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发展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17
西安三爻村CBD规划方案从地段来看,东三爻位置非常优越,毗邻南三环,周边一公里范围内学校(东三爻小学)、商业(三森家具城)、地铁(2号线三爻站)皆有,大环境不错。
周边公交站点多,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房租便宜,这里曾是外来人口和打工者的理想居住地。
但充满烟火气的城中村,于不断发展的城市来说,终究会被时代抛弃与取代。
东三爻所在区域将是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的一部分,规划业态主要为商业、办公、公寓、酒店及公众建筑。
目前在东三爻村北面,靠近南三环位置,一座西安文化CBD展示中心已拔地而起。
西安文化商务区规划范围为:北至天坛路、南至航天大道、西至长安南路、东至雁塔南路,总面积约290公顷(4350亩)。
主要的规划内容为,形成“三心、两轴、三带、多片”的功能结构。
“西安文化CBD”位于长安南路电视塔以东,航天大道以北,是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现代商业为一体的产业聚集新高地、城市价值新高地、未来都市生活体验地。
西安文化CBD以南绕城高速分为南北两区,包括国际文化商业中心、丝路中央商务区、丝路文化创意区、丝路优创生活区、丝路总部经济核心区、国际人才生活示范区、城改安置区共七大组团。
围绕西安之门形成城市级商务核心,集聚全要素服务设施,北区形成CCBD片区级商业核心,南区形成总部经济核心;城市中轴延续西安城市秩序,生态文化轴,集聚生态及丝路文化要素,形成国际标准开放式绿色博物馆;三条开放型活力绿带组织社区生活。
西安CBD体系中将趋于成为较为纯粹的以零售业为主的“中央商业区(CRD)”。
在规模甚大的“西大街商业街区改造”及“骡马市商业步行街区”建设项目完工后,节点A的商业中心功能将得到强化,因而将依然是西安CBD体系中的一“极”。
核心节点A位于老城传统中心区,是西安商业活动(尤其是高档零售)最集中地段。
|西安文化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初步规划,西安文化商务区将引入顶级演艺中心、华润万象商业、高端文化产业、地标性超高层甲级写字楼、国际社区等业态,塑造极富人文艺术内涵和经济聚集效应的高端文化产业集群。
一、重庆CRD在重庆市重点考察的是大渡口区和渝中区,这两个区都提出要打造CRD。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
全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26.3万人,是重庆钢铁厂的所在地。
大渡口区的CRD位于该区的钓鱼嘴半岛,距重庆市中心28公里,面积约6.4平方公里,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为适应重庆市直辖后城市发展和重钢搬迁的需要,2006年,市委书记汪洋到大渡口区调研时,要求大渡口区结合重庆钢铁厂的搬迁,利用钓鱼嘴半岛三面临江、背依青山的独特优势,打造重庆中央休闲区(CRD)。
当年,大渡口区在专业策划机构的支持下,提出了建设“重庆CRD”的战略构想:以钓鱼嘴为龙头,以白居士公园、金螯寺公园、体育副中心等为重要节点,打造重庆中央休闲区(CRD--Central Recreation District),与渝中区的“解放碑--朝天门”形成CRD、CBD双龙出海的格局,成为重庆通向宜居重庆、休闲重庆、人文重庆、现代重庆的“朝天右大门”。
“重庆CRD”建设将分5个年度进行:2006年为招商年,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钓鱼嘴半岛资源整合研究、功能策划和形象设计。
2007年为设计年,完成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建成钓鱼嘴半岛的交通大动脉——渔洞长江大桥和陈庹路;完成进出钓鱼嘴半岛的主要线路袁茄路拓宽改造。
2008年为建设年,全面推进钓鱼嘴半岛基础性开发;启动中环线和白居寺大桥建设。
2009年为提速年,全面推进钓鱼嘴半岛主题功能开发,使半岛CRD初具形象。
2010年为成果年,全面完成钓鱼嘴半岛开发,启动周边区域开发,初步建成重庆的CRD。
目前,已编制完成钓鱼嘴半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概念规划,完成了钓鱼嘴半岛片区土地成本和出让金测算;同时对拟引进的深圳华侨城集团等钓鱼嘴半岛城市运营商进行考察、筛选。
渝中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地处长江、嘉陵江汇流处,全区总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万。
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中心城区,是重庆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
察右前旗平地泉开发区城市规划简介察右前旗平地泉开发区紧邻集宁新区,按照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市(乌兰察布市)、两区(集宁、前旗)、三个组团(集宁、前旗、市开发区)的中心城区规划架构,纳入了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是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东起霸王河、西至208国道、北起京藏高速、南至集张铁路,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
一、发展定位与目标察右前旗平地泉开发区城市发展定位为乌兰察布市CRD(高端服务、休闲娱乐中心区),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规划期末(2030年)人口达到20万。
开发区按照“分期建设、分片实施、集中开发”的原则进行建设。
近期(2012年—2015年)重点建设14.2平方公里的集中开发区(公开招标的4个标区);中期(2016年—2020年)主要完成25.5平方公里主城区建设工作;远期(2021年—2030年)基本完成开发区42平方公里建设任务。
二、空间布局规划规划确定开发区城市整体布局为“一轴、两翼、九片区”。
