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滤泥研制甘蔗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学院: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班级:制糖082班姓名:钟国亮学号:0805100319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1、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的发展概况2、滤泥的形成机理3、复混肥工艺原理4、生产流程及工艺技术要点5、主要生产设备6、复混肥的质量标准以及配方7、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优点8、有机无机复混肥发展前景9、有机无机复混肥产品介绍10、参考文献1、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的发展概况1.1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基本认识所谓的复混肥料就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标明量的养分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其中含有两种养分叫两元复混肥,含有三种养分叫三元复混肥,近年来在普通复混肥中加入了一些微量元素,被称为多元复混肥,另外有的也在传统的复混肥中加入了农药或生长素,被称为多功能复混肥料。
在我国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统称,常用的种类可分别被称为化成复合肥、混成复合肥、掺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指含有有机物质和无机营养的复混肥料。
有机物质大都采用加工过后的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城市垃圾有机物、污泥、秸秆、木屑、食品加工废料等)以及含有机质的物质(草炭、风化煤、褐煤、腐殖酸等),还有的加入微生物菌剂和刺激生长的物质,称其为有机活性肥料或生物缓效肥,无机营养部分主要是化学肥料。
由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成分复杂,在推广使用时要注意它的实际效果。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的有机部分的肥效不会很高。
目前大多数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有机部分含量在50%左右。
若以50%计,单位面积施用200公斤(折每公顷3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施入的有机物质只有100公斤。
许多试验已经表明,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1500公斤才有效,若按30%水分计,单位面积施入的有机肥要达到1050公斤才有效。
由此可见,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施人的有机物质所能起到的肥效是有限的。
(2)有机物质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对无机养分的吸附,有机物质是分散的多孔体,会吸收一部分化肥养分。
复合肥生产方法1、团粒法:粉状的基础肥料借助于液相(水+蒸汽+肥料溶液)粘聚成粒,再借助于外力的挤压成型。
该法是我国目前复混肥料加工的主要方法。
2、料浆法:在这种工艺中,要造粒的物料是料浆形式,一般是由硫酸、硝酸、磷酸与氨、磷矿粉(或这两种物料以某种形式的结合)进行反应得到的。
3、掺全法:把颗粒度和强度接近的基础肥料(基本彼此间无化学反应)进行一定比例的掺拌混合。
4、流体法:分为液体(清液)肥料和悬浮流体肥料两种。
5、熔融法:氮素肥料尿素或硝氨和磷铵钾盐一起熔融后用塔式或油冷方式进行生产NP或NPK颗粒状复合肥。
6、浓液造粒法:该法是团粒法和料浆法的改进,尿素、硝氨以90%以上的浓溶液进入造粒系统,改善了造粒和性能和产品的质量。
本法可以直接利用尿素,硝铵系统的浓缩液时行联产NPK复混肥。
7、挤压法:利用机械外力的作用便粉体基础化肥成粒的一种方法。
热稳定性差的基础化肥,如碳酸氢铵和基础肥制NPK时,都采取此法。
复混肥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1、掺混法生产工艺:对基础肥料的总的要求是粒度均匀,水份含量低,颗粒强度好,贮藏时不结块。
2、物理团粒法:是用物理的方法便非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物料加工成为符合要求的粒径大小,并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的肥料技术。
我国常用的技术有团聚造粒(无机、有机-无机复混肥)、挤压造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喷浆造粒(磷酸铵类产品)三种类型。
3、料浆法生产工艺:料浆是用硫酸、硝酸、磷酸或一些混合酸与氨反应的产物,有时也用酸与磷矿粉反应的产物。
在料浆中加入钾盐或直接把钾盐加至造粒机内,可制提NPK 三元复混肥。
料浆造粒的机理主要依靠料浆的涂布作用而使颗粒逐渐增大,并得到强度坚硬和流程性优良的颗粒肥料。
4、熔体造粒法:可分为造粒塔喷淋造粒工艺(高塔)、油冷造粒工艺、双轴造粒工艺、转鼓造粒工艺、喷浆造粒工艺、盘式造粒工艺、钢带造粒工艺。
5、挤压法生产工艺:是固体物料依靠外部压力进行团聚的干法造粒过程。
小麦专用型复混肥肥料的研发和应用
技术方案
一、研发目标
针对小麦生长的需求,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专用型复混肥肥料。
二、材料选择
1. 无机肥:选用适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以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2. 有机肥:使用腐熟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秸秆等,提供长效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3. 中微量元素: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如锌、锰、硼等,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品质。
三、复混肥制备
1. 配料:按照一定比例将无机肥、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混合均匀。
2. 造粒:将混合好的肥料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形成均匀的颗粒状。
