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培养料配方对比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
收稿日期:2022-05-24;修回日期:2022-09-06基金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Z2013-09-03)作者简介:楚晓真,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香菇(Lentinula edodes )是一种担子菌,也是典型的木腐菌,香菇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含量低,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高,同时还含有B 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糖、多糖肽、凝集素等多种功能性代谢产物[1]。
前人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活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2]。
食用菌胞外酶是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物质,能够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为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目前胞外酶的研究在平菇[3]、秀珍菇[4]、银耳[5]等多种食用菌中已有广泛报道。
食用菌胞外酶系丰富,目前针对香菇的胞外酶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素酶系、半纤维素酶系、木质素降解酶系和淀粉酶[6],胞外酶活性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栽培料也是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胞外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楚晓真,崔杏春,刘格,王保瑞,高翔(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郑州450015)摘要:为了探究不同香菇配方培养料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产量、子实体品质的影响,以香菇9608为材料,采用3种不同香菇培养料配方[配方1:栎木78%(w ,后同)、麸皮20%、石灰1%、石膏1%;配方2:苹果木39%、栎木39%、麸皮20%、石灰1%、石膏1%;配方3:苹果木78%、麸皮20%、石灰1%、石膏1%]进行试验,检测了香菇不同生长时期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漆酶4种胞外酶的活性,香菇产量以及子实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结果表明,配方2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转色期和现蕾期较配方1和配方3高;配方2香菇总产量以及生物学效率最高,单袋平均产量1126.1g ,比配方1、配方3分别增产6.87%、22.60%;配方2香菇子实体中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 含量均高于配方1和3。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胞外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刘菊霞发布时间:2023-05-14T16:40:22.17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5期作者:刘菊霞[导读] 香菇(Lentinulaedodes)是一种担子菌,也是典型的木腐菌,香菇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含量低,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高,同时还含有B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糖、多糖肽、凝集素等多种功能性代谢产物。
前人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活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胞外酶是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物质,能够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为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目前胞外酶的研究在平菇、秀珍菇、银耳等多种食用菌中已有广泛报道。
基于此,对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胞外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 716000摘要:香菇(Lentinulaedodes)是一种担子菌,也是典型的木腐菌,香菇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含量低,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高,同时还含有B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糖、多糖肽、凝集素等多种功能性代谢产物。
前人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活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胞外酶是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物质,能够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为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目前胞外酶的研究在平菇、秀珍菇、银耳等多种食用菌中已有广泛报道。
基于此,对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香菇胞外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香菇;培养料配方;胞外酶;产量;品引言Shiitake Lentinulaedodes是第二大食物细菌,其产量仅次于双孔真菌。
蘑菇营养丰富,生产投入少,效果快,产量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是鼓励农民摆脱贫困致富,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工具。
截至2018年,中国蘑菇产量为1043.2万吨,占世界蘑菇总产量的90%以上,生产成本超过1000亿美元。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香菇菌种分离、纯化及扩大培养的基本方法。
2. 了解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及发酵条件。
3. 熟悉香菇菌种质量评价体系。
