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热电厂余热的综合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413.43 KB
- 文档页数:6
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综述及工程实例摘要:对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凝汽抽汽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热泵回收余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4种技术进行分析。
以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市区供热工程为例,阐明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汽轮机凝汽余热利用、大高差和大温差供热、多级中继泵联动、特长供热隧道、超长距离输送、高压板式换热器阵列)。
关键词:热电厂;余热利用;余热回收我国目前大多数电厂发电机组的凝汽余热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而是通过冷却系统冷却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凝汽冷凝造成的冷源热损失一般约为2300kJ/kg。
以600MW发电机组为例,其主蒸汽量约为2000t/h,则凝汽热损失约4.6×103GJ/h,折合标准煤约为157t/h。
我国凝汽发电机组容量巨大,如果将这部分凝汽的热量应用于供热,则既可以大幅提高电厂综合能源利用率,降低电厂煤耗,也有效缓解了供热热源不足的问题,对减轻大气环境压力是非常有利的。
1 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综述1.1 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a.基本原理提高汽轮机凝汽压力,相应提高了其冷凝温度。
冬季供暖时,利用供暖供回水替代电厂循环水,吸收汽轮机凝汽潜热后,直接用于供热。
b.适用范围由于低真空运行时,供热参数较低(供水温度为70℃),供回水温差较小(20℃),造成供热管网流量大,供热管径大、输送能耗增加,为保障供热经济性,供热距离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电厂周围3km左右。
c.注意事项低真空运行改造方案需对汽轮机排汽缸结构、承受的轴向推力、末级叶轮的改造等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确保机组改造后运行安全。
低真空运行多用于容量较小机组。
1.2 凝汽抽汽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凝汽抽汽背压式(以下简称NCB)机组的汽轮机中压缸、低压缸分别带2台发电机,针对外界负荷情况,调节阀1、阀2的开度(图1),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
图1 NCB机组运行流程1.3 热泵回收余热技术热泵既可以采用电驱动形式,也可以采用蒸汽驱动形式,两种形式原理类似,只是驱动能源不同,电驱动机组占地面积较小,其能效比也比蒸汽驱动热泵高。
******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热电厂循环水利用方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联系人:手机:联系电话:传真:信箱:2013年8月18日目录1 项目简介 (3)1.1 吸收式热泵方案 (3)1.2 吸收式热泵供暖工艺流程设计 (3)1.3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主机选型(31.7℃→25℃) (4)1.4 节能运行计算 (4)1.5 初投资与回报期计算 (5)2 热泵机组简介 (6)2.1 吸收式热泵供暖机组 (6)2.2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采暖技术特点 (7)2.3 标志性案例介绍 (7)1 项目简介********热电厂,采暖季有温度为26.3~19.6℃的循环冷却水2800m3/h,需要通过降低汽轮机组凝汽器真空或提高汽轮机背压,使得冷却循环水的温度提升到到31.7℃,然后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凝汽器冷却循环水中的热量,将循环冷却水温度降低到25℃,可以制备供水温度为74.7/55℃热网水2400 m3/h,对建筑物进行供暖,供暖期为152天。
提高汽轮机背压大约2KPa左右,汽轮机的轴向推力几乎不变,对发电量影响不大。
1.1 吸收式热泵方案采用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通过0.49MPa的饱和蒸汽作为驱动热源,在冬季采暖期,将2800m3/h的循环冷却水从31.7℃降低到25℃,可以从循环冷却水中提取21.82MW的热量用于建筑物采暖。
1.2 吸收式热泵供暖工艺流程设计使用吸收式热泵加热,供暖系统流程原理图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实际应用流程非常简单,只是把工艺循环水引到热泵机房,把原来通过冷却塔排放到环境中的冷凝废热,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将热量传递给供暖回水。
此系统改造不影响循环水原系统的稳定性,节省大量的蒸汽,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1.3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主机选型(31.7℃→25℃)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产品,利用饱和蒸汽压力为0.49MPa的蒸汽50400kg/h,可将2800 m3/h的循环冷却水,从31.7℃降低到25℃,将2400m3/h采暖55℃回1.4 节能运行计算能源价格:电价:0.7元/kWh。
电厂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摘要:燃气发电机组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等,用以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锅炉驱动汽轮机发电。
然而,在能量的级联利用方面,余热的进一步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如汽轮机排汽余热的综合利用和锅炉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
关键词:发电厂;燃气锅炉;热能利用率导言随着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只有约30%~35%的燃气热能转化为电能,约30%与废气一起排放,35%~40%通过发动机本体消散,由冷却水循环带走。
由于发电机组产生的废气所产生的热量几乎等于发电机组的有用功,因此可以利用燃气燃烧后排出的废气所产生的热量,废热利用装置可转为废热利用。
1电站锅炉余热资源气利用情况1.1减少热损失火电厂锅炉热损失是指由于热转换引起的不可逆的能量形式问题。
烟囱热是降低热损失的有效途径。
电站锅炉的实施应根据实际需要提供质、量的能源供应,减少不可逆转换造成的能量损失,保证电站锅炉运行的质量要求。
产生热能转换的原因是:锅炉在有效出力状态下产生的热能损失。
排热损失占热损失的比例最大,占15%;化学完全燃烧损失,占热损失的5%;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占热损失的3%;散热损失最小,约占1%。
烟气余热减少了热损失,实现了能量循环,提高了电站锅炉的经济效益。
1.2能源系统应用烟气总能量系统取决于烟气余热容量、能量比、科学比以及动能、热能和势能的转换。
从热、经济、环保综合考虑,提高锅炉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价值,减少能源的过度浪费。
避免废气排放,缓解“烟雾”的生态问题。
烟气余热的开发利用,采用科学的能量回收预测方法。