一轴是以高铁站为起点从北到南的中轴线;两翼是中轴线两侧的城西片区和城东片区,城西片区规划形成以商贸为主的产业集群,城东片区规划形成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产业集群;九片区分别为站前商务片区(约3平方公里),重点以服务型商业和高档商务写字楼为主;开发区政务办公片区(约4.6平方公里),重点以开发区政务办公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为主;高新技术产业综合片区(约3.9平方公里),重点以企业总部为主,并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商贸综合片区(约3.6平方公里),以星级酒店和专业市场为主,发展高端商贸业;平地泉商务片区(约4.7平方公里),重点以大型商业和特色风情商业为主;平地泉居住片区(约3.5平方公里),主要通过改造危旧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生态移民居住片区(约3.2平方公里),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融入中心城区;休闲娱乐综合片区(约6.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休闲娱乐中心,包括大型商业、游乐园等;生态工业片区(约6.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非资源性产业。
察右前旗平地泉开发区城市规划简介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平地泉开发区城市规划简介平地泉开发区紧邻集宁新区,按照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市(乌兰察布市)、两区(集宁、前旗)、三个组团(集宁、前旗、市开发区)的中心城区规划架构,纳入了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是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东起霸王河、西至、北起、南至,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
一、发展定位与目标平地泉开发区城市发展定位为CRD(高端服务、休闲娱乐中心区),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规划期末(2030年)人口达到20万。
开发区按照“分期建设、分片实施、集中开发”的原则进行建设。
近期(2012年—2015年)重点建设平方公里的集中开发区(公开招标的4个标区);中期(2016年—2020年)主要完成平方公里主城区建设工作;远期(2021年—2030年)基本完成开发区42平方公里建设任务。
二、空间布局规划规划确定开发区城市整体布局为“一轴、两翼、九片区”。
一轴是以高铁站为起点从北到南的中轴线;两翼是中轴线两侧的城西片区和城东片区,城西片区规划形成以商贸为主的产业集群,城东片区规划形成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产业集群;九片区分别为站前商务片区(约3平方公里),重点以服务型商业和高档为主;开发区政务办公片区(约平方公里),重点以开发区政务办公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为主;综合片区(约平方公里),重点以企业总部为主,并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商贸综合片区(约平方公里),以星级酒店和专业市场为主,发展高端商贸业;平地泉商务片区(约平方公里),重点以大型商业和特色风情商业为主;平地泉居住片区(约平方公里),主要通过改造危旧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生态移民居住片区(约平方公里),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融入中心城区;休闲娱乐综合片区(约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休闲娱乐中心,包括大型商业、游乐园等;生态工业片区(约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非资源性产业。
CRD发展规划第一部分总体发展思路一、发展定位立足石景山区的“山水轴园”优势和深厚的“京西文化”底蕴,以营造花园式生态城区环境和高雅时尚的文化氛围为基础,以文化娱乐休闲产业为特色,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商务金融、高新技术、旅游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CultureAndRecreationDistrict)。
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商务强区”的发展理念,以产业调整为核心,以环境优化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举全区之力,抓好四大建设,实施八大项目,做好六种保障,全面提升石景山区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具有文化魅力、产业活力、环境引力、社会合力的首都新城区。
三、建设阶段和发展目标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的建设发展,按照3年(2008-2010年)打基础、5年(2011-2015年)大建设、5年(2016-2020年)大发展的“三步走”步骤来实施。
(一)第一步(到2010年)该阶段是CRD规划和建设加快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创新、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建设初见成效的重要时期。
该阶段要优先开发建设石景山科技园区、银河商务区、京西会展商务区等具有区位优势、发展条件较为成熟的功能区,以及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文化馆,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和总部经济,加强文化、景观和环境建设。
争取到2010年,CRD的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城区文化特色初具雏形,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第二步(到2015年)该阶段是招商引资最为关键、产业规模快速提升、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地位和形象基本确立的重要时期。
该阶段要重点推进首钢调整搬迁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引进关键机构和重大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文化、景观和环境建设的步伐。
