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地球章节练习题 -

认识地球章节练习题 -

认识地球章节练习题 -
认识地球章节练习题 -

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

B. 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

C. 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

D. 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

答案: B, C

198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将()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最终目标。

A. 探讨地球的本质问题

B.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探索

C. 人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D. 透视和理解地球系统随时间的演化

答案: D

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非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足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案: 是

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 海底不断扩张

B.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C.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D.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答案: A, B

下列哪些能源,使用后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A. 木材

B. 煤

C. 石油

D. 核能

答案: A, B, C

地球之所以成为人类唯一的家园,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是()

A. 有土壤

B. 表面温度适宜

C. 有液态水

D. 有大气

答案: A, B, C, D

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非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B. 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正确 C.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D. 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

答案: C

恒星的结局因其质量不同而有三种可能:形成白矮星、形成中子星、形成黑洞。

答案: 是

亚里士多德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

正确 A. 在不同纬度北极星相对人的位置

B.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 日食现象

正确 D. 月食现象

答案: A, D

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 A.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时,声波频率会变高。

B.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时,光波频率会红移。

正确 C.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离开时,声波频率会变低。

D. 当物体向我们高速离开时,光波频率会蓝移。

答案: A, C

根据提丢斯?波德定则,在太阳系的哪两颗行星间还应有颗大行星()

正确 A. 火星和木星之间

B. 水星和金星之间

C. 地球和火星之间

D. 木星和土星之间

答案: A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宇宙大爆炸发生于约137~138亿年前。

B. 宇宙目前仍处于不断膨胀之中。

C. 当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小于5×10^27kg/cm^3时,便形成一个封闭的宇宙。

D. 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答案: C

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仅是银河系20**亿个恒星系统之一。()

答案: 是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质量较小的恒星死亡时,形成光度很弱的白矮星。

B. 大质量恒星死亡时会发生超新星爆发,产生极大的亮度。

C. 超新星爆发后,恒星核心以外的物质被高速抛出,形成星云,并能再次聚合为恒星或行星。

D. 黑洞即表面黑色的巨洞。

答案: D

地球上的元素根据分布不同可分为亲气和亲水、亲石、亲硫、亲铁四种,其中亲石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中。()

答案: 非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 水星和火星

正确 B. 金星和火星

C. 金星和木星

D. 水星和金星

答案: 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北极星和月食的观察使罗素意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B. “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都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C. “地心说”这一太阳系模型影响了人类1500年。

D. 宇宙是由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约1000亿个星系所构成的。

答案: A

太阳系最边缘的部分称为柯伊伯带。()

答案: 非

下列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充满宇宙空间的微波信号

B. 辐射强度在宇宙不同方向上差别很大

C. 大约相当于温度3K的黑体发射的辐射强度

D. 宇宙学说认为,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残余“尾音”

根据陨石的“冷凝模式”,请将下列化合物按照其冷凝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

正确 A. 铝、钙、钛的氧化物

正确 B. 铁镍合金

正确 C. 铁氧化物

正确 D. 冰

答案: A, B, C, D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 A. 陨石的年龄与地球一样老,成分和太阳一样原始

正确 B. 球粒陨石是一类未分异的陨石,其中铁与硅酸盐的比值接近于地核、地幔中的铁与硅酸盐的比值

正确 C. 分异的陨石有玄武质无球粒陨石和铁陨石两种

D. 落在地球上的陨石,80%都是铁陨石

答案: A, B, C

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

正确 A. 球粒陨石

B. 玄武质陨石

C. 铁陨石

D. 镍陨石

答案: A

哪块陨石被称为地球年龄研究史上的“罗塞塔碑”()

A. 阿林陨石

B. 孟伯希陨石

正确 C. 阿连德陨石

D. 威拉姆特陨石

答案: C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才真正解决了测定地球年龄的工具问题。()

答案: 是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 A. 自然界存在两套铀-铅时钟,其中铀的半衰期分别为45亿年和7.04亿年

B. 卢瑟福在铀铅衰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铀-铅时钟”

正确 C. 由于铅比氦的移动性差,所以“铀-铅时钟”比“铀-氦时钟”更准确

D. 铅的四种同位素分别为铅205、铅206、铅207和铅208

答案: A, C

帕特森用Pb同位素测(Pb207/Pb204,Pb207/Pb204)比值,结果测得的海水、海相沉积岩、夏威夷玄武岩、陨石等值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说明()

A. 这些物质都来自于同一个母体

B. 这些物质的年龄都一样

C. 这些物质的成分都一样

D. 这些物质的年龄都能代表地球的年龄

答案: A

我们看到的流星实际上是宇宙中的

A. 太阳高能粒子

正确 B. 小行星

C. 陨石

D. 彗星

根据地层学原理,不同地区的地层中如发育同一地质年代的同种化石,那么这两个地层一定是形成于地球的同一时期。()

