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煤化工利用现状及发展1
- 格式:docx
- 大小:493.16 KB
- 文档页数:6
青海煤矿情况分析总结汇报青海地处中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
煤矿是青海的重要产业之一,对青海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青海煤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汇报,重点包括青海煤矿的资源储量、产量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青海煤矿资源储量青海煤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海东、海西、海南、海北等地区。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青海的煤炭资源储量在全国居中上等水平。
其中,煤层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为冠天煤田、新能源煤田等,储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二、青海煤矿产量青海的煤矿产量在过去几年有所增长。
据统计,2019年,青海的煤炭产量达到了约6000万吨。
其中,冠天煤田、三阳煤田以及新能源煤田等煤矿对青海煤炭产量的贡献较大。
三、青海煤矿面临的挑战1.环境保护压力: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煤尘以及废气排放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了环保治理的压力。
2.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安全事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安全管理需要加强,确保矿工的安全。
四、对策建议1.加强环保治理: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装备,控制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强化煤矿安全培训,加大设备维护力度,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矿工的安全。
3.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并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动青海煤炭产业向煤电综合利用和煤化工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结:青海煤矿资源丰富,煤炭产量逐年递增,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面临的环保和安全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加强环保治理和安全管理。
同时,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发展清洁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青海煤矿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摘要:煤化工技术是将煤作为原料进行加工转化的技术领域,其在能源利用和化工产品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综述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分析了其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提升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同时,文章还讨论了煤化工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指出了未来煤化工技术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新型技术;研究引言: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物质,而煤炭的高碳含量也使得其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之一。
因此,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煤化工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然而,仍存在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尚待解决,需要我们持续努力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1煤化工技术相关内容1.1煤化工技术及煤化工新技术介绍煤化工是利用煤作为原料进行化学转化和加工的技术领域。
煤化工技术能够将煤转化为燃料、化工产品和材料等,为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途径。
煤化工新技术是指基于传统煤化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更高效、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1.2煤化工新技术的研究方向煤化工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煤的气化技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或化工原料,提高气化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2)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如何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煤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工产品,提高液化反应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3)煤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如何利用煤制备合成气,再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工原料,提高液化反应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煤炭衍生材料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如何将煤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材料产品,如纤维素材料、碳材料等,拓宽煤的利用领域和价值。
