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与交换网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传输,交换,传输网,接入网,核心网网络优化主要功能在现有的网络状态下,使用者经常会遇到带宽拥塞,应用性能低下,蠕虫病毒,DDoS肆虐,恶意入侵等对网络使用及资源有负面影响的问题及困扰,网络优化功能是针对现有的防火墙、安防及入侵检测、负载均衡、频宽管理、网络防毒等设备及网络问题的补充,能够通过接入硬件及软件操作的方式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及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实现网络应用性能加速、安全内容管理、安全事件管理、用户管理、网络资源管理与优化、桌面系统管理,流量模式监控、测量、追踪、分析和管理,并提高在广域网上应用传输的性能的功能的产品。
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管理器,应用性能加速器,网页性能加速器三大类,针对不同的需求及功能要求进行网络的优化。
网络优化设备还具有的功能,如支持的协议,网络集成功能(串接模式,旁路模式),设备监控功能(压缩数据统计,QOS,带宽管理,数据导出,应用报告,故障时不间断工作,或通过网络升级等)。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网络优化工作流程:1.准备通过收集和分析BSC和MSC话务统计数据,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通过必要的路测或室内测试,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从用户处取得网络优化所需基本数据,如基站信息等,并仔细核对、确认、检查用户提供的上述数据是否齐全、准确;确定网络优化所需其他数据,包括:数字地图等;根据分析情况确定优化方案和进度,并与用户沟通。
2.网络优化按确定的优化方案实施基站、天线、参数、邻小区等优化;通过收集和分析BSC和MSC话务统计数据,观察优化效果;通过必要的路测或室内测试,观察优化效果;不断重复实施上面步骤,直至达到优化目标。
起草并提交网络优化工作报告。
传输在电信业中,传输是一种传输电学消息(连带经过媒介的辐射能现象)的行为。
消息可以是一串或者一组数据单元,比如二进制数字,通常也称为帧或者块。
宽带:一般是以目前拨号上网速率的上限56Kbps为分界,将此速率以下的接入称为窄带,之上的接入方式则归类于宽带。
目前的宽带对家庭用户而言是指传输速率超过1M,可以满足语音、图像等大量信息传递的需求。
包括:光纤,xDSL(ADSL,HDSL),Cable,ISDN (严格来说不算宽带)。
宽带网络可以分为: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
宽带网的相关技术分为:传输技术、交换技术、接入技术。
宽带传输网主要以SDH(同步数字系列)为基础的大容量光纤网络;宽带交换网采用A 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接入网主要有光纤介入、铜线接入、混合光/铜线接入、无线接入等。
DSL:(数字用户环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他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新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属于专线上网方式。
DSL包括ADSL、RADSL、HDSL、VDSL等。
V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是ADSL的快速版本。
使用VDSL,短距离内的最大下传速率可达55Mbps,上传速率可达19.2Mbps,甚至更高。
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俗称有线猫),主要利用有限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
光纤接入网:(OAN)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即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传输的通信系统。
多采用FTTX接入方式,其中FTTH方式指光纤直通用户家中,一般仅需要1条用户线。
FTTX+LAN接入方式:利用光纤加五类网络线方式实现宽带接入方案,实现千兆光纤到小区中心交换机,中心交换机和楼道交换机以百兆光纤或五类网络线相连,楼道内采用综合布线,用户上网速率可达10Mbps,网络可扩展性强,投资规模小。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综合而成的数字电话网;它能实现用户端的数字信号进网,并且能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从而可以用同一个网络承载各种话音和非话音业务。
第一章接入网的概念1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信网的最低层是电信网向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的窗口其在通信网中的位置,可看作市话端局或远端模块(RSU)与用户之间的部分,主要完成交叉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含交换功能。
用户接入网覆盖从交换机的交换端口至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和传输媒介通常包括用户线系统和复用设备还可以包括数字交叉连接设备远端交换模块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和用户网络接口(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设备和传输设施)组成为给电信业务提供所需的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通过管理接口(Q3)实现接入网的配置和管理原则上对接入网可以实现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和业务节点接口(SNI)的类型和数量没有限制接入网是由UNI SNI 和Q3 接口界定的AN 通过这些接口连接到其它网络实体显而易见用户终端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到接入网接入网通过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到业务接点(SN)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通过Q3 接口连接到电信管理网接入网的特点:1、业务量密度低 2、缺乏规模经济,成本高。
