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08级现代地貌学考题(gis)A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自然地理历年真题(1998——2003)03年名解(5*3′,共15′)河流阶地露点热岛效应萨王纳群落地层层序律二、论述(5*12′,共60′)1、试述温度分异与湿度分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试以长轴褶曲为例,说明褶皱山地在外力作用下的演变过程。
3、大洋中的杨柳与大气环流有何关系?试述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4、试述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5举例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营养级构成。
02年名解:太阳常数风化作用风压定律径流系数地域分异地堑与地垒地层层序律“V”字形法则二、论述:1、简述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简述洋流在调节全球温度分布方面的影响。
3、简述对流层大气环流形成的机理和过程。
4、为什么说地貌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试举例说明。
5、举例说明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差别。
6、结合实力说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与转化的基本特征。
01年名解:天气系统海蚀平台径流深度土壤肥力生态平衡二、简答:1.什么是三圈经向环流?2.我国经常出现的“北涝南旱”和“北旱南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何理解“海洋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4.冰川在地理环境中的意义是什么?5.土壤的成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6.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有哪些基本特征?三、比较概念:1.干绝热递减率与湿绝热递减率2.气旋与反气旋3.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4.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5.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四、综述:1.试述生态系统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联系与区别。
2.试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深层背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0年名解:地转偏向力地形倒置现象向源侵蚀季风地中海式气候生态平衡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二、论述: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试述人类活动对河流演变的影响?3.试比较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与区别?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自然地带与热量、水分的关系?5.何谓全球环境变化?试述全球环境变化对中国未来的农业产量的影响?6.试述在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下,现代测绘新技术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作用?99年一、名解: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科里奥利效应林德曼效应土壤肥力水量平衡生态系统二、论述:1.试比较北纬30附近的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有何差别?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下面示意图,给出其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
4.根据下面示意图,给出其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
点:线:多边形模拟试题二4.下面两个多边形图层 A 和 B,图中标注的是多边形的属性,请画出 A 与 B 两个图层 Overlay 的结果图层 C 的示意图,并标注属性,其中 C 的属性为 C=A+B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元数据的内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 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 GIS 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 的物理外壳。
武汉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试题2008一、名词解释(6*5 分)1. 智能地理信息系统2. 邻接矩阵3. 标识编码4. 有向赋权图5. 空间位置特征6. 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二.简答题(5*16 分)1. 企业可以完成自身应用。
现在要求能过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
需要哪种网络系统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2. 要解决多源数据的空间参考系不一致的问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3. 理图层数据过大,会影响系统效率。
采用何种索引可以解决该问题?与目标索引什么关系?4. 缓冲区多边形是怎么建立的?缓冲区分析与缓冲区查询有什么区别?5.GIS 互操作需要解决主要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三.分析题。
