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教育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7.23 KB
- 文档页数:1
第37卷第1期2021 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7 No.l2021文件编号:1003 - 7586(2021 )01 _ 0063 - 03中美高中生物教材难度比较—以“光合作用”为例严丹1吴萌希2任山章p(1.抗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0)(2•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浙江杭州311100)摘要以“光合作用”为样本,基于Flow Map与难度模型对中美主流高中生物教材难度进行对比分 析。
定量统计表明,人教版教材的难度较美国教材低;质性评价表明,两者各有优势且有可相互借鉴提 升的地方。
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可巧用插图,注重科学史的教学等。
关键词教材难度比较研究光合作用教材比较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 度”。
2019年中国发行了各版本高中生物新教材,2018年美国发行第二版高中生物教材。
“光合作用”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其概念与应用也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下 面使用史宁中与_春更等建立的课程难度模型评价 教材质量,对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 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以下简称人教版)与美 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光合作用”(第二版,以下简称美国教材),进行定量 对比分析,基于此提出一些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1研究方法1.1评价模型简介本研宄结合史宁中等构建的教材课程难度定量 模型与_春更等建立的“二维度四指标”的教材难度 评价模型,采用知识结构表征方法—Flow Map作为评价工具。
(1)史宁中等构建的教材课程难度定量模型,依 据影响课程难度的3个因素的关系建构了课程难度定 量模型:A^aS/TK1—a)G/T(0<a<l)。
中美两国教育制度十大差异1.教育目标:中美两国教育的目标略有不同。
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应试能力培养,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而美国教育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制和年级:中国的学制是6+3+3,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共九年义务教育。
而美国的学制是K-12,即从幼儿园到高中,共12年。
3.教育管理:在中国,教育系统由政府集中管理。
学校的管理以规范为主,注重纪律和秩序。
而在美国,教育系统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4.评价制度:中国的教育评价制度以高考为主,注重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
学生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成绩。
而在美国,评价制度更加综合,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课外活动等。
5.选修课程:中国的教育课程主要以文科和理科为主,学生在高中时选择文科或理科方向。
而在美国,学生有更多的选修课程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
6.教育资源: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
而美国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共存,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教育理念选择学校。
7.学术压力:中国的教育系统存在较大的学术压力,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和应对高强度的考试。
而美国的教育系统相对较轻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8.教育质量:中国的教育质量在国际比较中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
美国的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差异,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富裕地区和私立学校。
9.教师角色:在中国,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充当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的角色。
而在美国,教师更像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0.社会认可度:在中国,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学历对就业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而在美国,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注重个人能力和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教育制度存在许多差异。
北京市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中美课余生活对比课题组组长张泽人指导教师冯梦、宋婷婷管理教师杨谷怀研究领域教育2015年3月日目录1、研究背景 (1)2、数据对比 (2)3、研究方法 (5)4、研究内容 (7)中美课余生活对比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间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
在信息技术发达、交通便利快捷的今天,我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然而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真正的出过国的。
在国内有很多的说法、传言都是歪曲现实、误导大众的。
可那些凭空想象却不幸成为了大多数人对国外的第一印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我们连正确地认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不能,我们如何能够有优势、在竞争时占优?为了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我们学习小组开始了对“中美课余生活对比”的研究调查。
我们希望以此来让人们看到事实。
关键词:中美教育课余对比1、研究背景在这个全球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学生、老师和家长们愈来愈关注中国以外的世界。
这样我国肯定会被与其它国家对比。
国之根本的“教育”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对比对象。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为了汲取外界的优秀范例、提升中国学生的综合水平,树立起中国教育改革的旗帜; 而学生们在社会的发展中,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认知,有了关于教育更深刻的自我认识和看法;家长们也在看到发达国家的优秀成果后,热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国门。
于是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就成为了比较的对象,中美教育差异的话题变成了教育界的热点,各路人士也纷纷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看法。
在其中,很少很少有学生的声音。
但是被教育者比施教者甚至旁观者有着更深的体悟,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再受这种体制的影响。
所以他们应更有发言权。
今年我组人员有幸参与了交换生项目,亲身体验了美国的教育,对于此话题感受颇深。
借此机会进行有关的研究性学习,用最真实的数据对比向大家展现最真实、最实际、最客观的教育差异。
保证了其来源于生活,基于自身体验,具备创造性的要求。
众所周知,在之前中国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大多参加补习班以至于课余时间缺乏,活动枯燥。
中美中学课程设置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年或两年学龄前教育,一年幼儿教育,六至八年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从七年级或九年级开始(取决于当地的初等教育是六年制或八年制),到十二年级为止。
高等教育则有三种可以授予学位,分别是:两年制的社区或初级学院;四年制的本课学院;大学。
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课程,即: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
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中美课程设置的异同。
中学课程设置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
他也可以指在既定的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时间里的安排的那些课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1[。
美国课程设置于中国在课程制度和课程结构式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中学课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是由各州、各学区或者各学校自行确定,并且很多课程可以有学生自己选修,因此,是非常多样化的。