1.3发展煤化工新技术的必要性发展煤化工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战略价值。
煤化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源和化工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而煤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开采成本低等优势。
在此背景下,煤化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本文就煤化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目前,煤化工技术主要包括煤气化技术、煤炭化学技术和煤燃气技术等。
煤气化技术是将煤炭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生成一种混合气体。
煤炭化学技术是利用煤炭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化学产品。
而煤燃气技术是通过将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或热能。
1.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技术是一种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过程,通过热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一种可燃性气体原料。
目前我国的煤气化技术主要包括煤气发生器、煤气流化床和煤气化沸腾床等技术路线。
其中,煤气化流化床技术在技术上相对成熟,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2.煤炭化学技术。
煤炭化学技术是利用煤炭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生产化学产品。
目前,煤炭化学技术在煤焦油、苯、苯乙烯、粗苯、煤油和煤基材料等领域已广泛应用。
其中,煤焦油的开发利用是我国煤炭化学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以及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我国煤化工技术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机遇。
1.低碳化发展。
低碳化发展是我国煤化工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煤气化技术领域,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多种低碳环保的新型煤气化技术。
在煤炭化学技术领域,研发新型低碳化学产品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2.高效能利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煤炭气化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其热能利用率和能耗效率。
3.生态环保。
当前,我国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煤化工企业必须优先考虑环保。
因此,未来煤化工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环境和资源保护,推动绿色化发展。
4.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煤化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煤化工企业必须加快煤化工过程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能耗和排放。
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行业概况煤化工行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原料,通过煤炭气化、合成气制备、合成工艺等技术,生产合成气体、合成油、合成油品和化学原料等产品的工业部门。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而煤化工作为煤炭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领域,在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煤化工产品是能源、化工、材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尤其是在石油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煤化工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技术水平:我国煤化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煤炭气化和合成油技术等方面。
尽管煤炭气化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在合成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政策支持:煤化工产业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发展趋势分析1. 提升技术水平:我国煤化工行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以提高煤化工技术的水平。
2. 加强资源整合: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不均,煤化工企业应通过与煤炭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3. 产业链延伸:煤化工行业应发展多元化产品,拓展产业链。
通过开发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新材料等产品,增加行业的利润空间,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4. 绿色化发展:煤化工行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煤化工技术的绿色化发展。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等措施,实现煤化工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5. 国际市场拓展:煤化工行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应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寻找合作机会,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四、政策建议1.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对煤化工行业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推动煤化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一、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煤化工产业是指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化学转化和加工,生产出煤化工产品的产业。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化工产业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发展规模目前,全球煤化工产业规模庞大。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为了以煤炭气化、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为主要技术路线的煤化工产业体系。
