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与“潇潇”(词语辨析)
- 格式:doc
- 大小:0.74 KB
- 文档页数:1
易混词语辨析1. 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 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 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 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 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 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 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 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 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 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 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 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 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 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 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 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近义词辨析大全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200斤”。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地迈着步子”。
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稳健”、“为人~”。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认真,从不马虎”。
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伺候[ci.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妨害:使受损害。
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
近义词辨析大全暧昧:含糊、不明亮,不但明正大,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慧,愚笨。
暴发:忽然剧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达。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迸发:因为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要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错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据,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心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哺育:饲养,使长大。
抚养:抚养、照顾并修养。
不至 [ 不至于 ] :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 [ 不致于 ] :不会引起某种结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苍莽: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惑。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境界气度宽阔。
长年:一年到头,全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时年份,如“常年产量 200斤”。
旧规:过时的、不合用的规章制度,如“旧规恶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故步自封”。
和缓:放松、和缓,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缓慢:缓慢,与”快速”相对,如“~ ~ 地迈着步子”。
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重”、“为人 ~”。
做事:做事、办理事务,如“~ 认真,从不粗心”。
醇厚:口胃纯正浓重;亦用于人的质量或民俗,此时同“淳朴”。
淳朴 [ 纯厚 ] :只指质量民俗朴素敦朴。
服侍 []: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口等。
服侍:用于对尊长或地位高者。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变动。
窜改:用作伪的手段变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难点、危机、困难期间。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阻碍:使受伤害。
如“阻碍健康”、“阻碍要表达的义理”。
阻碍:使不可以顺利进行,如“阻碍交通”、“阻碍政策的实行”。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B. 道貌岸然C. 奇装异服D. 欣喜若狂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è)B. 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C. 妍媸(yán chī)D. 沉湎(chén miǎn)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寒暄(xuān)融化(róng)B. 炽热(chì)拮据(jū)融洽(qià)C. 沉沦(lún)领略(liè)沉默(mò)D. 灵巧(liǎo)融通(róng)拮据(jū)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准确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在下周开展为期一周的“经典诵读”活动。
B.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
C.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D. 他的演讲,不仅语言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赢得了在场的师生的一致好评。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沉:使……下沉)B. 风和日丽(和:温和,和煦)C. 一举两得(得:得到,获得)D. 破釜沉舟(沉:把……扔进水中)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昨天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关于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书,觉得这本书对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却因粗心大意而名落孙山。
C. 小明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他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
D. 我昨天在公园里看到一只小鸟在树枝上唱歌。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综合的和应用的学科。
它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为任务,以求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
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有助于实现“汉语走强”的战略。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的知识,欢迎阅读。
词语辨析答题思路一、词的概念意义(理性意义)词义概括反映的侧面和表现重点不同;词义范围,词所联系的事物概括范围不同;词义程度,语意强度不同。
二、词的语法功能(语法特点)词性不同;充当的句子成分;搭配的词语(搭配对象)不同;形成的句法结构;要求的时体特征。
三、词的附加色彩意义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义);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时代色彩(如古语词);行业语色彩;地域方言色彩;外来色彩;禁忌语;委婉语等。
(其差别主要源于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和交际场合不同)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分析词义、辨析词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对比,结合例句加以分析、简单明了。
近义词辨析130例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130个近义词~实词辨析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5、从而、进而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6、继而、既而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7、不只、不止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他不止十六岁。
