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例6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分数除法例6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全班做,请学生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让学生进行讨论。
二、探索新知,探索规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两种类型,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种。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求两个未知数的分数应用题]1.教学教材第41--42页例6。
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41页例6.(1)例题要求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请同学们先来说一说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2)对“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一半”你怎样理解?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①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21 ②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
(3)请根据刚找出的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来解答这道题。
请两名学生根据所列数量关系板演,集体订正。
① 解:设上半场得x 分②解:设下半场得x 分 X+21 X =42 2x+x=42 (1+21) X = 42 3x=42 X = 42÷23 x=42÷3 X = 42×32 x=14 X = 2828× = 14(分) 42—14 = 28(分)(4)想一想,怎样检验结果对不对?(5)学生小组交流,选派一人汇报。
2.变式练习。
将例6的第二个条件变为“上半场得分比下半场得分多少3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如何解答?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独立列式解答。
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师生订正。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6》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41页例6 练习九第1题及拓展练习学情分析:对“倍”的概念的认识,学生已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从简单的倍数关系到解决和倍问题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的跨越。
建议在教学分数的和倍问题前,先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分数乘法问题知识,为学生解决新问题提供素材和思路作铺垫。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归纳这类型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解设两个未知量,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分数除法的知识,请看说出句子中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
(1) 甲数是乙数的32。
如果乙数为x ,则甲数是( )(2)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1。
如果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人,全班有()人。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
如果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人,全班有()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解设两个未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探索新知师: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在篮球场上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解决(板书:解决问题)。
请看1.出示例题。
(配音)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师:今天老师和你们将从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板书)三个方面一起探究这道题。
2.阅读与理解。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板书)知:全班得42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求: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分3.分析与解答。
《两个未知数额和倍问题、差倍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问题》,它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和倍差倍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解决问题例6,这类问题在五年级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出现过,它包含两个未知量,题中给出了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两种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这样的关系列方程解答。
由于这两种关系中,一种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另一种是两个量之间的和或差的关系,因此,这样的问题称为“和倍问题”或“差倍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的百分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知识:学生在五年级已初步掌握了和倍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能识用方程解答此类问题,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能力: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的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
3、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和倍差倍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
4、说重点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和倍、差倍”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并且要“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本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1、针对问题、自主探索。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观察两个问题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画一条线段图,什么情况下画两条线段图。
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学生学习效果上看,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还需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
本节教材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一般都有几种解法。
这些解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算术方法解,另一类是用方程解。
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根据关键句子找出等量关系。
为了让学生分清分数乘法和除法问题,开始时我让学生每做一题都得先写出等量关系,后来改为口述等量关系。
还特别抽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
因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两级分化太大,部分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得很好,解题能力比较强了,可还有好多个学生无法正确解题,只有加强辅导了。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应用题及答案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应用题(二)及答案(一)(1)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还剩175米没挖,第一天修了多少米?(2)洗衣机厂上半年生产洗机厂完成了全年计划的,下半年生产的和上半年同样多,实际超额完成100台,计划生产洗衣机多少台?(3)李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39页,这时正好看了全书的一半,这本书共有多少页?(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全程的,离乙地还有112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远?(5)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12页,还剩20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6)建华水泥厂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下半年生产了12.8万吨,实际全年产量超过计划的,今年计划生产水泥多少吨?(7)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全长的,第二周挖了全长的,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挖20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参考答案(1)175÷(1-)×=175××=25(米)答:第一天修了25米。
(2)解:设计划生产x台。
答:计划生产500台洗衣机。
(3)==130(页)答:这本书共有130页。
(4)解:设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
(5)(页)答:这本书共64页。
(6)解:全年计划生产水泥吨。
答:全年生产水泥24吨。
(7)解:(米)答:这条水渠长400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比较大小
《例6》教案
教学目标
-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 能够准确比较给定的分数大小
教学准备
-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 课件:包含例题和练题的数学课件
- 学具:纸和笔
教学步骤
导入新知
1. 复上节课学过的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引入今天的新知识:分数的大小比较,解释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梳理知识点
1. 提示学生回忆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例如: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等。
2. 通过例题展示不同分数之间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深化理解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题,比较给定分数的大小,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分享学生的答案和思考过程,让其他同学补充和纠正,促进集体讨论。
巩固练
1. 在课件上呈现一系列练题,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比较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2. 分发纸和笔,让学生独立完成练题,并批改答案。
3. 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总结归纳
1. 总结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帮助学生记忆。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场景。
教学扩展
1. 给学生出示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大小比较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分数大小比较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答方法。
教学评价
1. 统计学生的练题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评价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题策略。
城关中小(六)年级数学教案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导学案 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找出应用题中的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
2,学会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
3,学会设未知数X ,并且能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1.确定单位“1”的量。
(1)铅笔的支数是铅笔的45。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85。
(3)白兔只数的32是黑兔只数。
2.口答。
(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 棵,梨树是苹果树的43。
(1)梨树有多少棵?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小组交流:1,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
3,有两个未知量设哪一个为X呢? 4,列方程解答。
5,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例6:教材41-42页。
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其中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1)对“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一半”你怎样理解?(2)请你找出等量关系。
(3)有两个未知数应该怎样设?(4)学画线段图:(5)解:设 。
答:(6)你还能利用和倍问题进行解答吗?说说你的想法?和÷倍数和=一倍量(较大数) 答:巩固练习:(能用两种不同方法吗)1. 某电视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54。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2.一套运动服共300元。
裤子价钱是上衣的32,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总结检测:1.学校举行跳绳比赛。
参加比赛的一共有7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95。
参加比赛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2.小华和小敏共买了40本练习本,小敏买的练习本是小华的41,小华和小敏各买了多少本练习本?3.甲乙两数的和是96,甲数是乙数的 35 ,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4.饲养小组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51,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5.小华买了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钢笔共用去12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钢笔 的51,圆珠笔和钢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况吧!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2)学生汇报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上半场×12
=下半场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
X+12
x=42 (1+12
)x=42 32 x=42
x=42÷32
x=42×2
3 x=28
28×1
2
=14(分)
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分。
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汇报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
式为:小明的体重÷(1-8
15
)=爸爸的体重35÷(1-
8
15
)=75
(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
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
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
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
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
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
14÷28=1
2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
1
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1.完成练习九1、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3-5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x,找x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