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第五版)期末复习+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966.50 KB
- 文档页数:50
组合逻辑电路习题一、填空、选择1、8 线—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 的优先编码顺序是I7 、I6 、I5 、…、I0 ,输出A2 A1 A0 。
输入输出均为低电平有效。
当输入I7 I6 I5 …I0 为11010101时,输出A2 A1 A0为 。
2、3 线—8 线译码器74LS138 处于译码状态时,当输入A 2A 1A 0=001 时,输出Y 7~Y 0 = 。
3、组合逻辑电路任何时刻的输出信号,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 ,与电路以前的状态 。
4、在组合逻辑电路中,由于门电路的延时,当输入信号状态改变时,输出端可能出现虚假过渡干扰脉冲的现象称为 。
5、一位数值比较器,输入信号为两个要比较的一位二进制数A 、B ,输出信号为比较结果:Y(A >B)、Y(A =B)和Y(A <B),则Y(A >B)的逻辑表达式为 。
6、下列电路中,不属于组合逻辑电路的是。
(A )译码器 (B )全加器 (C )寄存器 (D )编码器 7、在二进制译码器中,若输入有4位代码,则输出有 个信号。
(A )2 (B )4 (C )8 (D )16 二、分析题4.1写出图所示电路的逻辑表达式,并说明电路实现哪种逻辑门的功能。
习题4.1图4.2分析图所示电路,写出输出函数F 。
习题4.2图4.3已知图示电路及输入A 、B 的波形,试画出相应的输出波形F ,不计门的延迟.B A =1 =1 =1F习题4.3图4.4由与非门构成的某表决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A 、B 、C 、D 表示4个人,L=1时表示决议通过。
(1) 试分析电路,说明决议通过的情况有几种。
(2) 分析A 、B 、C 、D 四个人中,谁的权利最大。
4.5分析图所示逻辑电路,已知S 1﹑S 0为功能控制输入,A ﹑B 为输入信号,L 为输出,求电路所具有的功能。
习题4.5图4.6试分析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习题4.6图4.7已知某组合电路的输入A 、B 、C 和输出F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试写出F 的最简与或表达式。
电路期末复习题(含答案)电路试题第⼀部分填空题1. 对于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但允许开路。
2. 当取关联参考⽅向时,理想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般关系式为dtdu C i ?=。
3. 当取⾮关联参考⽅向时,理想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式为u=-Ri 。
4. ⼀般情况下,电感的电流不能跃变,电容的电压不能跃变。
5. 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是指对外部等效,对内部并⽆等效可⾔。
当端⼦开路时,两电路对外部均不发出功率,但此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0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s2s R I ;当端⼦短路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ss R U 2,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0 。
6. 对于具有n 个结点b 个⽀路的电路,可列出n-1个独⽴的KCL ⽅程,可列出b-(n-1)个独⽴的KVL ⽅程。
7. KCL 定律是对电路中各⽀路电流之间施加的线性约束关系。
8. 理想电流源在某⼀时刻可以给电路提供恒定不变的电流,电流的⼤⼩与端电压⽆关,端电压由外电路/负载来决定。
9. 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即保证端⼝的伏安特性/VCR 关系相同。
10.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ω11.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电路为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和电阻串联,其等效电路为理性电流源。
12. 在⼀阶RC 电路中,若C 不变,R 越⼤,则换路后过渡过程越长。
13.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是 CL ωω1-=0。
14. 在使⽤叠加定理适应注意:叠加定理仅适⽤于线性电路;在各分电路中,要把不作⽤的电源置零。
不作⽤的电压源⽤短路代替,不作⽤的电流源⽤开路/断路代替。
受控源不能单独作⽤;原电路中的受控源不能使⽤叠加定理来计算。
15. 诺顿定理指出:⼀个含有独⽴源、受控源和电阻的⼀端⼝,对外电路来说,可以⽤⼀个电流源和⼀个电导的并联组合进⾏等效变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端⼝的电流,电导等于该⼀端⼝全部置零后的输⼊电导。
电路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的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电路原理第五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 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所获得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3.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4. 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即从高电压到低电压。
第二章基本电路定律1. 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I=V/R。
2.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定律(电流定律):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 第二定律(电压定律):沿着闭合回路的电压之和等于零。
第三章电路分析方法1. 节点电流法:假设电路中有n个节点,通过写出节点电流方程组,可以解得各个节点的电流值。
2. 支路电压法:假设电路中有m个支路,通过写出支路电压方程组,可以解得各个支路的电压值。
第四章电路元件1. 电阻:是最基本的电路元件之一,用来限制电流的流动。
2. 电容: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元件,用来储存能量。
3. 电感:是一种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用来产生电磁感应。