3、成本差异大 4、成本与业务量无关 5、运行环境恶劣6、技术变化慢宽带业务需求有5类:1、点播电视(VOD)或准点播电视(NVOD),又称影视点播业务2、交互式图象游戏3、交互式图象业务4、远程教育5、多媒体库中长期的业务需求有以下几类:1、广播电视。
2、事务业务。
3、目标型广告。
用户接入网可分为五个功能组用户端口功能(UPF) 1. 与UNI 功能的终端相连接2. A/D 转换3. 信令转换4. UNI 的激活/激活5. UNI 承载通路/能力的处理6. UNI 的测试7. 控制功能业务端口功能(SPF) 1. 与SNI 功能的终端相连接2. 承载要求即时受理和操作要求映射进核心功能3. 特殊SNI 所需的协议映射4. SNI 测试5. SPF 维护6. 受理功能7. 控制功能核心功能(CF) 1. 接入的承载处理2. 承载通路集中3. 信令与分组信息的复用4. 对ATM 传送承载的电路模拟5. 管理功能6. 控制功能传送功能(TF) 1. 复用功能2. 业务疏导和配置的交叉连接功能3. 管理功能4. 物理媒质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SMF)接入网系统受理功能(AN-SMF) 1. 配置和控制2. 指配协调3. 故障检测和指示4. 使用信息和性能数据收集5. 安全控制6. 对UPF 及经SNI 的SN 的即时管理及操作要求的协调7. 资源管理用户接入网与交换网相比可概括为如下几个主要的特点:业务量密度低、接入网的成本高、接入网的成本差异大、接入网的成本与业务量的大小无关、接入网设备的运行环境差、接入网的投资比例低技术发展缓慢归纳起来主要的接入技术可分为基于对绞线铜缆的传统接入网技术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用户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网技术和光纤接入网技术等四种类型接入网的最终发展目标是接入网的光纤化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光纤到家即FTTH 但由于成本和目前用户业务需求的限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一步到位实现FTTH 这一最终目标而都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光纤用户接入网技术通常可把光纤接入网技术分为两个阶段即采用混合光纤/对绞线铜缆接入网技术的初级阶段和采用纯光纤接入网技术的高级阶段前者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光纤接入网技术根据光网络单元ONU 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FTTC 光纤到路边FTTR 光纤到远端FTTB 光纤到大楼FTTO光纤到办公室FTTH 光纤到家庭等后者即为光纤到家是用户接入网发展的最终目标混合光纤/对绞线铜缆接入网技术即FTTC 光纤到路边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的光纤接入网技术用户网络接口(UNI)通过分配一个用户端口可与一个SNI 取得固定关联这与用户端口功能及其要求的操作和控制功能所需的承载能力有关在ITU T 建议中所定义的UNI 在接入网中用于支持当前所提供的接入类型和业务也就是说用户网络接口要能支持各种类型的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ISDN 按需业务永久租用业务及其它业务类型连接到接入网鉴于ITU T 对于PSDN 没有统一的关于UNI 的信令协议方面的建议于是需要采用有关PSTN UNI 的国家标准一个以上的业务节点(SN)可通过单个UNI 接入(即UNI 采用ATM)这称为共享UNI 在这种情况下单个UNI 可以支持多个逻辑接入其中每一个逻辑接入都通过另一个SNI 与不同的SN 相连接单个用户网络接口的用户端口功能(UPF)要求能在UNI 中支持每个逻辑接入(见图2-1)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AN-SMF)应对UNI 的传输媒质层进行监控并且配合相对应的SN协调逻辑UPF 的操作控制要求UNI 的类型有模拟电话接口N ISDN 接口B ISDN 接口等目前常用的是Z 接口和T 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业务节点接口是用户接入网和一个业务节点(SN)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接口要能支持更多的SN 像租用线业务节点视频和音频业务节点等以便连接到接入网满足用户对多种信息的需求SNI 使不同的用户业务能与交换机连接SNI 的类型有对交换机的模拟接口(Z接口)数字接口(V 接口)对节点机的各种数据接口及对宽带业务的各种接口等管理接口(Q3)Q3 是用户接入网及其业务节点(SN)与通信管理网(TMN)之间的接口通过Q3接入网能与TMN 进行通信这样就能将用户接入网的管理纳入到TMN 的整体之中关于用户端口功能(SPF)的管理不同网元(例如AN 和SN)的协调是必要的以形成用户所预约的接入和接入承载能力因此需要标准化的Q3管理接口通过Q3 接口TMN 可对用户接入网实施操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分配功能接入网的管理资源配置和重新分配检测定位和报告接入网的故障位置监视和报告接入网的性能(比特误码率等)进行保密控制和资源管理等V5 接口本地交换机通常以Z 接口连接模拟用户线随着光纤和数字用户传输系统的引入如继续使用Z 接口接入将增加A/D 变换次数这样既带来传输损伤又很不经济另外数据业务的发展要求从TE(用户终端)至LE(本地交换机)之间实现透明的数字连接这些都要求交换机提供数字用户线的接入能力为此开发了本地交换机用户侧的数字接口统称为V 接口早期所开发的V1V4 接口ITU T 没有形成国际标准化的接口为了适应在AN 范围内有多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和业务希望有标准化的V 接口能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入1994 年ITU T 通过了新型的V5 接口的规范制定了V5.1和V5.2 接口的建议G.964 和G.965V5 接口可支持利用各种不同传输媒质的接入类型和业务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用户终端设备都应具有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UNI 