202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占全国化工行业总产值的XX%。
2. 技术水平煤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煤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以煤炭气化技术为例,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气化技术,如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煤浆气化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市场前景煤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产品在能源、化工、交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化工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估计未来几年,煤化工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为了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 提高技术水平煤化工产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例如,加强煤炭气化技术的研究,提高气化效率和产物质量;加强煤制油技术的研发,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加强煤制气技术的创新,提高气体利用率和能源效益。
2. 推动产业升级煤化工产业应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例如,与石油化工产业合作,发展煤炭与石油的协同加工技术;与新能源产业合作,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3. 加强环境保护煤化工产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木里煤田谈青海发展煤焦化产业的前景根据青海省煤炭地质资料,木里煤田(包括多索贡马,聚乎更,弧山,江仓等多个矿区)探明资源储量为36.53亿吨,主要为炼焦用煤.其中江仓矿区现有五个井田和三个勘探区,资源储量17.5亿吨.木里煤田炼焦原煤低灰,低硫,不仅是我国焦炭生产降灰降硫的重要配合煤种,而且采用我国近年来自行开发的捣固炼焦工艺,可以作为基础炼焦煤种炼制优质冶金焦炭.由于全球范围的焦煤资源紧缺,严格的环保要求又限制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焦炭生产,冶金焦成为世界市场热门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青海省依靠本省炼焦煤资源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青海焦化工业,对于加快发展青海经济和青海钢铁工业意义十分重大.一,江仓煤炭资源初步评价(一)江仓矿区概况江仓矿区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区大通河南岸,东起砾岩山,西至阿子沟,与聚乎更矿区相邻,南北均以煤层露头为界,平均宽2km,东西长约25km,面积50km.分属刚察,天峻两县管辖.矿区海拔3800m左右,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不明显,气候寒冷,温差变化大,最高气温19.8℃,最低气温一34.8℃,年平均气温一1.93~0.50oC.年降水量97.4~198.2mm,蒸发量794.2~1762.4mm,一年四季多风,12月至次年4月风最大.矿区高原沼泽河流发育.矿区东至柴达尔车站(热水)97km,有三级公路相通,过热水经204省道和315国道,可达省会西宁,全程315km.柴达尔车站(热水)至哈尔盖有矿区铁路与青藏铁路相连.交通尚属方便.柴达尔至江仓97km地方铁路青海国土经略3/2007正在建设中,预计2010年建成通车,届时交通运输十分便捷.矿区于2006年在省政府主持下对原有各煤炭企业进行了整合,整合后新组建了青海中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并已经取得一井田的采矿许可证.(二)矿区煤炭赋存情况矿区现有五个井田,三个勘探区,一井田于1973年完成精查,二,五井田于2006年初完成勘探,分别取得1.24亿吨,1.52亿吨和1.2亿吨煤炭精查资源储量. 矿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纪中下统,含煤20层,不少煤层又有上下分层.一井田见煤17层,可采14层,上部煤层(2~9号煤层)变质程度较低,属气煤类,为较高灰分中硫煤,9号煤层为较高灰分弱粘煤.下部煤层(10~20号煤层)变质程度较高,以肥焦煤为主,属较低灰分的低硫煤.井田内有五层主要煤层,即7,10,12,16 和20层,属较稳定煤层,多为下部煤层.其中,20号煤层是最主要煤层,为巨厚煤层,一般煤厚较稳定,结构一般较复杂,局部出现煤层分叉,形成上下两层.20下层煤厚度变化从1.47~28.59m.五层主要煤层的煤质指标见表1.表1江仓一井田主要煤层煤质指标(两极值)注:1958年颁布的中国煤分类标准(三)江仓煤的可选性根据奥凯公司委托对江仓矿区生产煤样进行的可选性试验研究,认为江仓煤为易选煤,易于生产出低灰产品,选出的矸石较纯;煤粉为极易选浮煤;煤和矸石均易泥化.50—0.5ram原煤可选性计算表见表2, 一0.5mm煤泥浮选速度试验结果见表3,按表2绘制的可选性曲线见图l.(四)江仓煤的硫含量表250—0.5mm原煤可选性计算表●资源论坛煤中硫分是有害物质,煤中含硫量是炼焦煤的重要指标,炼焦煤中60%一80%的硫存留在焦炭中,高炉炼铁过程中须额~'t-JJ1人石灰石脱除这些硫,于是就会增加炼铁焦比,降低高炉利用系数.铁水含硫,炼钢过程中还要加入脱硫剂,否则钢材会产生热脆性.焦炭增加0.1个百分点的硫分对高炉炼铁的影响,远比增加1 个百分点的灰分严重得多.洗煤可以洗去煤中部分黄铁矿硫,但不能洗去煤中有机硫.受全焦率的影响,焦表3—0.5mm煤泥浮选速度试验结果U{炭中硫含量指标有可能高于煤中硫含量指标.从表l可知,江仓原煤S,O.4%1.5%,属低中硫煤.