选用具有废气净化处理功能的设备,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
2电厂余热资源余热利用技术2.1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然气烃含量较高,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中含有大量的气化潜热。
这部分热量可达到天然气低热值的10%~11%,目前难以充分利用。
一方面,由于天然气中含有硫,燃烧后会产生微量的硫化物,为防止锅炉终冷系统等设备腐蚀产生的烟气中硫化物沉淀。
热电厂供热原理
热电厂供热是指利用热电厂余热进行供热的一种方式。
热电厂是指以燃煤、燃气、燃油等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再通过汽轮机发电,最后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供热。
热电厂供热原理主要包括余热回收、余热利用和供热系统三个方面。
首先,热电厂供热原理的核心是余热回收。
在热电厂的发电过程中,燃料燃烧
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这些余热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白白浪费。
因此,热电厂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如何有效地回收这些余热,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余热利用是热电厂供热原理的关键环节。
热电厂通过余热锅炉、余热汽
轮机等设备,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将余热转化为热水、蒸汽等形式,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供热区域,为居民、工业和商业提供热能。
这种方式既充分利用了余热资源,又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最后,供热系统是热电厂供热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热系统包括余热管道、
换热设备、热力站等,通过这些设备将热能从热电厂输送到用户端,实现供热目的。
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直接关系到供热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热电厂供热原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热电厂供热原理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供热方式,通过余热回收、余
热利用和供热系统的有机组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热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热电厂供热原理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加清洁、便捷的热能供应。
热电厂供热原理
热电厂供热是指利用热电厂余热进行供热,这种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电厂供热原理是指通过热电联产技术,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热网输送到用户端,用于供暖和生活热水。
这种供热方式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受到了用户的青睐。
热电厂供热原理的核心是余热利用。
在传统的发电过程中,燃煤、燃气等能源
燃烧产生的热量会转化为电能,而剩余的热量则会散发到空气中,造成能源的浪费。
而热电联产技术则通过热电联产装置将这些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热电厂供热原理中的热网系统是实现余热利用的关键。
热网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送管道和用户端组成。
热源是指热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热媒则是将余热传输到用户端的介质,输送管道则承担起余热输送的任务,用户端则是最终的热能利用者。
这一系统通过输送管道将余热从热源输送到用户端,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热电厂供热原理的实现还需要配套的设备和控制系统。
在热电厂内部,需要安
装余热锅炉、余热蒸汽发生器等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然后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用户端。
同时,还需要配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热网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供热的稳定和安全。
总的来说,热电厂供热原理是通过热电联产技术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
有效利用,通过热网系统将余热输送到用户端,实现供热和生活热水的目的。
这种供热方式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热电厂供热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热电厂低温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工程实践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均快速发展,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特别是热电厂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随着煤炭价格逐年升高,热电厂经营压力巨大,且电力行业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大户,也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属于低品位热能,一般情况下,直接向环境释放,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热泵是利用一部分高质能从低位热源中吸取一部分热量,并把这两部分能量一起输送到需要较高温度的环境或介质的设备。
火电厂循环水中存在大量余热,利用热泵技术有效回收这部分热量用于冬季供暖或常年加热凝结水。
关键词:热电厂;低温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工程引言低温循环水余热即是可回收再利用的一种资源。
热电厂生产中需要大量能源,这些能源因生产工艺等原因,无法全部利用,因此就产生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余热,能源浪费严重。
1热泵技术的分类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实现的。
按照驱动力的不同,热泵可以分为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
压缩式热泵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组成,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一压缩一冷凝一节流一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将低温热源的热量传递给热用户。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再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热交换器等组成,是利用两种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溶液的气液平衡特性来工作的。