答案: 是

地震波有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又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其中能造成较大损害的是纵波(P波)。

下列有关岩石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强度大、硬度高,深度达100公里

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正确 C. 岩石圈中物质密度处处一样

D. 均衡补偿面以上为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圈

答案: C

下列关于地磁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磁性矿物在地壳及地幔中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地磁场的局部差异

B. 地磁场的磁极并不固定,每30万年左右会发生一次倒转

C. 每当磁极倒转时,地球上的生物就会出现一次大灭绝

D. 通过对岩石磁性条带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

答案: C

随着纬度的增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 非

下列关于地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幔大部分由榴辉岩组成

B. 地幔自浅而深分为上地幔、过渡层、下地幔三部分

C. 地幔顶部大规模的物质对流造成了板块运动

D. 地幔是塑性的

答案: A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地壳密度最大,地幔次之,地核密度最小

B. 地幔密度最大,地核次之,地壳密度最小

C. 地核密度最大,地幔次之,地壳密度最小

D. 地核密度最大,地壳次之,地幔密度最小

答案: C

横波与纵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由此可求出震中距。

答案: 是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地震仪记录的地震谱曲线越密,表明大地震动的频率越高

B. 地震发生后,纵波(P波)最先到达震中

C. 纵波(P波)的传播方向与地壳振动方向是一致的

D. 面波最后到达震中,震幅大,波长长,破坏力不大

答案: D

组成地幔的岩石十分坚硬,即使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也不可压缩。

答案: 非

下列关于地核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地核的密度高达13.5 g/cm3

B. 外核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硅

C. 内核的主要成分是铁、硅

D. 固态内核处于高速自转状态

答案: A, D

“牛眼模式”下,溶解物蒸发析出的先后顺序是()

正确 A. 碳酸盐、石膏、石盐

B. 碳酸盐、石盐、石膏

C. 石膏、碳酸盐、石盐

D. 石膏、石盐、碳酸盐

答案: A

通过复原拟合后的“泛大陆”是由以下哪些大陆构成()

A. 冈瓦纳古陆

B. 劳亚古陆

C. 盘古大陆

D. 西伯利亚古陆

答案: A, B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人是()

A. 洪堡

正确 B. 魏格纳

C. 赫顿

D. 莱伊尔

答案: B

公元前1500年左右,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

正确 A. 米诺斯文明

B. 迈锡尼文明

C. 古埃及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答案: A

海底扩张最直接的证据是()

A. 地震带的分布

正确 B. 深海沉积物的年龄

正确 C. 海底地磁条带

D. 环太平洋火山带

答案: B, C

古老的加里东山系在大西洋两岸对称性出现,如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与欧洲的加里东山脉,大陆漂移理论认为,这些山脉在2亿多年前大陆连在一起时,同属于一个大的古造山带。

答案: 是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了新的全球学说,将大量杂乱的发现协调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几乎包含了地球科学的各领域。

B. 板块构造系统可以有效解释矿产资源分布,是理论找矿的基础

C. 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属于洋壳与陆壳的碰撞

D. 俯冲带处板块受向下拉力的影响,地壳凹陷,形成海沟

答案: C

下列关于曾经干涸的地中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格洛玛.挑战者”号发现的M反射层的几何形态与古地中海的海底基本一致

B. M-反射层就是古地中海曾干涸成荒漠时的地表面。

C. 地中海底部发育的硬石膏证明它曾一度蒸干过

D. 阿斯旺大坝下发现的深沟是地中海曾经干涸的证据之一

答案: A, B, C, D

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所以海底海沟处的热流值比海岭洋中脊处高。

答案: 非

火山热泉中可能形成生命,原因在于()

正确 A. 热泉中溶解了各种化学物质

正确 B. 热泉中有水的存在

正确 C. 高温导致各种化学反应容易进行

D. 热泉中的放射性元素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答案: A, B, C

下面关于叠层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叠层石主要由死亡的藻类生物沉积形成

B. 是世界上第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正确 C. 现在世界上已经不存在现生叠层石

D. 叠层石表面生活的藻类生物是蓝绿藻。

答案: C

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类动物,它们由鱼类进化而来。

答案: 是

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命,都会经历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答案: 是

小行星撞击后,地球呈现出哪些景象()

正确 A. 岩石碎屑滞留在大气层中,长期暗无天日

正确 B. 岩石以熔融状态从天而降,地球一片火海

正确 C. 撞击形成的酸性物质造成全球范围的酸雨

D. 绝大部分陆生动植物和海洋生物死亡

答案: A, B, C

“拉伊托里的足迹”将东非的古人类活动推至()

正确 A. 370万年前

B. 320万年前

C. 200万年前

D. 150万年前

答案: A

关于植物登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 A. 发生在约4亿年前

正确 B. 为动物登陆做好了准备

正确 C. 完善了全球生态系统

正确 D. 提高了大气中的氧含量

答案: A, B, C, D

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中,灭绝的主要是()