煤中硫的存在形(五)江仓煤的炼焦性能1973年,青海煤田地质105勘探队编制江仓一井田勘探区地质勘探精查报告时,曾委托鞍钢化工总厂做过炼焦试验,所得焦炭的转鼓指标为:M4064.2,MlO13.6,单独炼机械强度较低,焦粉焦较多,结论是可做炼焦配煤.2002年l0月,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4.3m捣固焦炉在山西问世.捣固炼焦工艺可使相同煤质炼制焦炭的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如要获得相同质量的冶金焦炭,其所适用的煤种可以大幅度放宽.因此,此炼焦工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广泛推广.目前,5.5m捣固焦炉也已投产,并且许多省份正在施工建设.2005年l1月,青海江仓能源公司在西宁钢厂建成投产了我省首座4.3m捣固焦炉.表5所列为该厂供应酒钢的冶金焦主要质量指标范围和所采表4煤中硫的形态分析结果表5江仓能源公司焦化厂生产的焦炭质量指标指标械强.性R数值12.5~12.80.7~0.876~788-931~3552—56配煤比:青海江仓炼焦煤60070,乌海炼焦煤30%,靖远炼焦煤10%. 青海国土经略3/2007用的配煤比.(六)江仓煤质初步评价意见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江仓矿区洗精煤属低硫,低灰优质炼焦煤.由于含煤地层级结构较复杂,分层多, 原煤灰分不太稳定,硫分波动也较大,但是由于原煤内灰低,易于洗选,通过洗煤可以获得低灰,低硫炼焦用煤.但因江仓煤结焦性较差,成煤年代属侏罗纪,煤的活性较高,对焦炭的机械强度和反应性指标不利.鉴于此,江仓煤的资源利用方向为:(1)用作炼焦优质配煤,可以有效降低冶金焦的硫分和灰分.(2)用作炼焦基础煤,须采用捣固炼焦等新工艺和科学配煤措施,建议配加成煤年代为石炭,二迭纪的炼焦煤,以改善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指标.二,青海煤焦化产业发展形势(一)以往的煤焦化试验研究工作木里煤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地质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国家曾计划将其作为酒钢的炼焦煤基地.原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对木里至嘉峪关的铁路方案进行了勘测.1964年12月,国家计委在西安主持会仪,决定对木里煤田(聚乎更,江仓)开展采样,煤质鉴定和配煤炼焦试验,以提出酒钢远期炼焦配煤方案.1965年7—10 月,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有关院所科研人员,成立西北炼焦煤基地考察组,对各矿区进行了考察取样. 1966年1967年原冶金部组织鞍山焦耐院等有关单位,通过一系列炼焦配煤试验,确定木里煤田为酒钢远期炼焦煤基地.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酒钢为解决焦炭降硫降灰问题,需要寻找和开辟新的炼焦配煤基地,并多次派人到江仓矿区作调研,由于矿区交通不便,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未能安排系统研究.但断断续续购进了一部分木里矿区小煤窑生产的原煤用于酒钢炼焦生产.2003年2004年,随着木里煤田的开发,供应酒钢的木里煤达到了一定的数量,酒钢顶装焦炉曾配加木里煤比例达到35%,焦炭强度指标能满足1800m大高炉要求,焦炭灰硫指标大幅改善,效益十分显着.以往的试验研究工作为青海发展煤焦化产业创造了基础条件.(二)青海煤焦化产业发展现状青海国土经略3/20072003年,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渐火热,江仓矿区逐渐掀起开发建设高潮.青海省政府为促进青海经济的发展,要求木里江仓煤炭开发企业就地发展煤焦化产业. 省政府规划了乐都400万吨(冶金焦)煤焦化工业园区;在海西州规划了乌兰200万吨煤焦化工业园区.乐都一期300万吨洗煤,130万吨冶金焦以及焦炉煤气制甲醇三项工程,从2007年4月开始,将陆续开工建设. 西宁钢厂2×55孔4.3m捣固焦炉已经投产一年多,乌兰一期100万吨/年2×72孑L4.3m捣固焦炉也已点火烘炉.青海炼焦化学工业从无到有,逐渐做大,发展迅速.根据青海煤焦化工发展规划,每年670万吨焦炭副产的焦油,粗苯资源集中加工,将可建设30万吨/年(或2×15万吨)焦油蒸馏车间,并对各馏分油进行深度加工,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宝贵化工产品;还可建设10万吨(或2×5万吨)粗苯加氢精制生产线,生产纯苯,甲苯,二甲苯等精制产品.还可以上述化工产品为原料生产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届时,煤焦化工就成为青海的又一支柱产业.(三)青海发展煤焦化产业条件分析青海发展煤焦化产业,有其优势条件,也存在劣势条件,劣势条件中有的是暂时性的,有的非暂时性的条件也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予以化解.因此需要科学规划,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煤焦化技术进步形势,密切关注煤焦化产品的市场变化形势. 1,青海炼焦煤资源青海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在木里,江仓矿区,资源储量大,煤质低灰低硫.尽管单种煤传统炼焦工艺炼制的焦炭机械强度指标(M柏,M.)和块焦反应性(CRI),反应后强度指标(SAR)较差,但通过采用捣固炼焦工艺和科学配煤技术措施,可以炼得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二级以上冶金焦炭.2,焦炭及炼焦化学产品市场2005年底全国焦化生产能力为3.2亿吨,2006年新增焦炭产能4000万吨,达3.6亿吨,2007,2008年估计每年还将新增焦炭产能3000万吨.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3月下发《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2007年底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 米焦炉(3.2m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其中西部地区到2009年底.这部分产能占2005年产能的29.4%(8820 万吨),如果2007,2008每年淘汰40%(每年降低产能3500万吨),则到2008年底,焦炭产能估计为:3.6+0.3×2—0.882×0.8=3.5亿吨.2005年按国家统计局统计焦炭产量为2.33亿吨,估算还有非法焦炉企业生产的焦炭2500~3000万吨未被计入,因此2005年国内焦炭总产量约为2.6亿吨.预计2006年国内焦炭总产量(包括无法统计部分)在3 亿吨左右.我国生铁产量估计超过4亿吨,比上年增产约6000万吨,增幅20%,增耗焦炭约3000万吨.据预测,2007,2008年钢铁产量增幅为每年10%,加上化工, 铸造用焦,每年增加焦炭消耗按2000万吨计,到2008 年.我国焦炭需求量约为3.4亿吨,基本平衡,略有剩余.届时,市场有空间,竞争也激烈,主要表现为资源,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竞争.炼焦化学产品的市场,主要受石油能源供需形势的影响,市场总体应该很好,这几年的粗苯,精制苯价格居高不下,焦油价格波动较大,主要受加工能力的限制,随着焦油加工的增加,焦油市场将逐渐稳定并有可能趋于紧俏.