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上)第1单元 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课时1
- 格式:pptx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8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捕捉心灵的触动。
2.从平凡小事入手,表达真实情感。
3.创造悠远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1.叙写真实经历,抒发真实情感。
2.从平凡生活中捕捉素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同学面对作文题目总是无话可说,但有些同学却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观察生活,捕捉心灵的触动,并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情感和人生志向。
相信你也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二、检查预请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生活动:学生发言。
三、触动与分享(例文赏析)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文章写了什么事情?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引导学生从平凡生活中发现感动点。
师生活动:师生交流互动。
作文:踮起脚尖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也有些生气。
我们一家三口挤在这个二室一厅的房子里,虽然穷,但我们不愿低头。
家里虽然家具很少,但还是有一台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
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今年是高三下学期,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有些不满的是父母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开,又是那么晚地回来。
我多么想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玩,去河边吹风,可是这个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满足过我。
但今晚我决定等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而努力,但我不想他们过于劳累。
我愿意过得更艰苦,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突然,门外的楼梯传来了微弱的响动,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在高中时期,我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次义工活动。
我们去了一所孤儿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帮助他们研究。
我记得有一个小男孩,他很害羞,不爱说话,但是他喜欢画画。
我和他一起画了一幅画,他的笑容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设计教材呈现写作实践:一、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人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描述这些变化。
提示:1. 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先积累下来。
2. 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
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写作方面,从简单的记叙、描写向议论、抒情等多元化表达转变,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方法指导。
有了明确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写作指导写作是什么?写作是沟通的桥梁,写作是交流的平台,写作是分享信息的工具。
写作始于生活,是沟通交流分享的方式。
学会观察、思考,做生活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和勤于思考习惯。
写作可写人记事、描摹万物、抒发感情、发表见解,就必须学会观察、积累观察素材、养成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一、明确观察目标目标设定:主题:九月份由夏入秋的自然与人文变化。
具体目标:观察并记录天气、自然景物(如树木、花草、天空等)以及人们穿戴等方面的变化。
二、引导观察步骤步骤一:选定场景指导:选择一个你熟悉且能充分展现季节变化的场景,如校园一角、公园小径、社区街道等。
步骤二:观察内容1.天气变化观察要点:早晚温差、风力变化、空气湿度与清新度等。
引导问题:早晨出门时,你是否感到比夏天时更加凉爽?晚上是否需要添加衣物以防寒意?2.自然景物变化观察要点:树叶颜色(如从绿转黄、红)、花朵凋谢与果实成熟、天空色彩与云朵形态等。
引导问题:在你选择的场景中,哪些树木的叶子开始变色了?有哪些花还在盛开,又有哪些已经凋谢?3.人们穿戴变化观察要点:服装材质(如从轻薄转厚重)、颜色搭配、配饰选择等。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一课时(学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含答案)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一课时学案班级:课时:课型:【认定目标】1.理解生活即语文,生活即写作。
2.学会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观察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
【写作指导】“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一、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二、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
平时善于观察,我们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
把这些观察落实在纸上,就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
(2)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
一节精彩的生物实验课,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无不是作文的好素材。
三、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1)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
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或晴空万里,或大雨倾盆,或浓雾弥漫,或大雪纷飞。
要学会体验,捕捉瞬间的灵感。
(2)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量。
为避免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我们应当关注社会生活,多读书,听广播,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
【方法汇总】(一)观察生活,热爱自然(二)构思行文,融入情感1.什么是真情实感?怎样从看到的景物去想象呢?(三)选材的注意事项:【时文欣赏】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奉天老顽童的暑假报告徐国家各位到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作报告的题目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公开课教案_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观察感悟表达教学目标: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高尚情操,教给学生观察感悟表达的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现在中学生会写文章的不少,但抄袭文章,胡编乱造文章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
因此培养大家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作文应该是对生活观察、认识感悟诉诸文章的一种自由创作过程。