交换机都应具备V5接口以便各厂商的设备可在接口上互通V5 接口建立在交换终端(ET)接口基础上是一种标准化的完全开放的接口用于交换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配合V5.1 接口由一个2048kbit/s 链路组成用于支持下列接入类型模拟电话接入基于64kbit/s 的ISDN 基本接入和用于半永久连接的不加带外信令信息的其他模拟接入和数字接入这些接入类型都具有分配的承载通路即用户端口与V5.1 接口内承载通路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在AN 内无集线功能V5.1 接口使用一个时隙传送公共信道信令其他时隙传送话音信号V5.1 接口具有复用功能在AN 和LE 之间的V5.1 接口的数目不受限制V5.2 接口根据需要可以由1~16 个2048kbit/s 链路构成除能支持V5.1 接口所支持的接入类型外还可支持ISDN 一次群速率接入(即30B D 或支持H0 H12 和n 64kbit/s 业务)这些接入类型都具有灵活的基于呼叫的承载通路分配并且在AN 内和V5.2 接口上具有集线功能V5 接口具有重要的分配功能分配通过AN 或LE 的Q3 接口完成当Q3 具有核实和改变一参数的功能时就认为该参数被分配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不同用户端口可以分配给同一V5 接口或不同的V5 接口备用的2048kbit/s 链路可以分配给同一个V5 接口或不同的V5 接口V5.1 接口可以通过分配而升级为V5.2 接口即使用V5.1 或V5.2 标准中所规定的有关控制协议的措施而升级为V5.2 接口V5.1 接口和V5.2 接口的主要区别如表2-2 所示表2-2 V5.1 接口和V5.2 接口的主要区别V5.1 接口 V5.2 接口只有一条E1 链路按需要可以有1 16 条E1 链路无BCC 协议无用户集线功能E1 时有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支持用户集线隙与用户终端直接一一对应功能E1 承载通路与用户终端动态分配连接不支持ISDN PRA 设备接入支持ISDN PRA 设备接入无保护协议无故障链路切换保护功能有保护协议有故障链路切换保护功能无链路控制协议只对单链路进行链路有链路控制协议可对多链路进行管理管理接入网技术按照接入信息的类型来分可分为话音接入网技术窄带业务接入网技术宽带业务接入网技术按照接入方式来分大致可分为1. 基于对绞线铜缆的传统接入网技术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接入网技术3. 光纤/对绞线铜缆混合接入网技术(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FTTC FTTB通常把3 4 两种方式合为一种统称为光纤接入网技术有时也称为用户光纤环路(FITL Fiber In the Loop)按照通信技术中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有线接入网技术和无线接入网技术其中有线接入网技术包括基于对绞线铜缆的传统接入网技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有线接入网技术1. 用户线对增容系统用户线对增容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现有对绞线铜缆的容量加倍即同一线对上最少可以再挂接一电话机该电话机具有独立的用户号两者可以同时通话互不干扰但是由于受对绞线铜缆传输特性的限制这种系统的扩容系数不高而系统成本相对偏高这种系统主要用于住宅用户对企事业用户来说其容量太低因而较少使用。
接入网设备部分介绍1. 引言接入网设备是指用于连接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设备,是实现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接入网设备的概念、主要功能以及常见的接入网设备进行介绍。
2. 接入网设备的概念接入网设备是指位于用户侧,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和接入核心网之间的网络设备。
它扮演着网关的角色,负责将用户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到接入核心网上,并将接入核心网上的数据传输到用户终端设备。
接入网设备通常提供多种接入方式,如有线接入(如以太网、电力线通信)和无线接入(如Wi-Fi、蓝牙等),以满足不同用户设备的接入需求。
3. 接入网设备的主要功能3.1 数据转发接入网设备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数据转发。
它负责将用户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包转发给接入核心网或其他用户设备。
数据转发通常采用路由器或交换机来实现,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进行转发。
3.2 接入鉴权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接入网设备还需要进行接入鉴权。
它会验证用户设备的身份或提供登陆认证功能,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可以接入网络。
接入鉴权通常通过使用用户名、密码、证书等方式进行。
3.3 安全防护接入网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
它可以支持各种安全协议如VPN、IPSec等,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此外,接入网设备还需要防止网络攻击,如入侵检测、防火墙等功能。
4. 常见的接入网设备4.1 路由器路由器是最常见的接入网设备之一,它能够实现数据的转发和流量控制功能。
路由器通常带有多个网络接口,包括局域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和多个网络,实现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
4.2 交换机交换机也是常见的接入网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局域网中数据的转发。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减少网络拥堵情况下的数据冲突。
4.3 网络接入服务器网络接入服务器是一种用于实现用户设备接入认证的设备。