我国的中学课程,过去多年,是全国完全统一的,而且全是必修课,没有选修课,所以只有统一性,没有多样性。
在新课程改革以后,这个情况有了改变,但是具体实施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在确定中小学课程中的作用美国的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也不进行管理。
因为根据美国的宪法和传统,中小学有各州自行管理,联邦政府不加过问。
近些年来,美国的总统和联邦教育部提出过一些教育改革的报告和意见,涉及到中小学的课程,但不具法令效力,各地不一定执行。
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总的来说,主要是有各州通过其教育局进行管理,但是各州的情况不一。
有的州,如伊利诺州,只规定有中小学要学习的几门基本功课和对高中毕业所要学习的课程的最低要求,并规定几条各门学科多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这些规定都很简单,只包括学科名称(主要是英语、数学、社会、科学、体育等),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年限和几点原则性的目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内容。
中美高中教育差异英语作文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High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very country's development. It shapes the future generation and influences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a nation.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high school education.Firstly, let's talk about the curriculum. In China,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is heavily focused on core subjects such as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and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memorization and rote learn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curriculum is more flexible.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hoose their own subjects, and there is a greater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Secondly, the teaching style is also different. In China, teachers are seen as authority figures, and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isten and follow instructions.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is often very formal, and there is little room for discussion or debate. In contrast, American high school classrooms are more interactive. Teacher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and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there is a greater focus on group work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Another key difference is the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 student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standardized tests, and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This can create a lot of pressure for students, as their entire future may depend on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se exams. In the US, assessment is more holistic. Student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ests, projects, and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there is a greater focus on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Furthermor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lay adifferent role in the two systems. In China,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often seen as a distraction from academic studies, and there is less emphasis on developing skill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In the U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experienc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music, drama, and other activities, and there is a greater focus on developing well-rounded individuals.Finally, let's talk about the overall goal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main goal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Gaokao,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uccess in this exam is seen as the key to a bright future, and there is a strong focu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e US, the goal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college and beyond. There is a greater emphasis on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e focus is on preparing students for a successful and fulfilling life.In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Chinese and American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se differences reflect the broader cultural and societal values of each country, and the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success of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create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best serves the needs of our future generation.。
中美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比较研究共3篇中美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比较研究1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教育界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美两国都拥有着优秀的数学教育资源,其中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师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提问的角度出发,对中美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师的提问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差异及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一、中美教师提问的基本特点1.1 中教师提问的基本特点中国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中教师的提问方式通常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
中教师的提问主要分为如下几类:1. 开放性问题:该类问题常常是对学生知识的测试,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总结,教师一般不提供答案,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专门性问题:该类问题主要涉及知识的深入应用,提问方式通常比较具体和细致,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
