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 Bears水熊虫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水熊虫自述嗨!大家好,我是水熊虫,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其实我的原名是“水熊”,可谁让我长得像一只虫子呢?所以,人们就给我起名——水熊虫。
我的祖先早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存在了。
那时,他们称得上是“流离失所”——主要生活在淡水沉淀出的灰尘、潮湿的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
不过幸好它们有着比世界上任何动物都强很多的生命力,用他们那条耐磨的生命完好无损地活到了今天,进化成了拥有四五千年生命力的“不死之虫”。
问到我的年龄……嗯……太久了,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我出生的那年,好像你们中国人的祖先黄帝和蚩尤正打得热闹,因为我们从卵里钻出来时,就已经成年了,各个感官都成熟得很,所以记得那场大战。
神奇吧?嘿嘿,哈哈!科学家们发现我们后,惊叹不已,给我们这个庞大种族起名为:缓步动物,并授予了我“小美”的至尊称号。
我的同胞种类奇多,有记录的就有900余种,剩下的还等你们去探索!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们这个种族的生命力极强,我的祖先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
直到现在,上至喜马拉雅山脉,下至深海四五千米都有我们的存在。
我们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强呢?这是因为我们配备了三大“冷兵器”和一大“生化武器”,也是我的绝招。
三大冷兵器分别是:干、湿、冷、热自动调节——防干服;爬墙、切割样样精通的多功能脚趾;用于进食的“刀叉”和“吸管”。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我的绝招——不用呼吸!哈哈哈……这些武器和绝招都是天生的,不像你们人类的能力大都是后期训练得来的。
说起训练,我正在修炼我的最高修为——隐生,我的隐生分为低温隐生、低湿隐生、缺氧隐生和变渗隐生,这是一个可以让我返老还童,不老不死的功法。
有了这个功法,就算把我泡到液氮里,我也不会死的,可比你们号称有一条“耐磨而又坚韧的生命”的人类强多了。
有人听了,就很不服气,“有本事你上天啊!看你在无任何保护暴露在强辐射下,还能活不?”说得好!科学家们对此还真有争议。
所以,在2013年9月,以伊格玛为首的一些人就特地为我安排了一次“太空旅行”。
不死的水熊虫美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不死的水熊虫美文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有一种生命力超强的生物,它就是水熊虫。
一起去公园抓地球最顽强的生物——水熊虫吧!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作者 STANFORD TARDIGRADE PROJECT编译七君水熊虫是微生物世界的大明星。
在世界上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水熊虫。
这种八足无脊椎动物只有0.1到1毫米长,但却是世界上最坚强的生物。
它们有多顽强?-它们能够在零下272摄氏度的严寒到151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存活;-可以忍受6倍于地球最深海沟的压强;-而且可以承受对人类而言致死剂量的重离子和γ辐射;-最厉害的是,水熊虫可以在接近真空和充满宇宙辐射的太空中存活几周不死!水熊虫是水生的,因为它们需要身体周围包裹一层薄薄的水来进行呼吸和移动。
不过,如果环境缺乏水分,或者对于水熊虫来说过于严酷不适合生存,它们就会进入一种“隐生”状态。
这有点像加强版的冬眠,因为水熊虫的新陈代谢接近停滞,不吃不喝。
它们可以隐生几十年,直到环境变得适宜生存为止。
在隐生状态下,水熊虫可以借助身体里的一种特殊保护性蛋白质,将身体里的大部分水分被排出,它们变成了一只僵尸“虫干”,然后就呆在原地不动了。
和这个世界一言不合就...变成了一坨虫干因为水熊虫可以隐生,它们能够住在干湿变化无常的地方,比如苔藓和地衣里。
在苔藓和地衣里,还有许多肉食性和植食性水熊虫可以吃的食物,比如藻类、蓝藻、轮虫、线虫,和其他缓步动物门的动物。
那么,怎样才能在后院找到水熊虫呢?你需要这些材料:塑料袋美工刀铅笔和记号笔GPS设备(可选),用来记录采样地点的坐标塑料杯或容器移液管,或者旧的眼药水瓶也可以一些矿泉水,用来给水熊虫提供水分显微镜然后我们就出发去找苔藓和地衣吧。
木栏杆上面的花斑,其实就是一些地衣。
找到地衣以后,用小刀把一片硬币大小的地衣刮到袋子里。
用小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如果不会弄,一定要卖个萌,然后请成年人帮忙。
刮的时候要小心,尽量把整片地衣刮下来,不要弄碎。
还有就是,不要把整片地衣都搞回家了,找水熊虫的话只需要硬币那么大的一块就可以啦。
在最近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欧洲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水熊”的6足缓步类节肢动物,可以同时在宇宙真空和强太阳辐射的极端恶劣环境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此类条件下存活的动物。
如果是人类或者其他动物,这种极端环境会让其很快死亡。
在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学生态学教授英格马·琼森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对这种生命力极强的动物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第一次实验中,科学家们将这种被称之为“水熊”的动物暴露在一个开放、恶劣的真空环境中,该环境中存在各种致命的辐射,实验地点则设在低地球轨道的一艘太空船中。