(20 分)土地管理部门利用GIS 给土地分类图进行面积统计时,发现统计结果不一致。
请分析可能影响统计结果的因素。
四.论述题。
(20 分)空间分析模型有哪些?并论述它们在开发GIS 应用中的作用。
2007年武大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遥感院、重点实验室)一、解析下列概念(5分每题,共30分)1、相对空间2、参考椭圆3、几何网络4、窗坐标索引机制5、GIS互操作6、无缝图层二、简答题(10分每题,共80分)1、我国基础地理数据的产品为4D产品,简述其组成内容和主要用途。
2、是否在空间数据库中存储矢量数据的空间关系,直接影响GIS的工程应用。
简述有哪些空间关系,含义是什么?3、为什么要对空间数据进行分层存储?分层的依据有哪些?4、区域数据结构有哪些重要特征?5、在进行坐标的几何变换时,合理的控制点数量和布局是怎样的?6、在以道路形成的网络中,权重是网络分析的重要参数,道路的哪些属性可以作为权重考虑?为什么?7、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具有互补性,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互补性。
8、GIS的查询方式有哪些?实现自然语言查询需要做哪些基本工作?三、分析题(20分每题,共20分)1、分析三种传统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络和关系)存储空间图形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四、简答题(20分每题,共20分)1、空间信息网格技术和WEBGIS技术相比,存在一些不同,请阐述这些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主要差别?武汉大学2006年测绘遥感重点实验室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名词解释:分布式数据库、地理信息流、窗坐标索引、多边形统计叠置分析、对象-关系管理模式二、简答题1、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数学公式S={Q,R}来表示,试描述其含义武汉大学2006年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科目代码841一解释下列概念(共5小题,每题4分,共80分)1 分布式数据库2 地理信息流3 窗坐标索引4 对象—关系型管理模式5 多边形统计叠置分析二简答题(共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80 分)1 地理系统可用数学形式描述为S= {Q,R},请解释其含义。
《地理信息系统》试卷1一、专业术语解释(每题3分,满分15分)1、地理信息系统答: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2、空间数据编码答: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3、不规则三角网答:用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表示要素包括地形、降水等,按照实测点分布将他们连成三角网。
4、数据与信息答: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即信息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5、元数据答:数据的数据。
二、填空(共15个填空,每小空1分)1、地理空间实体主要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等。
2、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属性和时间等。
3、空间数据查询的类型包括基于SQL扩展、可视化和自然语言等。
4、常见的GIS软件有 ARC/INFO 、 MAPGIS 、 ARCVIEW 等。
5、传统数据库结构主要有网状、层次和关系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空间数据编码的原则主要有(B )、系统性、通用性和标准化、可扩展性等。
A.实用性;B.一致性;C.移植性;D.安全性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D )。
A.数据格式转换;B.投影转换;C.图幅拼接;D.数据分发3、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C)。
A地形分析 B缓冲区分析 C逻辑运算 D叠置分析4、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 C )起步。
A.6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5、以下设备中不属于GIS数据输入设备的是(B )。
A.扫描仪;B.绘图仪;C.数字化仪;D.键盘四、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答题要点: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6分)(1)数据采集与编辑(1分)(2)数据存储与管理(1分)(3)数据处理和变换(1分)(4)空间分析和统计(1分)(5)产品制作与现实(1分)(6)二次开发和编程(1分)2、简述游程长度编码方法(6分)游程指相邻同值网格的数量,游程编码结构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格的长度,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地理信息系统》试卷1一、专业术语解释(每题3分,满分15分)1、地理信息系统答: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2、空间数据编码答: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3、不规则三角网答:用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表示要素包括地形、降水等,按照实测点分布将他们连成三角网。
4、数据与信息答: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即信息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5、元数据答:数据的数据。
