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9.10 KB
- 文档页数:4
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民间借贷是指在金融机构之外的个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金融行为。
由于民间借贷具有灵活、便捷等特点,因此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为普遍。
然而,由于监管不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民间借贷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间借贷市场的情况,我对该市场进行了调研。
首先,民间借贷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调查的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了数亿元人民币。
而且,该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民间借贷的利率平均增长了10%左右。
其次,民间借贷市场存在很多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着高利率、乱象丛生等问题。
由于金融监管不够严格、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将利率提高到20%以上。
同时,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存在跑路、逃废债等问题,给借款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由于我国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借贷问题,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同时,由于民间借贷市场的不透明性,一旦出现借贷纠纷,解决起来非常困难,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民间借贷市场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认识。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民间借贷机构的审查,防止非法机构进入市场。
其次,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规范和约束。
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提高借款人的维权意识。
综上所述,民间借贷市场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民间借贷市场,需要政府加强对该市场的监管,提高农民对该市场的认识,加强对民间借贷机构的审查,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规范和约束该市场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影响2023-11-11contents •引言•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正规借贷对贫困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目录引言01研究背景与意义贫困地区农户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借贷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虽然贫困地区的农户借贷行为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借贷渠道狭窄、借贷成本高、借贷期限短等。
研究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户借贷现状及其对收入的影响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借贷渠道、借贷成本、借贷期限等。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更真实、更准确的数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与贡献研究目的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的深入研究,为改善农户借贷环境、提高农户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贡献本研究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影响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贫困地区农户经济的发展。
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02正规借贷行为的定义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或组织(如银行、信用社等)进行的贷款活动。
正规借贷行为的类型包括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消费贷款、生产性贷款等。
正规借贷行为的定义与类型贫困地区农户借贷的主要动机包括生产性投入、生活应急、购买生产资料等。
影响因素影响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的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贷款用途、贷款条件、金融机构服务态度等。
借贷动机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的动机与影响因素VS正规借贷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家庭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水平生产性贷款可以支持农户购买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
增强生产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正规借贷可以提供应急资金,帮助农户度过难关。
缓解突发事件影响通过正规借贷,农户可以了解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农户贷款调查报告农户贷款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户贷款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贷款的情况,本报告对某县农户贷款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包括农户贷款的来源、用途、偿还情况等。
三、农户贷款的来源调查显示,农户贷款的主要来源有三种: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
其中,农村信用社是最受农户欢迎的贷款机构,占比达到60%;农商银行占比30%,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仅占10%。
农户选择农村信用社的原因主要是手续简便、利率较低,而农商银行则因其信誉度较高而备受农户青睐。
四、农户贷款的用途调查发现,农户贷款的主要用途分为三类: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和房屋建设。
其中,生产经营用途占比最高,达到50%;生活消费占比30%,房屋建设占比20%。
农户借贷主要用于购买农资、养殖业扩大规模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这些用途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五、农户贷款的偿还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户能够按时偿还贷款,只有少数农户存在逾期偿还的情况。
其中,逾期偿还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不稳定和农产品价格波动。
对于逾期偿还的农户,贷款机构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如电话通知、上门催收等。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催收方式并不十分有效,需要贷款机构进一步改进催收方式,提高逾期偿还率。
