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72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
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
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
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
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特点: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新旧印象派的名词解释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绘画流派,它以捕捉光线、色彩和瞬间感受为特征,追求在作品中呈现出即兴和瞬间性的印象。
新旧印象派是印象派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两个阶段,本文将介绍和解释这两个名词,并对两者在艺术史上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新印象派新印象派是印象派运动的早期阶段,出现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
新印象派的艺术家们以爱德华·马奈、克洛德·莫奈和埃德加·德加为代表,他们关注光线效果和即兴的色彩表达,强调感官体验中的个体印象。
他们的作品常常描绘户外景物,如风景、花卉和舞台表演。
新印象派的作品特点是色彩鲜明、笔触轻快、构图开阔,追求瞬间感受的真实性。
画家们通过捕捉快速变化的光线和色彩,将自然界的景象呈现在画布上。
他们强调主观的体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技法,注重对大自然的感知和把握。
新印象派对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传统规范,推动了艺术的自由发展。
他们的观念改变了艺术家对光线和色彩的认识,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印象派的创作方式也为后世的画家提供了新的技法和思路。
二、旧印象派旧印象派是印象派运动的后期阶段,出现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旧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包括保罗·塞尚、格斯塔夫·卡耶博特和伯纳德·布菲。
他们相比于新印象派,更加注重结构和传统的绘画技法。
旧印象派的艺术家沿袭了印象派的画风和主题,但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复杂和严谨。
旧印象派的作品主要描绘人物、静物、室内场景和风景,更加强调形式的稳定和结构的完整性。
他们运用绘画的基本原理,追求线条、形状和颜色的和谐。
旧印象派的画家们善于运用块状笔触和厚重的画面质感,注重色彩的深度和光影的处理。
旧印象派将印象派的革新精神与绘画传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既保留了印象派的直观和即兴性,又重视形式和构图的平衡。
旧印象派开创了后印象派的发展方向,为20世纪的现代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流派始终是在激烈地斗争着。
官方的学院派墨守成规,思想保守,他们把持的沙龙,拒绝一些年轻有为的画家参加展览会。
1863年,有4000件作品被沙龙拒之门外不准展出,结果引起了社会普遍不满。
拿破仑第三为了稳定舆论,亲自出面过问这件事,并决定从5月15日起举办一个落选沙龙,在这个沙龙上展出被官方沙龙选掉的作品。
这一事件实际上就成为“印象派”产生的先声。
这次展览会后,在巴黎的咖啡馆里经常聚集着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常聚会在一个名叫盖尔波瓦的咖啡馆里,由于这个咖啡馆在巴提约尔街,所以人们把他们叫做“巴提约尔集团”。
这个所谓集团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其成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
他们大多对学院不满,有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他们所关心的不是政治,主要还是艺术问题。
1871年,在巴黎公社时期,他们当中大部分画家离开了首都,公社失败以后,这些人又回到巴黎并重新聚集在一起。
在1874年,他们决定自己举办一个“无名画家展览会”。
这个展览会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有29名画家参加,共展出165件作品。
展览会吸引了不少观众,在参观的人当中,有不少保守派的批评家抱着嘲笑与批评的态度说:“看到最后不禁恼火,你会懊悔没有把买门票的钱送给一个穷要饭的。
”《喧噪》杂志的批评家路易·勒鲁瓦借着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不无嘲弄地把这个展览称作“印象派画展”。
印象派从此得名。
印象派展览从1874年起到1886年止共举办了八次,后来,由于内部观点不统一,相互争论不休,加之经济上的困难,就不再举办了。
1886年,画商丢郎·吕厄带了300幅作品赴美国展出,结果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印象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首先和法国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第二帝国时期,很多知识分子思想苦闷,他们不满当时社会的现状,却又看不到光明的出路;他们追求自由,但又觉得前途渺茫,于是,只有在象牙之塔探求艺术的形式,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艺术思想的局限性。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印象派:•印象派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奈,他们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强调以瞬间的印象作画,努力捕捉大自然色彩、光线、气氛和那种现场感,将视觉、听觉等感官全面打开。
•印象派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
•莫奈是印象派的创始人与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光与影的试验与表现技法,“印象派”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晚年专注于描绘自家的莲花池,画出了闻名于世的睡莲系列。
•雷诺阿以画人物(尤其是女人)出名,其中又以画甜、,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
2.新印象派•新印象派也成“点彩派”,由一群受到印象派影响的画家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创力,代表人物之一西涅克在其著作《从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中为新印象主义下定义说:“他们是自1886年以来发展了分割主义技术的人,分割主义用色彩和色彩进行光的混合,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意图。
”•印象主义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而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
•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修拉、西涅克和毕沙罗。
•修拉是新印象派的开山鼻祖,他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的下午》是新印象派的最著名的代表作。
3.后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不同,后印象派不是对印象派的发扬光大,而是直接站在了印象派的对立面:他们不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19世纪末,后印象派诞生。
•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塞尚的绘画突出几何性的形体结构,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代表作有《向日葵》、《星夜》等。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个重要艺术流派,它们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艺术家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进行介绍和比较。