二、填空(共15个填空,每小空1分)1、地理空间实体主要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等。
2、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属性和时间等。
3、空间数据查询的类型包括基于SQL扩展、可视化和自然语言等。
4、常见的GIS软件有 ARC/INFO 、MAPGIS 、 ARCVIEW等。
5、传统数据库结构主要有网状、层次和关系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空间数据编码的原则主要有(B )、系统性、通用性和标准化、可扩展性等。
A.实用性;B.一致性;C.移植性;D.安全性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D )。
A.数据格式转换;B.投影转换;C.图幅拼接;D.数据分发3、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C)。
A地形分析 B缓冲区分析 C逻辑运算 D叠置分析4、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 C )起步。
A.6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5、以下设备中不属于GIS数据输入设备的是(B )。
A.扫描仪;B.绘图仪;C.数字化仪;D.键盘四、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答题要点: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6分)(1)数据采集与编辑(1分)(2)数据存储与管理(1分)(3)数据处理和变换(1分)(4)空间分析和统计(1分)(5)产品制作与现实(1分)(6)二次开发和编程(1分)2、简述游程长度编码方法(6分)游程指相邻同值网格的数量,游程编码结构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格的长度,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4X5)1、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建模,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P42、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3、信息: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4、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P35、地理信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数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6、空间数据:P197、属性数据:P198、DTM 与DEM:DTM为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9、拓扑关系:地理图形要素之间的各种关联、邻接以及包含等空间关系的总和就是拓扑关系。
P4510、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地球表层及其空间甚至于地表以下某些特征的一种抽象描述的模型,是地球诸要素信息的数字集合.11、缓冲区分析:即邻近度分析,是对空间点、线、面实体周围形成范围的一种距离空间的分析技术,主要描述地理实体目标的影响范围和服务范围.12、矢量数据结构:P4213、空间网络分析:以点线二元关系形成的系统,用来模拟一种物体或物质在路径上的运动情况。
14、数据变换:将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转换为另一种数学状态的过程,包括投影、变换、几何纠正、误差修正等。
15、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和空间演变等信息。
一、填空题二、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形体)及其发生、(进展)、结构和(空间散布与组合规律)的科学。
三、2R.山顶形态一样划分为三种,即(平顶,尖顶,圆顶)四、3R.谷地由(谷底,谷坡,谷缘)等要素组成。
五、5R.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要紧类型,即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六、6.区域地貌分类应遵循的大体原那么有:(形态-成因原那么,品级规律原那么,数量指标)地图图例系统。
七、7R.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
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阻碍,主若是岩石的(性质,结构和构造)八、8R.促使地貌进展转变的大体动力是(内动力和外动力),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上升或下降以加大地表起伏),后者作用那么是对地表形态进行(削高填低减小地表起伏)。
九、9R.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意貌表现为(单面山,单斜谷))两种形态类型。
十、10R.坡地的外部形态特点要紧由(坡度,坡形)、坡向、坡长等方面表现出来。
十一、11.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有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洼地、------、干谷、盲谷、--------、--------、孤峰和山地、高原、丘陵、------、海岸等。
十二、12R.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固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要紧有崩塌、(滑坡)、崩落、(蠕动)等类型。
十三、13R.冰川侵蚀地貌要紧形态有(角峰,刃脊)、冰川谷和悬谷。
十四、14.(负向)地貌形态是相关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突起的形态。
十五、15.地貌图将地表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各类地貌进行科学地归纳和综合,用(符号,数字)和文字依比例如实地、定性和定量地刻画于地图上。