A. 浅海海洋生物

B. 深海海洋生物

C. 爬行动物

D. 两栖动物

答案: A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测,较为流行的观点的是()

A. 小行星撞击地球

B. 大规模火山活动

C. 异常寒冷的冬季

D. 长年的沙尘暴天气

答案: A, B

下面关于蕨类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以孢子进行繁殖

B. 蕨类植物是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

C. 蕨类植物已能完成脱离水生环境生活

D. 古生代蕨类植物比现生蕨类植物种类多得多

答案: C

生命中最基本的划分并不在植物与动物之间,而是在单细胞之间。答案: 是

被认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是()

A. 海德堡人

B. 尼安德特人

C. 克罗马农人

D. 凯尔特人

答案: C

全球洋流系统贯穿所有大洋,使热量、氧气和营养物质在全球海域间循环。

答案: 是

下列关于岩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岩石循环按特定顺序进行

B. 岩石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C. 岩石循环最早由赫顿提出

D. 温度、压力会导致岩石变质

答案: A

气候系统的演变具有复杂性,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 是

大气圈的密度与其高度成正比。

答案: 非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正确 A. 水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地表的地质运动

正确 B.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存在

正确 C. 水对某些化合物具有溶解、搬运和沉积作用

正确 D. 水是生物的组成部分

答案: A, B, C, D

陆地河流搬运的物质入海后均呈带状分布。

答案: 非

有关现在大气组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气中最多的是氮

B. 氧在大气中约有21%

正确 C. 二氧化碳含量仅次于氮和氧

D. 大气中含有少量的甲烷

答案: C

水对陆地的剥蚀作用包括化学侵蚀和机械剥蚀。

答案: 是

下列对于大气圈各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有()

A. 对流层空气分布均匀,高度分布不均匀

B. 平流层臭氧集中,尘埃很少,透明度高

C. 中层大气在其中进行强烈的化学反应

D. 热层即电离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

答案: A, B, C, D

大洋传送带是一个闭合的环流,由低纬度地区的低温高盐深层洋流和高纬度地区的较暖低盐表层洋流组成。

答案: 非

仙女木事件可能是一次大洋热盐传送带中断的异常现象,其形成原因是()

正确 A. 气温升高

B. 火山爆发

C. 海平面上升

D. 海平面下降

答案: A

比冰岛纬度更高的格兰陵岛却有着“绿色之地”的美名,是因为

A. 发现冰岛时,全球气候较冷

正确 B. 发现格陵兰岛时,全球气候较暖

C. 发现格陵兰岛时,是春天

D. 发现冰岛时,是冬天

答案: B

新仙女木事件是一次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

答案: 是

全球变化的空间尺度包括

正确 A. 全球尺度

正确 B. 区域尺度

正确 C. 地方尺度

正确 D. 局部尺度

答案: A, B, C, D

最早提到地球曾被大面积冰川所覆盖的是瑞士人克罗尔。

答案: 非

近5000万年来,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 非

通过对树的生长纹和树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判断一段树木的相对年龄。答案: 非

关于《京都议定书》,错误的是

A. 是一个关于保护臭氧层的协议

B. 约定在20**年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C. 约定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变变暖带来的灾害

D. 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签订

答案: A

就中国而言,过去20**年间,有哪些时期平均气温明显偏低?

正确 A. 魏晋南北朝

B. 唐代

C. 宋代

正确 D. 清代

答案: A, D

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每隔几年发生一次

B. 发生在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上

C. 会造成印尼地区的干旱

正确 D. 正常年份洋流由西向东,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出现逆转

答案: D

中国古代典籍中,对研究古气候最有帮助的是()

A. 诗词

B. 传记

C. 经书

正确 D. 方志

答案: D

下面哪些信息是研究古气候的主要资料来源()

错误 A. 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

正确 B. 历史记录

正确 C. 树木生长纹

正确 D. 南极冰芯

答案: B, C, D

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正确 A. 太阳辐射能

B.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C. 流星等太空物质带来的能量

D. 火山喷发的能量

答案: A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石油需求正在稳步增长。

答案: 是

不透水层可视作含水层的顶和底板,保护含水层中的水不被污染。

答案: 是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现况()

正确 A. 水土流失严重

正确 B. 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

正确 C. 草原退化

D. 森林面积稳中有升

答案: A, B, C

我国的水分资源比较丰富,但变异性大,不易把握。

答案: 是

中国有着丰富的气候资源,且分布均匀,质量优异。

答案: 非

世界上的动植物资源很丰富,利用率也很高。

答案: 非

农业灌溉中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方式是()

A. 漫灌

B. 滴灌

C. 喷灌

D. 沟灌

答案: B

风能是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由大气运动能转换而来。

答案: 非

下列哪种用途,用水和耗水量最大()