8、曾经、已经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我曾经去过北京。
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
例:他已经来了。
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天了。
9、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是你啊!10、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如:“究竟哪个拉得对,哪个拉得不对,我不知道。
”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如:同学们都想知道个究竟。
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词语辨析答题思路一、词的概念意义(理性意义)词义概括反映的侧面和表现重点不同;词义范围,词所联系的事物概括范围不同;词义程度,语意强度不同。
二、词的语法功能(语法特点)词性不同;充当的句子成分;搭配的词语(搭配对象)不同;形成的句法结构;要求的时体特征。
三、词的附加色彩意义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义);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时代色彩(如古语词);行业语色彩;地域方言色彩;外来色彩;禁忌语;委婉语等。
(其差别主要源于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和交际场合不同)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分析词义、辨析词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对比,结合例句加以分析、简单明了。
近义词辨析130例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5、从而、进而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6、继而、既而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风萧萧和风潇潇词义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中国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成语,其中就包括了"风萧萧"和"风潇潇"这两个词组。
这两个词组都用来描绘风的声音,但它们在词义和表达上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风萧萧"和"风潇潇"的词义解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风萧萧"一词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形容风声沉闷、低沉。
"萧萧"一词常用来表达风声阵阵,它带有一种微弱而令人心悸的感觉。
而"风萧萧"则加强了这种感觉,使人产生一种凄凉、寒意袭人的心境。
"风萧萧"主要用于描绘寒冷阴郁的气氛,常出现于冬天或寒冷的场景中。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就有一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乎未休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里的"风萧萧"描绘了易水河畔的凄冷寒冽之情,与壮士离别的悲凉之意相得益彰。
而"风潇潇"一词则常用于描绘风声婉转、柔和。
"潇潇"一词多用来形容细雨的声音,带有一种柔和、细腻的感觉。
所以,"风潇潇"常用来描绘风和雨的情景,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一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里的"风潇潇"描绘了长江边的风雨之声,给人一种恬静、温馨的意境。
综上所述,"风萧萧"和"风潇潇"这两个词组在描述风的声音时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风萧萧"形容风声低沉、沉闷,常用于表达冷寒悲凉的场景;而"风潇潇"则形容风声婉转、柔和,常用于表达恬静舒适的氛围。
绝句中的“萧萧”与“潇潇”作者:唐晓莉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3期内容摘要:绝句叠字,音调流美,营造音韵和谐美。
绝句中,拟声有天籁、地籁和人籁之别,像天籁之音,有风声之“萧萧”与雨声之“潇潇”,皆能绘其状,深情绵渺。
关键词:叠字萧萧潇潇拟声绘状绝句,以言简意赅称名,尤重辞采的锤炼。
诗词的美学趣味就在于其辞藻的妙绝,诗词之美,皆有赖于语言来表现和实现。
绝句使用叠字,诚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谓“写气图貌”一样,能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的状态与性质。
拟声方面,能谐音,逼肖地模拟自然声音,给人以形象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如马鸣“嘶嘶”、鸟叫“啾啾”,雷声“隆隆”、雨声“淅淅”,蜂音“嗡嗡”、泉音“淙淙”。
绝句中叠字谐音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别。
像天籁之音有风声之“萧萧”与雨声之“潇潇”。
一.风声“萧萧”“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萧萧风声是壮士临行的号角,也是悲壮的注脚,“萧萧”一词就此定格,显得悲情十足。
风声萧萧,含肃秋之悲、客思之凄和疾民之苦。
一是“萧萧”属愁思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萧萧的秋风是悲怆的、凄凉的、感伤的,容易使人幽怨不尽、情伤无限。
唐代戴叔伦,观瞻中感怀屈子,有《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萧萧枫树林”,岁为深秋,时属日暮,风声萧萧,诗情万端,空际传神,有意余象外、含蓄悠永之妙。
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道:“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
”宋代寇准,远眺间生愁思,有《书河上亭壁四首·其三》: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梳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萧萧梳林,秋山夕阳,好一幅秋山图,秋色染愁,愁国?愁家?愁自己功名未就?未可知,或许皆有之。
清代吴嘉纪赠别有怀,感繁华落尽生故国之思,有《送吴仁趾·其一》:凤凰台北路迢遥,冷驿荒陂打暮潮。
潇潇与萧萧区别潇潇与萧萧区别:1、意思不同:潇潇是指下雨,风雨急骤的情景,而萧萧是指声音。
2、用处不同:潇潇可以用于风狂雨骤、小雨貌、凄清、冷寂貌、头发稀疏貌等这些地方,而萧萧用在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表示萧条;表示寂静,表示凄清、寒冷处。
3、词性不同:萧萧是象声词,而潇潇是形容词。
一、潇潇:1、指风狂雨骤的样子。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2、小雨貌。
王周《宿疎陂驿》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潇潇古驿中。
3、凄清、冷寂貌。
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潇潇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4、头发稀疏貌。
陈汝元《金莲记·归田》:潇潇白发,家园暂安。
5、清高超俗貌。
戴名世《涛山先生诗序》:名世尝读先生之诗,潇潇不羁如其人。
二、萧萧:1、象声词。
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2、萧条;寂静。
陶潜《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
3、形容凄清、寒冷。
陶潜《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4、稀疏。
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亚哥斯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意思:带上简陋的行李就踏上了去京城的路上,满眼的泪水离别之情想要离去却很难。
6、萧洒。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
萧萧与潇潇都是描写、形容事物的词,但适用对象有别,如对这两个词的词义不清楚,容易阴差阳错。
如有人把萧萧春风拂人面写成潇潇春风拂人面,把秋雨潇潇,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写成秋雨萧萧,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单字萧,意为萧索、萧条,无象声义。
萧萧:象声词。
形容马叫声、风声、草木摇动声等。
如马鸣萧萧,风萧萧兮易水寒。
如刘庶凝《还乡梦自序》:夜闻竹林萧萧,声如泉涌,独坐窗前,久不能寐。
又如姚雪垠小说题虎吼雷鸣马萧萧。
潇潇:形容词。
形容风雨急骤状。
如:在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我来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也可形容小雨。
如潇潇细雨滋润着庄稼。
单字潇,水深而清的意思。
萧萧是象声词,潇潇是形容词。
潇潇从三点水旁,与水有缘。
有风无雨用萧萧,有雨或有风有雨用潇潇。
潇潇春风拂人面因有风无雨,该改用萧萧;秋雨萧萧,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因有雨该改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