二、实验材料1. 供试菌株:香菇0912(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食用菌研究室保藏)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原种培养基:锯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蔗糖1%、硫酸钙1%、水适量- 栽培种培养基:与原种培养基相同- 液体菌种培养基:葡萄糖2%、玉米粉2%、细木屑1.5%、豆粕1.2%,C/N比为23.6:13. 仪器与设备:- 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培养箱、摇床、电子天平、pH计等三、实验方法1. 母种制备:(1)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200g,加入1000mL蒸馏水,煮沸30分钟,过滤,制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2)将纯化后的香菇0912菌丝接种于母种培养基平板上,在24-26℃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天。
(3)挑取单菌落,转接至新的母种培养基平板上,重复培养2-3次,获得纯化后的母种。
2. 原种制备:(1)将锯木屑、米糠或麸皮、蔗糖、硫酸钙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加水适量,搅拌均匀。
(2)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装入750mL菌种瓶,封口,在1.5公斤压力下灭菌1小时。
(3)将纯化后的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瓶中,24-26℃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40天,至菌丝长满瓶。
3. 栽培种制备:(1)将原种培养基瓶中的菌丝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瓶中,24-26℃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40天,至菌丝长满瓶。
4. 液体菌种制备:(1)将优化后的液体菌种培养基按比例配制,分装于三角瓶中,封口,在1.5公斤压力下灭菌1小时。
(2)将纯化后的母种接种于液体菌种培养基中,24-26℃、120rpm摇床培养11天,至菌丝生长旺盛。
5. 菌种质量评价:(1)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记录菌丝颜色、生长速度、菌球密度等指标。
(2)测定菌丝干重,计算菌丝生物量。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2. 确定适合香菇液体菌种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3. 优化香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
二、实验材料1. 供试菌株:香菇0912,由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食用菌研究室保藏。
2. 培养基配方:- 配方1:土豆200 g,KH2PO4 3 g,葡萄糖20 g,MgSO4 1.5 g,维生素B0.01 g- 配方2:土豆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5 g,KH2PO4 2 g,MgSO4 1 g- 配方3:土豆200 g,葡萄糖20 g,豆粕5 g,KH2PO4 2 g,MgSO4 1 g- 配方4: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玉米粉5 g,KH2PO4 2 g,MgSO4 1 g3. 培养设备:摇床、高压蒸汽灭菌器、三角瓶、无菌操作台等。
三、实验方法1. 液体培养基制备:按照配方称取各成分,溶解于1000 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至6.0,分装于三角瓶中,121℃灭菌30分钟。
2. 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中,用接种针将保藏的香菇0912菌种接种于各培养基中,接种量约为菌种总体积的10%。
3. 摇床培养:将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入摇床中,设置转速为150 rpm,在25℃条件下培养。
4. 观察与记录:每隔24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来看,配方1的菌丝生物量最高,为1.828 g/100 mL,其次是配方2、配方3和配方4。
- 配方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说明土豆、葡萄糖、KH2PO4、MgSO4和维生素B 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 最佳培养基配方的确定:- 综合考虑菌丝生物量和生长速度,确定配方1为最佳培养基配方。
3. 香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通过实验,确定香菇液体菌种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转速150 rpm,培养时间7天。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对比试验摘要进行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香菇母种和原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配方以胡萝卜加木屑麦麸煎汁澄清液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最好;原种培养料以木屑加棉籽壳培养料最好。
关键词香菇;菌丝生长;培养基;对比试验香菇是常见的食用菌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也居世界第1位。
近年来,我国香菇人工栽培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香菇规模化生产,香菇菌种生产日显重要。
而培养基是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基质,可以提供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碳源、氮源、各种元素和生长因素,使菌丝体能正常、健壮地生长。
笔者进行了香菇培养基配方的研究,旨在选育出较适合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菌株香菇937、香菇939、香菇1363,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培养基配方1.2.1母种培养基。
配方1:木屑14g,麦麸6g(煎汁过滤取其澄清液),胡萝卜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蛋白胨5g,琼脂20g,水1 000mL;配方2:苹果1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琼脂20g,蛋白胨5g,水1 000mL;配方3:土豆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蛋白胨5g,琼脂20g,水1 000mL;配方4:豆芽1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蛋白胨5g,琼脂20g,水1 000mL。
1.2.2原种培养基。