3. 包装:将制备好的复混肥肥料进行包装,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应用技术
1. 施肥时期: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时间。
2. 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目标,确定合适的施肥量。
3. 施肥方法:采用撒施、沟施或穴施等方法,确保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中。
4. 结合灌溉:施肥后及时灌溉,促进肥料溶解和养分吸收。
五、效益评估
1. 提高产量:专用型复混肥肥料能够满足小麦生长的养分需求,提高产量。
2. 改善品质:中微量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增加营养价值。
3. 减少环境污染:合理配比的复混肥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研发出适合小麦生长需求的专用型复混肥肥料,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请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技术
一、简述
有机无机复合肥是指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而成的复合肥料,它是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有机组合体,由有机肥料提供的活性和无机肥料提供的养分、催发力和调节剂组成,是现今农业生产最具潜力的新兴领域。
有机无机复合肥是按一定比例将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二、性能指标
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性能指标以其有机物含量及其他活性物质和无机盐(氮、磷、钾等)的含量为主要指标,其成分比例也受到肥料的性质和功效的影响。
有机物含量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含量应当满足国家标准。
有机物含量介于10%-20%之间,具体含量要根据土壤状况、作物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三、生产工艺
1、原料处理:主要包括有机物的采集、筛选、净化,以及无机肥料的粉磨等等;
2、配料:根据有机肥料及其它活性物质的比例和重量,混合料按不同的比例配料;
3、受热:受热可以提高有机肥料的活性并减少有机质的残留量;
4、细粉磨:将混合的粗料进行粉磨;
5、混合:将受热后的有机物和细粉磨后的无机肥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6、调包:将混合后的料装入袋中;。
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有机无机复混肥是指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肥料,它综合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点,具有营养全面、效果持久等特点,因此备受农民和农业专家的青睐。
然而,由于市场上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质量良莠不齐,导致了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入市场,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规范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和使用,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制定了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标准。
一、原料选择。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主要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有畜禽粪便、秸秆、菜渣等,而无机肥的原料主要有尿素、磷酸二铵、钾肥等。
在选择原料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选择,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
二、配比要求。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配比应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来确定,一般来说,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比在3,7至7,3之间。
在配比时,应该充分考虑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避免养分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生产工艺。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此外,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产品质量。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产品质量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外观、气味、养分含量等指标。
同时,产品还应该具有稳定的性能和持久的效果,能够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
五、使用方法。
在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时,应该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来确定使用剂量和施肥时间,避免施肥过量或者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还要注意施肥的方法和时机,确保肥料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
六、注意事项。
