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治疗室建设标准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基本设臵本院在急诊科、内科门诊、皮肤科(病区)、骨伤科(门诊)、儿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耳鼻咽喉科(门诊)、眼科(门诊)、针灸科(病区)、肾病科(病区)、肛肠科(病区)、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各科室、病区设立的中医综合治疗室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病区设立的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根据中医技术开展情况配备治疗床、普通针具、灸疗器具、罐疗器具、刮痧器具、中药外治器具和切合科室实际情况和要求的相关中医诊疗设备。
ニ、人员队伍1、中医综合治疗区应配备兼专职的卫技人员不少于4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2人,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配备其他专业的执业医师。
2、中医综合治疗室由各科室、病区确定本科室科主任或主治以上医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负责。
科室、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可由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综合治疗服务团队或组成若干综合治疗小组。
3、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应用相应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4、中医综合治疗室要重视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疾病,善于吸收、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5、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病区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技术,能根据本专科、病区治疗病种的需要制定包括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项目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实际应用6、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的护士应当基本了解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操作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三、服务技术1、各科室、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诊疗新技术。
2、各科室、病区设立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区应制定至少3个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
中医综合治疗室规章制度第一章综合治疗室的基本情况一、中医综合治疗室是中医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提供中医综合治疗、中医推拿、中医药浴、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
二、中医综合治疗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三、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管理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严格执行中医治疗规范,确保治疗效果,并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和安全。
第二章综合治疗室的管理一、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管理机构由中医院院长统一负责,设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若干名,中医医师若干名,护士若干名。
二、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管理人员要求具备中医临床经验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协调治疗工作,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医师要求具备中医执业资格证书,严格遵守中医治疗规范,做到医德医风端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中医综合治疗室的护士要求具备执业护士资格证书,熟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能够协助医师进行治疗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定期参加中医进修培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章综合治疗室的服务内容一、中医综合治疗室主要提供中医特色疗法,包括中药熏蒸、中药浴、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以及中药煎服、膏方贴敷等内服外用的治疗方式。
二、中医综合治疗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有慢性病、疑难杂症、康复期患者等需要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加快康复进程。
三、中医综合治疗室要积极开展中医健康讲座、康复培训等活动,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第四章综合治疗室的治疗流程一、患者来到中医综合治疗室后,需先填写个人健康档案和治疗同意书,并接受初步的中医辩证施治。
二、医生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病史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等。
三、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医嘱,严格按时按量服药或接受其他治疗。
中医门诊部设置规范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
急诊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针灸科(或推拿科)为必设科室;中医外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骨伤科等为选设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中、西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注射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室。
(三)设医疗质量控制科,由1名副高职称以上医师负责。
二、人员(一)门诊部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至少有5名中医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主任中医医师,急诊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主治以上职称的中医师,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个医技科室至少配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所有护士均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五)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不少于50%。
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
三、建筑、设施与环境门诊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工作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学和美学的要求,创造和谐的就医和人文环境。
(一)门诊部相对独立,有单独通道,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1公里。
(二)业务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 200(基础面积)+ 临床科室数×60(平方米)。
(三)各诊室相对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四)门诊部的地面装修应使用防滑、防噪音材料、墙面使用易于清洗消毒的材料。
建筑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有一定的区域划分,做到人、物流向合理,污、洁相对分开。
(五)门诊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卫生、电梯要经相应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检测验收合格。
(六)设手术室的,应位于门诊较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的地方,手术室使用面积至少达25平方米,符合医院感染控制专业的要求。
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基本要求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室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区域,对于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服务非常重要。
该区室的设置和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以下是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室的基本要求。
1.区室设置合理: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应当位于医院的核心位置,便于患者到达并方便其他科室的协作。