它可以验证用户终端设备的身份并提供鉴权功能,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接入服务器通常与AAA (认证、授权和会计)服务器一起使用。
接入网概述1.1定义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泛指用户网络接口(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之间实现传送承载功能的实体网络,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能够获得话音、数据多媒体和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
随着通信与计算机整合时代的来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1.2技术近几年推出的各类接入网技术和产品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在原有铜缆上采用新的数寂解调技术,以提高速率,如以HDSL、ADSL、V ADSL 等为代表的xDSL技术,其优势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资源,缺点是带宽较小,传输速率和距离相互制约。
第二类是以光纤为基础的接入网,如SDH、有源光网络接入(AON)、无源光网络接入(PON)、HFC和可交换的数字图像接入(SDV)等,其中主要以HFC应用最为广泛,其优势是带宽较大,但成本较高。
第三类是无线接入技术,如微波接入、卫星通信和固定无线接入(FWA)等技术,这类技术目前应用还不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接入技术往往被结合起来使用,并且与网管系统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接入网系统。
V接口是接入网的局端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一个标准接口。
V接口有V1、V2、V3、V4、V5和VB等。
V1和V3分别与ISDN的基本速率(2B+D)和基群速率(30B+D)相对应。
V2和V4的差别在于V2可用复用设备。
根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又可分为V5.1和V5.2。
V5.1由一个2048kb/s链路组成,而V5.2最多可支持16个2048kb/s链路。
V5.1对应的接入网无集线功能,V5.2对应的接入网则具备集线功能。
V5.1可支持普通电话用户(PSTN)、ISDN基本速率接入(2B+D)和租用线业务。
V5.2除了支持V5.1的所有业务外,还可支持ISDN 基群速率(30B+D)的业务。
VB接口是宽带接入网与宽带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宽带业务节点是以ATM为基础,宽带接入网多半是以光纤和微波为主。
宽带传输网主要是以SDH为基础的大容量光纤网络,宽带交换网是采用ATM技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接入网主要有光纤接入,铜线接入,混合光纤/铜线接入,无线接入等。
光纤通信系统由电发射端机,光发射端机,光纤,中继放大器,光接收端机和电接收端机组成。
波分复用可使用多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光纤上传输,这样既增加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又打破了光纤点到点连接的限制,从而可以用光纤构成网络连接。
波分复用和光孤子技术:光纤的传送容量为100Gbps以上。
光孤子采用很窄的光脉冲,传播以后能达到很小的失真,从而到达很高的传输容量。
宽带网络中的交换技术要求提供高速大容量交换,能支持各种业务,目前最有前途的交换网络是ATM网。
ATM采用面向连接的信号交换形式,达到大容量,多速率交换;通过虚连接和流量控制机制实现统计复用,以较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实现各种业务的交换。
ATM且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宽带网络对接入技术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网络的宽带化和业务的综合化。
在传输网中,目前采用的是同步数字体系SDH。
SDH主要有以下特点:2 具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结点接口,简化了消息互通。
3 具有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级,这些信息结构叫做同步传输模式。
4 在帧结构中具有丰富的用于维护管理的比特,因而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5 所有网络单元都有标准的光接口,包括同步光缆线路系统,同步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和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等等,因此可以在光路上实现互通。
6 具有一套特殊的复用结构,允许现有的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同步数字体系SDH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消息都能进入其帧结构,因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7 大量采用软件进行网络配置和控制,使得新功能和新特性的增加比较方便,适合未来的发展。
SDH信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模块信号是STM-1,其速率为155。
520Mbps。
更高等级的STM-N是将STM-1同步复用而成。
STM-1每秒钟的传输速率为9*270*8*8000=155。