结果发现,许多“水熊”都能够成功地存活下来。
德国科隆—波尔兹宇宙医学研究中心科学家、参加本次研究的彼得拉·雷特贝格说:“我们发现,这种缓步类动物在太空环境中生活得很好,和在地面上没有多大区别。
但是遭受太空环境和太阳辐射双重考验后的样本,存活率很低。
”实际上,当最终被放回水中的时候,暴露在太空环境和太阳辐射双重考验下的缓步类动物只有10%存活了下来,并且,所有的幼虫都没有孵化出来。
尽管如此,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种在双重暴露下,仍然有样本存活的动物。
欧洲科学家表示,和微生物细菌耐辐射奇球菌一样,缓步类动物肯定也有一种细胞机理可以修复辐射的伤害,或者直接抵御太阳辐射。
研究员琼森说,“在遭受太阳辐射的时候,没有数据显示缓步类动物的体内在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不知道太阳辐射对它们的伤害有多大,它们又是怎样修复这些伤害的。
”实验表明,至少有一些动物可以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下毫无障碍地存活。
在这个“超级坚强”动物的名单上,包括轮虫类、线虫类、可抗干燥的昆虫幼虫,还有甲壳类如盐水虾。
科学家发现,所有的这些“超级动物”都和缓步类动物一样,具备高度抗干燥的能力。
琼森说:“一部分缓步类动物赖以生存的地衣类植物也可以在太空环境下生存。
如果这些缓步类样本远离太阳辐射,它们可以在太空中存活几年。
但问题是,飞船进出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喷射力,这些样本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人们夸赞某人生命力顽强时,习惯用“打不死的小强”来形容。
其实用“杀不死的水熊虫”形容才更为贴切,因为如果把“小强”放到水熊虫能够生存的那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去,它不知会死多少回。
水熊虫是对缓步动物门生物的俗称。
它们是非常细小的多细胞动物。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熊虫又笨又胖,与憨态可掬的狗熊倒有几分相似,由此得名。
水熊虫主要生活在土壤、沙地和苔藓里,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
它们靠腿上尖锐的吸针吸食动植物细胞里的汁液为生。
水熊虫是世界性分布的动物,几乎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它们的身影。
虽然化石表明早在五亿多年前,水熊虫就已经生活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可是直到1773年,德国的动物学家歌日才发现它们的存在。
到了1776年,人们对它们的生命力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开展了一个又一个残酷无比的实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验证怎样才能杀死水熊虫。
人们想用低温冻死水熊虫。
可把它们放进-200℃的环境后,再恢复至常温并滴上一滴水时,这些似乎早已没有生命迹象的胖家伙又开始慢悠悠地向前挪步了。
人们干脆将温度降到了-272℃,这是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
绝对零度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通常情况下,到达这种低温时,原子几乎都静止了,可水熊虫依然能够存活。
人们也尝试过用高温来热死水熊虫,但是把水熊虫放到150℃的高温下,它们依旧安然无恙。
接下来就是风干实验。
当人们将一块在博物馆中收藏了120年的苔藓标本泡水后,从中竟然找到了复活的水熊虫。
已然无语的人们又把一批水熊虫丢进了真空里。
人在真空中最多能活两三分钟,而它们长达十天的真空生活结束后,还有几只活得尚好。
高压实验也拿水熊虫没办法。
它们能承受600mpa的压强,也就是说,即便将它们放置在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里,再施以6倍的水压也无法将它们压扁。
接近崩溃的人们只好想到用射线这个撒手锏了。
500伦琴的x射线就能杀死人类,而水熊虫在5.7万伦琴的辐射下依然完好无损。
如果有朝一日地球上爆发大规模核战,唯一的幸存者恐怕就只有水熊虫了。
生命力最强的动物——水熊虫作者:***来源:《课外生活·乐科普》2021年第08期将一撮苔藓放在水中浸泡2小时,取出拨弄几下,会掉出几个小点点;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原来是体长在0.005~1.2毫米的小虫,样子像米其林人,更像一头胖墩墩的熊,憨态可掬,所以叫它“水熊虫”。
水熊虫分为4个体节,每节有1对足,共8条腿。
因种类不同,它们腿的末端长有爪子、吸盘或脚趾。
有的水熊蟲口部有两根尖锐的吸针,一根用于扎取固体食物,一根用于吸食动植物的汁液。
从卵里刚出来,水熊虫就是成年,所以它没有童年时期,全身细胞数量终生不再改变。
有的水熊虫体表覆盖着一层水膜,以避免身体干燥;同时,贮存的水分可供身体呼吸。
少数水熊虫在空腹时,通体透明无色;而当吃饱后,身体色彩各异。
这主要由食物中的色素所决定,因摄取的食物不同,其身体呈现为黄、棕、红等颜色。
大多数水熊虫生活在淡水、湿土或苔藓丛中。
1774年,这种虫由意大利人考廷最早发现,目前已知约1200种,全球几乎都有它的踪迹。
无论是气候严酷的南北极,还是滚烫沸泉;无论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还是4000米以下的深海,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从水熊虫的化石可知道,这一物种早在5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