对于独立焦化厂而言,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是企业获取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鉴于甲醇作为有机化工原料和洁净液体燃料的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以及甲醇生产技术和装备的进步,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已经形成共识.3,炼焦化学产品的深度加工焦油和粗苯都是焦化厂的初级产品,若进行深度加工,效益非常可观.以焦油为原料通过蒸馏可以获得轻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等馏分油和沥青等产品.各馏分油还可以通过再蒸馏,洗涤,结晶等化工单元操作加工获得宝贵的萘和甲基萘系产品,酚类产品,吡啶和喹啉类产品,洗油类的吲哚,联苯,苊,芴等产品,蒽油类的精蒽,啡,咔唑等产品.沥青产率为焦油的55% 左右,组成非常复杂,用途很广,可生产各种防水材料, 高级沥青漆,改质沥青,沥青焦等产品.沥青经过特殊处理,可用来制取针状焦和沥青炭纤维等新型碳素材料.焦油加工产品中除沥青和萘外,在焦油中含量都很低,考虑规模效益和环保要求,需要将焦油或馏分油集中加工,因此,国家制订的行业准入条件要求:"新建●资源论坛煤焦油单套加工装置规模要达到处理无水焦油10万吨/年及以上,粗轻苯精制单套装置规模要达到5万吨/年及以上."4,运输条件青海的铁路运输以西宁为枢纽,有兰西铁路通过河口南或兰州与陇海线相接,青藏铁路可达拉萨.青海的焦炭和炼焦化学产品主要需通过陇海线输出.目前只有单线,运输任务十分紧张.待兰西一青藏线的电气化和复线工程竣工投用后,青海的工业产品的运输条件可望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青海的公路运输条件很好, 但运输成本高,适用于短途运输和特殊条件下的运输补充手段.5,技术人才青海的煤化工主体专业人才匮乏,青海又属高寒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其它地方. 因此,在青海兴办煤化工产业,在组建一支能胜任工作,事业心强,愿意为青海煤化工发展作出奉献的技术队伍方面,需要下大功夫,需要认真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队伍的组建要广开"才"路,要招聘和培养相结合,初期招聘为主,逐渐过度到培养为主;在激励机制方面要事业和待遇相结合,既要为技术人才搭建创建事业施展才华的平台,又要有比较优厚的待遇,以激发其潜能做出贡献;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要制度建设和感情投资相结合,既要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纪律要求,又要热情关心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和进步,以情动人,促使其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三,以江仓煤为基础煤生产优质冶金焦的独立焦化厂建设思路(一)建设技术先进的现代化洗煤厂根据江仓一井田煤质和可选性试验结果,宜将原煤通过洗选,所得低灰分的洗精煤供炼焦,可以生产低灰分的冶金焦炭,或者可以允许配加灰分稍高的特殊性质炼焦煤,以保证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热性质.经过分析对比,推荐的洗煤方法为:50~Omm粒级原煤采用选前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一0.25mm粒级煤泥采用浮选洗煤方法.设计产品平衡表见表6. (二)选择先进可靠的捣固焦炉炉型德国迪林根焦化厂6米捣固焦炉1984年开始生青海国土经略3/2007●资源论坛表6设计洗煤产品平衡表.收率产量灰分全水分JB%t/ht/d10kt/aA%M.%重介精煤66.22376.236019.69198.657.636.00末精煤7.7243.84701.4923.159.9514.00浮选精煤13.2775.381206.1339.807.8020.00精煤小计87.20495.467927.31262.607.869.17煤泥3.5320.04320.6210.5873.9523.00矸石9.2752.69842.9827.8285.5618.00合计100.00568.18909O.91300.0017.4|0产焦炭.我国小型捣固焦炉虽有几十年运行历史,但因我国捣固技术落后,2002年以前没有一座4.3m捣固焦炉.现国内已有约30座4.3m捣固焦炉,化二院继而开发的我国首座5.5m捣固焦炉,于2006年12月28日在云南曲靖建成投产.鞍山焦耐院开发的JNDK55--05 型5.5m捣固焦炉,炭化室宽554mm,单孔装干煤超过40t,已在河北旭阳和山东日照施工.该院还开发了世界最大的6.25m捣固焦炉,煤饼高6m,宽470mm,每孔装干煤45.6t.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焦化厂搬迁后新厂)已经决定采用此炉型,规模4×46孔,年产干全焦220万吨.大容积捣固焦炉,适用煤种宽,劳动生产率高,热效率高,对环保也有好处,是我国焦化工作发展方向. 根据目前我国捣固炼焦生产操作经验和捣固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以5.5m捣固焦炉为宜.(三)同步建设焦炉煤气制甲醇工程炼焦过程副产的焦油,粗苯,煤气,产率分别为吨焦45kg,lOkg和420m左右,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当然应予以回收.焦油,粗苯加工我国行业准人条件有规定的最小规模.焦炉煤气利用,对于独立焦化厂如果不具备外供城市煤气条件,应用作化工合成原料,初级产品主要是甲醇或合成氨,甲醇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四)环保措施须一步到位我国《焦化行业准人条件》对焦化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作出了严格规定,并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考核依据.因此,我国焦化厂都有配套的烟尘,废渣和污水治理措施.青海地处三江源头,人称中华水塔,湟水河在乐都县中部自西向东横穿而过,至民和县境内进入大通河,大通河继续往东在兰州附近流进黄河.在此水域建设焦化厂,污水治理和排放要求特别高.炼焦工艺污水来自装炉煤料,捣固炼焦煤料全水分为10%,煤分子中的化学结合水约2%,折算成每吨焦炭约为160kg.加上煤气处理过程和化产品回收精制过程产生的污水,原污水总量约为0.3~0.4m3/t焦.国内焦化污水处理一般先除油调节预处理,再采用A—A一0生化处理工艺,A—A一0是先厌氧处理,再缺氧处理,最后好氧处理,运行正常可以达到国标二级排放水质指标.有的厂为可靠起见,最后又增加了活性炭吸附或膜过滤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排水水质.焦化行业准人条件要求处理后内部循环使用.对于湿法熄焦的焦化厂处理合格污水可以用于熄焦,以后采用干法熄焦,当煤场抑尘和配煤调湿消耗不完全部处理后的污水时,需要研究作为洗煤厂补充水的可能性.焦化厂原污水水质,处理后水质以及国家排放标准列于表7.表7焦化污水主要指标及与国家标准比较因此,青海的焦油,粗苯宜集中加工.焦炉煤气宜用来生产甲醇.一般独立焦化厂焦炉多用自产焦炉煤气加热,自耗率达45%左右.鉴于甲醇的巨大潜在市场和可观的利润空间,可考虑建设适当规模的燃气发生站,以低热值的燃料气加热焦炉,将全部焦炉煤气用于生产甲醇,这样100万吨焦炭副产的焦炉煤气约可以生产近20万吨甲醇.青海国土经略3/2007注:国标数据引自《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青海立足本省炼焦煤资源发展炼焦化工产业刚刚起步,在提高焦炭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科研工作,我们希望青海的煤焦化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煤焦化工作者携起手来,为加快发展青海焦化产业共同努力,做出贡献.作者单位:青海省奥凯煤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责任编辑:王丽华。