配方1: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1%;配方2: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或米糠18%,蔗糖1%,石膏1%;配方3:木屑50%,玉米芯30%,麸皮或米糠18%,蔗糖1%,石膏1%。
1.3试验设计1.3.1母种培养基配方试验。
用20mm×20mm的试管,每个配方各装30支,培养基装量为试管的1/4,灭菌,冷却制成等长斜面,每个配方分别接入香菇937、香菇939、香菇1363菌种各10支,置于24℃培养箱培养,每天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园艺与种苗,Horticulture &Seed 2018(06):6-8doi :10.16530/21-1574/s.2018.06.003刘岩岩1,乔淇2,刘俊杰1*,宋莹1,张士义1,李宏亮1,李跃1(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2.抚顺市环境监控中心,辽宁抚顺113006)摘要:[目的]对辽宁省大面积栽培推广的‘辽抚4号’香菇品种替代料不同比例培养基配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状态和液体菌种特性分析。
[方法]对接种到常规配方、6种替代料培养基配方的4个阶段菌种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密度和边缘整齐度观察和记录,并对菌丝生长情况比对分析;选取各配方菌株菌丝振荡培养5d ,观察其各种性状表现。
[结果]利用木屑(58%)为主,添加部分玉米芯(20%)的培养基菌丝综合性状较好;以木屑(58%)为主,添加部分秸秆(20%)的培养基菌丝综合性状次之;其余配方菌丝表现较差。
[结论]通过菌丝长势和整齐度等性状和液体菌的发菌情况及表现的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配方1和3较适合代替常规配方,成为香菇二级菌种培养基,且配方1为最佳选择。
关键词:香菇;菌种;培养基;试验中图分类号:S64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96(2018)06-006-03LIU Yan-yan et al.(Edible Fungi Institute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Liaoning 110161)Abstract [Objection]The mycelium growth rate ,mycelium growth sta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bacteria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alternative culture medium of “Liaofu 4”Letinous edodes cultivating in Liaoni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Methods]The growth rate ,mycelial growth ,density and edge uniformity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in 4stages of inoculation for the conventional formula and 6formulations ,and the mycelium growth rate was analyzed ,and the mycelium of each formula strain was cultured by shocking in 5days to observe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characters.[Results]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corn core (20%)with wood chips (58%)about the mycelia was better;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some straw (20%)with wood chips.(58%)about the mycelia was the second;while the others showed poor performance.[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ula 1and Formula 3were suitable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formula ,and the formula 1wa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culture medium of mother spawn ,by analyzing the growth and uniformity of the mycelium and the status of liquid bacteria.Key words Lentinula edodes ;Mother spawn ;Culture medium ;Test 作者简介:刘岩岩(1984-),女,辽宁抚顺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香菇半熟料栽培对比试验香菇半熟料露地栽培在抚顺东部地区较为普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时常出现烂料现象,单位重量栽培料的鲜菇产量不高等。
为此,我单位进行了技术改进,先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引自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香菇04(母种),按常规方法置备了一、二、三级菌种。
1.2栽培料制备①配方:木屑75%,稻壳3%,麦麸20%,石膏1.5%,石灰0.5%,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1‰,栽培料含水量60%。
按常规法进行栽培料配制。
②灭菌:把配制好的栽培料置蒸锅内进行蒸料,蒸料前锅内加水,水开后装料,顶气上料,直到装至离锅盖10cm处,盖上锅盖,温度达到97℃时开始计时,也就是上大气后蒸料2小时,然后停火趁热出锅,装入编织袋或麻袋内,扎好口,冷却,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下畦铺料、播种。
1.3做畦与播种①做畦:畦床宽40cm,深12 cm,长10cm , 床底要修成凸形。
播种前1天,要用石灰消毒床底及四周,石灰用量为0.2kg/㎡,若畦床土壤过干,可适当打底水。
②播种:1998年4月10日播种,首先向畦床铺地膜(厚1.5~2dmm,宽1.2m,长10.2m),将栽培料倒在地膜上,最好是边铺膜边上料,同时进行播种,每50kg栽培料(按干重计)需三级种7.5kg。
播种时先将2/3的菌种混拌到料里,用板耙平,料厚10cm,然后再将剩余的1/3菌种均匀地盖于料面,稍压实至7cm厚,畦中部略高,两侧略低,然后在料面上稀稀拉拉盖一层经石灰水消毒过的稻草。
最后把整个实验分成A、B两组,A组采用目前当地使用的覆土法,B组采用我校改进的不覆土法。
A组:畦床料面盖完稻草后,再在其上每隔30 cm放一小把稻草做通风把,然后用薄膜包好床面;B组:畦床料面盖完稻草后直接用薄膜包好床面。
1.4发菌管理发菌期间,A、B两组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A组:在畦床薄膜上覆盖2~3cm 厚的细土;B组:在畦床薄膜重叠处沿床的走向每隔20 cm放上一小石块,以防薄膜被风吹开,然后用枝条起拱,拱高30cm,用草帘覆盖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