十六、16.外力作用按动力特点能够分为(剥蚀,搬运,堆积)、(风力作用,冰雪作用)、水的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
十七、二.概念题1.剥蚀:剥蚀或剥蚀作用泛指地表岩石矿物物质受外动力作用而移离原地。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2008-04-08 11:20注:本题库后注释的考过的题仅代表遥感院考过。
资源环境学院的试题本人没有看过,没有标注。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2005年复试时考过,大题25分)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2005年复试时考过)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
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6.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7.栅格数据的运算具有什么特点?(2005年时考过,和另一个一起出的)8.栅格与矢量运算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9.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有什么好处?10.请说明八*树表示三维数据的原理。
地貌学试题8套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
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
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1.地貌图2.数字高程模型3.扇形地4.河漫滩5.峰林三.简答题(共30分)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7.山岳冰川类型 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四.论述题(20分)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2.褶皱断块山(10分)安庆师范学院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现代地貌学院系______ ___ 专业___ _____ 班级___ ____姓名_____ 学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大题。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考研试题汇总1998年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考研试题一、选择1、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产生于:A.中国B.美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2、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用:A.空间内插B.半线理论C.平板技术D.维数变化3、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A.地形分析B.缓冲区分析C.逻辑运算D.叠置分析4、以线性四*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MORTON码值为:A.57B.39C.54D.365、建立空间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属于____功能A.空间分析B.图形分析C.空间查询D.地图整饰二、简述在栅格数据中提取多边形边界的一般方法三、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输入包含几项内容?输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有几种?四、图画题给出一个四*树要求画出栅格矩阵,并用线性四*树和二维行程编码表示七、简答题1、地理坐标2、地图投影研究的主要内容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投影配置应遵循的原则八、介绍两种商用GIS基础软件的主要特性和适应的场合九、某城市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原有的地下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须重新进行规划,目的是为了满足今后10—20年内城市人口进展的需要。
现用GIS辅助计划其要求是:1、能随时知道任意地方的地下管线的各类指标2、能随时了解那些管线需要重新建设3、能随时了解任意区域的人口指标4、管线应铺设在道路的两侧、单侧或中央。
5、管线铺设时应距离附近的建筑至少10米6、管线铺设和指标计算应结合地形进行7、输出规划成果,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图和规划后的底下综合管线图现提供如下条件:1、规划区域的地形图及属性数据2、规划区域的道路图及属性数据3、规划区域的地下综合管线现状图及属性数据4、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规划图及属性数据5、规划区域的建筑分布分布图几属性数据6、已提供了由人口计算相应管线的负载的全套公式7、已提供了计算管线各种指标的公式8、所有的图件都已经入库根据以上的条件,设计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上述规划要求的方法,分别说明其中使用了哪些数据和GIS的那些主要功能。
一.填空题(选择填空29个,多填无效,共29分)每空只能填一个答案。
1.山体由山顶,山坡,山麓等要素组成。
2.据地貌形体完整性的高原类型分为平坦高原,破碎高原。
3.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形体类型,即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山地。
4. 火山锥地貌形体类型有锥形,盾形(饼形)、古钟形火山。
5.通常根据山地的海拔高度,形态,相对高度和坡度来划分山地的形体类型,据我国山地特点,一般划分为四类:中山、高山、极高山、低山。