在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时,应该避免与其他化肥混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肥料的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防潮、防晒等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总之,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标准制定对于规范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使用,才能够充分发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优势,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技术一、原材料的选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添加剂。
对于无机肥料,可以选择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而有机肥料可以选择畜禽粪便、秸秆、腐熟堆肥等;添加剂可以选择复合细菌菌剂、含氮复合菌剂等。
在选材时需要考虑肥料的养分含量、颗粒度、水溶性等因素。
二、有机肥料的处理有机肥料一般需要进行腐熟处理,以提高其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率。
腐熟的方法可以选择堆肥或发酵,堆肥的时间一般为30-45天,发酵的时间一般为15-20天。
在腐熟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
三、无机肥料的加工无机肥料一般是粉末状或颗粒状的,需要进行研磨或造粒处理。
研磨的原则是使颗粒大小均匀,颗粒度适合植物的吸收,而造粒则可以提高肥料的密度和稳定性。
四、有机无机肥料的混合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一般可以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如搅拌机或混合机。
混合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混合时间和混合速度,确保肥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五、添加剂的添加在混合肥料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添加剂,如复合细菌菌剂、含氮复合菌剂等。
添加剂的作用可以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六、质量检测生产完有机无机复混肥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养分含量、颗粒度、水溶性、酸碱度等。
只有通过质量检测合格的肥料才能上市销售。
七、包装和存储生产好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需要进行包装和存储。
包装一般选择适合肥料保存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袋或复合袋。
存储时要注意避光、防潮和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淋,以保持肥料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有机肥料的处理、无机肥料的加工、混合、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检测、包装和存储等环节。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生产技术,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有机无机复混肥。
最终将有机无机复混肥应用到农田中,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效果,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工艺有机无机复混肥是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一种综合性肥料,它综合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点,既保留了有机肥的慢效、长效特点,又具备了无机肥的快效、高效特点,能够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具有增强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优点。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原材料处理、有机肥制备、无机肥制备、混合制粒等几个步骤。
首先是原材料处理,有机肥的原料可以选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有机废料,经过堆肥、腐熟等处理方式获得有机肥原料;无机肥的原料可以选择尿素、复合肥等,根据不同农作物对肥料种类和比例的需求确定无机肥原料的选择。
接下来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制备。
有机肥制备采用发酵堆肥的方式,将有机肥原料与菌剂、自然发酵剂等混合,经过堆放、翻堆、发酵等过程,达到有机肥成熟的标准。
无机肥制备则是根据农作物对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无机肥原料,经过成分配比、加工制造等步骤,获得适合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无机肥。
然后是混合制粒,将已经制备好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填充物,以提高肥料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混合后的肥料进入颗粒机,通过旋转滚筒的作用,将肥料逐渐挤压成颗粒状,然后通过分级筛网,将粗颗粒和细颗粒进行分类,最终获得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
最后是包装和储存,将生产好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包装,一般采用编织袋、塑料袋等包装材料,同时加入防潮剂、防晒剂等物质,以保证产品质量。