一、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们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来表现自然界的真实感受。
他们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观察和描绘,追求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印象派的画家们通常在户外作画,捕捉到了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创造出了明亮、活泼、充满生机的画面。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采用了一系列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线条和细节描绘,而是运用小而快的笔触,将颜色直接涂抹在画布上,以表现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他们追求瞬间的感觉和印象,强调观察和感受的主观性,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范和束缚。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莫奈的《印象·日出》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光线和色彩的观察和描绘,创造出了一幅充满光影和氛围的画面。
二、后印象派后印象派是印象派之后的一个艺术流派,它在印象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继承了印象派的观察和感受的主观性,但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的表达。
后印象派的画家们通过对色彩和形式的变化和组合,创造出了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的画面。
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要。
他们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后印象派的画家们还注重形式和结构的表达,他们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和组合,创造出了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的画面。
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包括凡高、塞尚、高更等。
凡高的《星夜》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色彩和形式的运用,创造出了一幅充满梦幻和表现主义的画面。
三、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比较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在艺术风格、艺术家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艺术风格上,印象派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观察和描绘,追求瞬间的感觉和印象;而后印象派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的表达,通过对色彩和形式的变化和组合,创造出了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的画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高中美术鉴赏《印象派及新印象和后印象派绘画》四、教学方法本教学内容属于美术鉴赏课。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是要情景交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审美的双重熏陶。
利用网络和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利用实物与多媒体技术的情景预设进行情景设置、欣赏图片、观看视频、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艺术赏析。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见过那些绘画尤其是油画作品?生:1、提出问题:下列作品中哪些属于油画作品?2、学生讨论回答。
3、老师总结概括民间美术的范畴。
点出是国画作品。
4、老师点拨:老师再通过视频展示各种不同的美术作品,总结出:油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活动二:1、提出问题:下面几幅油画作品有什么不同?2、学生回答:3、老师点拨:活动三:1、提出问题:下面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2、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总结出印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的区别。
通过学生的观看比较讨论,从构图、造型、画风和色彩上总结出部分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3、老师点拨:。
利用莫奈与印象派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点出在造型、色彩和风格上的独特之处。
(一)什么是印象派提问:你了解印象派吗?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印象派的名称来自于其代表画家克劳德·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
1874年莫奈展出《印象·日出》之后,批评家以“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为题在报上评论这一运动,画派因此得名。
学生活动:欣赏《印象·日出》(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2010/8TEXT/卜燕梅艺术的色彩——法国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绘画和新印象主义绘画的比较19世纪巴比松画派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外物的真实感受,“面对自然,对景写生”是他们的要求和口号,因此走上了以农村真实景象为描绘题材的独立道路。
米勒的作品《春》创作于1873年,是以色彩深浅和素描关系变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容,画面坚实,但仍具有古典主义的影子。
大家从卢梭的《水滩》仍然可以看见色彩还没有成型。
而19世纪法国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和新印象主义的绘画发展则革新了艺术色彩的发展。
一,19世纪法国印象派绘画的艺术色彩色彩随着社会历史在不断的进展,艺术领域也必定随之更替变化——印象派应运而生。
周教授继而对印象派及代表画家和作品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
大家知道印象派是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等。
印象派绘画是一场对西方古典美术的传统精神和写实语言的艺术变革。
而印象派绘画的这种革新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绘画创作从室内走到室外,画家开始真正面对自然作画。
二、由传统的较理性绘画内容的表现转为自主的个人情感的表达。
三、对艺术色彩和光的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创新的表达。
印象派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开始了写生,对于这一行为,在绘画场所的变化的同时,更深刻的是绘画方式和内容表现的变革。
这种有意识的行为,改变了西方人几百年在画室作画的传统绘画方式,是现代各国画者出外写生很好的典范。
印象派这一变革性行为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和光影的微妙效果。
色彩在阳光下丰富多彩、稍纵即逝、变幻多端。
