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2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与练【重点讲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
(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4)现实土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习目标】1、了解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认识理论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3、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活动方案】活动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熟读5分钟,争取当堂记住考纲要求的基础知识点。
活动二:理解理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
1、1982、1987、1992、1997年中共分别召开了什么会议?每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南方谈话的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哪两点?重点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3、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其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4、理论对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何指导意义?活动三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何时何会上被确立为的指导思想的?它回答的问题是什么?7、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何时何会上被确立为的指导思想的?他们之间有何关系?活动三:检测反馈,争取当堂解决相关问题1.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位老人是A.B.华国锋C.胡耀邦D.2.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两极格局时期3.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AB C D4.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有()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第一次系统概括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把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5.“南方谈话”把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因为“南方谈话”()A.解决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B.坚定了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C.使改革开放的局面进一步深入发展D.对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新回答6.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在理论的引导下,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不包括()A.运用“”的思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B.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并实现了初步小康D.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7.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以下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邓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诞生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地点:1978、12 北京
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期,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理论探索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节课将探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探索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整体认识。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进行理论探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探索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4. 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探讨和讲解,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学术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提高他们对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
同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生发言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体会,教师可加以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方法。
高二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高二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课标要求)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高尚品格。
重点难点:1、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
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革结束后,对待毛泽东思想有哪三种态度?为此,思想理论界发生了哪一事件?一是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肯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二是通过否定毛泽东的错误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三是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思想。
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邓小平理论:1、形成过程和内容:(1)1978年酝酿准备:①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重点难点】: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以《春天的故事》歌词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意境。
向学生提问: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1979年中央决定开放深圳经济特区,从荒凉的小渔村走出了一头改革开放的拓荒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途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深圳的成功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好,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理论。
【讲授新课】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问题探究】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完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问题探究】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学生看书整理出: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