包装好的肥料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码垛储存,注意防潮、避光等措施,确保产品保质期和有效性。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可以根据不同原料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生产。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无机复混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肥料,将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摘要:设计产品配方生产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造粒参数,并对原料和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按发酵烟茎、发酵油桐饼柏、磷酸一铵质量比为64∶11∶25的配方生产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最佳造粒参数为原料粉碎成粒度为300目的粉末,黏合剂用量20 g/kg,加水量300 g/kg,生产的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磷、钾总含量达16.90%。该产品肥效高,可改良土壤,还能够防治农田害虫,是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新品种。关键词:有机-无机复混肥;油桐饼粕;生产工艺Study on the Producing Technology of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Using Tung Oil CakeAbstract: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produced from tung oil cake. The granulation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test based on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the nutrition compounds in the fertilizer and raw material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fertilizer formula was tobacco stem 64%+tung oil cake 11%+ NH4H2PO4 25%, the optimum granulation parameters were, fineness of raw material 300 holes, dosage of adhesive 20 g/kg, dosage of water 300 g/kg. The content of N, P, K in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reached 16.90%. This product had high effectiveness, could improve soil quality and control pests to some extent.Key words: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tung oil cake; producing technology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生物有机肥不仅能给作物供给充足的营养,还能改良土壤,防止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酸化,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我国每年油桐饼粕和烟茎产量巨大,是传统的有机肥,但有效氮、磷、钾含量低,不能满足作物高产需要,以其为原料生产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肥效高,还能杀灭土壤虫害,改良土壤,满足生产需要,形成高附加值的商品肥[2-7]。为此,进行了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研究,以期为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油桐饼粕(来凤四海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烟茎(产自来凤县)、磷酸一铵(什邡市长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黏合剂(成分为市售印花糊料DFPP-104、硫酸钠、氯化钠、水,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1.2试验方法1.2.1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按发酵烟茎、发酵油桐饼粕、磷酸一铵质量比为64∶11∶25的配方生产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工艺流程见图1。1.2.2单因素试验①油桐饼粕和烟茎的粒度:将油桐饼粕和烟茎粉碎成粒度分别为50、80、100、150、200、250和300目的粉末,并按配方混合进行造粒试验;②造粒黏合剂用量:将油桐饼粕、烟茎和磷酸一铵混合,并按1 kg原料加入黏合剂5、10、15、20、25、30 g,混合充分后进行造粒试验;③加水量:将油桐饼粕、烟茎和磷酸一铵混合,并按1 kg原料加100、150、200p随着黏合剂用量增加,产品结实度增强,添加黏合剂量为5或10 g/kg时,产品易破碎;当添加黏合剂量高于20 g/kg时,产品结实不破碎。2.3加水量对造粒效果的影响加水量过低,造粒机不能将原料压成达到商品要求的结实度,加水量为100或150 g/kg时,造粒不能成型;为200 g/kg时造粒可以成型,但是颗粒松散;当加水量为300 g/kg时成型颗粒结实不破碎。2.4正交试验结果由表3可知,各因素对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效果的影响大小为B>A>C,即黏合剂用量>油桐饼粕粒度>加水量,正交试验最佳组合为A3B3C3,即黏合剂用量为20 g/kg;油桐饼粕、烟茎粒度为300目,加水量为300 g/kg时,造粒效果最好。2.5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经检测,烟茎水分51.0 g/kg,全氮19.0 g/kg,全磷2.7 g/kg,全钾48.0 g/kg,有机质355.0 g/kg;油桐饼粕水分72.0 g/kg,全氮25.0 g/kg,全磷4.0 g/kg,全钾17.0 g/kg,有机质524.0 g/kg。烟茎钾含量较高,油桐饼粕氮含量较高,二者配方能提高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力,减少化肥用量。用发酵烟茎、发酵油桐饼粕、磷酸一铵质量比为64∶11∶25的配方生产的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中含全氮108.0 g/kg,全磷6.0 g/kg,全钾55.0 g/kg,有机质275.9 g/kg,氮、磷、钾总含量达16.90%,高于国家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8],经中试可以工厂化生产。3结论与讨论1)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最佳造粒参数为:原料粒度为300目,黏合剂用量为20 g/kg,加水量为300 g/kg,此条件下生产的肥料造粒量高、成型颗粒结实,不易破碎。研制出的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氮、磷、钾总含量为16.90%,符合国家标准。