水熊虫英文名的含义为“忍受,承受,支撑”。
这种虫子虽小,但生命力惊人,在极端生存条件下,不吃不喝也能存活30年之久;受到冷冻、水煮、高压、风干甚至在真空或强辐射下,也不会死亡。
面对恶劣环境,它会脱去水分,停止新陈代谢,进入假死状态;一旦外界条件恢复正常,便重新吸水,舒展着身体又活了过来,如同凤凰涅槃一般。
完全风干10年的水熊虫,只要泡点水,马上能活过来。
经严格的科学测定,有的水熊虫假死120年后,竟然能奇迹般地复活。
此外,杀菌力极强的酒精也伤不了水熊虫一根毫毛。
在15%的盐水中,它背上的甲片层叠在一起,身体蜷缩成桶状,生理活动暂停,以休眠增强耐受力。
实验表明,水熊虫可承受6000多个大气压的高压。
水熊虫的自保秘诀小小的缓步动物有三宝:胖乎乎的迷人外表、讨人喜欢的俗名(“水熊虫”和“苔藓猪”),以及在面对诸如真空和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等威胁时惊人的恢复力。
美国马歇尔大学(Marshall University)的化学家德里克·科林(Derrick Kolling)说:“它们精通自我保护。
”现在,科林和同事们已经发现了一种使缓步动物具备优良韧性的关键机制:触发强力休眠状态的分子开关。
这种微小生物利用复杂的系统在恶劣环境中存活,虽然该分子开关仅仅只是其中一环,但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的这项新工作能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校区(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化学家莱斯莉·希克斯(Leslie Hicks)说:“它开辟了一个巨大的领域,我们现在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这项研究始于科林的一个突发奇想,他把一只缓步动物放进了能检测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的机器中。
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以及烟雾等污染物造成的环境压力都会让细胞内产生自由基,因此他认为缓步动物也可能产生这种分子。
自由基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当它们(特别是活性氧)累积起来时,就会从周围环境中夺取电子,通过一种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变得稳定。
这种反应会损害体内的细胞和化合物。
但希克斯表示,少量的自由基也可以作为信号分子。
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当自由基在各种蛋白质上附着和脱落时,会影响细胞的行为。
当科林告知希克斯,他在缓步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自由基时,希克斯想知道这些分子是否与这种动物的韧性有关。
研究团队设计了几种实验,让水熊虫暂时暴露在能诱导压力且会产生自由基的条件下,如含有高浓度盐、糖和过氧化氢的环境。
在这些压力下,缓步动物会蜷缩起来,进入一种叫作“tun”的临时保护性休眠状态。
登上月球的地表最强生物作者:暂无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0年第3期文/陈若颖绘图/cc.morion2019 年4 月11 日,以色列非营利性航天组织SpaceIL 团队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创世纪号”在距离月球表面不到10 千米处遭遇故障,无法成功着陆,最终坠毁在月球上。
不过,有趣的是,为了备份人类的“宝贵知识和生物遗产”,创世纪号携带了一个被称作“月球图书馆”的装置,该装置收录了完整的英文版维基百科全书、数万部文学作品,以及各种教科书等。
所有这些信息被录入20 多张镍盘,每张盘的厚度只有40 微米。
除了这些宝贵的知识,月球图书馆还携带了上千只号称“地表最强生物”的活体水熊虫。
这一坠毁不仅使以色列成为第四个登月国家的梦想破灭,还使月球图书馆被打翻在月球表面,上千只水熊虫就这么洒落在了月表之上。
那么,水熊虫是何许“虫”也?它为什么会被放入月球图书馆?它的“登月”又会对月球产生什么影响呢?是熊是虫?水熊虫,也叫水熊,属于缓步动物门,科学家们发现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几亿年。
它的个头儿极小,最小的只有50 微米,最大的也只有约1.4 毫米,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
水熊虫由头部和 4 个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长有一对足。
一些种类的水熊虫,足末端还会长出爪子、吸盘或脚趾。
水熊虫的体表覆盖着一层水膜,这层水膜不仅可以帮助它们避免身体干燥,其中的氧气还可以用于呼吸。
水熊虫空腹时身体是无色透明的,吃饱后则会根据食物里胡萝卜素的多寡,呈现黄色、棕色、深红色或绿色。
大部分水熊虫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和苔藓植物的水膜中。
但因为水熊虫的适应力极强,无论在海拔6 000 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是海拔-4 000 米的深海地带,甚至是又干又冷的南极,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水熊虫的英文名叫作Water bears,除了它生活在水中并且长得有那么一点点像熊以外,还因为bear 这个单词有“忍受、承受”的含义。
水熊虫--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动物电镜下的水熊虫,它的个体很小,一般不超过1毫米,初生的时候只有50微米水熊虫,“它们可能是我们所知的动物中最极端的生存专家”,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生物学家鲍勃·戈德斯坦(Bob Goldstein)。
