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四章知识归纳复习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598.00 KB
- 文档页数:51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一)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 人口最少的大洲:大洋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非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欧洲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②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多 ③人口增长过慢 ④男女比例失衡 ⑤人口素质低 ⑥流动人口多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 自然增长率 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时间变化 注:自然增长率超过1%为高自然增长率,小于1%为低自然增长率3、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①欧美国家: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③世界: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④中国:由于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为现代型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的方法:①居住地改变;②时间限制: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一般一年以上);③空间位移: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标准。
2、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4、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2)经济因素:经济、交通和通信等(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文化因素;婚姻家庭等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与种类1.RNA的结构(与DNA的比较)2.RNA的种类及其作用注:RNA是DNA转录的产物。
(1)(2)(3)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2.过程DNA的结构①磷酸②碱基:A、T、G、C③脱氧核糖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同3.如图为一段DNA分子,如果以β链为模板进行转录;DNAα链……A T G A T A G G G A A A C……β链……T A C T A T C C C T T T G……mRNA ……A U G A U A G G G A A A C……该mRNA与β链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4.该mRNA与α链的碱基序列有哪些异同?提示:二者的碱基序列基本相同,不同的是α链中碱基T的位置,在mRNA中是碱基U。
[师说重难]1.比较DNA的复制和转录2.转录有关问题分析(1)转录不是转录整个DNA,而是转录其中的基因。
不同种类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tRNA和rRNA的种类没有差异。
(2)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需要能量。
(3)完成正常使命的mRNA易迅速降解,保证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4)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时也进行转录。
(5)mRNA与DNA模板链碱基互补,但与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基本相同,只是用U代替T。
(6)转录时,边解旋边转录,单链转录。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密码子(1)概念:mRNA 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 种类(共64种)⎩⎪⎨⎪⎧起始密码子:AUG (甲硫氨酸)、GUG (缬氨酸、甲硫氨酸)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其他密码子2.tRNA :RNA 链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可以与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作反密码子。
3.翻译(1)概念 (2)过程1.翻译能够准确进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mRNA 为翻译提供了精确的模板;mRNA 与tRNA 之间通过碱基配对原则保证了翻译能够准确地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知识点小结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知识点小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知识点1、基因的概念(1)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一个基因都由四种特定数量和排列顺序的脱氧核苷酸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些DNA片段中,有的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些DNA片段就具有遗传效应,就是基因。
而有的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即无遗传效应,这样的DNA片段就不能称为基因。
(3)本质:DNA分子中碱基对序列代表生物的遗传信息。
2、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及性状之间的关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②区别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回归课本最重要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多想几个为什么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
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第一章政治的基础知识1.1 政治概念与政治学的特点- 政治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2 国家与国家的由来-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的组成和种类1.3 国家的权力机关与国家的分立原则- 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 国家的分立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分立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和局限性1.4 政权与政治制度-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来源和转移-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发展1.5 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2.1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 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履行和推动- 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3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公民参与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4 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公民责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1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混合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3.2 公有制与私有制- 公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私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和联系3.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阶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问题3.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第四章国家的政治生活4.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 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化-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4.4 公民道德与法治文化-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措施以上是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1. 族群的定义- 族群指的是生态学中相同物种的个体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一个族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 族群的结构- 族群的结构包括数量、密度和分布等方面。
- 族群数量指的是该族群中的个体数量。
- 族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 族群分布指的是该族群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3.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有关。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增加。
-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减少。
4. 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
-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部分。
5.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个体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态圈中个体数量的统计单位。
- 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是生态圈中物种数量的统计单位。
-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是生态圈中群落数量的统计单位。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6. 生态圈的能量流动- 生态圈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关系的链式结构。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在生态圈中通过生物的摄食和代谢产生、传递和消耗。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它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
体上。
第二章:能量与动能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能量总量在孤立系统内不变。
•动能 K=1/2mv²,与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能量转化动能、势能、热能等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三章:机械功和功率
•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单位是焦耳。
•功率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是瓦特。
•机械效率功输出与功输入的比值。
第四章:弹力和弹簧振动
•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弹力成正比。
•弹簧振动弹簧振子固有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有关。
•简谐振动振动的幅度、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库仑定律与交流电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场力与电荷量和距离成反比。
•交流电交流电的频率、有效值和周期。
•工业电力三相交流电的优势及输送方式。
第六章: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
•眼光的调节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中的重要内容,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学习物理,并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的内容是基因的表达,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知识点一、RNA的结构: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3、结构:一般为单链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3)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2)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装配机器:核糖体(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产物:多肽链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4、密码子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③起始密码:AUG、GUG(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2节知识点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提出者:克里克2、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高一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2、DNA的结构特点: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高一物理必修三四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 接触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非接触力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2. 力的作用效果和叠加原理:-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大小。
- 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根据叠加原理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
3. 力的单位和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常用的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面积。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定律1. 牛顿的三定律:-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第二定律:F = m * 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惯性和马斯克一体性原理:-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性质。
- 马斯克一体性原理是指多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们的加速度相等,且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第三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运动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力。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力。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 E1 = E2,其中E1表示系统的初始机械能,E2表示系统的最终机械能。
第四章:机械功和功率1.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用于衡量力对物体的影响。
-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 / 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