2)生产100 kg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其原料成本为烟茎19.20元(0.30元/kg×64 kg),油桐饼粕11.00元(1.00元/kg×11 kg),磷酸一铵55.00元(2.20元/kg×25 kg),合计85.20元,按2 500.00元/t的市场价出售,则毛利润率为65.92%。目前,全国每年产桐油13万t[9],油桐饼粕产量26万t以上;2008年国家下达发展生物能源基地的任务,仅湖北省就有66.7万hm2,可以预测今后油桐饼粕的产量将十分巨大。全国每年种烟面积达104.8万hm2[10],每公顷烟田按种植15 000株烟苗,收获后剩烟茎0.1 kg/株,则每年有157.2万t的烟茎可用于生产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可见生产该产品的原料十分丰富,可以考虑工业化生产,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该肥料中含的烟碱和桐油酸是天然杀虫、灭菌剂,使用该肥料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参考文献:[1] 禹宙. 生物有机肥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26-28.[2] 孔露曦,赵敬坤,黎娟. 有机肥料对土壤及作物作用的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0(2): 83-86.[3] 王立刚,李维炯,邱建军,等. 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及产量的效应研究[J]. 土壤肥料,2004(5):12-16.[4] 沈德龙,李俊,姜昕. 我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9):35-37.[5] 张辉,李维炯,倪永珍.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农村生态环境, 2004,20(1):37-40.[6] 胡诚,曹志平,罗艳蕊,等. 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3):48-51.[7] CADA VID L F, EL-SHARKAWY M A, ACOSTA A,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mulch, fertilization and tillage on cassava grown in sandy soils in northern Colombia[J]. Field Crops Research,1998,57(1):45-56.[8] GB 18877-200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S].[9] 孙颖,卢彰显,李建安. 中国油桐栽培利用与应用基础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2007,25(2):84-87[10] 迟瑾. 中国烟草迈入新纪元[J]. 微型机与应用,2007,26(7):38-40.。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产工艺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一种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进行混合制
成的肥料。
它既具有有机肥料的优点,又拥有无机肥料的特点,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下面将介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材料选择、投料、混合、粉碎、筛分、包装等步骤。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作为原材料。
有机肥料可以选择腐熟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秸秆等;无机肥料可以选择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如尿素、磷酸三钙、硫酸钾等。
然后将选好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到混合设备中。
混合设备通常为混合机,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进行充分混合,使其均匀分布。
混合的时间需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混合的比例来确定,一般为10-20分钟。
混合完成后,需要对混合后的肥料进行粉碎。
粉碎设备通常为粉碎机,将混合后的肥料进行细碎,使颗粒大小均匀。
粉碎的时间需根据肥料的需求和设备的性能来确定,一般为5-10分钟。
粉碎完成后,需要进行筛分。
筛分设备通常为筛分机,将粉碎后的肥料进行分级,去除不符合要求的颗粒。
筛分的目的是让肥料的颗粒大小更加均匀,提高施肥效果。
最后,将筛分后的肥料进行包装。
包装材料可以选择PP袋、PE袋等。
将肥料装入包装袋中,并使用封口机进行封口,保
证肥料的密封性和保存性。
综上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材料选择、投料、混合、粉碎、筛分和包装等步骤。
合理的生产工艺能够保证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无机生物肥的生产技术一、概述有机无机生物肥(简称生肥),是一种以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和处理技术制成的肥料。
生肥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地性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同时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主要介绍有机无机生物肥的生产技术,包括生肥原料的筛选和预处理、生肥加工和处理、生肥质量检验等方面。
二、生肥原料的筛选和预处理1. 有机肥料原料有机肥料原料主要有畜禽粪便、废弃农作物秸秆、城市垃圾等。
其中畜禽粪便是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
在选择畜禽粪便原料时,应选择新鲜的粪便,并排除染病的动物。
废弃农作物秸秆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原料,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中、低含量的氮、磷、钾等养分。
而城市垃圾则需要进行分类处理,选择可用于制作有机肥料的部分。
2. 无机肥料原料无机肥料原料包括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等。