根据热泵的热源介质来分,可分为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空气源热泵是以空气为热源,因空气对热泵系统中的换热设备无腐蚀,理论上可在任何地区都可运用,因此是目前热泵技术应用最多的装置;水源热泵是以热水为热源,因水源热泵的热源温度一般为15~35°C,全年基本稳定,其制热和制冷系数可达3.5-4.5,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30%左右。
2驱动蒸汽参数偏低工况当蒸汽参数偏低,不能满足热泵正常工作需要时,对高参数蒸汽减温减压后送入热泵,这种方法没有对高参数蒸汽的能量进行梯级利用。
研究采用蒸汽引射器方案,即利用高参数蒸汽引射低参数蒸汽,产生满足热泵需求的蒸汽,实现高、低压蒸汽的高效利用。
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摘要】发展国民经济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就是能源,其关系到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我国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节约能源是一项重要策略。
对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有利于提升利用能源的效率,只有这样热电厂企业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0 引言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下,余热是能源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废弃与多余的能源。
它包括废气高温余热、余热冷却的介质、废弃水产生的余热等。
按照对各个行业总资源余热进行的调查发现其在消耗总燃料中占据了18%-70%,可以利用回收的余热资源在总体余热能源中所占比例是60%。
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大量余热表明,假如在空气中直接排放烟气,不仅会造成气温上升,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因此对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节能的重要措施。
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03的全面执行,国内火力发电厂陆续建设了烟气脱硫装置,由于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最为成熟,绝大多数电厂均采用此种湿法脱硫工艺。
采用湿法脱硫装置后,进入脱硫塔的烟气温度约70℃。
近年来,随着GGH运行之后带来的一些问题,很多火力发电厂开始不设置GGH,进入脱硫吸收塔的烟气温度约130℃,这些烟气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进入脱硫吸收塔之后,再经过雾化的脱硫浆液喷淋,出口烟温会降至50℃甚至更低,不仅耗水量巨大而且损失的热量是惊人的(2×00MW 机组约有9.3×107kJ/h),由此可见,烟囱排烟的损失是巨大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热量,将显著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
1 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的价值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被称之为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如石油、煤炭等各类可燃气体应用在加热和冶炼等工艺之后都会出现以各种模式存在的余热。
在动力热能等方面出现的高污染和能耗的重要原因就是大量排出的锅炉烟气,对烟气相关污染物造成直接影响的就是锅炉实行的排烟工艺,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排烟产生的温度。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和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冷端损失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最大损失,在冬季额定供热工况下,汽轮机排汽损失可占燃料总发热量的30%以上。
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电厂能源利用率及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公司应用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在冬季供暖季节,将汽机凝汽器大部分冷却水经由吸收式热泵吸收转换为供暖供热,大部分循环冷却水不再经过冷却塔冷却散热,通过回收其循环水的余热向公司供热,从而使电厂对外供热能力提高,采用闭式循环运行冷却,可避免原运行系统的蒸发和飘逸等水量损失。
循环水的余热利用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而且还增加了效益,减少了CO2、SO2和NOX的排放。
关键词:余热;热泵;节能减排;效益引言传统的热电厂进行供热的时候,能源选用上通常是煤、石油、天然气这样的能源,供热效率较低,且会产生一些对人类有害的气体。
而如果使用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技术,就能够改变这一点,通过该技术的使用使得整个供热过程变得清洁环保,且节约了大量的能源,供热的规模也大大增强了。
由此可见,将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技术加以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目前在该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文章中对该技术的具体探讨是非常有价值的。
1概述热电联供可实现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具有较高的整体能效,尽管如此,在热电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大量低品位余热未被有效利用的情况,尤其是锅炉的烟气余热和凝汽器循环冷却水(本文简称循环水)余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电厂燃煤锅炉的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仅能回收烟气中部分显热,烟气中的大量潜热未被有效利用。
同时,循环水余热一般直接通过冷却塔(集中设置在空冷岛)散失在环境中,未得到有效利用。
近年来,采用汽轮机低真空运行技术提高凝汽器循环水的出水温度直接用于供热的方式在热电厂得到了部分应用,但该类技术的供热效果受到机组运行参数的制约,而且凝汽器内真空度的改变会对机组本身造成安全隐患。
本文对热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在烟气脱白工艺中的应用和循环水余热回收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手段进行综述。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案摘要利用制冷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在热电厂中进行电力发电,可以有效提高电厂热效率,提高发电量,缩小单位电量的电耗。
本文重点探讨了制冷剂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节能经济分析和详细方案等内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制冷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在热电厂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以在热电厂中进行发电,提高电厂热效率,降低单位发电量的电耗以及提高整体的投资回收期等经济利益。
