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煤盐联合化工_提高资源利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58.12 KB
- 文档页数:3
煤炭资源的煤炭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煤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布局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然而,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开采条件的差异,我国的煤炭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布局成为当务之急。
一、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煤炭资源整合是指通过强化煤矿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煤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整合和优化布局,可以避免重复建设矿井,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煤炭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优化资源开发布局:通过整合煤矿企业,可以优化煤炭资源开发的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 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整合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资源整合的方式煤炭资源整合的方式可以分为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两种。
1. 水平整合:水平整合是指在同一层次上整合煤矿企业。
该方式可以通过合并、重组或联合组建等方式实现。
水平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矿井的资源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例如,将几个规模相对较小的煤矿合并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煤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垂直整合:垂直整合是指在不同层次上整合煤矿企业。
该方式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
垂直整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例如,煤矿企业可以与相关的运输、加工、销售等企业合作,形成统一的生产与销售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煤炭资源整合的挑战和对策煤炭资源整合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 制度机制不完善:煤炭资源整合需要有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但当前我国的煤炭资源整合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
为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煤炭行业的产业集聚探索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为了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成为必要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煤炭行业的产业集聚以及如何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一、煤炭行业的产业集聚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各大工业部门和农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需求。
因此,在煤炭采掘、煤炭加工以及煤炭运输等环节上,产业集聚是必然的趋势。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在煤炭采掘方面,煤矿集聚区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煤矿技术装备和管理体系,提高采煤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煤炭加工方面,通过建设煤化工、煤电联产等项目,形成煤炭与化肥、电力等相关产业的集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这不仅可以增加煤炭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
在煤炭运输方面,通过发展煤炭物流园区和建设专业化的运输队伍,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运输集聚也可以促进煤炭销售市场的形成,增加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煤炭行业的产业集聚需要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支持。
只有通过区域间的合作,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
首先,区域间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互补优势,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
比如,在煤炭采掘方面,可以将分散的小煤矿进行整合,提高矿井利用率。
同时,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不同规模、不同品种的煤炭项目,形成完整的煤炭产业链。
其次,区域间的合作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建立煤炭行业的科技研发平台,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煤炭行业从传统化工向高端化工和清洁能源领域转型升级。
此外,区域间的合作还可以推动煤炭行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通过合作推广各地煤炭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市场巩固和新市场的开拓。
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措施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煤炭行业作为全球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挑战。
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同时,寻找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对煤炭行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探讨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加强对传统煤炭提取和利用的改进。
通过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煤炭的提取率和清洁程度,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推广煤炭清洁转化技术。
发展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煤制油气技术和煤炭气化技术,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外,加强对煤矿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研究,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环境破坏程度。
二、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实现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
其次,推动煤炭企业从传统的“挖煤烧煤”模式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在煤矸石、煤矿水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创新,开发煤炭相关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此外,鼓励煤炭企业加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低碳发展。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完善煤炭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
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和应急预案编制,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环境友好型。
其次,加强煤炭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
投资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等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大气和水体的污染物排放。
此外,鼓励企业参与生态恢复和环保公益事业,提高企业环境责任感。
综上所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积极努力。
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煤炭行业才能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煤炭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相关措施的落实,相信煤炭行业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寒假特训】高三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报道,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临时场地设施。
小海坨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
据此完成1~2题。
1. 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 (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2. 近年来,国际奥组委越来越强调奥运会筹办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增大温室气体排放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石珊瑚是一种与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生物,生长在热带浅海礁石海床上,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出露水面易死亡。
涠洲岛是我国北部湾的一个火山岛,目前已成为全球珊瑚研究的重要实验地和旅游胜地。
右图示意涠洲岛石珊瑚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 石珊瑚生长区距该岛岸较远的原因是 ( )A.涠洲岛海域潮差大B.近岛岸缺少礁石C.近岛岸缺少虫黄藻D.距岛岸较远水温适宜4. 南部海湾石珊瑚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较多B.水质较差C.盐度较高D.海床较深5. 为实现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保护海域环境B.引进珊瑚新种C.人工培育珊瑚D.修建防护大堤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曾有“北大荒”之称。
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
据此完成6~7题。
6.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 目前国家已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其主要原因是 ( )A.粮食大量过剩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劳动力缺乏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下图为我国某地小麦燃料乙醇循环经济模式(宏观尺度)图。
煤化工发展趋势
煤化工是指将煤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化学转化和加工的工业领域。
煤化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利用: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以高效利用为导向。
