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导通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8
视觉通路与信息传递
视觉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其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末梢止于外侧膝状体。
来自两眼鼻侧的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侧外侧膝状体;而来自两眼颞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见图1)。
图1 视觉传导通路
视交叉前视神经的纤维来自同眼的神经节细胞;在视交叉之后的视束中,神经纤维则来自两眼同侧视野的神经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是大脑皮层下的视觉中枢,由6层细胞所组成(图2)视束的交叉纤维止于1,4,6层,不交叉纤维止于2,3,5层。
图2 外侧藤状体细胞分层
图3 视皮层功能定位图
上丘和顶盖前区也接受视皮层的传出纤维联系。
视神经、外侧膝状体、视皮层和上丘及顶盖前区的关系,是前面所讨论的眼折光成像功能的神经基础。
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见图3)。
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
颞上沟深部的一些皮层细胞与人物面孔识别功能有关。
视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眼球视网膜视神经部最外层的视椎细胞核视杆细胞为光感受器细胞,中层的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最内层的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汇集成视神经。
视神经由视神经管入颅,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鼻侧半的纤维交叉,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布交叉,进入同侧视束。
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右侧半的纤维。
视束绕过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矩状沟上下的视区皮质(纹区),产生视觉视束中尚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核顶盖前区。
上丘发出的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射。
顶盖前区发出纤维到中脑动眼神经副核,构成瞳孔对光反射的一部分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侧的反应成为直接对光反射,光未照射一侧成为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入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传道通路的第1级神经元为蜗神经节内的双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在延髓和脑桥交接处入脑,止于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发出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到对侧至于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维经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丘,其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颞横回的听觉中枢。
少数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在上橄榄核交换神经元,然后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
也有少数外侧丘系的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
因此听觉冲动是双向传导的。
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视觉器官及视觉传导通路
1.实验目的
复习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
掌握视觉形成的基本通路。
2.实验内容
观看模型、挂图
3.实验报告
3.1视网膜结构图
(视网膜的内膜又叫视网膜,由外至内主要分为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它们之间还分布着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
)
3.2视觉形成的基本结构通路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通过终足与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形成突触联系,所有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眼球后汇集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进入中枢之前,部分视神经元交叉到对侧:即从两眼鼻侧视网膜发出的纤维和右眼鼻侧发出的纤维汇成左侧视束,大部分投射到左侧的外膝体,经左外膝体投射到左侧大脑半球。
显然,左侧大脑半球相应脑区与右侧半个视野相对应。
而从左眼鼻侧视网膜发出的纤维和右眼颞侧发出的纤维汇聚成的右侧视束,大部分投射到右侧的外侧膝状体,经右外膝体投射到右侧大脑半球,因而右侧大脑半球相应脑区与左侧半个视野相对应。
)
3.3大脑皮层的视觉区
(视皮层分区:灵长类动物枕叶17、18、19、20区分别被称为V1区、V2区、V3区、V4区.
V1区----纹状皮层或初级视皮层
V2区----次级视皮层
V3区----高级视皮层
V5区----中颞区即MT区
初级视皮层V1区也就是17区与简单视觉有关,V2区也就是18区与图形和客体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3区是高级视皮层区也就是大脑皮层的19区,V4区也就是20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