A. 工业

正确 B. 农业

C. 城市

D. 水库

答案: B

石油产地的高度集中会带来哪些严重问题()

正确 A. 全球石油供给受制于少数几个国家

B. 石油运输成本高昂

正确 C. 石油从源地转移时安全运输的问题

D. 石油储量的不确定性

答案: A, C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生物资源的需求正在不断减少。

答案: 非

《增长的极限》一文中,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除人口和污染外,还有()

A. 工业发展

B. 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C. 粮食

D. 淡水

答案: A, B, C

据1998年统计,日输油量最多海峡是()

正确 A. 霍尔木兹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曼德海峡

D. 博斯布鲁斯海峡

答案: A

非金属矿产的用途有()

A. 化工原料

B. 燃料

C. 填涂料

D. 绝缘材料

答案: A, C, D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有()

A. 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B. 改造中低产田

C.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资源

D. 加强开发海洋滩涂资源

答案: A, B, C, D

海水急速退潮很有可能是发生海啸的前兆。

答案: 是

海啸预警主要是利用了海啸传播的时间差。

答案: 是

人类最终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消除各种自然灾害。

答案: 非

土地荒漠化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答案: 是

海浪的波长大小与参与运动的海水多少成正比。

答案: 是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 A. 由某起自然灾害引发出一连串其他自然灾害称为自然灾害链

正确 B. 不同的地区,灾害链的形式各不相同

正确 C. 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活动异常可能会导致自然灾害链的发生

正确 D. 地震、气旋和火山爆发都可能形成灾害链

答案: A, B, C, D

地球上,每年发生的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次数约有

正确 A. 10万次

B. 100万次

C. 50万次

D. 200万次

答案: A

下面关于火山喷发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正确的是

正确 A. 酸雨

正确 B. 气温下降

正确 C. 火灾

正确 D. 海啸

答案: A, B, C, D

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启动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错误 A. 诱发因素是指由于这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

B.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风暴潮、暴雨、火山、地震等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因素已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D. 人为因素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如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

答案: C

阿波罗神像、亚历山大灯塔等“世界七大奇迹”均毁于不同时期的地震。()

答案: 是

地震大多分布于板块的边界区域。

答案: 是

自然灾害的发生其实有利也有弊,一些自然灾害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环境、气候产生有利影响。

答案: 是

某一区域发生自然灾害的充要条件包括()。正确 A. 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

正确 B. 具备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

正确 C. 上述条件和状态都不断变化

D. 人类活动逐渐加剧

答案: A, B, C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

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1.0《认识地球》单元测试 姓名班级分数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下列地点符合“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三个条件是() A、10°N,180° B、40°N,15°W C、35°S,10°W D、35°N,165°E 2、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3、俄罗斯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在他完成历史使命之后,俄罗斯选择将其定点回收。第一批安全坠入点的地理坐标是44.4°S,150°W,该地点位于A.南半球和东半球B.南半球和西半球C.北半球和东半球D.北半球和西半球 4、地球仪上的0°纬线和0°经线是两条特殊的线,有关这两条线长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 B. 0°经线较长 C. 0°纬线长度=2×0°经线长度 D.无法判定两线长度大小 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下列顺序表示正确的是 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盖④天圆地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6、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关于四个小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刚在赤道上 B.小兰在北半球 C.小红在低纬度地区 D.小明小刚在同一条经线上 7、下列四个地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是。 8、一架飞机从北极点附近的岛屿上出发一直往南飞,它将可以() A.返回出发点 B.到达南极点 C.停留在赤道上 D.以上说法都对 9、读两幅经纬网示意图,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B.乙地的经纬度是30°E、30°N C.甲地的经纬度是30°W、30°N D.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 10、某轮船2000年9月1日10时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则此时船上的日期应为2000年() A 8月31日10时 B 9月1日11时 C 9月2日10时 D 9月2日11时 11、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 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 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12、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A.日界线上B.南极点上C.北极点上D.赤道上 13、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而我们能够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人脑的错觉 D.天气的变化 14、小明家在嘉峪关,家里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这是因为他生活在()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 D.内陆城市 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1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自北向南 D. 自东向西

认识地球模拟题

0.0/ 2.0 得分题目 1 of 42 改善盐碱地区域水盐状况的方法() A. 合理灌溉 B. 植树造林 C. 水土保持 D. 化学中和 答案: A 0.0/ 2.0 得分题目 2 of 42 海水结冰时,海水中氧18和氧16两种同位素比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液态水和固态冰中氧含量不高 B. 海水结冰时,海水中氧发生了其他化学反应 C. 温度降低时,海水中一部分氧进入大气 D. 氧18和氧16的迁移性有差别 答案: D 0.0/ 2.0 得分题目 3 of 42 哪块陨石被称为地球年龄研究史上的“罗塞塔碑”() A. 阿林陨石 B. 孟伯希陨石 C. 阿连德陨石 D. 威拉姆特陨石

