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87
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道教的起源可追溯到约公元前2世纪。
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之一,对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道教的起源、核心理念、传承方式,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教的起源和核心理念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拥有独特而深奥的哲学思想。
道教的核心理念是“道”,其含义丰富而多样,既可指代宇宙天地的本源,也可指代符合自然规律的正确行为方式。
在道教中,修道成仙是一种追求长寿、健康和超凡能力的修行方法,强调与自然相融合以达到心灵和肉体的升华。
二、道教的传承方式道教在中国的传承主要通过文化传统、经典典籍以及道教组织等方式进行。
道教经典包括《道德经》、《南华经》等,这些经典是道教信徒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指南。
道教组织如全真教、武当山等是道教传承的主要载体,通过传授修道方法和道教教义,传承并发扬道教文化。
三、道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 对文化艺术的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想和修道心得,成为古代文人雅士的重要创作素材。
道教音乐和舞蹈则融入了宗教仪式的神秘与庄重,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形式和内涵。
2. 对医学养生的影响:道教注重修养身心,倡导保持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
在古代,许多道教的修炼方法和养生术被纳入到中医理论中,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道教注重自然疗法和草药治疗,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对伦理道德的影响:道教鼓励奉行无为而治、仁爱之道,主张关心他人,懂得谦逊与宽容。
这种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形成了儒家思想的补充与互补。
4. 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中起到了平衡和调和的作用。
在封建时代,道教对官僚制度、善治理念和社会秩序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道士也成为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既担任宗教职责,又担负着社会公共事务。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主要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主要教导的是“道”,认为万物皆有道,要顺应自然、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心灵的洁净和精神的自由。
道教主要分为道家和道教两个派别。
道家主要注重“道”,强调通过修炼道法,达到身心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而道教则围绕诸多神祇、崇拜神仙,发展出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宗教仪轨。
二、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与道德道教中的“道”是一种宇宙的原则或者法则,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它是大自然的规律,无处不在,包容一切。
而“道德”则是遵循“道”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2. 阴阳五行道教对宇宙的认识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
阴阳代表了宇宙的动态变化,五行则代表了宇宙的物质构成。
在道教的传统中,对于宇宙的一切都能用阴阳五行来阐释。
3. 长生不老道教强调通过修行、炼丹、服用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密宗、丹道、内丹术等实践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长生的目标。
4. 神仙教道教所崇拜的是各种神祇和神仙,认为他们可以庇佑人类,保护世间百姓,实现人类的愿望。
这些神祇多数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
三、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有众多经典著作,主要有道德经、道藏、无上文经、中庸通辩和太上清净玉册、周易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道德经,被誉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4. 道教的历史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智慧、医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5. 道教的布教传播道教的传播主要包括民间传播和官方传播两种方式。
道教的祭祀、庙宇、道观、道士等都是它的传播方式之一。
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支持,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6. 当代道教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道教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的改革,使道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以上就是对于道教考试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道教的基础常识,也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的内容。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编辑/ 中国道家研究院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
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
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
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一起源与称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结合本土儒教,如道教的音乐是模仿儒教祭祀的音乐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
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