选用无机肥料原料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检测其含量和质量。
3. 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接种剂是生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
它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并将有机物转化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
在选择微生物接种剂时,应选择合适的接种菌株,并注意其生产厂家的资质和产品质量。
4. 预处理生肥原料需要预处理才能够进行加工和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掉生肥原料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并将其切割成合适的大小,以便后续加工和处理。
预处理方法有机械筛分、人工打捆等。
三、生肥加工和处理生肥加工和处理是将生肥原料加工成成品肥料的重要环节。
生肥加工和处理主要包括混合、堆放、发酵和成品制成等过程。
1. 混合将有机原料和无机原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以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需求。
在混合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的水分含量和C/N比值。
2. 堆放堆放是生肥加工过程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堆放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保证其良好的发酵效果。
一般情况下,堆放时间为25-30天。
系列型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配方工艺与生产技术系列型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配方工艺与生产技术是一种将有机肥和无机肥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肥。
有机肥和无机肥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特点,通过混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种1200字以上的系列型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配方工艺与生产技术。
一、原料准备1.有机肥料:可以选择畜禽粪、秸秆、苹果渣等。
2.无机肥料:可以选择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
二、配方设计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比例。
一般来说,有机肥料在配方中的比例应该占70%以上,无机肥料占30%以下。
具体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原料处理1.有机肥料处理:将有机肥料进行腐熟处理,可以利用堆肥或沼气发酵等方法。
腐熟后的有机肥料能提高肥料的稳定性和养分利用率。
2.无机肥料处理:将无机肥料进行粉碎、筛分等处理,使得无机肥料颗粒均匀细小,易于与有机肥料混合。
四、混合配比根据配方设计的比例,将腐熟后的有机肥料和处理后的无机肥料进行混合,可以使用搅拌机或者人工进行混合,确保混合均匀。
五、湿法制粒1.将混合好的肥料放入湿法制粒机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湿润剂,以提高颗粒的密度和机械强度。
2.调节湿法制粒机的转速和湿润剂的加量,控制制粒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以确保颗粒的形状和质量。
六、干燥处理将湿法制粒后的颗粒放入烘干机中,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颗粒中的水分,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
七、包装和储存将干燥后的复合肥进行包装,可以选择塑料袋、编织袋等包装材料。
包装好的复合肥可以进行储存或销售。
八、质量检验对生产好的复合肥进行质量检验,如颗粒大小、养分含量等,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总结:以上是一种系列型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配方工艺与生产技术的简要介绍。
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和科学的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适合不同作物需求的复合肥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环保的肥料选择。
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及制备方法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相互协同作用制成的一种高效的肥料。
该肥料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矿物质两部分组成,其中有机物是由生物发酵而来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含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无机物矿物质则是指氮、磷、钾等金属离子,它们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但如果仅仅依靠无机物矿物质作为肥料,则会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和作物质量。
因此,将有机物和无机物矿物质相结合形成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就一一进行介绍。
1. 堆肥法堆肥法是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将有机物与无机物矿物质混合在一起,经过自然风干后,进行堆肥发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生产效果良好,因此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的堆肥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平堆法和筒堆法。