通过煤的气化、液化、煤质改良等技术手段,使得煤中的各种组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2. 低碳化:减少碳排放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向低碳化方向转变。
通过控制煤化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采用碳捕集、碳储存和碳利用等技术手段,减少煤化工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3. 清洁化: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实施清洁化生产,降低废弃物和废水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4. 多元化:煤化工产品的多元化是煤化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除了传统的煤炭气化生产燃气、合成气和合成油品等产品外,煤还可以用来生产化肥、煤基化学品、新材料等多种产品,实现煤炭资源的多元利用。
5. 新技术应用:煤化工发展趋势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采用高温煤气化技术、生物质联合气化技术、煤炭绿色转化技术等,提高煤化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总的来说,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效利用、低碳化、清洁化、多元化和新技术应用方向发展,以适应资源环境约束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分析我国煤化工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煤化工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之一煤化工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之一。
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煤炭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因此在我国能源结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煤化工作为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化工产品的产业,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资源,还可以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煤化工产业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可以说煤化工是我国能源化工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煤化工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我国煤化工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煤炭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的采掘和利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大气、水域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煤化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着生产效率低、能耗高、排放量大等问题,亟需提升技术水平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煤化工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品,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
煤化工产业链条不完善,存在着上下游衔接不畅、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煤化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煤化工清洁生产水平,加强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煤化工产业链条,加强企业管理,推动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煤炭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煤炭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我国煤化工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和利用,造成大量的尾矿和废水排放,致使环境遭受严重污染。
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引发雾霾天气,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加大煤化工的支持力度提案和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化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煤化工是利用煤炭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一种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新能源的发展,煤炭资源逐渐受到限制,煤化工产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大煤化工的支持力度的提案和建议,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投入煤炭是煤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投入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国家层面,应当加大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确保煤炭资源的供应充足。
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技术改造和提升,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清洁化程度,以满足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煤化工产业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压力。
应当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煤化工产业的清洁化水平。
鼓励煤化工企业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和改造,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优化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当前,我国的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相对复杂,存在着一些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问题。
应当优化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四、加强对煤化工产业的资金支持煤化工产业具有资金需求大、周期长的特点,为了促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应当加强对煤化工产业的资金支持。
在国家层面,应当加大对煤化工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对煤化工产业的信贷支持,提高煤化工产业的融资能力。
五、鼓励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当前,煤化工产业存在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为了促进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当鼓励煤化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
加大对煤化工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产业链发展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一直以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存在着严重的浪费问题,同时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污染环境。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环境,并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推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产业链发展。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以及产业链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首先,通过技术手段将煤炭转化为油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将煤炭作为原料,生产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
此外,煤炭还可以用于发电、冶金和建筑材料等行业。
通过煤炭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还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环境保护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产业链发展中,保护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首先,通过采用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和矿井安全管理措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其次,对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还要加强煤矸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三、产业链发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将煤炭的生产、加工和利用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产业链中,可以包括煤炭开采、洗选、转化、热解以及相关的化工和能源行业。
通过构建煤炭产业链,可以充分利用煤炭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形成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
此外,产业链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合作与创新,在技术研发、环保设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提升。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产业链发展是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多元化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环境以及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并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们要加强政府引导,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新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推动煤炭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2.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煤炭企业与煤化工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互利共赢。
4.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强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培育市场需求和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通过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打开销售市场。
6.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引进高水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发展的智力支撑能力。