的确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一味的关注写作技巧,章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感悟,这无疑是截断了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观察观察,学生常常只理解为用眼睛看,在“认真看、仔细看”,“静态看、动态看”上下功夫,观察的结果都只是感性的东西;虽然丰富了见闻,但是独特的感受不多,做为习作素材不够理想。
如果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全方位地观察,则可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从而实现课标的要求,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眼看。
眼看是观察事物的第一步,静态看,了解事物的位置、大小、形状、颜色等;动态看,掌握事物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活动和变化的情况;顺序看,了解事物的整体、局部特点;多次看,了解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属性。
二、手摸。
要了解事物的某些部分或某些性质特点,单用眼看是无法做到的,必须用手摸才行。
例如,水温的感觉,金属刨屑的坚硬,泥鳅的光滑,海绵的柔软,树皮的粗糙……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必须用手去摸才能具体感觉得到。
三、耳听。
当面对瀑布溪流、江河湖海时,除眼睛看到的情景外,更要留心用耳倾听涓涓流淌、哗哗流动的声音;当走进工厂车间,步入山间,走进森林……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而这些声音正好反映出事物、场景的特征,如果缺少了耳闻,对事物的观察就逊色多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观察能力。
2.学会从生活中取材,从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写起;学习以小写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激发写作热情,捕捉美好场景(景物),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节描写,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从生活中取材,从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写起;学习以小写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节描写,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什么是生活?人生在世你又羡慕怎样的生活?这取决于你的追求取向。
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又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后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这个追求过程中,有幸福,也有痛苦;有眼泪,也有斗争。
虽然充满着酸甜苦辣,但它让我们由成长到成熟,再由成熟到成功,所以,生活是美好的!今天,就让我们用笔来描绘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一)室外观察,记录趣闻。
1.教师谈话,为室外“作业"做好铺垫。
师述:同学们,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生活的主人。
新学期开始,人们也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都在为自己新的追求忙碌着,那么,他们在忙什么呢?又在追求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亲身投入到生活中去,看看人们是怎样热爱生活的。
2.教师宣布室外观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⑴观察人们的活动行为,在自己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干扰他们的生活。
⑵观察过程中要做生活有心人,把观察到的所见所闻中最有趣的事记录下来。
⑶观察过程中可选择多个场景,不要局限某一处。
⑷只要是能看得见、听得到的都应纳入观察对象,不要只局限于人,观察要细致。
⑸抓紧时间,活动时间为15分钟,到时返回教室。
3.学生走出教室,自寻“生活场所”进行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二)参与活动,体验过程。
1.学生走出教室,自寻观察场所进行活动,教师自由巡视。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目标】1.学会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材料寻觅习作的触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
2.通过观看图片,领悟观察的要领,深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材料,处处有内涵,从而激发写作热情。
3.学会感悟生活中的点滴,体会自然万物的精髓,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教学重点】学会培养自己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观察的要领,深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材料,处处有内涵,从而激发写作热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
”的确如此,本单元我们随着朱自清走过《春》,伴着老舍来到《济南的冬天》,走过了《雨的四季》……每一篇课文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由衷热爱,也是因为这份热爱,让他们用笔写作,更用心写作。
我们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忽略,是什么让我们总是忽略他们?是因为他们无足轻重吗?我想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太熟悉。
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身边写起,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眼前之人。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审题指导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观察生活。
回顾本单元的文章,也和同学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理清习作顺序,理清思路,积累素材。
任务二写作指导“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1.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文体活动、家庭趣事、社会见闻……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素材。
锦囊: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
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心打磨,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过程与方法1、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2.从寻常小事,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素材。
教学难点:掌握怎样从校园生活中选材。
教法学法:举例点拨法。
生活体验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完成环节一、环节二、片段一、二的写作,第2课时完成片段三的写作及写作修改、讲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一、导入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
有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文章生动有趣能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他们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定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问题一:请从你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生活动:学生发言。
三、触动与分享(例文赏析)问题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引导学生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感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