该区室应具备足够的面积,能够容纳传统中医治疗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器械,并提供合理的隔离、通风和照明等条件。
2.治疗设备齐全: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应配备一系列传统中医治疗所需的设备,包括针灸针具、刮痧工具、拔罐器具、火罐等。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需要配备电疗仪、推拿器、艾灸器等常用的治疗设备,以满足患者的各种治疗需求。
3.环境优雅舒适:中医综合治疗区室的环境要求高雅、整洁、舒适,营造出温馨、安静的氛围。
应提供舒适的床位、床垫和床上用品,患者可在治疗过程中得到舒适的体验。
4.保护隐私和安全: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应提供良好的隐私保护措施,确保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急救设备和应急出口,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做出应对,保障患者的安全。
5.医护人员合理配置:中医综合治疗区室需要配备合格的中医医生、针灸师和其他相关治疗师。
他们应熟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并具备扎实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此外,还应配备相应数量的护士和辅助人员,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和照顾患者。
6.定期维护和清洁:中医综合治疗区室的设备和器械需要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卫生。
同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受感染。
7.心理支持和关怀:中医综合治疗区室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支持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注重患者的感受,帮助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特色治疗室建设实施方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特色治疗室建设实施方案摘要:为了提高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方案提出了针灸、推拿、中药煎药和中药浴室四个特色治疗室的建设计划。
该方案主要包括技术要求、建设指南、设备选型、人员培训和治疗流程等内容。
通过全面优化治疗环境、提供专业设备和培训人员,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治疗体验。
1. 引言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医学所取代。
为了挖掘中医的潜力,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医医院需要建设具有特色的治疗室。
本方案致力于通过建设针灸、推拿、中药煎药和中药浴室,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 针灸治疗室建设2.1 技术要求针灸治疗室应具备卫生、安全、舒适、科学等特点。
根据临床需要,应配备适当数量的治疗床、诊断仪器和针灸器具。
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治疗器具的卫生和安全。
治疗室内应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2.2 建设指南针灸治疗室的建设应根据临床需求确定治疗床的数量。
根据针灸操作的特点,治疗室的布局要合理,床位之间的距离要适中。
治疗床的配备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治疗室内要提供储物柜、诊断仪器和针灸器具的存放空间,并配备消毒设备。
2.3 设备选型针灸治疗室的设备选型要根据需求进行。
常见的设备包括治疗床、诊断仪器和针灸器具等。
治疗床应具备舒适的特点,有良好的支持性和可调节的功能。
诊断仪器要符合临床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易操作性和准确性。
针灸器具要具备卫生、安全和易使用的特点。
2.4 人员培训针灸治疗室的人员培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医护人员要具备针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针灸师要具备专业的针灸技能,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2.5 治疗流程针灸治疗室的治疗流程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患者需要提供病历和病情资料,以便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估。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简介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是针灸推拿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坚持以针刺、推拿传统技术优势为基础,结合现代间断医学的发展,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进行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室开设以来,收治病患无数,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中医综合治疗室先开设如下治疗项目:一、针刺:运用中医传统针灸理论,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二、艾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三、头针: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等病。
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频、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四、拔罐: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颈椎关节痛、肘关节痛、膝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五、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作用的一种方法。
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心悸、心痛、高血压、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痢疾、乳痈、肠痈、淋病、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鼻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针灸推拿科简介——针灸推拿科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东直门医院东区浏览次数:888更新时间:2012/2/20 9:00:18针灸推拿科成立于2006年初,是由针灸、理疗、按摩三个科室组合在一起而成的综合科室,通过医院的大力发展,针灸推拿科的实力也不断在增强,尤其从2006年初,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科室的不断扩大,针灸推拿科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以科研促发展,2009年主持承担市级科研项目一项(已申报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院级科研项目二项。
以其雄厚的临床优势,不断增强的科研能力,已逐渐发展成为我院的重点专科,连续三年业务量持续增长,在我院名列前茅。
连续三年被评为我院先进科室。
现拥有包括针灸理疗,推拿、针灸调脂养生、中药熏蒸、中药足浴七个门诊诊室,十余名医护人员,门诊诊疗床35张,日门诊量200余人,年收入达200余万元。
针灸推拿科名医荟萃,有三位专家被选为我院十大名中医之列。
有以针灸减肥养生见长的朱玉主任,有针灸治疗杂病见长的逯俭主任,有以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疳积及颈肩病见长的王增年副主任,他们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深得广大患者的信任。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中医传统疗法为主,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开发新的治疗项目,目前治疗项目已达数十种。
包括:针灸、拔罐、艾灸、微创埋线、穴位贴敷、皮内针治疗、梅花针叩刺、药罐、刮痧、穴位注射、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
坚持“患者至上”的宗旨,努力将针灸推拿科建设成为特色显著、诊疗水平较高的中医特色科室。
我们以专业的技术水平,丰富多彩的中医治疗方法,先进的理疗设备、热情周到的服务为科室的特色,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制定了完备的诊疗规范,各诊室分工明确,逐步形成了专病专台的特色,诊疗水平日益提高。
针灸理疗室:针灸理疗室把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将中频、超短波、中药离子导入等与针灸结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神经性头痛等痛症中疗效显著。
对于面瘫、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内科杂病更是具有特殊疗效,是一种非常好的绿色疗法。
中医综合治疗室工作制度中医综合治疗室是医院的重要门诊科室之一,旨在为患者提供中医综合治疗服务。
为确保中医综合治疗室的正常运转和高质量服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中医综合治疗室工作制度,从人员配置、工作流程、服务规范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
一、人员配置1. 中医主治医师中医主治医师是中医综合治疗室的核心人员。
他们应具备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执业资格证书等相关资质。