6.高度指标是地貌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说明地貌(表;形;面)起伏形体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指标有相对高度、海拔高度(绝对高度)和平均坡度、地貌类型等。
7.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内动力和外动力,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面)起伏形成基本地貌格局,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削高填低(剥蚀堆积)减小地表(面)起伏。
8。
风沙地貌的形成主要受物理风化、暂时性流水作用、风力的影响。
9.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长,坡向、坡高、坡度、坡形等方面表现出来。
10.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负向地貌有溶沟、落水洞、合成洼地(溶蚀洼地),溶蚀盆地,盲谷,干谷,岩溶丘陵,岩溶湖泊,岩溶谷地等。
11.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蠕动、崩塌、滑坡、错落等类型。
12.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角峰、刃脊、冰川谷、悬谷、冰蚀三角面、冰斗等。
13.正向地貌形态是相对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突(凸)起(高地)的形态。
14.促进地貌发育的内动力作用按地貌物质变形变位特征可以分为褶皱运动、断层运动(地壳运动、构造变动)、岩浆活动等15.地貌类型划分,应遵循等级系统原则,形态-成因原则,数量指标原则,图例系统原则。
16.数字地貌系统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貌模型、数字地貌系统。
18.地貌制图内容,包括基本内容、底图内容、一般内容、辅助内容。
19。
要溶地貌发育条件,具溶蚀力的水、可溶性岩石。
20。
谷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凹形坡,等斜坡,复合(阶梯)形坡、凸形坡。
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疏密变化变化来显示的。
二.名词概念(共21分)选其中7个回答,每个3分1.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土体在外动力作用下的原地破坏作用2.地貌结构地貌结构是指某地域范围内不同的地貌类型系统的各种地貌类型的时、空组合关系。
3.方山山体顶部平坦,起伏很小,面积较大,边缘线明显,周坡陡峭的山体统称为方山或者平顶山4.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的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抢夺过来称为河流袭夺。
5.冰斗冰川融化消失后,原山岳冰川的粒雪盆(冰盆)显露出一个三面陡峭一面开敞的半圆形或剧场形基岩裸露凹地,这种地貌形态称为冰斗。
6.横向海岸属于岩石海岸的一种,海岸地区山岭、谷地、岛屿的延伸方向与海岸线呈直角或较大角度相交。
7.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在平面上呈半月形,它的纵剖面不对称,迎风坡较缓,坡度约10-20°,为凸形坡;背风坡较陡,坡度28--33°左右,为凹形坡。
背风坡与迎风坡转折有一个尖锐的弧形丘顶。
在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两翼(翼角),他指示了风向。
8.海岸阶地海岸动力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海岸平台,地壳抬升使其上升到破浪作用不到的高度,成为海岸阶地9.地貌类型结构相似并在一定地域内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地貌形态的组合称为地貌类型或地貌的成因形态类型10.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着坡体内一定的软弱面(面)以整体模式向下、向前快速滑移,称为滑坡三.简答题(共30分,任选5题作答,每题6分)1.荒漠太阳辐射强度极大,降水极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很多倍,植被稀少,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强大风力作用下发育的岩漠、沙漠、砾漠、泥漠地貌地区同称为荒漠。
2 . 深切河曲平面上河床蜿蜒曲折,曲折系数大于2.5,谷底尖锐、谷坡陡峭、横断面呈V字形,河床占据整个谷底,河流深向侵蚀作用为主3.黄土墚形体类型既黄土山岭,呈狭长带状。
有平顶墚、圆顶墚两种。
圆顶墚又分为起伏墚、斜墚两种。
平顶墚顶部平坦,圆顶墚顶部圆滑呈凸形。
起伏墚为主墚,斜墚为支墚。
4 . 冲积平原类型及形体特征分为洪积扇平原、冲积扇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漫滩平原。
前两者平面为扇形,位于谷口面积较小;后两者基于平原发育,面积广大,如江汉平原5.断块山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山体,地质构造上一般为地垒构造,周围或者两侧下降,中间抬升到一定高度,山体周围由断层崖环绕。
6 . 大陆架大陆架又称大陆浅滩、大陆裙,是大陆边缘的水下平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为-200-0米,平均坡度约30'~10,坡降不超过1.5。
7.山谷冰川形体类型山岳冰川类型: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斜贴在坡面洼地中的冰川;平(山)顶冰川;山麓冰川,冰川流出谷地谷口。
8 . 河漫滩形体特征河漫滩的滨河床部分主要表现为沙堤(或称沙坝),高度一米至娄米,通常为自然堤(或称天然堤)。
其余部分地势十分平坦没有明显起伏,其上分布有牛轭湖或沼泽。
特别在近谷坡(或阶层地)处地势更为低洼,成为比较稳定的湖沼地带,或形成与谷坡平行的小河。