答案: C 0.0/ 2.0 得分题目 4 of 42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是一个连续的电磁波谱 B. 可见光只是太阳辐射中的一小部分 C. 总的来说,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穿透大气的能力更强 D. 总的来说,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对生命伤害更大 答案: D 0.0/ 2.0 得分题目 5 of 42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是哪个伟大科学家的话() A. 牛顿 B. 卡文迪许 C. 阿基米德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 C 0.0/ 2.0 得分题目 6 of 42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包括()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氧气 D. 硫化氢 答案: C 0.0/ 2.0 得分题目7 of 42 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启动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诱发因素是指由于这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 B.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风暴潮、暴雨、火山、地震等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因素已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D. 人为因素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如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 答案: C 0.0/ 2.0 得分题目8 of 42 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体积都会缩小,原因是() A. 沉积物中的水分被挤出 B. 沉积物的结构发生改变 C. 沉积物冷却收缩 D. 沉积物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 A 0.0/ 2.0 得分题目9 of 42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Array经、纬线 ①特殊纬 线 赤道—— 是最长的 纬线,既 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4 1 2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 南寒带

认识地球章节练习题 -

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 B. 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 C. 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 D. 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 答案: B, C 198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将()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最终目标。 A. 探讨地球的本质问题 B.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探索 C. 人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D. 透视和理解地球系统随时间的演化 答案: D 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非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足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案: 是 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 海底不断扩张 B.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C.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D.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答案: A, B 下列哪些能源,使用后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A. 木材 B. 煤 C. 石油 D. 核能 答案: A, B, C 地球之所以成为人类唯一的家园,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是() A. 有土壤 B. 表面温度适宜 C. 有液态水 D. 有大气 答案: A, B, C, D 用“铀铅原子钟”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非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B. 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正确 C.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D. 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 答案: C 恒星的结局因其质量不同而有三种可能:形成白矮星、形成中子星、形成黑洞。 答案: 是 亚里士多德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 正确 A. 在不同纬度北极星相对人的位置 B.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 日食现象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单元练习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 经线都是圆,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C. 纬线都是半圆,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D. 同一度数的经线和纬线都有两条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 与自转方向相反 B. 与自转方向相同 C. 自东向西 D. 从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3.甲、乙两人从北京出发,甲向南行,乙向西行,若两人前进方向不变,那么() A. 两人都能回到出发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出发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出发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出发点 4.下图中有甲、乙两地,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5.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 时快时慢 B. 24小时 C. 365天 D. 一星期 6.0o经线穿过下列哪个城市?() A. 伦敦 B. 悉尼 C. 北京 D. 纽约 7.永川位于东经105度、北纬30度附近,该经纬度可写成() A. 105oE,30oN B. 105oE,30oS C. 105oW,30oN D. 105oW,30oS 8.最先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 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运用 9.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极圈 D. 回归线 10.当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秋天时,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1.与诗词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 西经90°、南纬89° B. 东经80°、北纬40° C. 东经10°、南纬1° D. 东经180°、北纬71° 12.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球是一个球体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相等 D.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 1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A. 季节变化 B. 昼夜交替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昼夜现象

认识地球七年级地理小测试卷

认识地球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 2.下图为位于伦敦的“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经线 B.0°纬线 C.180°经线 D.180°纬线 3.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极昼和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 4.关于本初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最长的经线 C.划分经度的起始线 D.180°经线 5.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的条数是有限的 6.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 A.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B.更好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地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度长短的变化 7.下列纬线圈中,长度最长的是() A.10°N B.20°S C.40°N D.60°S 8.下列表述中,能够最科学且直观的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河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D,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9.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是圆形②地球是个球体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④地球的最大周长是5.1万千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C.0°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下图是局部区域经纬网图,①②③④表示阴影 区。读图,回答11-12题。 11.全部位于低纬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同时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①与④ 二、综合题:读图回答问题(每空5分共4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经纬度位置(先纬 度后经度)。 A()B()C()D() (2)在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点,位于西半球的是点。 (3)在A,B,C,D四点中,位于赤道上的是点,位于中纬度的是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综合能力训练___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含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导学引路】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利用经纬网定位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新名词和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经纬网等,多为空间概念,抽象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时一要多观察,利用直观用具(地球仪)和图像进行观察、比较,对这些空间概念从直观上进行感知,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二要多动手,积极参与实验、制作、识别、描画等活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三要多动脑,认真思考教材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事实或结论,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四要多交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提问、知识竞赛、趣味训练等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五要多感悟,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地理概念和现象;六要多归纳,及时分析、归纳地理现象中的规律,如纬度数值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是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请举出两个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 2、地球仪的用途是, 。 3、纬线是;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 4、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称,用“S”表示。 5、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是。