争取到2011年,基本完成银河商务区、京燕商务区、国际雕塑园商务区、京西会展商务区、TSM商务区、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及项目的建设;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以上,CRD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
(三)第三步(到2020年)该阶段是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基本建成的重要时期。
该阶段要重点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文化娱乐休闲为特色的CRD产业支撑体系和文化、环境、景观支撑体系,城区文化魅力、产业活力、环境引力和社会合力初步显现、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大大增强。
第二部分抓好四大建设一、产业建设坚持市场导向,顺应消费趋势,立足石景山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商务金融、休闲娱乐、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构建以文化娱乐休闲产业为特色的CRD产业支撑体系。
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和总部经济。
在发展时序上,近期要重点引入财税贡献能力强、提供就业机会多的商务服务类企业和总部企业,同时,又要大力培育文化娱乐休闲等特色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积极申请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政策,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信息安全、工业设计、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产业,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以首钢现有的钢铁工业设计资源为依托,大力吸引工业设计类企业和关键组织入驻。
进一步支持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发展壮大,积极争取新闻出版业的关键机构落户我区,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
以万达剧场、石景山博古艺苑古玩城等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
借助北京大公司营销总部云集、小公司数量众多的优势,大力支持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制作、广告艺术创作等业务的企业在我区发展。
依托北京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发挥华录文化等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吸引从事创意、设计、制作、出版、传播、衍生产品等服务的数字娱乐企业集聚,逐步将我区发展成为在国内数字娱乐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区域。
(二)休闲娱乐产业抓住消费结构升级与休闲时代到来的机会,引入先进的休闲娱乐发展理念,重点发展娱乐产业、体育产业、休闲产业等,提升休闲娱乐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做强“休闲娱乐”品牌,使休闲娱乐业成为CRD的特色产业。
依托石景山游乐园、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以及地下文化娱乐中心等娱乐资源,通过自身品牌的挖掘和国际体验娱乐品牌项目的引入,重点发展娱乐产业。
依托衙门口都市绿洲、永定河水岸经济带等资源,结合首钢搬迁调整和永定河改造,重点发展水岸综合旅游、商务休闲等产业。
依托国家射击场、老山自行车场馆、首钢篮球中心、石景山体育中心等场馆,整合体育资源,策划大型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引进市场化运作方式,重点发展体育休闲产业。
(三)商务金融业把握北京商务办公和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以银河商务区、京燕酒店商务区、TSM商务区等重要功能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资本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经营组织、技术研发、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使我区成为京西地区重要商务中心。
以房地产结构优化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商务地产,提高十二大重点功能区中商务地产建设的比重,为商务办公和总部经济提供载体。
依托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石景山园、长安街延长线、阜石路两侧的商务区等具有商务发展潜力的地区,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产业内容的商务集聚区。
抓住北京市总部经济外溢的趋势和首钢调整搬迁的机遇,挖掘长安街沿线地区和首钢调整搬迁地区的商务优势和现有总部经济基础,大力吸引企业总部,发展营销型、研发型和行政型总部经济。
(四)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营销环节。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吸引科技服务型总部企业,通过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依托首钢特钢地区建设中国绿能港,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
加快吸引、培养、凝聚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五)旅游会展业依托石景山游乐园、北京国际雕塑园、石景山体育中心等现代娱乐资源,重点发展娱乐旅游。
依托八大处、法海寺、天泰山、田义墓、模式口驼铃古道、第四纪冰川馆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