4. 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元件,用来控制电流的流向。
5. 晶体管:是一种可以放大和控制电流的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第五章交流电路分析1. 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2. 交流电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交流电的周期数,单位是赫兹(Hz)。
3. 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指与相同功率的直流电所产生的热效应相同的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值。
第六章三相电路1. 三相电是指由三个相位相差120度的交流电组成的电路。
2. 三相电路比单相电路更加稳定和高效,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
实用标准目 录附录一:电路试卷 ........................................................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8)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
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
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实用标准目 录附录一:电路试卷 ........................................................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8)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
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
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1、图3中所示的电流I为(C )。
A. —2AB. —1AC. 1AD. 2A图3 图42、图3中10V电压表的功率是(A)。
A. W30- B.10W C. W30 D. W403、图4所示,已知I=2A,u ab=6V, R=(A)。
A. 3ΩB. 6ΩC. 2ΩD. 4Ω4、如图5所示,理想变压器匝数比为10:1,2U =(D )A. 100VB. —100VC. -10VD. 10V图5 图65、如图6所示,已知R=XL=XC,A1=10A,A2 ,A3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B)A. 10A,10AB. 14.1A,10AC. 10A,14.1AD.10A,14A6、图7所示电压波形可用阶跃函数表示为(C )。
A. 2()(1)t tεε-+- B. 2()3(1)(3)t t tεεε-++-+C. 2()3(1)(3)t t tεεε-+--- D. 2()3(1)t tεε-+-图7 图87、图8所示电路中,开关S断开时,电路呈电阻性,则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呈(C)。
A.电阻性B.电感性C.电容性D.谐振状态8、图9示电路的时间常数为(B )。
A.2s B.0.5s C.4s D.0.25sSu+-R SC1L2L/s t/Vu2-11034V+-4ΩS4Ωt=1H图99、对于电感元件,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D )。
A .d d LL u i Lt = B .j L L I LU ω= C .j L L I LU ω= D .j L L U LI ω=10、正弦量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不对的是( A )。
A .振幅、频率、周期;B 。
最大值、频率、相位;C .有效值、角频率、初相位;D 。
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1.图1所示电路中,若102u i =-,则ab 端外接2Ω电阻后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为( B )。
A. 2.5A ,10VB. 2.5A ,5V C . 5A ,5VD. 10A ,10VS u +-Rabi u +-15V+-3A4Ω5Ω15Ωu +-图1 图2 2.图2所示电路中电压u 为( A )。
— 学年度第 (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 目:电路(上) (C )卷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系别: 自动化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四选一,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 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10ab U V = ,a 点电位为4a V ϕ=,则b 点电位b ϕ 为( B )。
A. 6VB. -6VC. 14VD. 10V 2. 下列理想元件在电路中总是消耗功率的是( C )。
A. 电源B. 电感C. 电阻D. 电容3.有三个电阻相串联,已知12R =Ω,25R =Ω,38R =Ω。
在3个串联电阻的端口上外加电压为30S U V =的电压源,则对应各电阻上的电压有效值分别为( C )。
A. 12316,10,4R R R U V U V U V === B. 1234,16,10R R R U V U V U V ===C. 1234,10,16R R R U V U V U V ===D. 12316,4,10R R R U V U V U V ===4.已知一个I S =4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一个R=10Ω的电阻相并联,则这个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可用( D )表示。
A. U S =40V 的理想电压源B. I S =4A 的理想电流源C. U S =0.4V 的理想电压源与R=10Ω的电阻相并联的电路D. U S =40V 的理想电压源与R=10Ω的电阻相串联的电路5. 对于具有n 个结点,b 条支路的电路,它的KVL 独立方程数为( B )。
A. n-1 B.b-n+1 C. b-n D. b-n-16. 关于结点电压法法,下列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A. 自电导是结点所连接的所有电阻的电导之和,恒为正B. 互电导是结点之间的电阻的电导之和,恒为负C. 结点电压自动满足KVLD. 方程右边的i skk 为流出结点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7. 回路电流方程实质上是 的体现,而结点电压法实质上是 的体现。
1、图示电路中,已知0t <时原电路已稳定,t =0时开关S 由1合向2。
求0t ≥时的C ()u t 。
