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沉浮条件公式沉浮条件公式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一个物体或系统能够维持平衡的条件。
它是通过对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力的分析得出的,其中包括浮力、重力等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沉浮条件公式的应用。
一、沉浮条件公式的基本原理沉浮条件公式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的,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入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得出沉浮条件公式:浮力 = 排开的流体的重量浮力 = 流体密度× 浸入流体中物体的体积× 重力加速度在沉浮条件公式中,浮力是物体所受的向上的力,它与物体浸入流体中的体积成正比。
流体密度是流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常数。
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加速度,通常取9.8 m/s²。
1. 浮力的计算根据沉浮条件公式,可以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浮力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
2. 密度的计算通过沉浮条件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因此,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通过沉浮条件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3. 物体的浮沉状态沉浮条件公式可以用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4. 浮力的方向根据沉浮条件公式,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相反,即向上的方向。
这是因为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的压力所产生的,液体对物体的压力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因此浮力的方向也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指向上方。
5.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根据沉浮条件公式,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当物体只浸入液体一部分时,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减去液体的重量。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教科版2018年五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沉和浮单元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活动记录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记录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活动记录略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2.选择题:(1)C(2)A3.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船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可装载的东西越多4、造一艘小船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选择题:(1)B(2)A5、浮力活动记录略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排开的水量)有关课堂练习选择题:(1)A(2)B(3)B(4)A(5)C C B作图题:资料阅读:满载,排水量最大时,受到水的浮力最大。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活动记录略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作图题课堂练习选择题:(1)原题目BC都可以,建议把题目选项改成【A没有受到浮力 B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等于重力 C受到水的浮力,但浮力小于重力】,然后选C(2)A(3)B(4)B(5)B B C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活动记录略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选择题:(1)B(2)B(3)A(4)B(5)A B B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选择题:(1)C(2)B(3)A(4)B单元练习1.选择题(1)A(2)A(3)C(4)C(5)A(6)A(7)C(8)A(9)A(10)A(11)C(12)C(13)①B②A③C2.(1)B(2)C(3)A(4)B(5)小于等于(6)①、②号瓶一定会浮,③号瓶可能浮也可能沉(7)图略越小。
(3)方法一加一定数量的盐(糖、味精、尿素等),方法二跟浮的东西绑在一起。
章节测试题1.【答题】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B.体积C.颜色【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解答】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所以体积大和重量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反而体积小和重量小的容易下沉。
而物体的颜色,与其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没有关系,故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答题】把下面三个一样的瓶子放在水中可能会出现悬浮的是()。
A.装满沙的瓶子B.装有半瓶水的瓶子C.空瓶子【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的概念。
【解答】悬浮就是这个物体可以随意停留在液体中的任意深度。
触底时对容器底没压力,上浮时不露出液面。
当体积一定时,物体在水中的悬浮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就越容易下沉。
本题三个瓶子是体积相同,装满沙子的瓶子的重量>装有半瓶水的瓶子>空瓶子,所以装满沙子的瓶子应沉下去,而空瓶子漂浮在水面,只有装有半瓶谁的瓶子悬浮着。
3.【答题】我们会想出一些办法让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这与()有关。
A.改变轻重B.改变高低C.改变大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解答】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只是由于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重量增加,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变轻,就开始上浮。
4.【答题】要使浮在海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B.从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C.把潜水艇的压载舱抛弃,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的原理。
【解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沉和浮单元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活动记录1、填表2、填表略我的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课堂练习判断题:(1)×(2)×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记录填表课堂练习判断题:(1)√(2)×(3)√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活动记录略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4、造一艘小船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选择题:(1)B(2)A5、浮力活动记录略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也可填:排开的水量)课堂练习选择题:(1)A(2)B(3)B(4)A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活动记录略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练习1、判断题:(1)×(2)√(3)√(4)√(5)×2、选择题:(1)BA(2)A(3)B(4)A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活动记录略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是否同一个马铃薯,也没有说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故不能排除浮力相同的可能。
)(2)×(3)×(4)×(5)×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钩码的沉浮状态)(2)√(3)√(4)√(此题来自书本20面原话,但严格来说,比重计不是比较液体轻重,而是比较液体密度,书本表达不严谨。
)2、选择题:(1)C(2)B(3)A(4)B单元练习1、判断题:(1)×(2)√(3)×(4)√(5)√(6)√(7)×(8)×2、选择题:(1)A(2)B(3)C(4)A3、填:(1)浮(2)浮(3)沉4、(1)(2)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越小。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器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位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汗青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XXX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甚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位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进程与办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考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办法研讨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考证猜想,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进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科学先学后练易记本第1课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因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只改变它的重量或体积,沉浮状况可能变化。
3、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太小、轻重无关。
第2课时: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素不的方法来研究。
2、不通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
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体积大而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而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
第3课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会发生改变。
3、一个物体全部沉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的全部体积。
如果有一部分浮在水面上,它排开的水量指物体水下那部分的体积。
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装载量也越大。
第4课时:造一艘小船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把船造的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3、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我们制造的小船体积越大,自身重量越小,小船的装载量越大。
第5课时: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当物体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3、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此时浮力=拉力+重力。
4、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将大小不同的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大块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小块泡沫受到的浮力。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浮)小的(沉)。
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浮)重的(沉)。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2课时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中班沉与浮的原理
中班沉与浮的原理是指物体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产生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则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下沉。
2. 重力作用: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密度。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因为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自身的密度。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会下沉至液体底部。
综合考虑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作用,决定物体是浮现还是下沉的主要因素是物体与液体的密度比较。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会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会浮现在液体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