目录第1章接入网概述..................................................................................................................1-11.1 接入网的定界和定义..........................................................................................................1-11.1.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1-11.1.2 接入网定义..............................................................................................................1-11.2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1-21.2.1 用户端口功能...........................................................................................................1-31.2.2 业务端口功能...........................................................................................................1-31.2.3 核心功能..................................................................................................................1-41.2.4 传送功能..................................................................................................................1-41.2.5 AN系统管理功能.....................................................................................................1-41.3 接入网技术及发展..............................................................................................................1-51.3.1 xDSL接入技术........................................................................................................1-51.3.2 光纤接入技术...........................................................................................................1-71.3.3 混合接入网技术.......................................................................................................1-71.3.4 无线接入网技术.......................................................................................................1-81.3.5 IP接入技术..............................................................................................................1-8第1章 接入网概述1.1 接入网的定界和定义1.1.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网络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已成为电信网发展的方向。
什么是接入网AN?
根据国际电联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接入网是有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经Q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因此,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业务节点是提供业务的实体,可提供规定业务的业务节点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SNI是接入网和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可分为支持单一接入的SNI和综合接入的SNI。
支持单一接入的标准化接口主要有提供ISDN基本速率(2B+D)的V1接口和一次群速率(30B+D)的V3接口,支持综合业务接入的接口目前有V5接口,包括V5.1、V5.2接口。
接入网与用户间的UNI借口能够支持目前网络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的发展不应限制现有的业务和接入类型。
接入网的管理应该纳入TMN的范畴,以便统一协调管理不同的网元。
接入网的管理不但要完成接入网各功能块的管理,而且要附加完成用户线的测试和故障定位。
根据接入网框架和体制要求,接入网的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连接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1、 广域通信网包括:接入网、传输网(中继网)和交换网3大部分,在电信网中分为:核心网、接入网
和用户驻地网,其中核心网又可分为交换网和传输网两大部分。
2、 接入概念的首次提出是:英国电信(BT )1975年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ITU-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着手制订标准化V5.X 数字接口规范,并对接入网作出较为科学的界定,接入网技术才真正进入电信业应用领域。
3、 接入网的主要特点包括:支持多业务接入、功能专注化、接口标准化。
4、 我国通信网从用户对象上划分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两大类,从网络位置分可分为:骨干网和边缘网两大类,其中边缘网可分为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两部分。
5、 V5接口协议规定了接入网(AN )和本地交换网(LEN )之间互联的信号物理标准、呼叫控制信息传递协议,使得PSTN/ISDN 用户端口终止于接入网,而不是本地交换网,属于业务节点接口(SNI )协议。
6、 根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分为V5.1和V5.2两种接口,对应的接口标准分别为G .964建议和G .965建