关键词:制冷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热电厂IntroductionWorking PrincipleThis technology implements that, in the pro-cess of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a power plant, the condensed water cooling system will be routed to the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nd then the cooling cycle water is collected into a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reheating power generation. The system consists of cooling cycle water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reheater and auxiliary. When water in the condenser is cooled,the heat absorbed by the cooling cycle water can be recovered by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equipment and sent to the heater of the steam turbine cycle and then goes into the reheater. In this way, the amount of steam extracted from the turbine reduces, and theexhaust pressure before the turbine increases,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electrical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plant.Analysis of Energy-saving and Economical BenefitsThe application of cooling cycle water waste heat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power pla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plants and increase power generation. The unit electrical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can be improved.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and efficiency of a power plant to utilize the cooling cycle water waste heat.The economic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cooling cycle water waste heat utilization technology, the power plant's thermal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4.6%, the power generation increased by 7.2%, and the unit power consumption decreased by 10.6%. And the annual energy saving is 4.48 x 104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 addition, the payback period of the investment is 1.4 years.Detailed Scheme2. Reheater selection.In the rehe。
关于火电机组余热综合利用分析火电机组余热综合利用是指利用火电机组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回收与利用,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火电机组作为我国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其余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火电机组余热资源的来源及性质火电机组在燃烧煤、燃油或者天然气等能源进行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些余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烟气余热:燃烧燃料产生的热量在锅炉中转化为水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进行膨胀驱动发电机发电,而燃料的热量并不全部被转化为电能,部分热能则以烟气的形式排放至大气中。
2. 排烟余热:火电机组在工作时需要进行冷却排烟,这一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3. 冷却余热:在发电机运行时,需要对部分部件进行冷却,冷却产生的余热也是不容小觑的。
火电机组余热资源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高:火电机组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温度一般在300℃以上,甚至有的可达500℃以上,属于高温余热。
2. 量大:根据统计数据,火电机组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能占到燃料热值的30%~50%。
3. 稳定性强:火电机组的发电过程一直在运行状态,所产生的余热是稳定且持续产生的。
二、火电机组余热综合利用的方式1. 热电联产:热电联产是指将火电机组产生的余热利用于供暖或制冷,实现热能与电能的联合生产。
余热供暖可满足城市居民供暖需求,而余热制冷则可用于制冷空调。
2. 余热发电:通过余热发电技术,将火电机组产生的余热转化为电能,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
3. 废热利用:将火电机组产生的余热利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利用,以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需求。
4. 废气利用:通过余热锅炉、余热吸收式制冷和余热蒸汽驱动制冷等技术手段,将火电机组产生的排放气体中的余热进行回收与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节能减排:通过综合利用余热,可以有效提高火电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料消耗,进而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案的研究一、内容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节能减排手段。