六、农户贷款的影响调查发现,农户贷款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农户贷款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其次,农户贷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改善住房条件、购买生活必需品等。
此外,农户贷款还为农民提供了创业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七、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户贷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逾期偿还率较高、催收方式不够有效等。
银行农户贷款调查报告银行农户贷款调查报告1.引言银行农户贷款是银行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本次报告旨在对当前银行农户贷款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银行业务的优化提供参考。
2.调查目的为了了解银行农户贷款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旨在了解农户贷款需求的主要特点、贷款额度的分布情况以及贷款使用情况。
3.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开展了一份针对农户的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贷款需求、贷款额度、贷款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农户对于贷款的需求和态度。
(2)实地走访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户使用贷款的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走访。
通过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4.调查结果与分析(1)贷款需求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大约70%的农户表示有过贷款需求,主要包括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种植作物和养殖牲畜等方面。
其中,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最为迫切,占比超过40%。
而购买农业用地的需求较低,仅占10%。
(2)贷款额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对于贷款额度的需求不高。
约70%的农户表示,他们希望贷款额度在10万元以内。
而只有约20%的农户愿意申请额度在10万元以上的贷款。
(3)贷款用途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倾向于将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
其中,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最为迫切,约占60%。
其次是购买农业原料和种植作物,分别占20%和15%。
5.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1)贷款审批时间长在实地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农户对于贷款审批时间过长的问题表示不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银行可以优化内部流程,加快贷款审批速度。
另外,可以增加贷款审批人员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2)贷款利率高一些农户对于贷款利率过高的问题感到不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银行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政策,提高对农户的支持力度,并增加贷款利率的透明度。
农村小额贷款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农村居民进行,以获取他们对农村小额贷款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0份,有效问卷80份。
三、调查结果1.农村居民对小额贷款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0%的农村居民对小额贷款有一定的了解,10%的农村居民对小额贷款了解较多,10%的农村居民对小额贷款不了解。
2.农村居民是否使用过小额贷款调查结果显示,30%的农村居民使用过小额贷款,70%的农村居民尚未使用过小额贷款。
3.农村居民使用小额贷款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农村居民使用小额贷款的主要原因包括: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50%),用于家庭生活消费的资金需求(30%),用于创业和经商的资金需求(20%)。
4.农村居民使用小额贷款的金额和期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使用小额贷款主要的金额集中在5000元以下(70%),期限集中在一年以内(80%)。
5.农村小额贷款的利率和还款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额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多数农村居民认为利率较高是使用小额贷款的主要障碍。
还款方式方面,绝大部分农村居民采用月还本息的方式。
四、分析与讨论1.农村小额贷款的优势农村小额贷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需求。
对于那些没有信用记录或资产担保的农村居民来说,小额贷款是经济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此外,农村小额贷款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的扩大和升级,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2.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额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这给农村居民增加了还款负担,也限制了小额贷款的使用。
农村居民对小额贷款的了解程度不够,也是使用小额贷款的主要障碍之一、此外,一些农村居民因为缺乏还款能力,容易陷入债务困境。
五、政策建议1.提高农村居民对小额贷款的认知度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媒体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小额贷款的了解程度,让他们了解到小额贷款的优势和使用方法。
农户贷款问题研究报告农户贷款问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农户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入也日益增多。
然而,农户面临的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了农户贷款政策。
本报告通过对农户贷款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问题分析1. 贷款准入难。
部分农户由于缺乏抵押品或信用记录不良等原因,难以获得贷款准入。
这导致了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农业项目无法得到资金支持,限制了农户的发展空间。
2. 利率高昂。
目前农户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在乡村金融市场较为薄弱的地区。
高利率使得农户还款压力增大,影响了其正常生产经营。
3. 贷款用途监管不力。
部分农户贷款并未按照约定的用途进行投资,而是流入了其他领域,例如购置消费品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农户贷款的效用,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风险。
三、解决措施1.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支持力度,通过担保、信用贷款和贷款担保机构等方式,降低对押品的依赖,提高贷款准入率。