6、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它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 7、180°经线以东是经;0°纬线以北是纬。 二、选择题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E D、20°W 4、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A、60°W B、60°E C、120°W D、180° 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20°、纬度0° 6、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7、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8、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三、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B、。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7oE,14oN)D(20oE,15o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2、读下图,回答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专题 地球和地球仪习题课 课后练习及详解

地球和地球仪习题课课后练习 主讲教师:谷丰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地理一级教师 题一:站在山顶的人比站在山下的人会更早看见日出,这一现象从侧面验证了()A.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B.海拔越高离太阳越近 C.地球在不停地公转 D.地平面是弧形的 题二: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题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题四:咸蛋超人想徒步绕地球赤道一周,如果他每天走400千米的话,要走多少天?A.10天 B.100天 C.1 000天 D.10 000天 题五:用一只乒乓球当作地球仪,在上面画出经纬线。根据你做的地球仪判断下列问题。 1.一架飞机在燃油充分的情况下,从北京出发沿纬线一直向西飞,能到达()

A.北极B.南极C.北京D.赤道 2.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手举国旗,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题六:读“地球仪示意图”,问答下列问题。 (1)地球仪的“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_____________。 (2)眼前我们看到的地球仪上的半球范围大部分为_______(东或西)半球。 (3)在此基础上,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80°,眼前的半球范围中将会有()A.90°W经线 B.印度半岛 C.90°E经线 D.澳大利亚 题七: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圆 C.纬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纬线方向不变向前走,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题八: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线都是圆(除极点外) B.各纬线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各纬线圈都能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题九:世界上最长的纬线是( )  A.南回归线 B.本初子午线 C.赤道 D.北极圈 题十:下列纬线最短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综合练习粤教版

第一章认识地球综合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在晴朗的夜晚,人们能够根据北极星来判断方向,是因为() A.北极星是一颗不动的恒星 B.北极星最容易辨认 C.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D.北极星最亮 3.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的长短不一,本初子午线最长B.经线是平行于赤道的线 C.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D.经线有360条 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5.读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点均位于西半球 B.①、②、③三点均位于南半球 C.①点位于③点的正西方 D.②点位于中纬度,①、③两点位于高纬度 小明的爸爸是一名船长。一天,他打电话问爸爸的海轮在什么地方,他爸爸神秘地告诉他说:“我们的海轮现在的位置: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高纬度。”据此回答6~7题。 6.请你说出小明爸爸的海轮位置() A.60°N、0°B.66.5°S、0° C.66.5°N、20°W D.60°S、20°W 7.请你说出小明爸爸的海轮所在的大洋()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球仪上,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B.南半球的陆地最低月均温出现在7月 C.在地球仪上,纬度越高纬线就越短 D.经纬网只能适合运用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9.一年内有2次太阳光直射,且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点位于()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极圈 10.下列四幅图,哪一幅图中的P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并且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最吻合()

(完整版)认识地球练习题.word

试题解读-地球部分 1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1-1-6,回答(1)~(3)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 A.40°N、20°E B.40°N、20°W C.40°S、20°E D.40°S、20°W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热带地区,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丁地位于丙地的( )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 读图1-1-7,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点经纬度___________。 (2)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 (3)A在B的__________方向,C在B的 ___________方向,D在B的___________方向。 3. 如图1-1-8,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点位置时,不可能有的现象是( )

A.印度半岛正处于多雨期 B.我国内流区内各河普遍进入枯水期 C.北京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 4. 读下面两幅图1-1-9,完成图后填空。 (1)A、B、C三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光临___________ 点。 (2)A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___________季,南半球处在__________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咸宁市的白昼将变____________(填“长”或 “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1-1-10,回答问题。 (1)在图中四处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 的方向。 (2)当地球运动到A处时,黄冈市的昼夜长短 情况是_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 度是__________。 (3)当我国人民欢度春节时,地球运行在 (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4)当地球由A→B运动期间,南半球的季节由__________季向___________季过渡。

七上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测试题姓名____考号____ (总分100分,40分钟完卷) 第一部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球是一个____稍扁,____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这就是____; 3、在地球仪上,与____垂直的圆圈,叫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____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 4、经线的特点:每条经线只形成____个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____,经线指示____方向; 5、每条危险都是一个完整的____,纬线长度____,其中____最长,向____变短,纬线指示____方向; 6、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形成了____; 7、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____; 8、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____现象; 9、地球自转是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____小时; 10、一年中,由于地球公转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____长短也随之产生变化,从而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 11、人们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南北半球在季节上有差异,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____季; 12、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是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的____产生差异,由此产生了地球的五带。 第二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给分) 题号1234567891 答案 题号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答 案 是()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8万千米 D、10万千米 2、人们在海边观察远航归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绕地轴自转 B、海平面上升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地球是个球 体 3、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 相比()