7. 加大国际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大型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与国际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提升企业
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这些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9年第5期能源技术与管理发展煤盐联合化工,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宋明华(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611)[摘要]阐述了发展煤盐化工产业的背景,分析了煤盐化工目前产业状况,探讨了煤盐联合化工的模式以及江苏沛县地区发展煤盐化工的优势。
[关键词]煤化工;盐化工;资源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TD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蛳9943(2009)05蛳0047蛳030引言煤炭是中国的主要化石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盐同样是化学工业的重要源料,是化学工业之母。
江苏沛县地区拥有煤炭、电力和优质的岩盐资源,这无疑对开展化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煤化工、盐化工同属重化工行业,以煤、盐两种资源相互支撑,促进多产业共生的循环链条,可生产的化工产品非常丰富。
如能充分联合利用二种资源,对提高综合利用价值,促进节能减排,应将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煤盐化工产业背景国务院已颁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对化工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新型化工企业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
一方面是要求严格控制甲醇、烧碱、纯碱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设和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另一方面是鼓励发展和研发高端石化产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化工结合,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硫回收。
大力发展煤、盐化工产业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发达国家正将大量的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转向发展中国家。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一些化工企业开始用盐、煤取代石油作原材料制造化工产品。
从国内看,伴随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盐、煤化工业的快速成长。
从产业链延伸空间上看,盐化工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正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产业迅速崛起。
盐通过一次或多次加工,可以生产出盐产品系列、烧碱系列、纯碱系列、氯化工系列、金属钠系列等产品,产业链条长,行业集中度高,产品增值空间巨大;煤化工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焦炭、煤气、甲醇等,随着进一步的开发转化,附加值也在不断提高。
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来看,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依托煤盐矿,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盐化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注重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可以说,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是国家大力支持的。
2煤盐化工目前产业状况2.1煤化工产业状况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生成合成气)、煤液化和煤焦化加工,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产业。
煤化工行业包括煤焦化、化肥和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以及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
煤化工产业中煤间接液化、煤制甲醇、烯烃、二甲醚和煤制天然气均需要经过煤炭气化这一工艺过程,因此,煤炭资源是否适合煤炭气化也是煤炭资源要素的重要条件,且煤炭种类应符合国家关于资源利用的政策。
2008年中国的煤化工产业继续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善,煤基甲醇和煤基二甲醚的试点应用取得可喜进展,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新型煤化工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并被市场接受。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中国煤化工产业面临成本压力,行业发展趋缓。
由于国家政策总体上仍支持煤化工发展,节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故中国煤化工产业虽短期受困但前景仍十分可观。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doi:10.3969/j.issn.1672-9943.2009.05.019472009年第5期宋明华发展煤盐联合化工,提高资源利用价值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
可以说,煤化工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2.2盐化工产业状况近十余年,受我国盐化工及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影响,我国对原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
2007年,我国原盐生产和消费量5920万t,居世界第1位。
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食用盐占16%,其它用盐占11%。
盐化工是我国制盐工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900万t);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可见我国制盐工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纯碱和氯碱两大行业(俗称“两碱”)。
近年来,氯酸钠和金属钠也发展较快,但这两种下游产品的盐的消耗较低,不足总消费量的1%,对全行业的供需平衡影响较小。
“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
特别是作为盐的下游产品聚氯乙烯(PVC),是合成材料中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具有良好的物理及机械性能,在建材、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用消费品等各种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PVC消耗量多在25kg,而我国PVC人均消费量约6kg,因此,我国PVC 市场仍然潜力巨大,预计2010年我国PVC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1200万t左右,而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推算,40%需要从国外进口。
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
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盐化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正从海湖盐向高纯度的真空制盐、制卤方式转变,这些都为大力发展盐化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3煤盐联合化工模式探讨煤化工是化学工业中资金和技术密集性很强的基础产业,其特点是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高。
煤化工和盐化工同样都具有规模效应明显、能耗大、安全性要求高、对生态环境负面作用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紧密,对水、电、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要求严格,产品上下游联系紧密,适宜以化工园区的形式建设发展。
煤盐联合化工以煤、盐、石灰石资源为基础,通过卤水开采生产真空盐、烧碱、纯碱,真空盐与煤气化制成的合成氨生产纯碱;石灰石和煤焦化生成的焦炭制电石,供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用;电石反应生成的电石渣和卤水精制过程中生成的盐泥作为原料生产水泥;煤发电供电解、电石、园区动力电使用(直供或过网供电),发电副产蒸汽作为园区热源使用。
整个产业链生产过程形成闭路循环,各生产单元之间实现原料、产品和副产品的互供,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煤盐联合化工产业链图如图1所示,各种物料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1煤盐联合化工产业链图482009年第5期4江苏沛县地区发展煤盐化工的优势分析4.1政策优势沛县煤化工产业园已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成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
《江苏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将江苏煤化工重点产业煤制甲醇、二甲醚等项目均定点在沛县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了15km2的煤化工产业园,成为沛县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要载体。
徐州市《关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提出将依托煤盐化工产业基础,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
4.2资源优势沛县地区依靠煤、盐资源建设煤盐联合化工产业,与同类企业相比资源优势非常明显。
主要体现为:①资源丰富。
沛县地区是江苏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辖区内还有上海能源、徐矿集团、天能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也遇到了国家限采的高硫煤资源,合计储量约4亿t,集中在17#和21#煤层,但高硫煤资源赋存结构好,煤质优良,便于集中开采。
根据煤质分析结果,高硫煤层为低水分、低灰分、低磷氯砷等有害物质、高挥发份、高发热量气煤,是优良的化工用煤。
所属沛县及周边地区卤水资源十分丰富,盐矿品面积64km2,总储量220亿t,当前进入开采阶段的盐矿面积5.22km2,盐井9眼,日产卤水4500t。
岩盐平均厚度100~200m,氯化钠含量达90%以上。
盐矿品位高、盐层厚、储量大,层次稳定。
以卤水为原料做盐化工产业成本明显低于原盐,仅相当与原盐的65%左右。
②资源成本低。
资源就地开采,就地转化,运输使用成本低,盐井至沛县盐化工工业园建有专用输卤管道。
③资源供应不受市场影响。
产业链所需的煤、盐、电自给自足,不受市场的影响。
4.3区域优势沛县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距离国内化工产品主消费市场较近,物流运输十分方便,运输成本低,产品辐射面广,非常适合发展煤盐化工。
化工产品应利用该区位优势,与国内富煤地区而产品市场在东部或南部的项目参与竞争,可考虑生产国内需要但西北部不便运输的产品。
与同类型企业相比,具有原材料价格低、生产消耗低、产品成本低的优势。
5结语沛县地区如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优势,依托沛县地区丰富的盐矿资源和政策优惠,联合发展煤盐化工,不仅可提高属地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可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拉动地方工业的发展,拉长公司自身主体产业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宋明华(1971-),男,山东胶州人,工程师,现工作于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收稿日期:2009-08-10]能源技术与管理图2煤盐化工各种物料的相互关系图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