物问题。
(教材第15页例8)二、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超市购物问题的过程,体会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2.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解决有关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重点:用估算解决问题。
难点: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一、情境引入1.比较大小:28.7×390 5.16×4.12040×0.8240师:这几个算式需要算出来比较大小,还是通过估算可以直接比较大小?(点名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15页例8。
(1)师:同学们都逛过超市吧?想必你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经常到超市购物吧,那他们平常都买了些什么?花了多少钱?你们知道吗?(出示课件教材第15页例8)(2)师:从情境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读题并汇报:从情境中知道,妈妈带了100元去购物,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 kg肉,每千克26.5元。
问题是求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或者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
(3)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如下:(4)(方法一)2袋大米和0.8 kg肉的价钱:30.6×2+26.5×0.8=82.4(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之后的总价:82.4+10=92.4(元)100元>92.4元,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再买一盒20元的鸡蛋之后的总价:82.4+20=102.4(元)100元<102.4元,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方法二)用估算来解决。
①取比已知数大的且最接近已知数的整数。
1大米不到31元,2袋不到62元;1 kg肉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100元够了。
小升初数学购物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正整数用正数表示,0用零表示,负整数用负号加上正整数表示。
在购物中,我们需要了解整数的概念,比如产品的价格可能是正整数,也可能是负整数(如优惠价格)。
2. 小数的认识小数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比如0.5、1.25。
在购物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商品的价格是小数,因此需要学会小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以便正确计算商品的价格。
3. 分数的认识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等分的每一部分。
购物中,我们可能需用到分数,比如打折后的价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能需要将商品以分数的形式分成若干部分(比如一瓶饮料分给几个人),因此需要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二、算数1.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购物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通过这些运算,我们可以计算出商品的总价、折扣之后的价格等,因此需要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到购物中。
2. 比例在购物中,我们可能需要根据某一比例来计算商品的价格,比如某种商品原价的一半是多少、折扣是原价的三分之一等,所以需要学会比例的计算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购物中。
3. 百分比百分比是购物中常用的计算方式,比如打折的百分比、增值税等,因此需要学会将百分比转换为分数或小数,以便于计算。
三、简易方程1. 理解简单的方程在购物中,可能会用到简易方程来解决问题,比如“某件商品原价为x元,现在打8折,求现价”,需要用到方程x*0.8=y来表示,因此需要学会理解和解决这样的简易方程。
2. 列方程解题对于购物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列为方程式,再通过方程来解决问题,比如“小明买了n件商品,分别价格为x元、y元、z元,总共花了m元,求n的值”,就需要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需要熟练掌握列方程解题的方法。
四、图形的认识1. 图形的基本属性在购物中,可能会用到一些图形的基本属性,比如计算商品的面积、周长等,因此需要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三角形的周长等。
购物问题和简便运算-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购物问题的解决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的简便运算法则。
3.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简便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应掌握购物问题的解决方法。
2.学生应掌握加减乘除的简便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简便运算法则。
2.学生需要掌握购物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为主,练习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概念和例题,将知识点逐步引入学生的认知范畴中,再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本节课是关于购物问题和简便运算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加减乘除法的规则,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学习购物问题解决方法购物问题处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购物清单给学生,带领学生逐个品项进行计算和概念的讲解。
3.学习加减乘除简便运算法则掌握加减乘除简便运算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类比、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法则,并进行练习巩固。
4.教学案例以下是购物问题和简便运算的教学案例:购物问题案例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选了10斤苹果和5斤梨,苹果每斤3元,梨每斤2元,请问他应该付多少钱?解决方法朴素解法:用手动计算每一项的值,求和即可。
稍微简化的方法:用乘法和加法,一行就解决了。
10*3+5*2 = 35所以,小明应该付35元。
简便运算案例如果我的年龄是8,这时我的妹妹比我小3岁,那么她今年多少岁呢?解决方法朴素解法:用8减去3,得出答案5。
简便运算法则:用8+3得出11,再用11减去3,得出答案8。
5.课堂练习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设计类似购物问题和简便运算的几道例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6.课堂总结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处理购物问题和简便运算法则,教师要借着课堂总结阶段,展示出几道答案正确的题目,以辅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