2. 加强对农户的贷款利率管理和监管,确保贷款利率合理,可行。
可通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实现贷款利率的合理降低。
3. 加强贷款用途的监管,建立健全多方合作的机制,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其用款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4. 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通过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农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贷款服务,降低农户办贷的成本和门槛。
四、结论通过对农户贷款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农户贷款存在准入难、利率高昂和贷款用途监管不力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农户的支持力度,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促进农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同时,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也是解决贷款问题的重要途径。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研究3孙学敏 赵 昕 [摘要]本文对一个不发达地区的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社区金融供给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地区的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在支持本地的生计建设方面,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但农户对金融的需求主要还是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支持。
另外,正规金融的主要供给对象是相对富裕的、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户;而贫困农户则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金融支持。
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关系型信用为基础,具有隐性利息。
[关键词]不发达地区 金融需求 金融供给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中图分类号]F 8321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7)—08—0061(04)[作者]孙学敏 教授 郑州大学系统经济学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1赵 昕 硕士研究生 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3本文受2007年度郑州大学培育基金项目“豫商研究:河南集体经济企业家群体研究”资助。
运转良好的金融体系可以增加贫困人口获得金融资源的机会,从而直接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银行商业化改革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整顿,使商业化的金融机构逐渐退出了“规模不经济”的农业信用领域,造成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覆盖长期与农户金融需求相脱节的状况。
因此,研究农户的金融需求以及农村现有的金融供给状况,特别是非正规金融的状况,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农户的金融需求状况、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供给状况的调查,探究在农村社区中,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两者对农村社区的生产、农户生计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本文所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案描述来论述。
资料的收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一、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本研究所选择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地处豫西南的盆地,土地较贫瘠,属于相对贫困地区。
农业生产因条件差而严重受限,迫使村民寻求非农就业途径,他们或者到大中城市做建筑工人,或者到广州、深圳等地打工,绝大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收入有限(见表1)。
该区农户所面对的唯一正规金融机构是乡农村信用合作社。
资金对于这个社区是一项稀缺的资源,农户的金融活动发生得相当频繁。
从表1可以看出,85196%的农户都存在非正规借贷,而只依靠正规借贷的农户仅1户,说明正规借贷并不能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表1 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人均纯收入情况人均纯收入(元)户数500~1000131000~1500181500~2000112000~250072500~300063000~400014000以上12003年至2005年农户借贷的总体情况借贷情况户数占比(%)没有发生借贷712128只有正规借贷11175只有非正规借贷1729182两种借贷均有3256114二、农村金融需求的现状家庭承包经营制推行以来,农户成为了独立的财产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
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独立的生产实体,又是基本的消费单元;既是农村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又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对象。
在该区,农户的金融需求非常强烈,57户接受问卷调查的农户中有47户认为当前阻碍家庭生产、生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资金,48户表示在最近・财政与金融・ 农村经济 2007年第8期3年里(2003~2005年)遇到过资金上的困难。
表2 2003~2005年农户资金的需求状况类型户数百分比(%) 11家庭开支415619 (1)修建房屋172316 (2)教育费用101319 (3)医药费用7917 (4)日常开支79172.生命周期121617 (1)结婚91215 (2)生孩子34123.金融5619 (1)归还民间借款56194.非农业生产81111 (1)购置农用车5619 (2)启动资金2218 (3)进货11145.农业投入5619 (1)购买化肥种子56196.其他1115 (1)打官司1115共计次数72100 注:存在一个农户遇到多种资金需求的情况。
通过表2不难发现,农户的金融需求具有以下特点:①金融需求相当分散,农户在许多方面都会遇到资金困难。
②消费性金融需求强烈。
在资金困难类型中以家庭开支最多,这样的农户有41户,占总户数的5619%。
当农户遇到修建房屋、大病医疗和子女上学这些重大消费事件时,自有资金往往难以应付。
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出现了非农业生产方面的金融需求。
有8户在这方面遇到过资金困难,占总户数的1111%,其中,又以购置农用车的资金需求最为强烈。
④在农业生产方面遇到资金困难的农户数量很少,只有1户,这与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缺乏种地积极性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正规金融供给状况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强烈而多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户能够进入的唯一正规金融机构——信用社的作用应该是明显的。
实际情况是,有33户表示最近3年去信用社申请过贷款,其中申请成功者30户,占调查样本的52163%。