3. 情境性问题:该类问题通常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美教师提问的基本特点美国的数学教育强调学术与应用的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因此,美教师的提问方式通常是开放性的,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总结,其基本特点如下:1. 探究性问题:该类问题通常通过实验或者实际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美教师提高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 社交性问题:该类问题通常鼓励学生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反思性问题:该类问题通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评价,要求学生反思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拓展知识。
二、中美教师提问的差异及对数学教育的影响2.1 提问方式的差异可以看出,中美教师提问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同。
中教师的提问方式注重目的性、针对性,美教师的提问方式则更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情境性。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下的中美高中教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高中阶段的教育也成为两国交流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比较两国高中教育的不同之处,对于加深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是一种比较文化差异的方法,本文将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角度分析中美高中教育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是由荷兰社会心理学家格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他将文化差异分为六个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短期导向和个性与群体。
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些文化维度在中美高中教育中的表现和影响。
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是指不同文化对于权力分配和接受的态度。
在中国文化中,权威和地位非常重要,学生往往尊重老师和长辈的意见,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权利和自由更为重要。
这种文化差异在中美高中教育中表现为,在中国的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严格和尊重,学生往往不敢质疑老师的话语;而在美国的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指不同文化对于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权衡。
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利益更为重要,学生往往会为了班级和学校的荣誉而努力学习;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利益更为重要,学生往往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发展而努力学习。
这种文化差异在中美高中教育中表现为,在中国的教育中,学生往往会在班级和学校的竞争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在美国的教育中,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发展。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指不同文化对于男性和女性角色的认识和期望。
在中国文化中,男性往往被期望具有强烈的领导能力和竞争意识,女性则被期望具有温柔和善良的品质;而在美国文化中,男女之间的角色更为平等。
这种文化差异在中美高中教育中表现为,在中国的教育中,男生往往被期望在学术和体育方面表现出色,女生则被期望具有温柔和优雅的品质;而在美国的教育中,男女之间的表现和期望更为平等。
中美两种高中物理教材对比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磁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对比,探讨了两国在高中物理教育上的异同点。
通过对两国教材的仔细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两国高中物理教育的不同理念和方法,以及在磁学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磁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磁现象、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技能。
其中,磁场部分重点介绍了磁场的产生、性质和磁场对通电导线和运动电荷的作用,而电磁感应部分则主要讲解了感应电动势和楞次定律等内容。
相比之下,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磁学”内容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教材中除了介绍磁学的理论知识外,还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磁学的知识。
例如,在磁场部分,美国教材不仅讲解了磁场的产生和性质,还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磁场对通电导线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分析两国教材的特点后,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在高中物理教育上的不同之处。
中国教材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而美国教材则更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高中物理教育理念上的不同。
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高中物理教材,“磁学”部分都强调了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例如,磁场、电磁感应等核心概念在两国教材中都是重点内容。
两国教材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在“磁学”部分存在一定差异,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高中物理教育理念上的不同,但都重视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通过对比和分析两国教材的特点,我们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为我们的高中物理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当今全球化的教育背景下,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对比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分析两国数学教育的现状、优点和不足,并探讨其不同之处和对学生的影响。
中国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方面,一直以来都重视基础数学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中美教育的差异及原因中美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制:中美教育体制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统一性和集中管理,学生通常要经历严格的考试选拔,进入重点高中和大学。
而美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校和课程。
2. 教学方法:中美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学方法注重灌输式,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而美国的教学方法注重互动和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评价体系:中美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学生被迫追求高分,容易出现应试教育倾向。
而美国的教育评价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术成绩、项目作品、参与社区服务等。
4. 教育理念:中美教育的理念也有所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功利性,以追求升学和就业为目标。
而美国的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强调学生的发展和幸福感。
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体制曾经受到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统一和标准化。
而美国的教育体制则受到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影响,鼓励个性发展和多元化。
此外,中国的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竞争压力大,考试成绩成为了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而美国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中美教育的差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育理念等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中美教育的特点和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