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1.15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冶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2个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

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

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

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

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春秋时期祖先的历史一般只追溯到黄帝和炎帝,这与中原各国多为夏商周后裔有关,但到战国时期,

人们对祖先的追溯已经超越了本族的局限,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黄帝以前的传说人物出现在

战国诸子的著作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B.已能准确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

C.诸子的历史记述没有史实背景D.文化追根和文化认同意识增强

3.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

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5.《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

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 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6.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A.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B.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D.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7.据记载,科举制在唐初有进士(诗赋)、明经(儒家经典)、明算(数学)、明法(法令)等科并行同考,而到后来,仅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此变化

A.反映了儒学统治地位确立B.说明科举较注重行政能力

C.不利于实用性科技的发展D.体现了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8.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

9.唐代税制以丁、产的多少作为决定户等高低的依据,故《唐律》对析产分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要求分户而自愿不降低户等的可以允许。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旨在

A.抑制逃避赋役B.敦厚社会风俗C.严格管理户口D.维护伦理孝道10.史载,太宗时,中书省的主要职掌是起草诏书、发号施令和参谋决策,决定大政方针。门下省的主要职责则是审核下行的诏敕,审批百司奏抄,处理日常庶政。一般政务由尚书各司商量决定后,上报到门下省。小事门下省审查通过后报皇帝“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由此可见,唐太宗时

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C.确立了分层决策的机制

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11.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人较之太宗时已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

C.经济格局变动形响财政收支D.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

12.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13.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

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14.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15.《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16.明正德年间任吏部尚书的王琼说:“内阁之权渐重,无异宰相之设。六部之权渐轻,凡事多禀受内阁风旨(意旨)而后行。”材料现象

A.体现了皇权专制的加强B.说明内阁官位高于六部

C.反映了六部直辖于内阁D.表明内阁大臣趋向专权

17.在明代督抚始终是作为中央派遣官的身份出现的,到了清代才真正实现了地方化.成为地方大吏。督抚制度在内容上承袭了秦汉以来的近官出监地方的监察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与汉朝的分州监察的刺史制度和使者巡行制度、唐代节度使制度等都有着历史上的渊源。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

A.突出监察与行政分权要求

B.继承发展了前朝政治制度

C.顺应了君主专制强化诉求

D.背离了中央集权发展趋向

18.有专家认为,明清时期最为惊人的技术成就是凿井技术。当时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钻头,对付不同的岩石,并能提取出岩心。这使井深不断延长,可达四五百米,清代甚至打出了深达1千米的井。此外还开凿了天然气井。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中国

A.科技在某些领域仍先进B.科学技术仍然世界领先

C.近代化因素在缓慢发展 D.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19.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这表明当时

A.理学深刻影响士人言行B.中央监察机构名存实亡

C.废丞相致权力运行失控D.君臣之间权力斗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