“人们老说什么‘杀不死的小强’,照我看,等蟑螂都死到不能再死的时候,我们还能找到脱水的水熊虫,加了水之后还能活蹦乱跳。
”水熊虫的绝招是所谓的“隐生”(cryptobiosis),把生命代谢放慢到几乎停止的程度。
进入休眠态时,它的身体含水量可以降到仅仅3%,是名符其实的“脱水”。
但是只要把水加回去,水熊虫就能复生,用它名为“口针”的特殊口器刺穿藻类等生物,吸取里面的营养。
这种脱水“冬眠”并不是只睡一个冬天,这和真的熊可不一样(水熊虫是无脊椎动物)。
据我们所知,水熊虫脱水至少十年后还能照常复苏,只是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衣服突然不时兴了。
水熊虫在隐生状态下所能承受的低温简直匪夷所思。
它可以在-272°C的实验室环境里存活,这种温度下连物质的存在形态都变得奇怪了。
-272°C,学理的同志们你们看到了吗?作为对比,液氮的温度是-196°C,到-209.86℃会变成固体,绝对零度才零下273.15°C,只差1°C,当世界的一切都冻成粉末,连原子都快不跳动的时候它还活着。
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的原子都在疯狂地振荡,到了这种低温下这些原子几乎都静止了——可是水熊虫还能活着。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要知道水熊虫是有大脑的。
的确,这是个相对简单的脑,但毕竟也是神经元组成的,而且能熬过脱水到3%和-272℃的低温而近乎毫发无伤……水熊虫还能忍受六倍于最深海底的压力。
甚至有一次实验把一批水熊虫暴露在真空中长达10天,最后竟然还有几只没有死掉。
(顺便一说,人类在真空中最多也就能活上两三分钟吧。
1965年有个NASA 的倒霉哥们在真空室里不小心让他的宇航服失压了,15秒之后他就失去了意识。
Water Bears水熊虫
作者:邓元元
来源:《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2017年第11期
Have you heard the fable of The Crow and the Pitcher2 where the thirsty crow gets the water level in the pitcher up by filling it up with stones? This story teaches us: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There is another one about 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where both the animals decide to get into a race. Contrary to the expecta-tion of swift hare winning the race, the unhurried tortoises wins. So it is said,“The slow and steady always wins the race.”
Most of the fables that we read today were actually written sometime between 620 and 560 BC by a Greek slave named Aesop. He wrote hundreds of fables while he was in captivity3. He keenly4 observed things around him and wrote gripping5 tales around them. In the end, he always added a wise advice.
Collection of fables written by Aesop is com-monly known as Aesop’s Fables.
Aesop’s Fables from Greece and Jataka Tales and Panchatantra from India have many stories in common. The details sometimes differ widely. For instance, the fable of The Wolf and the Crane is told in India as a story of A Lion and Another Bird.
So some historians debate6 whether, in ancient times, the Greeks learned these fables from Indian storytellers or the other way round.
Well, it does not matter who wrote them first. They are wonderful stories!
你听说过《乌鸦和瓶子》这则寓言吗?口渴的乌鸦往瓶子里装石子升高了水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需求是发明之母。
另外一则寓言《乌龟和兔子》则讲述的是两只动物决定进行一场比赛。
人们期待敏捷的兔子获胜,但与此相反,不紧不慢的乌龟赢得了比赛。
因此有了这样的说法:“又慢又稳总能赢比赛。
”
我们现在读的大部分寓言是公元前620年至560年之间一个叫做伊索的希腊奴隶所写。
他被囚禁的期间写了数百则寓言。
他敏锐地观察身边的事件并将其写成了扣人心弦的故事。
在末尾,他通常会加上一条智慧的建议。
伊索写的寓言集就是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
希腊的《伊索语言》和印度的《本生经》、《五卷书》中的很多故事有共通之处,而细节却大相径庭。
例如,《狼和鹤》的寓言在印度则是《狮子和鸟》的故事。
因此,有些历史学家争论在古代究竟是希腊人从印度讲故事的人那里还是由其他途径学到了这些寓言。
不过,谁先写出这些故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