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汇总

寻访小动物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地环境生长着不同地(动物).

秋天能在附近观察到那些小动物?蝴蝶、蚯蚓、蟋蟀、蝗虫、瓢虫.

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地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地地方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蜗牛(一)

蜗牛是(软体)动物.

蜗牛地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地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地环境.

、蜗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蜗牛(二)

蜗牛休眠了,要唤醒它,把它放入(水中)试试看.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地动物.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蜗牛地粪便是(褐色线状地).

饲养蜗牛地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地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地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蚯蚓

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地土壤里.

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蚯蚓是(环节动物).

把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往上爬.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蜗牛和蚯蚓地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地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

蚂蚁地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地?答:蚂蚁在行进地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地蚂蚁走相同地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地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地“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地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金鱼

金鱼是一种常见地(观赏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地,品种很多,是常见地家养动物.

、水中也生活着很多小动物,(鱼)是常见地一类.

、金鱼地特点是:金鱼地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泳.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鱼在水中不停地吐泡泡是因为它在(呼吸)

、蚂蚁和金鱼地相同点:都是有(生命)地,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实验设计: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地?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地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金鱼地嘴前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地嘴部进入,从鳃部流了出来.原来金鱼没有喝水而是在呼吸.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是怎样运动?答:蜗牛靠腹足爬行,蚯蚓伸缩爬行,蚂蚁用足爬行,鱼用鳍游泳.

蜗牛、蚂蚁、蚯蚓、金鱼遇到危险时会有哪些反应?答: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地地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蜗牛、蚂蚁、蚯蚓、金鱼地食物有哪些?答:蜗牛——菜叶等绿色食物;蚂蚁——小虫,甜食等;蚯蚓——枯叶等;金鱼——小虫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动物地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地(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地物体.

资料库

(草履虫)和(变形虫)寿命最短,(象龟)寿命最长.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地一个类群,有(多万)种.

昆虫用(气管)呼吸,即由(气门)和(气管)组成地气管系统.

昆虫依靠(腹部)地一张一缩,通过(气门)、(气管)进行呼吸.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地动物,非洲象是(陆地最大地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地动物)、蜂鸟是(世界上最小地鸟)鸵鸟是(世界上最大地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知识点)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机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2.“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3.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4.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汇总

寻访小动物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地环境生长着不同地(动物). 秋天能在附近观察到那些小动物?蝴蝶、蚯蚓、蟋蟀、蝗虫、瓢虫. 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地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地地方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蜗牛(一) 蜗牛是(软体)动物. 蜗牛地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地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地环境. 、蜗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蜗牛(二) 蜗牛休眠了,要唤醒它,把它放入(水中)试试看.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地动物.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蜗牛地粪便是(褐色线状地). 饲养蜗牛地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地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地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蚯蚓 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地土壤里. 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蚯蚓是(环节动物). 把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往上爬.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蜗牛和蚯蚓地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地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 蚂蚁地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地?答:蚂蚁在行进地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地蚂蚁走相同地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地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地“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地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金鱼 金鱼是一种常见地(观赏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地,品种很多,是常见地家养动物.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3.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4.杠杆尺上有,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 工具。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时:× = ×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杠杆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杠杆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有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点,秤砣是点,称重物处是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点,手握物体处是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 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点。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的机械,叫做。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刀杆是。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力。 3.轮轴可以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这时整个扳手是,螺帽部分是。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在一个位置而不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但不能。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名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所起的作用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其次 是,不省力的是。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测试(答案版)

班级: 第二单 元 单元测试 学号: 一、填空题(10 分) 1、蚕从卵中孵出后需要蜕皮(4 )次, 才能变成 蛹。 2 、蚕和蚕蛹的身体都分为(头)、(胸)、( 腹)三部 分 3 、蚕吐丝结成蚕茧,它的里面有(蚕蛹),经过一段时间,(蚕蛾)从蚕茧里钻出来。 解析:蚕吐丝结果茧把自己包住,在蚕茧内蚕先变成蚕蛹,再从蚕蛹变成蚕蛾,最后钻出蚕茧。 4、许多动物都依靠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卵有卵壳,有的卵没有卵壳,卵壳的作用是(保护内部结构)。 5 、鸡蛋蛋黄上的一个小“亮点“是(胚),它能发育成小鸡;卵黄和卵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来源;(气室)里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二、判断题。(10 分)1、蚕除了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还需要食物以及安全卫生的环境。(√ )解析:不卫生的环境可能导致蚕生病,使蚕提前结束生命周期。 2 、吐丝前的蚕不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透明。(√ ) 解析:蚕的身体变得透明是蚕吐丝结茧的前兆。 3 、蝙蝠和蚕的形态结构一样,属于同一类动物。(× ) 4 、蚕蛹和蚕一样都长有胸足、腹足和尾足。(× ) 5 、蚕蛹已经有了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解析:蚕蛹长出了盾片,将来发育成翅,还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6 、蚕蛾和蚕都会爬行,并且它们都要吃桑叶。(× )