印象派对色彩和光的认识更加深刻,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对外光不断的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之上,而印象主义对色彩的真正探索源于风景画的研究,正是周教授所说,从19世纪中叶的巴比松画派,开始有意识的走出画室去表现自然外光下的物体,这只是一种习作而非印象派那样的创作,也只是把传统的以人为主的描绘对象转向了以外在景物的描写;巴比松画派的真正目的不是在自然中寻找光和色彩的艺术价值,没有形成独有的艺术体系,而是重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感受。
外国美术赏析—绘画我们毕业啦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目录早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写实主义绘画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20世纪绘画1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
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
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
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
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231特点: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人教版美术鉴赏《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此次课程,使学生能够:1.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兴起和发展历程;2.掌握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3.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影响;4.通过学习,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印象派的兴起和发展;2.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3.后印象派的兴起和发展;4.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
3. 教学重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为:1.掌握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2.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4. 教学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为:1.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影响;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欣赏能力。
5.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程采用讲授、展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6. 教学流程本节课程的教学流程如下:时间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课前10分钟课程导入教师讲解课前10-20分钟印象派的发展史PPT和视频展示课前20-35分钟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PPT和作品展示,学生讨论课前35-50分钟后印象派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PPT和作品展示,学生讨论课前50-60分钟课程总结和提问PPT展示7. 教学资源本节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1.讲义和PPT;2.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代表作品。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紧扣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结合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艺术品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感性地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特点,同时也运用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普遍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特点了解较少,因此,针对难点内容,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图像展示、PPT讲解、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等,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难点内容。
后期印象派,印象主义, 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后期印象派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与印象派并不相同,在艺术表现上,强调抒发画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情绪,反对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
他们的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凡高。
塞尚追求永恒性的形和坚实的结构,“表现自然要用圆柱体、球体、锥体……感受自然深度比平面更为重”。
高更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响亮的色彩和装饰性,尽量用平而无光的颜色。
凡高强调画家要表现主观感受,作品要“感情爆发”,要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
印象主义1874年4月至5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一批青年画家(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等)举办的“无名画家”画展,观众寥寥无几,遭到一些批评家的冷嘲热讽。
当时有人在文章中借用莫奈所画海上日出情景的油画标题《印象·日出》,讥笑这个画展的画家是“印象派”,印象主义画派由此得名。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发现了过去长期不被人注意的一些色彩现象,从而在绘画色彩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
欧洲画坛,也许没有任何一个艺术流派像印象派那样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重视,并引起如此强烈的争论。
这个形成于19世纪后期法国画坛的艺术流派,是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组成的。
他们冲破传统艺术理念的羁绊,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在画坛形成一个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
他们的艺术实践受到了学院派的猛烈抨击,被他们贬为是“颓废的、怪诞堕落的”艺术;而激进的评论家和支持者们,则对他们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一种预示未来的时代潮流。
从创作理念上来说,印象派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和印象,而不重视牵强附会的主题。
在他们看来,被描写的对象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媒体,事物本身的是非对他们来说好毫无任何意义。
绘画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非深奥的思想。
在艺术形式上,他们强调的是对光与色的探索,他们尝试着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沟通。
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一种“外光”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