(10分)+-解:V 6)0()0(c c ==-+u u (3分) V 12)(c =∞u (3分) s 12504=⨯==.RC τ(3分) τte u u u u -+∞-+∞=)]()0([)(c c c c)0(V 612≥-=-t e t(1分)2、图示电路中,已知0t <时原电路已稳定,t =0时开关S 由1合向2。
求0t ≥时的()L i t 。
(10分)+-解:A 51)0(L .i =+(2分),A 3)(L =∞i (2分),s 50.R Lτ==(2分)τtL L L L )]()0([)()(-+∞-+∞=ei i i t iA 5132t--=e . )0(≥t (4分)3.图12所示电路,已知()t ε为单位阶跃函数,求零状态响应()i t 和()L i t 。
(10分)图12 解:(1)求初始值。
(0)0L i +=60602(0)2A 603060303i +=-⨯=-++ (2)求稳态值。
60()24A 30L i ∞=+= ()2A i ∞=(3)求时间常数。
0.20.01s3060L R τ=== (4)零状态响应为100()4(1e )A 0t L i t t -=-≥ 1008()2e (A) 03t i t t -=->4.图12所示电路,已知0t <时原电路已稳定,0t =时开关S 由1合向2。
求0t ≥时的()C u t 。
(10分)+-图12 解:(1)求初始值。
4(0)(0)54V5C C u u +-==⨯=(2)求稳态值。
4()6417V 44C u ∞=⨯+⨯=+(3)求时间常数。
0440.51s R C τ==⨯=(4)0t ≥时的()C u t 为()73e (V) 0t C u t t -=-≥5.电路如图10所示,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求0t >时的()L i t ,并指出其暂态响应、稳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答案及解析 115答案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 1】:由 U AB 5V 可得: I AC 2.5A :U DB0:U S125. V 。
【题 2】: D 。
【题 3】: 300; -100 。
【题 4】: D 。
【题 5】: a ii 1 i 2 ; b uu 1 u 2 ; cu uSi i S R S ; di iS1。
u u SR S【题 6】: 3;-5; -8。
【题 7】: D 。
【题 8】: P US1 50 W ; P US26W ;P US30 ; P IS115 W ; P IS214W ;P IS315W 。
【题 9】: C 。
【题 10】: 3; -3。
【题 11】:-5 ; -13。
【题 12】: 4(吸收);25。
【题 13】: 0.4。
【题 14】: 3 I123;I1 。
A3【题 15】: I 4 3A ; I 2 3A ; I 3 1A ; I 5 4 A 。
【题 16】: I7 A ;U 35 V ;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UI245W 。
【题 17】:由图可得 U E B4 V ;流过2电阻的电流 I E B 2 A ;由回路 ADEBCA 列 KVL 得U AC 2 3I ;又由节点D 列 KCL 得I CD4 I ;由回路 CDEC 列 KVL 解得; I3 ;代入上式,得 U AC7 V 。
【题 18】:P 1 2 I 1 22 ;故 22I 2 ;P 22I 1I 2; I 1I 2KCL : 43 I 1;I 1 8 8 ⑴ I 1A ;U S 2I 11 I 1V 或1.6V ;或 I 1I2 。
255⑵ KCL : 4 3 8A ;U SI 1I 1;I 1。
2 4 V2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 1】: [解答 ]94 A =0 .5 A ; U ab4 8.5 V ;I3 9 I 7Uab66 1.25 W = 7.5 W ;吸I 121.25A ; P收功率 7.5W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年度第 (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 目:电路(上) (C )卷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系别: 自动化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四选一,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 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10ab U V = ,a 点电位为4a V ϕ=,则b 点电位b ϕ 为( B )。
A. 6VB. -6VC. 14VD. 10V 2. 下列理想元件在电路中总是消耗功率的是( C )。
A. 电源B. 电感C. 电阻D. 电容3.有三个电阻相串联,已知12R =Ω,25R =Ω,38R =Ω。
在3个串联电阻的端口上外加电压为30S U V =的电压源,则对应各电阻上的电压有效值分别为( C )。
A. 12316,10,4R R R U V U V U V === B. 1234,16,10R R R U V U V U V ===C. 1234,10,16R R R U V U V U V ===D. 12316,4,10R R R U V U V U V ===4.已知一个I S =4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一个R=10Ω的电阻相并联,则这个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可用( D )表示。
A. U S =40V 的理想电压源B. I S =4A 的理想电流源C. U S =0.4V 的理想电压源与R=10Ω的电阻相并联的电路D. U S =40V 的理想电压源与R=10Ω的电阻相串联的电路5. 对于具有n 个结点,b 条支路的电路,它的KVL 独立方程数为( B )。
A. n-1 B.b-n+1 C. b-n D. b-n-16. 关于结点电压法法,下列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A. 自电导是结点所连接的所有电阻的电导之和,恒为正B. 互电导是结点之间的电阻的电导之和,恒为负C. 结点电压自动满足KVLD. 方程右边的i skk 为流出结点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7. 回路电流方程实质上是 的体现,而结点电压法实质上是 的体现。
电路第五版期末复习题判断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电流I与电荷Q成正比,所以I不变时Q也不变。
(×)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的方向不同也不影响问题的最后结论。
(√)=算出的是产生功率的值。
(×)3.当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由p ui4.元件短路时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5、根据电阻的定义,R=U/I,所以当线性电阻中的电流I增大时,R减小。
(×)6.串联的电容越多,等效电容越大;并联的电容越多,等效电容越小。
