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50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22.21 KB
- 文档页数:1
观察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
田英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3(32)13
【摘要】目的针对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联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做相应的疗效分析.方法主要针对2010-2012年到该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组分析,随机抽取其中的25例患者,将其分到实验组,所运用的治疗方法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丹参注射液以及参附注射液的治疗,将剩下的25例患者分到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为3个月,然后对治疗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COPD评估测试进行评分,并检测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在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关的测量指标结果也比对照组好.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运用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肝肾肺通气的功能有明显缓解,所以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田英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胡尕伟;张继红;
2.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胡尕伟;张继红
3.观察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 [J], 宋玉环
4.观察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 [J], 陈美玲;郭妮
5.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燕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1月区分24h 尿蛋白定量(g/24h )血肌酐μmol/L 血尿素氮mmol/L 治疗前173.33±0.09*126.90±44.43#9.00±1.87*治疗后86.77±0.11*130.04±39.00#7.38±1.65*便急感,42例在1~2周内消失,1例持续至2月后消失。
住院时间3~10天,平均住院时间4.9天。
术后随访3~21月,无复发、出血、感染、肛门坠胀、肛管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3讨论TST 术是在肛垫下移学说理论指导下发展的一种新型术式,它具有PPH 术[2]的上提肛垫和截留血运的优势,同时又因为只是选择性切除痔核上方黏膜及黏膜下层,从而具有了传统分段齿线结扎术[3]的保留黏膜桥,避免肛管狭窄的特点。
与PPH 术比较,该术式只切除相应痔核上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上提对应脱垂的肛垫,保留了痔核之间的正常黏膜桥,切除黏膜少,创伤小。
与传统分段齿线结扎术相比,TST 术处理内痔时以痔上黏膜水平吻合替代了传统分段齿线结扎术的纵向钳夹结扎,使得肛管直肠顺应性及解剖结构更符合生理。
TST 术与PPH 术一样在外痔处理上也具有局限性[4]。
在临床观察中,很多外痔并不能因为血供的阻断而消失,而外痔又往往是很多患者主诉症状的重要部分。
外痔的不处理,经常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不接受及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虽然理论依据支持上游血液断流导致下游静脉曲张团的萎缩,但外痔皮肤是无法消失的。
本术式有了上端TST 术对痔上动脉分支的断流及下移肛垫的复位,浅剥低扎时并不需完全剥离祛除皮下静脉曲张团,只是沿皮肤平平浅浅切除外痔即可。
术中注意事项:①术中观察痔核数目、大小、脱出程度及黏膜松弛情况尤为重要,这是选择肛门镜开窗数目及调整贯穿点高低、贯穿黏膜多少的依据,也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②术中贯穿深度也很重要。
贯穿深度过深,损伤过多肌层,会造成术后持续性疼痛,严重肛门坠胀感。
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配伍后在恒温(30℃)下5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
结果:5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配伍后在恒温(30℃)下5 h 内可使用。
标签: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配伍;稳定性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均为临床常用中药,由于其具有抗感染、抗凝、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被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1];目前,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的配伍研究处于十分表浅的阶段;本实验对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1.1仪器600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486紫外检测器,7725i进样阀,10 μl进样定量环(美国Waters公司);pHS-3C酸度计(上海伟业仪器厂);Sr2000色谱数据工作站(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innpipette微量移液器(芬兰雷勃集团)。
1.2试药丹参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黄芪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丹参注射液(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黄芪注射液(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2.1 色譜条件色谱柱:Nova-pak C18(150 mm×3.9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35∶65);流速:0.6 ml/min;柱温:室温。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准确称取于105℃下干燥至恒重的丹参对照品和黄芪对照品各2 mg,分别置于50 ml容量瓶中,以注射用水溶解后再以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浓度为40 μg/ml的溶液。
分别测定丹参对照品溶液、黄芪对照品溶液及两者混合液的吸收波长。
结果表明,丹参对照品溶液、黄芪对照品溶液及两者混合液分别在280,260,272 nm波长处有很好的吸收,故混合液选择272 nm为测定波长。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进行治疗,这种病症的常见特征主要因为气流受限所影响,如果气道伴有有害气体,会导致慢性肺炎的增加,并且急性肺炎会严重影响疾病的程度,对于以往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该院主要提出丹参注射液以及参附注射液的治疗,为探讨其治疗效果,对该院2010—2012年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院主要针对该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炎的5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组分析,随机抽取其中的25例患者,将其分到实验组,所运用的治疗方法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丹参注射液以及参附注射液的治疗,将剩下的25例患者分到对照组,进行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为3个月,然后对治疗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COPD 评估测试进行评分,并检测其他相关指标。
在这50例患者中,有男23例,女27例,年龄段在33~56岁之间,这些患者在入院之前首先进行了关于慢阻肺疾病的诊断,并且排除了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
1.2治疗方法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平喘的治疗,主要吸入沙美特罗50μg 或者是丙酸氟替卡松500μg,剂量为1吸/d,进行2次/d,再按照患者的需要进行止咳化痰的治疗,主要运用的药物是盐酸氨溴索,剂量为30mg,进行3次/d 的服用,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低流量吸氧的综合治疗方法。
这是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运用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是在此治疗基础之上进行丹参注射液以及参附注射液的治疗,该院主要采用的是静脉注射,的剂量是5~20mL/次,并且要用5%~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之后进行注射,进行1次/d 注射,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为3个月。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禁止使用与慢阻肺有关的药物,以免影响结果。
观察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传统办法跟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法的不同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2011年~2012年于本院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隨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
两组均进行传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接受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的方案。
治疗15d后,统一对两组进行相关指标评测,分析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接受为期15d的治疗周期后,相关指标恢复正常的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法,能够更高效地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标签:慢性阻塞性肺炎;临床疗效;丹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联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多发疾病,简称慢阻肺,主要由肺功能进行性衰弱而引起[1]。
肺部气流受阻,同时伴有炎症发生为其主要特征。
此病易反复,并促进病情加重,甚至致使患者呼吸衰竭,因而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措施治疗,改善患者的咳嗽、气促等症状。
本文研究在传统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上,采用丹参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本院治疗的6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
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0:10,年龄在56~80岁,平均(62.4±4.8)岁,平均病程(15.6±4.2)年。
对照组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4:6,年龄在56~79岁,平均(60.4±4.8)岁,平均病程(14.6±4.0)年。
登记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通过核实比较,这些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这些患者还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干扰。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以平喘为主。
根据每位患者的耐药史及过敏情况给予药物,可以使患者吸入50μg沙美特罗,2次/d一吸;可以服用30mg/剂的盐酸氨溴索,3次/d。
联合用药对慢性肾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炎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与丹参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24h尿蛋白定量(TP)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有效率也显著比后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对慢性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肾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78-01慢性肾炎(CGN)是机体在多因素的影响下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症状,此病虽然进展缓慢,但会给患者造成腰酸、疲乏、水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同时会逐步破坏人体肾功能的正常发挥,对肾功能造成很大损害,甚至会恶化为慢性肾衰竭直至死亡。
虽然控制高血压、低蛋白饮食等保守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减退,但效果不佳。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2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3~49岁,病程1~4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50岁,病程0.5~5年。
本次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水肿、头晕、乏力、腰酸、食欲不振等。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于浮肿患者给予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联用以消肿排尿;口服苯那普利20mg/d,或氨氯地平5mg/d进行降压和控制蛋白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