平堆法即将混合好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放在地面上,分层加水覆盖保湿,自然进行发酵。
筒堆法即将混合好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置于粘贴较强的塑料管内,定期翻转,通过自然氧化反应来提高发酵速度和发酵效果。
2.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将有机物进行降解成适合植物利用的元素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首先将有机物进行分解,然后将分解产物与无机物矿物质相结合产生复合肥。
这种方法对于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作物产量。
3. 水解法水解法是利用酸或碱的化学性质将有机物分解成更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物质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经过水解产生的产物与无机物矿物质相结合产生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
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肥具有较高的肥效和生物活性,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总的来说,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它是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矿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高效肥料。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技术有机无机复混肥(以下简称“有机复肥”)是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过一定处理后,按一定的标准配比加入无机化肥,充分混均并经过造粒等流程生产出来的既含有机质又含有化肥的产品。
一、有机复肥的优点(一)养分供应平衡,肥料利用率高有机复肥既有化肥成分又有有机物,两者的适当配合,使之具有比无机复肥和有机肥更全面、更优越的性能。
有机复肥既能实现一般无机复肥的氮、磷、钾等养分平衡,还能实现独特的有机—无机平衡。
有机复肥中来源于无机化肥的速效性养分,在有机肥调节下,养分供应快而不过猛,而来源于有机肥的缓效性养分又能保证有机无机复混肥养分持久供应,使其具有缓急相济、长短结合、均衡稳定的供肥特点,既避免了化肥养分供应大起大落的缺点,又避免了单施有机肥造成前期养分供应往往不足,或者需要大量施用有机肥费工费时的弊端。
而且,有机复混肥保肥性能强,肥料损失少。
另外,由于有机质的存在使复肥中磷不像无机磷肥那样易于被土壤固定,因此,肥料利用率高。
与无机复混(合)肥相比,它在较低氮、磷、钾含量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
(二)可改土培肥一般无机复混(合)肥用地而难养地,一般有机肥养地作用大而当季供肥不足。
有机复混肥则兼有用地养地功能。
因为有机复混肥中通常含有占总质量20%~50%的有机肥,含相当数量的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三)活化土壤养分通过有机复肥的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可活化土壤中氮;磷、钾及硅、锰、锌、硼等养分。
一方面,有机复肥可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包括磷细菌、钾细菌和硅细菌的活性,既促进有机质的分解,释放氮、磷及微量元素养分,又可使矿物态磷、钾、硅等有效化;另一方面,有机复肥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土壤pH值,使微域土壤pH值处于有利于大多数养分活化的范围,例如,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对磷有明显的活化作用。
(四)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由于有机复肥中有机成分含有相当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如氨基酸、腐殖酸和酶类物质。
因此,它除具有一般的营养作用外,尚具有独特的生理调节作用,例如,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对养分的吸收和促进叶面的光合作用等。
由于有机无机成分的科学配合,有机复肥综合了化肥和有机肥的优点,并超过了它们,正如农民所说“不是化肥,胜似化肥,不是花生麸,胜似花生麸”。
有机复肥是多种科学技术成果的有效载体,技术含量高,因而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有机复肥生产中原料的配比(一)有机—无机的比例有机复肥与无机复肥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一定量的有机成分,在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比时必须以能充分发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优点为前提。
在生产实际中主要从有机N—无机N比例和C/N两方面来考虑有机—无机的配合。
1.有机N—无机N据报道,我国农地施肥中有机N—无机N适宜比例大致为1:1、7:3或6:4,但具体使用何种比例应因作物、土壤、施肥及地域的差异而定对肥沃土壤,无机N 比例可高些,对瘦瘠土壤,则有机N比例宜高些。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采用C/N宽(指高于40)的有机物料做有机复肥原料时则不宜机械地套用.有机N—无机N比例。
因为若达到相同的有机N—无机N比例,这种宽C/N的有机物料可能在整个复肥质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在实际生产中既难以实行,又可能由于C/N的问题而影响复肥的供N状况。
2.C/N从肥料角度看,C/N是调控供N强度及持久性的重要因素,是有机复肥制造和有机无机配合的依据之一。
然而不同有机物料,不仅C/N差异大,而且有机C的生物有效性也有很大差别。
在有机复肥生产中,有必要根据有机C的组分来确定原料的种类及其比例。
一般来说,若以纤维素一类为主要有机原料,有机复肥的C/N以~为宜,若有效C比例较高,则C/N宜调低些;反之,则高些。
对于以改土补充有机质为目的的配方,则C/N可在以上。
有机—无机比例的确定需要考虑土壤和作物因素,对于瘦土砂质土以及生长期长的作物,需注意供肥持久稳定,C/N宜高些;反之,则宜低些。
目前我国有机复肥生产中,有机物料所占比例大致在20%~50%之间,但多数在30%左右。