煤化工发展现状与前景煤化工是指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化学转化和加工的产业,主要包括煤炭的气化、煤制油、煤制甲醇等技术和产品。
煤化工产业具有资源丰富、投资大、技术复杂等特点,是我国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煤化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煤化工发展的现状是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煤化工产能居全球前列,煤制油、煤制股醇等技术逐渐成熟,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善。
一方面,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到国外市场。
另一方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效能逐步提升,为新能源、新材料、新化学品等产业提供了重要原料。
其次,煤化工发展的前景是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化工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变。
这就要求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
同时,煤化工产业还要加强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高效、环保、智能化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然而,煤化工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其次,煤化工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煤制油、煤制甲醇等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和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此外,煤化工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链条的完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煤化工产业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一方面,要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煤化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煤化工发展现状展示出了规模扩大、技术提升的特点,未来的煤化工产业要向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方向努力。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煤化工产业是指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化学转化和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的一种产业形态。
煤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煤化工产业的现状1.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煤化工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主要集中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石化、煤制化肥等领域。
2.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规模逐年扩大,产值稳步增长。
据统计,2019年我国煤化工产业的总产值超过了1.5万亿元,占国内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煤化工产品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并且一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
3. 煤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在煤化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煤制油技术、煤制天然气技术、煤制石化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同时,我国在煤化工装备制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提高了煤化工产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
4. 煤化工产业的问题与挑战虽然我国煤化工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煤化工产业的环保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等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还受到能源价格和市场需求的影响,需求波动和价格波动对煤化工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1. 煤化工产业的绿色化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煤化工产业将朝着绿色化发展方向转变。
煤化工企业将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2. 煤化工产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煤化工产业将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概述:煤化工产业是指利用煤炭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和转化的产业,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领域。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煤化工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煤化工产业现状1.1 煤化工产业的规模和产能: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规模庞大,产能逐年增长。