循环水余热是指在电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蒸汽和废水等废热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将这些废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电厂的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案的研究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为电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当前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目前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换热器换热、蒸发器蒸发、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电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首先换热器换热是一种常见的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换热器将循环水中的高温水与低温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余热的回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受到水质、流量等因素的影响,换热效率有限。
其次蒸发器蒸发是一种通过蒸发循环水中的潜热来实现余热回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循环水的潜热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再次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是两种新型的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法,它们分别利用地下或空气中的恒定温度来加热循环水。
这两种方法具有节能效果显著、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但由于设备成本较高,目前尚处于推广阶段。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案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挖掘各种余热利用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案,以期为电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A. 循环水余热利用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电厂作为发电的重要基地,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电厂余热综合利用项目长输蒸汽管线工程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基本情况1.1.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项目名称:电厂余热综合利用项目长输蒸汽管线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1.1.2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利用国电电厂发电余热对园区集中供蒸汽的管线工程项目。
通过蒸汽管道,将电厂汽轮机抽出的过热蒸汽输送至园区各热用户,并保证供汽参数满足热用户生产工艺要求,实现余热的充分利用,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项目分为两期进行实施,一期工程将蒸汽管道由电厂敷设至园区区,管道设计总里程约km,设计供汽量为25t/h~80t/h,配套建设热力调度中心。
二期工程为远期规划管道,在园区用汽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后启动建设,实现电厂对园区的集中供汽,管道设计总里程约km。
本实施方案为一期工程的实施方案。
1.21.3 政策符合性《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中,均提出要发展热电联产机组。
《计划》还提出到2020年,燃煤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重力争达到28%;在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城市,适度建设大型热电机组,鼓励建设背压式热电机组;在中小型城市和热负荷集中的工业园区,优先建设背压式热电机组。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1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又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中指出:“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
热电厂废热资源综合利用简介作者:马洪安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6期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计划的要求,根据我厂的实际情况,我厂进行了废热回收利用,合理降低蒸汽用量,找到了一条安全经济、环保高效的路子。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requirements o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gram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plant, we conduct the waste heat recycling,reasonably reduce the steam consumption and find a safe,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road.关键词:热电厂;回收;环保;资源Key words: thermal power plant;recover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sources中图分类号:TK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15-020引言杨庄煤矸石热电厂是淮北矿业集团下属的一家坑口电厂,电厂在完成自己的上网发电任务外,还承担了为杨庄煤矿供热的任务,替代了煤矿原有的三台小锅炉,除了满足杨庄煤矿办公区域和井口防冻外,还要为职工洗浴,工作服烘干以及食堂等区域的提供热源。
原来杨庄煤矿供暖和洗浴热水供应的绝大部分费用是利用电厂蒸汽加热来实现的,供热成本高,资源浪费大,根据国家关于节能减排计划的要求,根据我厂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废热回收利用,合理降低蒸汽用量,找到了一条安全经济、环保高效的路子。
1循环水废热电厂循环水的废热依靠循环泵的不断输送作用,将冷却水输送至冷却塔,换热后温度下降的回水重新进入冷却循环。
可以将冷却塔作为备用冷却设备考虑,在现有管路上连接一套管路提取该部分热量。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热电厂供热系统是指利用热电厂内部的余热,通过一系列的热交换设备和管道网络,将热能传递给用户,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
这种供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热能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余热回收、热能转换、热能输送和热能分配四个部分。
热电厂供热系统通过余热回收的方式,将燃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进行收集和利用。
在热电厂的锅炉燃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烟气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回收,将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
接下来,通过热能转换的过程,将余热转化为适合供热的热能形式。
热电厂内部设有换热器,将余热通过换热器与供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使介质的温度升高。