以北京努力打造亚洲主要会展城市为契机,依托长安街延长线交通优势,充分利用老古城地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和首钢搬迁腾出的大型厂房资源,建设集会议、展览、酒店、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为一体的京西会展中心。
要明确京西会展定位,加强会展规划协调,重点引入中等规模、专业性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积极创办以“新能源”等为主题的一批新展会,提高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
充分发挥会展业对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二、文化建设(一)培育与CRD相适应的文化明确文化主题。
围绕CRD发展定位,依托山水生态文化,深入挖掘京西文化底蕴,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全力培育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主题文化。
深入挖掘京西文化资源。
结合模式口驼铃古道的改造,挖掘饮食文化,恢复京西小吃十三绝,发展“吃北京小吃、游千年驼铃古道、住明清古镇”一条龙服务,整体打造驼铃文化古道。
利用山水优势,打造常年的食文化基地,在模式口周边地域建古道酒吧休闲村。
挖掘佛牙舍利、中国佛教协会等佛教资源,通过恢复八大处历史上传统庙会等形式,发挥佛教文化对全区休闲娱乐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积极培育与CRD相适应的新型文化。
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搞好永定河治理、天泰山涵养、首钢调整搬迁地区生态修复、新建功能区和居住小区的生态化建设等工作,培育生态文化。
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体育赛事、体育竞技、文艺表演等时尚类活动,营造全区时尚氛围。
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全区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
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艺术中心、影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文化场馆。
加快建设区政府南侧文化广场。
在西部建设一个集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在新建小区建设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室等配套文化设施。
建设品牌性娱乐场所。
与世界知名品牌娱乐机构合作,吸引其到石景山区建设高品位的舞厅、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现全天候服务,打造石景山夜生活特色。
提高现有设施的文化品味。
依托栏杆、亭台、石刻、碑文、雕塑等,把与石景山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传说、成语典故等加以固化。
对部分道路重新进行命名,使新名称体现所在区域的文化氛围。
采取措施,提高既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众文化设施的文化品味。
(三)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重点发展会展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娱乐、工业设计、新闻出版等产业,使文化产业形成规模。
开发休闲娱乐产品,策划山水旅游、民俗旅游项目,建成异国风情休闲街区、民俗文化体验特色街区,引入大型演艺活动和知名文化娱乐企业。
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以奥运会比赛场馆和石景山体育中心、首钢篮球中心等场馆为载体,加强与国家级体育管理机构、体育产业中介机构、运动协会的沟通,争取一些国家级或国际级体育赛事落户石景山。
谋划精品国际体育展会,重视数字娱乐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三、环境建设(一)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城市交通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六环路石景山段、古城南街、阜石路石景山段、京门新线、新隆恩寺路、刘娘府路、永引渠南路、北辛安路、金顶山路和石景山科技园区道路网络,加快形成“二高二快六主”的城市主干道和“五横五纵加半环”的内部网络结构。
高标准规划建设苹果园交通枢纽工程,形成集公交枢纽、停车换乘、市郊铁路、长途客运、轨道换乘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同时实现枢纽和周围用地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主干道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市次干路、支路的建设和改造,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
积极推进大容量公交建设。
合理布局社会公共停车场,加大公共停车泊位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城铁L3线、市郊铁路S1线建设前期工作。
争取地铁一号线沿长安街向西延至门头沟,为开发建设首钢调整搬迁地区奠定基础。
图1 CRD道路规划建设示意图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启动西部3万吨水厂建设,建成五里坨污水处理厂,改造永定河防洪设施,新增110kV变电站5座(包括首钢1号、2号变电站),基本完成中压配电网老旧设备的改造。
加快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基础设施。
积极实施五里坨地区输气管道建设。
积极协助北京市解决首钢调整搬迁后的热力供给问题。
加大环卫设施、消防、电信、邮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二)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防治。
重点解决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污染源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交通污染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