议。
7、 V5接口的功能包括:1、承载通路信息。
2、提供ISDN D 通路信息。
3、提供PSTN 信令信息。
4、提
供用户端口控制。
5、提供2048kbps 链路的控制。
6、第二层链路的控制。
7、支持公共功能的控制。
8、定时。
9、承载通路连接(BBC )协议。
10、提供业务所需要的多速率连接。
11、提供链路控制协议。
12、提供保护协议。
8、 V5协议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三层。
其中物理层规定了协议接口每个2048kbps 链路
的时隙组成为32个,而数据链路层规定了v5协议所使用的通信规程为LAPV5,BCC 协议位于网络层。
9、 采用电信固话网铜缆接入的接入网类型有:Modem 接入、ISDN 接入、DSL 系列接入,另外还有一些
专用线路也采用固话网,如T1、T2、T3、E1、E2、E3、DS0、DS3等。
采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接入的接入方式是Cable Modem 。
光纤接入包括:PDH 、SDH 、GPON 、EPON 、GEPON 等。
主要的无线接入有:LMDS 、MMDS 、卫星接入等几种。
10、在电信网中交换设备错采用的交换方式有: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2、多速率电路交换(MRCS)。
3、快速电路交换(FCS)。
4、分组交换。
5、帧交换。
6、快速分组交换。
7、ATM 交换(信元交换)。
8、IP 交换。
9、光交换。
但总体上还是可划分为:1、电路交换2、分组交换3、帧交换4、信元交换5
、
IP交换6、光交换这6种。
11、采用电路交换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既可以采用公用交换网络,有可以采用专线方式。
专线方式一般用
于向用户提供专用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或提供将用户接入公用交换网的接入信道,这种专线方式不包括交换功能。
12、电路交换具有严格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信息传递、呼叫拆除。
13、在电路交换基础上,又出现两种扩展方式,那就是:MRCS和FCS。
其中又有使用了H1、H2、……
Hn多个信道等级进行交换的改进型多速率交换和按照n*基本信道速率方式进行交换的完全多速率交换两种交换方式。
14、分组交换的两种连接形式是:虚电路和数据报。
而其中虚电路又可分为: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交
换方式。
15、在快速分组交换中,主要有:帧方式(FM)和信元方式(CM)。
前者主要应用于帧中继网络,而后
者主要应用于ATM网络。
在FM中,帧的长度是可变的,最大长度可达1000字节以上,而在CM中,信元的长度是固定的,A TM信元长度固定为53字节。
16、IP交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流的分类和交换在本地执行。
而不是基于端到端的基础上,这保留了IP
的非连接本质,并允许IP交换机绕过失效节点路由,而不需要从源主机重新建立通道。
此外,流分类使IP交换同样有效地支持长期和突然数据。
17、IP交换的主要分类:Ipsilon IP、Cisco标签、3Com Fast IP、IBM ARIS、MPOA等几种。
18、光交换技术可分为:光电路交换(OCS)和光分组交换(OPS)两种,其中OCS类似于现存的电路交
换技术,采用:OXC(光交叉连接器)和OADM(光分插复用设备)等光器件设置光通路,中间节点不需要使用光缓存。
它可细分为:光空分光交换、光时分光交换、光波分交换、光码分交换。
19、采用QAM调制方式的有:MODEM、ADSL、VDSL。
采用2B1Q调制调制方式的有:ISDN、HDSL。
采用QPSK调制方式的有:Cable MODEM。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交换电话网)
DSL(Digital Subscribers Loop,数字用户环路)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s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HDSL(High-data-rate Digital Subscribers Line,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SHDSL(Symmetrical High bite Digital Subscribers Line,单线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VDSL(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s Line,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OAN()光接入网分为: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有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系列)*有源光网络系统*
SDH(Synchronous S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有源光网络系统*
宽带PON包括(APON,EPON,GPON,GEPON)
MMDS(Microwave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s,微波多路分配系统)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d Service,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无线接入主要的工作方式:点到多点。
上行解决多用户争用的技术包括: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
国际上广泛采用的ADSL调制技术有三种:
QAM(Quad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
CAP(Carrierless Amplitude-Plase Modulation,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DMT(Discrete Multitone,离散多音)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