至于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到底选用何种有机物料,还要考虑各地原料的价格和丰缺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氮磷钾三要素的配比复混肥的养分设计,主要考虑作物、土壤和肥料3方面的因素,这与无机复肥养分设计基本相似。
因此,有机复肥的配方可以参考已有的无机复肥养分配比,但不能照搬,因为有机复肥中氮磷钾配比有其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有机复肥的供氮过程波动少,较稳定,不会大起大落。
供肥强度与持久性较为协调,与作物生长各时期的需肥较适应。
而有机复肥中的磷肥有效性较高,不易被固定。
因此,有机复肥中的氮肥比例可适当高些而不致强度过高,磷肥的比例可适当低些而不致供磷不足,例如,对某一土壤无机复肥三要素为12—7—10是较好的叶菜类专用肥,相应的有机复肥则可为12—5—10,同样收到理想的效果。
表9-28 通用型和专用型肥料配方的养分设计举例*指酒精废液浓缩物。
肥料类型及养分比例原料百分比/%尿素硝铵磷铵普钙硫酸钾氯化钾浓缩液滤泥(法)蔗渣 云石粉 粉煤灰通用型(稻、桑)(11-3-7)2111 20 6烟茶 甘蔗(11-3-9)24 21 15 15 15 10 香蕉 1844 25 10 10 19 5 5花生 25 13 1010 10 8 叶菜 1021 11 20 10 7 7番茄211520810三、有机复肥的生产工艺生产有机复肥的工艺流程与设备,如图9—8所示。
根据物料和设备的具体况,也可以对图9—8所示的流程稍作变动:先计量,按比例混合后放入粉碎机粉碎这样,物料在粉碎中可进一步混匀,但这样混和粉碎的物料应立即用于造粒,否则易吸湿结块。
1.原料的预处理普钙由于含有4%~5%的游离酸,如不进行预处理会影响后续造粒过程。
常采用氨化处理以消除过多的残酸,这还有利于物料松散,便于粉碎。
可采用一定比例的碳铵(或粉煤灰、碳法滤泥)与普钙预混合数天。
但碳铵的比例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磷的有效性。
生产实践表明,普钙与碳铵的比例为10:1(质量比)为宜。
对于有机废弃物原料,可先经过堆肥法处理,或直接干燥处理以降低物料的水分含量,以利于后续的粉碎过程。
2.原料的粉碎对粗粒、结块物料需先粉碎,否则各种肥料配合不匀,而且将很难造粒。
依物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粉碎机械。
对植物纤维类物料,宜用锤片式、刀式粉碎机;对矿石和滤泥类块状物,则宜用链式粉碎机。
尿素钾肥等化肥混匀后不必粉碎,造粒效果也很好。
3.计量和混合按配方的要求,称取一定量的各种原料,主要是有机肥和氮磷钾3种无机肥料,输送于混合机内。
混合机可用滚筒式或立式圆盘。
混合必须充分,即混即用,不宜混合后放置太久,以免受潮。
4.造粒造粒机械以挤压式和圆盘式两种最为常见。
无机复肥通常采用圆盘造粒,能耗较低,粒状较圆,外观较适合市场需求。
但对有机复肥来说,则宜采用挤压造粒,这是由于有机物料中多含有纤维状物,如蔗渣、麻渣等。
这类物料经粉碎后,仍有相当部分呈长条状,挤压机应具强大挤压力才可使之与其他粉料结合成紧实的粒状。
若在圆盘上造粒,则要求对这类纤维物料进行很严格的粉碎,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
故一般提倡使用挤压机造粒。
但对花生麸、豆麸、滤泥、污泥等物料,粉碎后可采用圆盘造粒,生产花卉类售价较高的肥料。
有机复肥的全部原料混匀后含水率宜控制在15%~18%之间,以利于出粒,又可减少干燥的负荷。
对于适宜含水率可凭经验作大致判断:手握物料再松开,物料团即裂开,此状态下物料水分适中。
5.造粒后的干燥造粒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干燥,一般不宜采用无机复肥所用的高温(200~300℃)条件。
有机复肥含有尿素等热敏感物料,高温条件下易损失,故强调低温于燥,一般热风温度在90℃上下。
可考虑利用余热干燥。
若有机复肥的水分含量在12%以下,一般不会散粒及霉变。
挤压成型的粒肥含水量在15%左右,要除去的水分不大。
也有不少厂家调整物料水分,压粒后不干燥,但这样出粒速度慢。
一般来说,如不采用热风干燥也应尽量采用冷风干燥。
(二)主要影响因素及调控1.尿素与普钙混合后易出水若全部物料混合后不立即制粒则易变湿结块,可能在储料罐中变硬,很难清除。
在机器未调试好时,不宜先配料,或配料肘把尿素留至最后才加入。
2.搅拌料要均匀否则产品的养分含量和pH值会有波动,对作物生长不利。
在生产中发生磷肥粉碎不全,小粒状磷肥进入造料机可能产生以磷肥为主的颗粒肥,施用后易引起酸害。
在投料量、原料质量正常的情况下。
产品质量不稳定往往与拌料不匀有关。
3.不随便变动废料的种类和数量有些人对配方中的化肥各成分的投料量能严格地执行,但对废料原料则以为是一般“填充料”,不以为然。
对其种类、数量随意变更,也曾引起质量问题。
有些原料可以相互取代,如蔗渣和泥炭,但与糠醛渣则不可以。
粉煤灰和碳法滤泥同属微碱性,但是否可以相互取代,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代,需要视原配方目的及施用对象而定。
废料原料的加入,不仅是取其化学成分,还取其调理作用。
四、有机复肥的质量标准我国有机复肥的生产历史不长,目前还未有国家标准。
但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于2001年11月已组织有关部门起草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表9—29),近肼有望颁布。
表9—2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指标(送审稿)项目指标总养分(N+P2O5十K20)含量/%≥水分(H2O)/%≤有机质/%≥20粒度~ mm或~/%≥70酸碱度(pH值)~蛔虫死亡率/%≥95大肠菌值≤氯离子含量(Cl—)/%≤*标明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
**如产品氯离子含量大于%,并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含氯”,该项日可不做要求按本标准(送审稿)的附则规定,在必要时要测定有机复混中有害重金属含量,主要包括汞、镉、铬、砷、铅。
根据最近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的肥料中有害元素限量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送审稿),肥料中汞、镉、铬、砷、铅不得超过。
随着这些标准的颁布,对规范我国有机复肥生产和质量的控制将起到重要作用。
对照我国《无机复混肥质量标准》(GBl5063—2001),有机复混肥的质量控制有明显不同之处:(一)氮磷钾含量问题三元无机复肥总养分(N+P2O5+K2O)含量要求≥25%,而审定中的有机复肥国家标准为≥15%,后者氮磷钾虽较低,但其有机质高(20%以上),四要素(N+P2O5+K2O +OM)总量在35%以上。
据廖宗文(1996)的研究,在等质量的基础上,这种有机复肥与总养分为25%的无机复肥肥效相当或更好。
另外,有机复肥中对单一养分的要求(≥2%)也低于无机复肥(≥4%),特别是在通常的有机复肥配方中P2O5含量要低于无机化肥,这是考虑到磷的有效性会因有机质的作用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