中医主治医师负责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其他医务人员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
2.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助理医师是中医综合治疗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应具备相关医学专业背景,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合格。
中医助理医师主要负责辅助中医主治医师进行各项治疗工作,例如针灸、推拿等。
3. 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是中医综合治疗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应具备相关护理专业背景,熟悉中医治疗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行政人员行政人员是协助中医综合治疗室的正常运营的重要力量。
他们负责预约挂号、患者信息管理等工作,确保患者的就诊过程顺利进行。
二、工作流程1. 就诊前患者预约挂号后,行政人员应及时进行患者信息录入,并安排相应的看诊时间。
患者就诊前,中医助理医师应进行临床相关检查,例如脉诊、舌诊等,并将检查结果记录。
2. 诊疗过程中医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内容和预期效果。
治疗过程中,中医助理医师负责辅助治疗操作,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护理服务。
3. 诊疗后患者治疗结束后,中医主治医师应进行复诊和随访工作,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
行政人员应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使用。
三、服务规范1. 服务宗旨中医综合治疗室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病为本,注重整体调理,个性化治疗”。
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倡导中医医疗模式的优势。
中医医院综合治疗区一、简介我院综合治疗区设有按摩推拿室、熏蒸室、药浴室、经络导平室、针灸室、灸法室、肢体功能恢复室等治疗室,开展治疗的手段如针刺、艾灸、按摩、熏蒸、拔罐等,并把激光、远红外线、中频治疗等为外治法所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治疗室介绍(一)熏蒸治疗室中药熏蒸疗法:选用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等药方,放置于熏蒸器械中,加热蒸汽熏蒸患者患处。
除能温经通络,散寒祛风,还能开毛窍,宣发肺表,促进汗液代谢等。
常用于各种风湿病痛,产后风湿;及各种跌打损伤,关节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的治疗。
亦可用于治未病的范畴如空调病、下腰痛、疲劳综合症、焦虑症等的保健治疗。
(二)艾灸、拔罐治疗室灸法:用于各种关节风湿骨痛,与经络配合亦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现在更是中老年朋友和亚健康人群强身保健的好方法,如常见的足三里灸(长寿灸),关元灸(治疗痛经),也有用于美容等等。
上图为病人在接受艾灸治疗。
(三)中药贴敷室中药贴敷法:是外治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有巾、敷、摊之分,临床多为辨证取药后,研末调和剂敷贴患处或相应穴位,通过皮肤给药,能就近给药治疗靠近体表的关节筋骨肌肉疾病,如各种风湿肿痛,小儿腹痛腹泻等,亦可以通过剧毒药物的外用治疗肿瘤等恶性疾病。
上图为病人在接受敷药治疗。
(四)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离子导入是新型的中药给药方式,通过强弱不同的电流刺激人体不同的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通则不痛的目的。
上图为病人在接受离子导入治疗。
(五)推拿治疗室推拿疗法已经从外治法中发展成独立的学科,广泛运用于临床,能治疗各种关节肌肉疾病,亦用于调节脏腑机能。
按摩推拿因为其舒适安全,疗效好,成为现代保健防病的常用方法。
上图为病人在接受按摩治疗。
(六) 针灸室针刺疗法可治疗50余种常见疾病,主要病种有:针灸减肥、不寐、耳鸣耳聋、更年期综合征、各类痛症、肩周炎、颈腰椎疾病、中风、吊线风、郁证、脾胃疾病、痤疮、蛇串疮、痛经、月经失调、假性近视、复视、斜视、小儿遗尿等。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简介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是针灸推拿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坚持以针刺、推拿传统技术优势为基础,结合现代间断医学的发展,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进行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室开设以来,收治病患无数,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
中医综合治疗室先开设如下治疗项目:
一、针刺:运用中医传统针灸理论,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二、艾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三、头针: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等病。
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频、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
四、拔罐: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颈椎关节痛、肘关节痛、膝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五、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作用的一种方法。
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心悸、心痛、高血压、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痢疾、乳痈、肠痈、淋病、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鼻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六、皮肤针: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是以5~7 枚钢针集成 1 束,固定在针柄的一端,形如小锤,用之叩刺某些穴位的一种疗法。
通过叩刺局部皮肤,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头痛、胁痛、脊背痛、急性腰扭伤、皮肤麻木、神经性皮炎、哮喘、高血压、失眠、慢性肠胃炎、痛经、斑秃、顽癣、带状疱疹。
七、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病情需要将特制羊肠线埋藏于相应的经络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疗,特别对半身不遂、肥胖、面瘫后遗症、癫痫、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痿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腹泻、慢性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脂血症、遗尿、尿失禁、神经官能症、免疫功能低下等。
八、电针、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及针刺麻醉等。
九、火针、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达到祛疾除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其可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皮科、五官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十、浮针: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如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
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痛、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等等。
十一、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汽浴治疗疗法、中药雾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
可用于风湿类疾病、骨伤类疾病、皮肤类疾病及内科、妇科、五官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十二、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可用于治疗呼吸疾病、胃肠疾病、骨科疾病、外周神经病、皮肤病、妇科疾病及儿科疾病:
十三、耳针是在耳廓穴位用针刺等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如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另外还有催产、催乳、预防和治疗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作用,同事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十四、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一定的穴位(或部位),通经络,行气血,和营卫,以调整患儿机体的偏盛偏衰,促进其抗病能力,达到防病保健和治病的目的。
可用于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积滞、疳积、便秘、腹泻等多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以及预防保健。
十五、推拿、推拿疗法是医者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可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痛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