认识地球思考题

第一章: 1 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内部,地球与宇宙以及人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其研究内容为寻找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自然环境以及预报减轻自然灾害; 研究方法主要有野外工作(工作者有争对性的到野外观察收集原始资料),仪器观察(如水文站,气象站等,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大地测量(进行土地规划与地形绘制等),航天航空以及遥感技术(卫星图等)。 2 相比于其她星球,地球具有哪些特点使它适合人类居住? 液态的水;适宜的温度;大气成分适宜人生存;地表有土壤。 第二章: 1、大爆炸理论就是根据哪些证据来建立的? (a)红位移从地球的任何方向瞧去,遥远的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胀,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哈勃定律就就是一个关于星系之间相互远离速度与距离的确定的关系式。仍然就是说明宇宙的运动与膨胀。V=H×D 其中,V(Km/sec)就是远离速度;H(Km/sec/Mpc)就是哈勃常数,为50;D(Mpc)就是星系距离。1Mpc=3、26百万光年。 (c)氢与氦的丰存度由模型预测出氢占25%,氦占75%,已经由试验证实。 (d)微量元素的丰存度对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辐射根据大爆炸学说,宇宙因膨胀而冷却,现今的宇宙中仍然应该存在当时产生的辐射余烬,1965年,3K的背景辐射被测得。 (f)背景辐射的微量不均匀证明宇宙最初的状态并不均匀,所以才有现在的宇宙与现在星系与星团的产生。 (g)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证据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学家们称她们又发现了新的证据,可以用来证实宇宙大爆炸理论。 2、如何用H-R图来推测太阳的命运? 原始太阳呈一团中央呈隆起的圆盘状星云,它不停自转。星云团由炽热气体组成,其化学成分大致接近今天的太阳。圆盘状星云的中心到边缘有一很大热梯度。星云由于发光而损失能量冷却,达到冷凝程度则形成固体颗粒,进一步聚集形成星子。温度下降,一系列固体顺序相继产生。当热核能量不再能平衡引力时,太阳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红色火球,吞噬了火星、金星,还有我们的地球。下一个阶段,太阳再一次缺少热核反应的能量,紧缩为一个密度极高的白矮星。这就就是我们与太阳光线永别的时刻。 3、如何用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中的元素分布? 氢燃烧—星际核合成氦燃烧—通往重元素的桥梁恒星离开主序星,移向红巨星区(或白矮星区) 4He+4He→12Be 4He+4He→12C+γ碳燃烧与氢燃烧—合成从氖到硫的元素12C+12C →23Na+p 12C+12C →24Mg+γ12C+12C →16O+2α硅燃烧—合成从钙到锌的元素28硅+γ→74He 28硅+ 74He →56Ni+γ硅燃烧发生在大质量恒星演化的晚期,内部结构呈洋葱状。硅燃烧完成后,恒星坍缩,演化为中子星与黑洞。 4、如何用冷凝模型来解释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与结构? 一个恒星的命运如何,要视它能否抵抗引力的收缩而定。当恒星还有“碳氢燃料”时,恒星利用核心的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辐射,来对抗引力。当“碳氢燃料”一枯竭,引力便主导局面,于就是恒星坍缩。质量小于太阳质量1、4倍的恒星形成白矮星;质量就是太阳质量1、4倍到5倍的恒星形成中子星,质量大于5个太阳的恒星便形成黑洞。 第三章:

第一章:认识地球练习题

认识地球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3.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4.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 D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B.0°经线上 C.北纬80° D.南极点 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与人们的生活距离很远 B.地理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C.生活离不开地理 D.地理只是一门科学,与生活、生产无关 8.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9.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10.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500千米 B. 6371千米 C.6790千米 D.5700千米 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2.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多少() A.3.5万千米 B.4万千米 C.5万千米 D.6万千米 13.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一、相关的名词 地球科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地学历史比较法 二、思考题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球科学主要包括哪些学科各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试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分支学科 3、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 4、试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5、地球科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相关的名词 银河系银道面太阳系黄道面赤黄交角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线地月系大地水准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和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二、思考题 1、简述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基础特征。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季节的变化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何特点陆地和海底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单元 4、大陆边缘通常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 一、相关的名词 宇宙恒星变星星际空间星际物质星际云星云天体系统星系天球星座 二、思考题 1、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2、星云说的出现有哪些超越自然科学的意义 3、为什么我们能了解到亿万年前地球的历史 4、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相关的名词: 陨石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晶体矿物的条痕硬度解理断口岩石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 二、填空题 1、地壳中10种最主要的化学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它们占地壳总重量的__________。 2、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石英和方解石的硬度分别为_______ 和______。 4、长石和石膏的硬度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 5、云母具有______组 ______解理,方解石具有________组_________解理。 6、钾长石和斜长石都具有_______组__________解理。 7、占地壳重量达%的矿物种类是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