热电厂供热系统一般采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能载体,通过换热器的热交换作用,将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
然后,通过热能输送的方式,将转化后的热能从热电厂输送到用户的热交换站。
热电厂供热系统中的输送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热水循环输送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蒸汽输送的方式。
不同的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输送方式,以确保热能能够有效地输送到用户终端。
通过热能分配的过程,将输送到用户的热能分配给各个用户。
热电厂供热系统中的热交换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将输送过来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交换站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热能进行进一步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供热需求。
总的来说,热电厂供热系统通过余热回收、热能转换、热能输送和热能分配等一系列的工艺过程,将热电厂内部的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并将其输送到用户的供热系统中,满足人们的供热需求。
这种供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热能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热电厂供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
******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热电厂循环水利用方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联系人:手机:联系电话:传真:信箱:2013年8月18日目录1 项目简介 (2)1.1 吸收式热泵方案 (2)1.2 吸收式热泵供暖工艺流程设计 (2)1.3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主机选型(31.7℃→25℃) (3)1.4 节能运行计算 (4)1.5 初投资与回报期计算 (4)2 热泵机组简介 (5)2.1 吸收式热泵供暖机组 (5)2.2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采暖技术特点 (6)2.3 标志性案例介绍 (6)1 项目简介********热电厂,采暖季有温度为26.3~19.6℃的循环冷却水2800m3/h,需要通过降低汽轮机组凝汽器真空或提高汽轮机背压,使得冷却循环水的温度提升到到31.7℃,然后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凝汽器冷却循环水中的热量,将循环冷却水温度降低到25℃,可以制备供水温度为74.7/55℃热网水2400 m3/h,对建筑物进行供暖,供暖期为152天。
提高汽轮机背压大约2KPa左右,汽轮机的轴向推力几乎不变,对发电量影响不大。
1.1 吸收式热泵方案采用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通过0.49MPa的饱和蒸汽作为驱动热源,在冬季采暖期,将2800m3/h的循环冷却水从31.7℃降低到25℃,可以从循环冷却水中提取21.82MW的热量用于建筑物采暖。
1.2 吸收式热泵供暖工艺流程设计使用吸收式热泵加热,供暖系统流程原理图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实际应用流程非常简单,只是把工艺循环水引到热泵机房,把原来通过冷却塔排放到环境中的冷凝废热,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将热量传递给供暖回水。
此系统改造不影响循环水原系统的稳定性,节省大量的蒸汽,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1.3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主机选型(31.7℃→25℃)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产品,利用饱和蒸汽压力为0.49MPa的蒸汽50400kg/h,可将2800 m3/h的循环冷却水,从31.7℃降低到25℃,将2400m3/h采暖55℃回水加热到74.7℃供水。
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及深度治理综合技术应用摘要:应对能源日益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变缓、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的世界环境,火电厂的未来发展受到严重牵制。
因此,如何利用相对有限的能源来实现它的经济价值,降低能源损失尤为重要。
对火电厂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解析和讨论,关键讲解了汽水系统和锅炉排烟系统余热综合性利用技术性,最后,结合国内某火力发电厂350 MW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的实例,对该项目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火电厂申厂;烟气;余热;综合技术引言通过对电厂锅炉废气、锅炉持续排放污水、炉底排渣产生的热量进行综合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效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余热利用有多种形式,例如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加热水锅炉节能器、利用烟气余热作空气预热器热源、利用锅炉持续废水处理余热加热锅炉给排水、利用炉底渣余热加热锅炉燃烧气体和给排水等。
除了常规的废热利用方式外,还有一种直接利用锅炉进行废水排放的电厂装置,以及深层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的综合技术。
重点详述汽水系统软体废热与锅炉排风系统的综合利用技术,并结合应用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一、选题背景火力发电厂通称火电厂,它是将煤等燃料经加热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转换为电力。
在火力发电厂中,一般选择燃气和蒸汽,而小型的火力发电厂则选择使用内燃机。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百分之七十。
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电国家,其发展速度也最快,给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的原煤市场化,每年对燃煤等能源的消耗都在不断增加,而精煤的发展也十分明显。
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燃煤电厂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怎样充足利用火电厂烟气余热是近些年环保节能的要点之一[1]。
二、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火电厂的正式运转中,发电量造成的烟气余热的综合利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
其关键问题在于,当超低温工况下,锅炉排出的烟气余热通过基础冷却塔排出时,将会对锅炉尾部的热传导面积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