以煤制气为例,我国煤制气产能已经超过1亿立方米/天。
同时,煤制油、煤制化肥等煤化工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煤化工技术的进展:煤化工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煤气化技术、合成氨技术、煤制油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煤化工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煤化工产业的环保压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环保压力。
煤化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煤化工产业的环保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2.1 煤化工产业绿色化发展: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化。
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开发高效节能的煤化工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2 煤化工产业的综合利用:煤化工产业应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例如,将煤化工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通过与化工、能源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3 煤化工产业的国际合作:煤化工产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三、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3.1 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制定明确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通过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煤化工产业集聚,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煤化工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煤炭的利用方式不仅包括燃烧发电和供暖,还涉及到煤化工领域的开发利用。
煤化工是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化工产品和材料的过程。
目前,煤化工在中国的发展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推动化工行业的升级和转型,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煤化工的发展现状显示,中国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别是在煤制油方面,中国已建成了一批煤制油示范项目,并逐步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这些项目利用煤炭资源进行煤制油,产出的液体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石油产品,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同时,煤化工领域也涉及到煤制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煤制天然气是利用煤炭资源生产合成天然气,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中国已建成了多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并逐步推动煤制天然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此外,煤化工还涉及到煤制化工产品和材料的生产。
通过煤炭转化,可以生产出一系列的化工产品和材料,如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这些产品的发展不仅可以降低对进口化工产品的依赖,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在未来,煤化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首先,中国仍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产业的发展将提供充足的原料支持。
其次,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煤化工领域也将加大研发力度,探索更加清洁和高效的煤化工技术。
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投入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然而,煤化工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成本,资金链的问题可能对项目的推进造成影响。
其次,煤化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如何有效处理和减排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煤化工作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青海省煤化工利用现状及发展
第一部分概述
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又称煤炭化学工业、煤炭综合利用、洁净煤技术)
的含义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系指从煤炭的开采就使用洁净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产品的全过程。
其中尤以煤的气化、液化、焦化和煤焦油加工,电石乙炔化工、C1化工、炭素产品和多环芳香族
化合物的制取为最主要过程,并被称作煤化工。
二、煤化工的特点及制约因素
根据煤化工所包括的上述内容,所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国际能源生产、消费和国内产业政策、特别是环境政策的更易现状和煤化工生产
本身特点的制约。
故而,煤化工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煤化工的特点