作业认识地球练习题

认识地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东、西经度的划分是() A.本初子午线以东为西经度B.18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 C.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度D.东经160°经线以东为西经度 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3. 有关地球仪上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本初子午线长度大约等于经线圈长度 B.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任何纬线圈长度 C.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任何经线圈长度D.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一半4.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A.他们不会相遇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 5.甲乙两人同时从赤道上某点出发,甲向北走,乙向东走,且方向不变,那么甲乙两人能否回到原出发点 ( ) A . 甲能,乙不能 B. 甲乙都能 C. 甲不能,乙能 D. 甲乙都不能 6、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的位置,正确的叙述是() ) A、北半球、中纬度 B、东半球、高纬度 C、西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7、假如让你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周的窗户都对着北方,你打算把房子建在()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极圈 D、赤道 8、假设甲、乙两人从160°E出发,甲沿30°N纬线,乙沿60°S纬线以同样的速度绕地球一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走得路程一样长 B、乙走得路程比甲长 C、甲走的路程比乙长 D、乙花的时间比甲长 9、下列四幅图中,P点既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又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10、西半球的范围是() A、经度0°向西至180°之间 B、20°W和160°E之间 C、20°W以西到160°E之间 D、20°W以东到160°E之间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2.1认识地球 一、单选题(共9题;共24分) 1.9月1日,句容市某中学举行开学仪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月1日,地球运行到右图轨道中的位置是() A. A—B之间 B. B—C之 间 C. C—D之 间 D. D—A之间 (2)这一天关于句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句容昼长夜 短 B. 句容寒冷干燥 C. 恰逢句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 句容进入闷热潮湿的梅雨期 2.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纬线长度都相 等 B. 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 C. 地球仪上经线有360 条 D. 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3.如图所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 行 B.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 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 等 D. 纬线 指示南北方向 5.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 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度不同 B. 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 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 我们无锡的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6.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条纬线的长度是相等的 B. 各纬线相互平行 C. 纬线指示南北方 向 D. 纬线的形状都为半圆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据此读图,并完成以下问题。 (1)当天地球公转到图中的()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答案

某种原子核具有放射性,说明这种原子核不是非常稳定。 正确 真 假 答案关键: 真 【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 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 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 正确 C.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 答案关键: A, C 下面哪个人,最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A. 哥伦布 正确 B. 亚里士多德 C. 埃拉托色尼 D. 麦哲伦 答案关键: B 今天地球上的人类是在各个地区各自独立发展进化而来的。 正确 真 假 答案关键: 假 【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B.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正确 C.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正确 D. 海底不断扩张

答案关键: C, D 【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 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 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 C.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 答案关键: A, C 【多选】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 错误 B. 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 C. 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 正确 D. 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 答案关键: A, C, D 【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B.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正确 C.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正确 D. 海底不断扩张 答案关键: C, D 【多选】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 A. 傅科摆自身在转动 B. 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 正确 C. 沙盘在转动 正确 D. 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 答案关键: C, D 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 A. 地球系统内部的运动 B.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正确 C. 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关系 D. 人与地球的关系 答案关键: C

《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

《认识地球》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15页“活动”1题 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委曲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大凡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⑶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限时训练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在一间暗室里, 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 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 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惠灵顿的位置是() A.41.3 °N,174.8 °W C.41.3 °S,174.8 °W 5.新西兰位于()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 夜更替②四季变化A .①②B.③④ 2.此时图中P 地() A.可以清晰看到北极星C.处于中午 太阳最高时3.当图中北极圈全部处于 夜半球时A .夏至日B.春分日 读新西兰位置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 () ③昼夜长短变化④地方时差异 C.①④D.②③ B.正是夜幕深沉 D.位于晨昏线上 , 则北半球的节气是() C.冬至日D.秋分日 B.41.3 °N,174.8 °E D.41.3 °S,174.8 °E

A .高纬度B.低纬度C.北温带D.南温带 6.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l 小时。北京位于120°E附近,当北京时间为7月1日12 时,惠灵顿的当地时间为() A.7月1日8时B.7月1日16时C.7月2日8时D.7月2日16时 10.农民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A .甲B .乙C.丙D.丁 11.关于农民节当天威海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昼夜长短几乎相同 B.正值夏季,气温最高 a、b、c、d 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回答下列小题 7.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地方时的差异 8.某校于11月1日举行期中考试,这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A.a、b 之间B.b、c 之间C.c、d 之间 9.太阳直射点在图中哪一位置时,盘锦的白昼最长() A .a 位置B.b 位置 C .c 位置 D.季节变化 ) D.d、a 之间 D.d 位置2018年9月23日,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中华大地共庆丰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海洋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主要强调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树立这种整体性思想使人类认识自然的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生态系统生物学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得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首要地位。 消费者:它们之间或者间接的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对生产者的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的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进行着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4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和物质以无机形态被植物吸收,转变为生物体中各种有机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在营养级之间传递、转化。当生物死亡后,有机物质被各种分解者分解回到环境中,然后再一次被植物吸收,重新进入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地球并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或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外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2、往复循环;3、反复利用。 5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我稳态的? 答: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和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