(×)7.电容的初始电压越高,则放电越慢。
(×)8.正弦稳态电路中,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的初相一定都是零。
(×)9.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流最大,电路呈现纯电阻性。
(√)10.三相负载对称是指负载阻抗的模相等,阻抗角互差120°。
(×)=,所以当线性电阻中电流增大时电阻将减小。
1.根据电阻的定义式R u i(×)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的方向不同也不影响问题的最后结论。
(√)=算出的是吸收功率的值。
(×)3.当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由p ui4.电流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串联,电压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并联。
(×)5.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6.串联的电感越多,等效电感越大;并联的电感越多,等效电感越小。
(√)7.电容元件的电荷q越大,电流i也越大。
(×)8.正弦稳态电路中,两个串联元件上电压分别为110V U =,215V U =,则总电压一定为1225V U U U =+=。
(×)9. RLC 并联电路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大,电感支路和电容支路电流均为零。
答案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 】:由U A B=5V可得:l A c= —2.5 A : U D B=O : U s =12.5 V。
【题2】:D。
【题3】:300;-100。
【题4】:D。
【题5】:(a =片_i2 ;(b )u = q _u2 ;(c)u = U s —(i — i s R s ;(d )i =L (u — u$)。
R s【题6 ]: 3;-5 ;-8。
【题7 ]:D。
【题8 ]:P us1=50W ; P US2=-6W ; P us3=0 ;P IS1=—15W ; R s2 = —14 W ; R s3 = —15W。
【题9]:C。
【题10]:3; -3。
【题11]:-5; -13。
【题12]:4 (吸收);25。
【题13]:0.4。
1【题14]:31 + x 2 =3 ;I =丄A。
3【题15]: I4=3A; l2=—3A; l3=—1A;山二一彳人。
【题16]:I = —7A ; U = —35V ; X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Ul=—245W。
【题17]:由图可得U EB=4V ;流过2Q电阻的电流I EB=2A ;由回路ADEBCA列KVL得U AC=2 - 31 ;又由节点D列KCL得I CD=4 - I ;由回路CDEC列KVL解得;1=3 ;代入上式,得U A C = -7 V。
2IP2 =|2 ;【题18]:⑴KCL : 4 一^ 二彳丨门l^ 8A; u^2l1-1 I^-V 或16V;或打--丨2。
2 5 5⑵KCL : 4 -I1I1;2l i - -8A ; U s - -24V。
【题6]:[解答]------- ---- SA 2A f]2.5^-------- ----- b【题7 ]:[解答]【题1】:[解答]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I =9 4A =0.5 A;7 3 ,9AeUab —6A11 1.25 A ;2收功率7.5W。
U ab =91 亠4= 8.5 V ;P =6 1.25 W = 7.5 W ;吸b【题2]:[解答]【题3]:[解答]C。
邱关源《电路》(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wang>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电路定理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储能元件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相量法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三相电路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二端口网络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非线性电路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均匀传输线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图3中所示的电流I 为(C )。
A. —2AB. —1AC. 1AD. 2A图3 图4 2、图3中10V 电压表的功率是(A ) 。
A. W 30-B.10WC. W 30D. W 403、图4所示,已知I=2A ,u ab =6V, R=(A )。
A. 3ΩB. 6ΩC. 2ΩD. 4Ω 4、如图5所示,理想变压器匝数比为10:1,2U=(D )A. 100VB. —100VC. -10VD. 10V 图5 图65、如图6所示,已知R=XL=XC ,A1=10A , A2 ,A3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B ) A. 10A ,10A B. 14.1A ,10A C. 10A ,14.1A D.10A ,14A6、图7所示电压波形可用阶跃函数表示为(C )。
A. 2()(1)t t εε-+- B. 2()3(1)(3)t t t εεε-++-+ C. 2()3(1)(3)t t t εεε-+--- D. 2()3(1)t t εε-+-图7 图87、图8所示电路中,开关S 断开时,电路呈电阻性,则当开关S 闭合时,电路呈(C )。
A .电阻性 B .电感性 C .电容性 D .谐振状态 8、图9示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B )。
A . 2sB . 0.5sC .4sD .0.25sS u +-+-图99、对于电感元件,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D )。
A .d d LL u i Lt = B .j L L I LU ω= C .j L L I LU ω= D .j L L U LI ω=10、正弦量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不对的是( A )。
A .振幅、频率、周期;B 。
最大值、频率、相位;C .有效值、角频率、初相位;D 。
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1.图1所示电路中,若102u i =-,则ab 端外接2Ω电阻后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为( B )。
A. 2.5A ,10VB. 2.5A ,5V C . 5A ,5VD. 10A ,10Vu +-图1 图2 2.图2所示电路中电压u 为(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