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教案(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在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纬度最高的是()
A、桂
B、内蒙古
C、宁
D、新
2、以下4个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A、贵鄂辽晋
B、皖晋辽豫
C、黔皖辽豫
D、贵皖豫辽
二、设问导读
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
1.世界过亿人口的国家:、、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居世界第()。
2.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自我检测
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
2、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主要原因( )
A.人口基数庞大 B.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C.优越的自然条件 D.人口死亡率大幅上升
四、巩固练习
从世纪年代开始实行以来,我国的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1970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全国少生了约。
五、拓展延伸
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2、下列四组国家中,世界人口排名第三的是()
A.日本
B.中国
C.巴西
D.美国
教学反思:。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影响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辅助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利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的分布规律。
3.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关系。
4.探讨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政策因素、生育观念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众多的人口1教学目标1.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学生自主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看看学生是否具备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人口东多西少成因及解放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看看学生会不会观察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不能合作交流。
3.通过课堂小测,同桌互评,看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重点知识。
3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难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其实我国不仅疆域辽阔还拥有众多的人口。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
(板书)2.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及人口分布特点,并能简要分析成因。
2)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人口分布[提问]你知道我国人口是多少吗?[多媒体展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目前我国人口是13.39亿。
世界人口已达多少?(70亿)[转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么多的人口在我国是怎样分布的呢?(板书)[师]请大家结合屏幕的问题提示,自主阅读课本13页图1.11:[自主学习1][多媒体展示]1.我们人口分布是否均匀?2.分析、归纳我们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生交流展示。
评价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读图分析解决以上问题,看看学生是否具备读图、从图中提取归纳信息能力。
众多的人口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学情分析本节课技能训练比较多,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还需要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资料,以此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那么,“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品视频),看完后思考:1、小品的名字是什么?2、为什么不让多生?3、你们遇到过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知识。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活动2【讲授】(板书)一、人口数量请大家看课本第41页第一至九行,并齐读这几行。
(板书)13.71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活动3【活动】读图讨论(多媒体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众多的人口)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2.利用图表,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在了解我国根本国情的根底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难点)人口问题。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漫画,让学生观察漫画,思考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人口特点(1)人口数量多(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自然段,思考:我国的人口概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22年,人口数量已经到达了13.7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人口数量大。
(2)人口增长迅速(教师活动)多媒体上给出1691—2022年的我国人口数据表,让学生绘出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教师指导绘图考前须知,学生绘图结束后进行展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小组商量:(问题)①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②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绘制折线图,小组代表分享商量结果。
(教生总结)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②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诊治卫生事业进一步开展,死亡率下降,人们的寿命延长。
(3)人口压力大(教师活动)多媒体上展示我国粮食安全的相关文字资料: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的开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号〞的大问题。
近两年国际粮价大涨,世界粮食储藏降到了30年来的最di点,粮价延续飞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大为增加。
一方面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缺粮的绝对数量大。
(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活动)我国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主要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资源少,并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耕地资源进一步缩减。
众多的人口【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4.了解我国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重难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占世界以上,居世界第位。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相适应,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多。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到。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西部地区人口密度。
5.我国共同生活着个民族,以族人口最多,占 %,其他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占 %,少数民族中以族人口最多。
6.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民族有。
7.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部和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政策。
课中学习一、读资料、知数量1.读图1,圈出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共计____个。
2.将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简称填写在图2相应省区中。
观察图2可发现,我国______(填方位)部地区人口数量较多。
二、算密度、说分布1.将以上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分别标注于图2中。
读图2可知,沿海两省区人口密度______(大/小),人口分布________(稠密/稀疏);内陆两省区人口密度______,人口分布________。
我国人口分布_______(均匀/不均匀)。
结合课本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空:2.人口地理分界线的______(填方位)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多在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人口分布______(稠密/稀疏);人口地理分界线的______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多在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人口分布______(稠密/稀疏)。
《众多的人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运用有关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能结合实例说明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3.能准确说出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并比较我国西北、东南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压力。
2.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以及人口分界线。
【难点】人口压力的表现,以及造成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地图法、谈话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展示:人流如潮的火车站、异常拥挤的求职场景、摩肩接踵的小学课堂直观图片,配合具体的数字图表直接导入,让学生对我国人口产生心灵震撼。
我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人口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这就这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众多的人口》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人口最多的国家承转: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说出这一数字是?学生: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问】读课本 P11 页图 1-2-1“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①比较 2010 年和 1949 年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变化。
②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时期。
【图片展示】:指导学生读图:人口增长率高低与增长量的多少的相对关系。
【质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每年的净增长人口反而比较少,这是什么原因啊?【启发式讲述】:在相同人口基数的基础上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的数量就越多。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节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②知道汉族人口占91.6%,其他55个民族占8.4%。
③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④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⑤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⑦通过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巩固和拓展民族知识。
⑧结合本课掌握一些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3、情感目标:①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②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③.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增加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2、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法、设疑法、温故知新法教学准备:“爱我中华”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行政区图、有关民族风情、服饰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体验民族大家庭的气氛。
抓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导入并掌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
讲述新课:读图:读“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
掌握:汉族占总人口的91.6%,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
观看三幅图片,了解: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400万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共九个民族。
读图:观看图片,阅读B图,展示中国行政区图,查找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共九个民族,了解民族情况。
掌握:(1)我国民族分布最大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少数民族地域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
归纳:结合上面的知识和实际得出民族政策:(1)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
复习提问:得出民族政策(2)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行使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展示图片:得出民族政策(3)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读图:阅读插图C得出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一直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
现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会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课堂活动:看54页55页的少数民族照片,看你认识多少个少数民族?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进行,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1)家庭作业:练习册P30页到P38页(2)探究活动:查找相关资料,看看课本54页左下角的图,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并说出该服饰的特征。
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一)众多的民族1.(1)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2)汉族人口占91.6%,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占8.4%。
2.(1)人口较多的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族、朝鲜族和傣族共11个;(2)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二)少数民族的分布1、(1)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2)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2.我国的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族区域自治;(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4)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无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教学准备:地理挂图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传授新课:(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读图:读p44B图。
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4、讨论:让学生阅读p45阅读材料后,提出人过多,过少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
5、读图:让学生看p46E图,再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
6、补充: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以不足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
7、讨论: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8、师生共同归纳,引出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9、讲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
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我们要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10、读表讨论:读p48G表讨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不是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
11、师生共同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我国控制人口数量之外,还要提高人口素质。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二)人口东多西少1.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学习人口密度的概念、公式,指导学生计算中国人口的平均密度,与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人口密度相比较,说明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2.读图:让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分布图”,以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状况的印象。
⑴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分布”图,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
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⑵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黑河和腾冲,列表分析“黑河-腾冲”这条“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识。
3.讨论:造成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原因。
(要启发学生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去思考,不要仅限于自然条件的好坏)4. 师生共同小结: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用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矿地区,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分布是在不断变化的。
课堂小结:请一名同学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 ( )A.12.95亿 B.11.95亿 C.10.95亿 D.13.95亿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7.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 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人口开始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二)填空题1.我国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____以上,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
2.我国大体上以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市到云南省__________县一线,作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分界线。
3.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实行__________,控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_________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5.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__________人口密度大,__________人口密度小。
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12.95亿(2001年)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问题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4、人口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人口分布不均匀1、人口东多西少2、人口界线:黑河----腾冲东南人口多,西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