表3 2003~2005年正规金融的供给状况单位:户贷款成功农户的贷款金额3000元以下73000元~5000元105000元~8000元98000元~10000元210000元以上1贷款成功的原因家庭经济情况好12与信贷员熟识10贷款项目受到乡里支持6其它2贷款成功农户的贷款用途修建房屋7教育费用5购买化肥种子4做生意3买拖拉机3还账3结婚3医药费用2买牲口1打官司1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支持该区的生计建设方面,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与其他地区严格、苛刻的贷款政策相比,这里的贷款条件相对比较宽松。
据农户反映,他们这里的贷款只要数额不是很大(1000元~3000元),有5个担保人,再加上一定的抵押物,如他们的房屋等,就可以将贷款顺利拿到。
申请贷款成功的农户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①相对富裕。
生活条件处于村里的中上等水平,30户贷款成功的农户中有23户属于村里的中高收入家庭,他们大多是兼业户,或者从事运输业、建筑业,或者经商做买卖,或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均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收入。
对于该区贫困的农户,非农就业是提升家庭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
②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指“处于网络或者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用稀有资源的能力”(李惠斌、杨雪冬,2000),也就是个人所拥有的社会网络、社会信任与组织等方面的资源。
本研究对贷款成功的农户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大部分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他们或者和村中的信贷员具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或者直接和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熟悉,或者贷款项目(如学费贷款等)受到政策的支持。
那么,贷款未成功农户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调查结果是:3个农户中有两户因家庭太贫困而被信用社拒绝,另外1户因为与信贷员不熟识。
笔者了解到,相对于从信用社贷款成功的农户,这些贷款失败的农户在村中相当贫困。
这些农户没有或者很少有非农就业,他们的家庭生计完全依赖于土地,依赖于农业。
由于短期内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他们的还款能力往往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怀疑。
另外,从调查中了解到,2003~2005年该区被调查贷款成功的30户村民的贷款总额为152800元,平均每户509313元,平均每户每年贷款169718元。
这些贷款在农户的生产生活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能够满足农户对金融的需求?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调查了该区非正规金融的情况。
四、非正规金融供给现状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现象,这一情况可以概括为“金融二元性”。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者农户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郭沛,2004)。
Chandava rka r(1985)指出,正规金融是一种倾向于城市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体系;而非正规金融,其本身就是非组织化和非制度化的,它适应于传统的、农村的、固有的经济模式。
温铁军(2001)认为,农村经济主体的微观活动及其融资行为具有分散化、规模小、周期长、监控难、风险大等特点,难以进入商业化的正规金融,因此,小农经济天然、长期地与民间借贷相结合,而农村正规金融的退出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迅速分蘖。
从村民中了解到,目前该区的正规金融供给有限,并不能帮助村民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继续对社区中的非正规金融现状进行了考察,总结出以下特征。
11非正规金融的规模农户从非正规金融途径融入资金绝非偶然。
在最近3年里(2003~2005年),有49个农户从非正规金融途径融入过资金,其中,除5户只发生过1次资金融入行为外,其余44户均发生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资金融入行为。
农户发生资金融入行为的次数集中在2~5次,然后,农户数随融资发生次数的增加而依次递减,有1户发生过10次以上的资金融入行为。
另外,由图1可见,农户从非正规金融途径融入资金的数额并不小,只有2户金额在1000元以下,10户金额在1000元~3000元,11户金额在3000元~5000元,9户金额在5000元~8000元,8户金额在8000元~10000元,金额在10000元以上农户数量也不少,有9户。
这些说明,与正规金融相比(见表3),非正规金融在农户的生计生活中占有更大比例,起到更大的作用。
图1 农户从非正规金融途径融入资金的数量2.非正规金融的表现形式非正规金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研究者普遍将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金融分为私人借贷、贷款经纪、储金会或地下银行等。
所谓私人借贷,又被称为自由借贷,它是指在农村社区中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乡镇企业之间、乡镇企业之间直接发生的借贷活动。
在该区,非正规金融以私人借贷为主要形式,农户普遍通过亲戚、朋友或邻居等融入资金,借贷行为主要依托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由于地处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决定金融,所以该区并没有出现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民间金融机构,如金融服务社、基金会和合会等。
通常,私人借贷又分为赢利性借贷和互助性借贷两种。
赢利性借贷一般利率很高,互助性借贷则没有或者只需要很少的利息,期限一般不定。
根据调查,该区的私人借贷带有明显的互助性质,村里的农户普遍认为,村里一般的借贷是不应该收取利息的。
他们表示,同住在一个村子里,谁家都会遇到难处,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予资金上的帮助,等到自己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利息的收取则会破坏这种互助氛围的形成。
3.非正规金融的用途从表4可见,农户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入的资金主要被用于生活性消费,其次是生命周期,而用于农业投入方面的借款则非常少。
这与前面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分析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较之于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对借款方资金的用途不作过多要求,农户可以随意地支配借款,这样,资金能够用到他们最需要的地方,更好地满足其主要的资金融入需求。
表4 从非正规金融途径融入资金的 使用情况(2003~2005年)用途户数所占比重(%)1.生命周期91314 (1)结婚71014 (2)生孩子23102.家庭开支395812 (1)修建房屋131915 (2)日常开支91314 (3)医药费用101419 (4)教育费用710143.金融4610 (1)归还借款46104.非农业生产投资71015 (1)做生意3415 (2)购置车辆46105.旅途费用1115 (1)探亲11156.农业投入6819 (1)购买化肥种子68197.其他1115 (1)打官司1115合计5710010 4.还款情况还款是借贷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归还借款可以加速贷款人的资金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