7 、刚生下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 8 、蚁蚕是蚕的成虫,蚕蛾是幼虫。(× ) 解析:具有繁殖能力的才是成年阶段,因此蚁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 9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都相同。(× ) 10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 ) 三、选择题。(20 分) 1 、下面对蚕的头部描述正确的是。( A ) A. 具有咀嚼式口器 B.有鼻子C、有触角 2 、蚕的身体一共有(C )对足。 A. 5 B. 6 C、8 解析:蚕有 3 对胸足,4 对腹足, 1 对尾足。 3 、蚕蛹胸部长有(C )。 A. 胸足B、盾片C、胸足和盾片 4 、在剪开的蚕茧里出现的皮是( A )蜕下的。 A. 蚕吐丝变成蚕蛹时 B.蚕第一次起眠时C、蚕第二次起眠时 解析:蚕蜕皮 4 次后结茧,剪开蚕茧看到的是蚕变成蚕蛹时蜕下的第五层皮 5 、雄蚕蛾的身体与雌蚕蛾相比,雄蚕蛾( B )。 A. 和雌蚕蛾一样大小 B. 稍小,触角黑色,翅粗大 C、稍大,触角灰色,翅短小 6 、蚕的一生中只有在( B )阶段时吃食物,其余时间都不吃食物。 A. 蚕蛹 B.幼虫C、蚕蛾解析:蚕只在幼虫阶段进食,在卵、蚕蛹和蚕蛾阶段都不进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第二单元动物

第二单元动物 教学要求 1 ?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 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经历对小动物进行观察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物征、分类物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教学评价 学生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以下观察小动物的经历: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活动经历; 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 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活动经历; 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

学生能在课外维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在课外的寻访调查活动中,能发现8种以上活动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说出其中的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比较顺利地寻访到他的小动物朋友。在寻访调查活动和观察研究活动中,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动物。 学生能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关小动物的书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第一课时寻访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踏勘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的寻访调查一下估计一下孩子们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中会碰到 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学生参考。 考虑好学生在校园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 教学过程 1 ?弓I入。 1)研究动物活动开始了。先做个游戏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 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 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

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5、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A、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B、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C、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6、从食品包装上一般能获取的信息有:(1)食品的名称(2)营养成分(3)生产日期(4)食品的配料(5)保质期(6)储存要求(7)食用方法(8)生产厂家(9)联系电话(10)质量安全标志等。 17、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8、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使我们的饮食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19、小鱼在短时间里腐臭了,鱼干却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我们能解释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吗? 答:因为小鱼具备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所以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并且可以吸收小鱼的营养,使小鱼腐败变质了。而鱼干去不具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场合四间的保持着好闻的气味。 20、通过“食物”单元的学习,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 答:①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酸奶等。②尽量少选或不选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作为零食,如话梅、烤羊肉串等。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1、脂肪的辨别方法:答:(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2)分别用肥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一.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 (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3)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三、蚕长大了 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8.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四、蚕变了新模样 1.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2.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3.蚕茧呈椭圆形,起到保护蛹的作用,由一根蚕丝组成,长度一般为900~1500米。 4.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的典型动作是呈8字形。 5.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6.蝴蝶、蜻蜓等动物的一生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五、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

科教版五上《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如:草→兔→蛇类→猛禽。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 (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 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18、做“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的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然性。 19、必须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20、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澳大利亚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没有兔子的,是英国殖民者将兔子带到这片大陆来并进行养殖。刚开始只是监狱和少量自由民自给自足,后来有兔子逃离饲养地到达野外,由于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等天敌,兔子繁殖失控,泛滥成灾。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斯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老鼠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四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少了,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 22、动物的身体构造、行为习性是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影响动物,反过来动物也影响环境。动物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习性。 23、观察动物之后,科学家常常用图画准确地记录动物的特征,并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内容。 24、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25、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26、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依赖环境。 2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之一 28、简答题 ⒈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那么草原上的草就会被吃光,其他的生物因缺乏食物而饿死或迁移,草原最后可能会变得荒芜,从而引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这是因为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⒉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寻访小动物名师教案教科版

最新资料推荐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 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 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 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 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 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最新资料推荐 4.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 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 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 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 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 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 分组寻访。 2. 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 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 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动物 1、寻访小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秋天能在附近观察到那些小动物?蝴蝶、蚯蚓、蟋蟀、蝗虫、瓢虫。 3、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一) 1、蜗牛是(软体)动物。 2、蜗牛的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3、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4、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蜗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3、蜗牛(二) 1、蜗牛休眠了,要唤醒它,把它放入(水中)试试看。 2、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 去。 3、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蜗牛的粪便是(褐色线状的)。 4、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 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5、蚯蚓 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里。 2、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3、蚯蚓是(环节动物)。 4、把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往上爬。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5、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 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 6、蚂蚁 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 1、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 萝卜、带盖的空瓶。 3、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 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 改变。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6、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 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 能是排开水的体积。 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 水第二.油最轻。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 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2.1寻访小动物 湖州市泉生小学顾利荣【教材分析】 《寻访小动物》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第1课,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和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毫无疑问,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首先的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难点:让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策略】 《寻访小动物》一课用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曾经见过的小动物们”和“预测校园里能寻访到的小动物和栖息的环境”这两个话题着重于帮助孩子们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物的经验和认识,发现自己平时与小动物玩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第二个活动“想想观察的方法及在观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要求”的适当思考。 基于以上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最后通过交流展示,进一步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的观察及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为切入点,在课前以“找不同”游戏作为铺垫,充分打开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设谜提示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经历观察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探究能力,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百度搜索引擎 学生: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