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872.00 KB
- 文档页数:38
第四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刘明祥,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传播形式不应简单对应一种技术,而是在多种技术平台上体现。
•应该关注的是技术所营造的实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情境,而不是技术本身。
•这些典型形式也互有交叉,它们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复杂基础与机制。
•网站传播、即时通信传播、网络社区传播、博客传播、搜索引擎传播、RSS传播等
• 1 网站传播
• 2 即时通信传播• 3 网络社区传播• 4 博客传播
• 5 搜索引擎传播• 6 RSS传播
第五章网络传播的符号系统•网络传播中的符号变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
在很大
程度上,它们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对符号的研究,不仅要关注符号本身,还需要从符号与文化的互动过程中去加以认识。
•在不同的网络传播形态中,符号的使用特点有所不同。
•网络传播的符号系统
第六章网络中的专业新闻传播者•从大众传播的传播者角度看,目前网络中最值得关注与研
究的,还是专业的新闻传播者。
•媒介一词在使用时更强调传播介质这一属性。
媒体一词强调的则是传播主体,即传播机构,而且一般多指大众传播媒体。
•因此,在本书中,网络媒体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利用网络这样一种媒介从事新闻与信息传播的机构或个人,二是指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网络。
•Ch6 网络中的专业新闻传播者。
第一章网络传播原理web2.0:・其实是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主要的网络应用形式:blog博客、wiki维基百科(百科全书)、RSS简易信息聚合(站点摘要)、BT下载、TAG标签(网摘)、SNS社交网络、微博microblog等。
・加eb2.0中,用户成为信息制造的中心,拥有更多点对点传递信息的渠道,网络个人化、社会化、自组织等新的传播特点。
web2.0时代借助RSS和XML技术实现网站之间的交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信息。
Web2.0倡导的个性化意味着精而专,网站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简而言之,web2.0时代的个性化不是原来的网页个性化,而是服务个性化。
web2.0的相关技术:①AJAX②开放API③内容协同④P2P传输技术网络传播的基本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传播渠道4、讯息5、反馈6、噪音7、情境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网络传播:传播者借助网络终端向受传者发送讯息,编码后的讯息经过服务器的中转解码后由受传者接收,受传者在理解传播者讯息意义后做出反馈,以反向传播的形式与传播者展开互动,实现一次完整的会话,第一轮循环宣告完成,随后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多次循环,将传播引向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噪音的影响,无聊传播者、受传者还是网络技术服务商,都在尽力克服各种噪音的影响,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网络传播的特点:・互动传播:人际互动、人机互动、人信互动・节点传播: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每一个网络用户以节点的形式生成、传播、接收其他节点的信息,平等参与并自主控制信息的传播过程。
首先,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用户,具体是指在网状结构的媒介平台上,每一个使用这一媒介并利用媒介本身的互动、联结功能的网络用户,他既是网络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再次传播者,能够按照自己的信息组织、处理和发布方式,遵循网络媒体的技术规则和传播规律参与网络媒介的内容生产过程。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教学内容批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初级的传播过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信源:也是传播主体,又称传播者2、信道:是传播的媒介,又称渠道3、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4、信宿:是传播的对象,又称受传者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1)拉斯韦尔生平:1902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唐奈森的小镇,少年时参加“肖托夸夏季教育集会”,聆听一些像布赖恩、福利特这样的政治演说家的扣人心弦的讲演,激发了小拉斯韦尔对政治学的浓厚兴趣。
直到现在,我们与其把拉斯韦尔看作是一个传播学者,倒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政治学者,他是以政治学的视角开始了对传播学术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9年,小拉斯韦尔的叔叔送给他一本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学的演讲集,因此开始了拉斯韦尔长达一生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智兴趣,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个性在政治中的作用。
而此时,拉斯韦尔才刚刚7岁。
没错,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个早熟的孩子,1918年,16岁的拉斯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一名大学生,四年之后,二十岁的他开始了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的课程的学习,1926年,年轻的拉斯韦尔博士毕业。
而他的完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较早以内容分析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政治宣传”的成果。
这里介绍一下,传播学上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以确定与计算内容的关键单元(key unit)及其方法论基础而讯息中显性内容的出现频率所做的分析。
它注重其方法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让观察实验法的资料本身来解释自己,从而同更具阐述性的内容研究方法形成对照。
它针对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样本。
1927年,他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1930年,他发表了《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标志着将精神分析理论首次主要用于分析政治领袖,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
《网络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Network Communication课程编码:050320144总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新闻传播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传播学概论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2. 目的是通过学习网络传播学认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播学的特点、基础理论、传播模式等,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分析网络传者、受众的点面关系,行为模式、基本规律等问题。
通过学习,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传者和受众关系的变化,掌握网络议程设置、推广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业对现代人素质的全面要求。
同时还应努力实践网络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网络传播学的发展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1-1了解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1-2 掌握网络传播给传播理论的冲击1-3 了解网络传播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1-4了解并讨论“纸媒还有明天吗?”重点: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及传媒业的冲击难点: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的冲击第2章: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掌握网络传播的优势2-2了解网络传播中的问题2-3 了解网络传播的双刃性2-4 了解网络传播的管理重点:网络传播的优势、网络传播中的问题难点:网络传播的双刃性第3章:网络传播的类型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3-1 掌握网络人际传播3-2 掌握网络群体传播3-3 掌握网络组织传播3-4 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3-5 熟悉微博与微信重点: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网络大众传播难点: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第4章:网民研究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 掌握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4-2熟悉网民由精英走向大众化4-3熟悉网民心里特征分析4-4熟悉网民的上网目的和动机4-5了解网民行为特征分析4-6熟悉网络舆论重点: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网络舆论难点:网民心里特征分析、网民的上网动机第5章: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5-1熟悉网络广告5-2 了解电子商务重点:网络广告难点:电子商务第6章:手机媒体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6-1熟悉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6-2了解智能手机与移动阅读终端重点: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难点:移动阅读终端第7章:网络国际传播授课学时:27-1 了解网络传播中的国际政治斗争7-2了解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重点:网络传播者的政治斗争难点: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第8章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变革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8-1了解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要求8-2熟悉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现状8-3了解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现状重点: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要求难点: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现状第9章:网络传播学研究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9-1 掌握网络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9-2熟悉网络调查法重点:网络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难点:网络调查法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