四.论述题(20分)1.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10分)气候因素:干燥气候,风力作用为主形成和中风成地貌、重力地貌;湿润气候,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各种流水地貌;寒冷气候下发育冰川地貌、重力地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地貌;地壳下降,形成平原、盆地、洼地、谷地地貌;褶皱构造发育褶皱山地、褶皱谷地;断层发育断层崖、断块山地貌;岩浆运动发育火山、侵入体地貌;地震造成滑坡、崩塌地貌岩石性质:坚硬岩石组成正向地貌,软弱岩石组成负向地貌,2.长轴褶皱构造地貌(10分)长轴褶曲长宽比大于10:1,当背斜顶部尚未遭到明显破坏时,地貌形体表现与构造一致。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成为顺地貌。
初期,外力作用沿着背斜顶部的纵向断裂的剥蚀作用,发育出一条谷地-背斜谷,背斜谷底高于向斜谷底。
此时,原背斜山两翼对应地出现两条相互平行的单斜山岭,称为一山二岭。
该地区分布向斜谷、背斜谷、背斜山和单斜山的组合地貌,岭谷平行相间。
中期,随着外力作用的继续进行,在背斜两翼沿纵向断裂发育出多条单斜山岭,山岭之间出现单斜谷地,称为一山多岭。
在发育中背斜谷地被加深加宽,可能仍然高于向斜谷底或者与向斜谷底同高。
该地地貌出现背斜谷地、向斜谷地、单斜谷地并存,其间的背斜山、单面山、猪背岭山地地貌并存且平行相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后期。
有可能发展为构造地貌是逆构造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五.填空题(选择30个填空,,多填无效共30分)每空只能填一个答案。
1.据外动力作用分类,平原成因类型有冲积平原、湖成平原、海成平原、冰川与冰水作用平原、沙丘覆盖的平原(任意2个)。
2.坡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坡形,常见的有凸形坡、凹形坡,等斜坡,复合(阶梯)形坡、阶梯状坡。
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疏密变化变化来显示的。
3.谷地由谷底、谷源,谷坡等要素组成,谷底形态有三种尖锐、平缓、圆滑。
4.地貌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形体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结构和发展变化空间组合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7.据外动力作用,平原地貌可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成平原、海成平原、剥蚀平原、冰川及冰水作用形成的平原、沙丘覆盖的平原。
8.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尖锐、平缓、圆滑。
9.河口三角洲地貌形体据平面形态划分为扇形、鸟足形(鸟爪形)、鸟嘴形(尖头性)、指形几种。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向、坡高、坡长、坡度、坡形等方面表现出来。
11.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正向地貌有石芽、峰林、峰丛、孤峰以及山地、高原、丘陵等。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角峰、刃脊、冰蚀三角面,冰川谷和悬谷。
14.负向地貌形态是相对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洼地(低地)、相对低下的形态。
16.外力作用按动力特征可以分为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波浪作用、风沙作用等。
六.名词概念(共20分)选其中7个回答,每个3分1.侵蚀基准面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流水的下蚀深度会受到某个基面的控制。
在这个基面上,它的下蚀强度十分微弱,把这一基面称为侵蚀基准面2.地貌类型结构相似并在一定地域内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地貌形态的组合称为地貌类型或地貌的成因形态类型3.风沙作用风沙流的侵蚀作用,包括吹蚀、磨蚀,运移(搬运)作用,包括悬移、跃移、蠕动,遇到障碍后风速减小的沉积作用4.大陆架大陆架又称大陆浅滩、大陆裙,是大陆边缘的水下平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为-200-0米,平均坡度约30'~10,坡降不超过1.55.剥蚀外动力将地表松散物质移离原地的过程6.尾碛垅终碛堤形态非常特殊,很易识别。
冰川尾端在某处停顿较长时间,就可能形成一条横拦谷地弧形丘陵,(自然堤坝)其内侧往往形成湖泊。
由于冰川舌前端呈圆弧形突出,所以横拦谷地的终碛堤大致也呈弧顶向下的弯曲7.崩塌岩土裸露的陡坡上的松动的岩石块体、土体在风、水、地壳运动动力的影响下离开原地快速掉落的过程。
8.海蚀平台波浪不断对岸坡冲蚀和磨蚀,在岸坡的基部形成凹槽,称为海蚀穴。
随着海蚀穴的扩大,上部悬崖崩坠,形成具有陡峭岸坡的海蚀崖。
上述这种作用不断进行,促使海蚀崖逐渐向陆地方向后退,而在海蚀崖前方发育成一片向海洋方向倾斜的、由波浪进流往返冲刷的侵蚀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波蚀平台或波切台)9.断快山受地壳抬升运动影响,发生断层,断层中央或者中间部分上升形成山地、周围或者两侧地块相对下降形成平原,山地周坡为断层陡崖环绕,山体高大平地拔起。
10.砂岩峰林砂岩内垂直断裂发育,在平面上断裂成网形,外动力沿断裂发育,形成峡谷,峡谷之间为柱形、塔形的山峰,呈群体分布七.简答题(共30分,任选6题作答,每题5分)1.地貌分类原则:A形态-成因原则,把地貌成因与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客观的标准;B等级系统原则,根据规模大小及发生顺序和相互关系区分出不同的地貌等级顺序,建立地貌分类系统:C.数量指标原则,对哪些不易用定性或单个指标判别属于某个类型的实体,应采取综合的定量;D图例系统,是由若干表示方法,如色彩、网纹、线划、符号、代码、文字注记等组成的严密系统。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A岩石或基岩海岸:是岸线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山地的海湾。
具有陡峭的海蚀崖,沿海海水深度大,波浪侵蚀作用强烈。
横海岸的特征是山丘及岛屿走向与海岸线延伸相垂直(或成较大角度相交。
纵海岸是指海岸带岛屿及陆地的山丘走向与海岸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