1.基础研究的多学科
2.开发研究多技术
3.工业生产的大投资
(二)煤化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1.能源供需关系与环境保护要求
2.价格与市场
3.基础与投资
三、当今世界煤化工的发展方向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一)当今世界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二)煤化工在我国的地位
四、煤的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煤炭利用技术与洁净煤技术(一)煤的利用技术
(二)洁净煤技术
(三)转化煤技术——洁净煤技术的核心
(四)煤转化利用技术
1.煤热解
(1)发展简史及其主要技术
(2)焦炉煤气利用新途径
(3)焦油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2.煤气化
(1)主要应用技术
3.水煤浆制备技术
(1)水煤浆制备的关键技术
a.煤种选择技术
b.粒度分布控制技术
c.水煤浆添加剂制备技术
d.水煤浆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2)水煤浆的制备工艺
(3)水煤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部分
青海省煤化工的资源情况
一.适用于煤化工的煤炭资源情况简介
(1)概论
从煤的利用与转化角度看,我省适用于煤化工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有烟煤、无烟煤、褐煤和泥炭。
探明储量380多亿吨,预计煤炭资源总量在600多亿吨。
本省煤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祁连山区的大通河流域,及柴达木盆地北缘。
其中已经探明的重要矿区有鱼卡、聚乎更、江仓、热水、大通、大煤沟等。
(2)含煤地层及地址特征
A.含煤地层特征
石炭系:全省分布较为普遍,但具有开采价值的含煤地层,集中在祁连煤田和“柴北”的旺尕秀、欧龙布鲁克山南北坡一带。
在祁边山区,上统太原组
及羊虎沟组,厚度200~250米,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层数最多7~9层,
一般2~3层,厚0.4~4.5米,结构简单至复杂,间距变化大。
在“柴北”上统扎布萨尕秀组及克鲁克组总厚达1100米;含薄煤10~20层,0.4米以上4层,最厚2.50米。
南部的唐古拉山区下石炭统分布广泛,属局部含煤沉积,含煤
2~10层,最厚可达5~6米,不稳定。
二叠系:见于本省西南部开心岭至乌丽
一带,下统为开心岭群,局部含煤,上统为乌丽群,由火山岩和灰岩等组成,
含煤5~10层,一般层厚0.5~15米左右,结构复杂。
上三叠系:分布于昆仓山、中祁连和北祁连山区,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薄煤层,属河、湖相沉积在昆
仓山区为八宝群,祁连山区为默勒群,可与我国北方处长群相当,厚
1500~2000米。
默勒群可分为下、中上三岩组、煤层赋存于上岩组的中部,煤层层数多而薄,稳定性差。
现经开采的有多隆煤矿和完卓,轮洞沟矿点。
在多
隆煤矿含煤4~6层厚0.50~1.20米。
中下侏罗统:是省内主要含煤地层,属陆相沉积。
煤田集中在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尤以大通河流域的木里煤田
为重要,在昆仑山、积石山区也有另星分布。
根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和含煤
性的差异可分为三部分:下统称小煤沟组,沉积范围小,为灰绿夹紫杂色砂岩
砾岩组成,属山间盆地型冲积~三角州沉积,其间发育短暂的湖泊~沼泽相沉积,厚400~500米。
含煤线和碳质泥岩,局部夹透镜状可采煤层,以柴北缘的小煤沟井田、西大滩勘探区为佳,含4个煤组,以中间两个煤组较稳定,厚2~5米。
中统称下部称大煤沟组,沉积范围广,岩性比较稳定,属河、湖相沉积,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油页岩、煤等组成,厚150~500米。
含厚煤层1~3个,煤层较稳定,煤厚5~20米。
中统上部称石门沟组为湖相沉积,发育有油
页岩和泥灰岩,相变快,厚150~550米。
含5~12层煤,在大煤沟不可采,江仓、鱼卡、旺尕秀等矿区达可采,厚1~10米。
B.煤质特征
本省煤种基本齐全,并以焦煤属于首位,约占总探明储量的一半,其次为长焰煤、不
粘煤、瘦煤、气煤、无烟煤。
石炭系的煤质一般为低灰贫瘦煤和无烟煤,尚有少量气
肥煤及焦煤,局部含硫较高。
二叠系的煤质属中、高灰、低硫~中硫贫煤。
上三叠统煤质属中灰~高灰、低硫肥煤、气煤及少量焦煤。
中下侏罗统煤质:分布于西宁、门源、大煤沟、鱼卡者属低变质程度的中灰、低硫不粘煤,挥发分大于37%者为长焰煤、气煤,少部分为弱粘煤。
江仓、热水、聚乎更等矿区中~高变质程度的低~中灰、低硫煤、挥发分17~30%,为焦煤、弱粘煤、瘦煤和贫煤,尚有少量气肥煤。
C.构造特征
分布于祁连山区的中生代煤田属山间盆地型沉积,受北西西向构造控制,并被北东向
构造分割,呈现长条状轮廓,煤田边界受继承性断裂切割。
“柴北”煤田属山前拗陷
型沉积,受北西向和区域性东西向构造的复合控制,多呈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
昆仑
山区属小型山间盆地型堆积,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
唐古拉山区及祁连山及祁连山
北部和古生代煤田属滨海平原沉积,成煤期后挤压形变较烈,形成北西向复式褶皱及
推覆构造。
D.储量
青海省历年来累计探明各级煤炭储量446940.4万吨。
截止2009年底,保有储量尚有438094.8万吨。
根据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验收的《青海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科研成果。
其中:尚未利用的精查及可供进一步青海省历年来累计探明各级煤炭储量446940.4万吨。
但我省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均匀,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图见下:
二.主要煤化工企业集团及企业
青海省煤化工发展水平与技术状况是以青海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海矿业煤基多联、青海庆华)为标志的。
1.青海煤化集团的构成及主要业绩(略)
第三部分
我国及青海省煤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煤化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1.煤炭焦化
2.煤制油技术与工业发展
a )直接液化技术开发及工业示范工程取得进展
b)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
c)煤制油技术及工业发展趋势
d)煤气化——甲醇及下游产品
e)煤气化——合成氨
二.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与趋势
1.青海省煤化工产业现状
2.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