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式太极分解动作口令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4
七式太极分解动作口令(配呼吸版)在练习七式太极之前,最好先进行九次腹式呼吸,也稳定情绪,调节身心平衡。
预备式(面向正南):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
目视前方,做到心静体松、注意十三种身法。
(3次腹式呼吸,要求绵细柔长,一呼一吸大概8秒左右)第一式:起势1、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尖掂起,两腿稍屈曲(吸气)2、左脚尖内侧着地,从大脚拇指开始一直到小脚拇指依次逐渐落平(吸气)3、两手缓缓上起,提至与肩平,两臂与肩同宽与肩同高,两掌心向下(吸气)4、两手下按,按至腰间,两腿屈膝下蹲呈马步状(呼气)第二式:搂膝拗步1、左手从脸前划过,掌心向内,落至右肩前,右手伸至右上方45度,眼看左手(吸气)2、曲臂转体,转向正东方向(吸气)3、左腿向左前方大约15度迈出一步,脚跟落地,分清虚实,重心在后边的一条腿上(吸气)4、重心前移,两脚逐渐落平,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右手食指的指尖与鼻尖平(呼气)第三式:手挥琵琶1、重心前移,右腿向前跟半步,左实右虚,右脚尖掂地;保持身形、身法及手形不变(吸气)2、重心后坐,右手掌心向外回拉,拉至胸前与心口平,距心口一尺左右;左手上托掌心向上与肩同高,步法为右实左虚(吸气)3、左脚尖离地,手形和身形保持不变(吸气)4、左脚落地,脚跟着地,仍是右实左虚步,两臂同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左手高与肩平掌心向右,五指自然分开,指尖向上,右手放在左胳膊肘关节处,相距30厘米左右,掌心向左(呼气)第四式:倒卷肱1、右手经腰间伸至身体右后上方,高不过头顶,左手外旋,两手掌心斜向上,右手稍高,左手稍底,大概呈一条线,眼看右手。
(吸气)2、左臂不动,曲右臂,掌心斜向下虎口分开放在耳旁(吸气)3、抬左腿撤左步到右腿后,重心仍在右腿上,右实左虚,同时稍转身眼睛看右手(吸气)4、重心逐渐后坐,左手拉回至腰间掌心向上,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两手在胸前相遇,步法呈右虚步。
(吸气)第五式:揽雀尾掤:1、左手经腰间向上,与右手呈一条直线时,左、右手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成抱球状,左手在上高与左肩平,右手在下,放在左腹前;同时身体稍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心位置呈丁字步。
第七节太极七章(准备姿势)1.左转身体向B成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左脚尖着地),两拳变掌向下拍击,置于腹前(攻中段),掌心向下。
2.右脚前踢,两掌变拳置于体侧。
右脚向后落步成左虚步,左臂外截(防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3.以左脚为轴,身体右转向H成右虚步,两拳变掌向下拍击,置于腹前(攻中段),掌心向下。
4.左脚前踢,两掌置于体侧。
左脚向后落步成右虚步,右臂外截(防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5.左转身体,左脚迈向E成右后弓步,两拳变手刀,左手刀向下砍截(防中段),掌心向下,右手刀屈肘置于胸前,掌心向上。
6.右脚向E移步成右后弓步,右手刀向下砍截(防下段),掌心向下,左手刀屈肘置于胸前,掌心向上。
7.以右脚为轴,左脚向C迈进成左虚步,右掌向下拍击,掌心向下,左掌置于右臂下,掌心向下。
8.两脚不动,右掌变拳向上勾拳。
9.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面向G成右虚步,左拳变掌向下拍击,右拳变掌置于左臂下,掌心向下。
10.两脚不动,左掌变拳向上勾拳(攻上段)。
11.右脚不动,左脚向右脚并拢,身体直立向E,右手握拳屈肘置于胸前,左拳变掌按于右拳面。
12.左脚向E迈进成左弓步,左掌变拳上格,拳心向内,右拳下截(防下段)。
两脚不动,右拳上格,拳心向内,左拳下截(防下段)。
13.右脚向E迈进成右弓步,右拳上格,拳心向内,左拳下截(防下段)两脚不动,左拳上格,拳心向内,右拳下截(防下段)。
14.以右脚为轴,身体左后转,同时左脚向F移步成左弓步,双拳由下向前上拳击对方(攻中段)。
15.右腿屈膝向前上方顶击,两脚下压,拳心向下。
右脚向前落步,左脚上步落于右脚后面,脚尖着地成交叉步,双拳由下向前上拳击对方(攻中段),拳心向上。
16.左脚向D退一步成右弓步,双臂交叉成十字形向下截拳(防下段)。
17.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同时右脚向D移步成右弓步,双拳由下向上拳击对方(攻中段)。
18.左腿屈膝向前上方顶击,两拳下压,拳心向下。
左脚向前落步,右脚上步落于左脚后面,脚尖着地成交叉步,双拳向前拳击对方(攻中段),拳心向上。
全面的太极拳动作口令一览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外兼修的武术,其动作缓慢、柔和,讲究内劲的培养和意念的引导。
以下是对太极拳中常见的动作口令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一、基本姿势1. 太极站桩- 口令: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2. 太极手势- 口令:双手平抬至胸前,掌心向上,手指微曲,形成太极手势。
二、太极拳步法1. 弓步- 口令:一条腿向前迈出,膝盖弯曲成90度,另一条腿站稳,膝盖微曲。
2. 马步- 口令: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膝盖弯曲成90度,大腿与地面平行。
3. 虚步- 口令:一只脚向前迈出,膝盖微曲,另一只脚跟提起,身体重心放在后腿上。
三、太极拳手法1. 推掌- 口令:一只手向前平推,掌心向前,力量由内向外发。
2. 拉手- 口令:一只手向后拉,掌心向后,力量由外向内收。
3. 缠绕手- 口令:一只手在上方手臂的引导下,向下缠绕,力量柔和。
四、太极拳动作组合1. 云手- 口令: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左脚向左迈出,右手抬起,左手落下,反复进行。
2. 玉环步- 口令: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左脚向左迈出,右手抬起,左手落下。
接着右脚向右迈出,左手抬起,右手落下,反复进行。
3. 掩手肱拳- 口令: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左脚向左迈出,右手抬起,左手落下。
接着右脚向右迈出,左手掩住右手,右手握拳,力量由内向外发。
以上是对太极拳动作口令的全面解释和说明。
在实际练中,每个动作的细节和要领都需要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和掌握。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太极拳的动作和口令。
全面的太极拳动作口令一览
1. 起势动作
- 起势:双脚并拢,双手下垂,身体放松。
- 起手:左脚向左边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平推向前。
- 云手:左手由前方向左侧画圆,右手由后方向右侧画圆,形成交叉的圆圈动作。
2. 手势动作
- 单鞭:右手伸直向前,左手放在胸前。
- 提手上势:双手向上提起,手心向外。
- 白鹤亮翅:左手从右侧向上扬起,右手略微下压。
3. 步法动作
- 左右分脚:左脚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两侧打开。
- 左右搬拦捶:左脚向左侧迈一步,同时右手向右侧挥拳。
- 左右蹬腿:左脚向左侧迈一步,同时右脚蹬地踢出。
4. 转身动作
- 转身搬拦捶:右脚向右侧迈一步,同时左手向左侧挥拳。
- 转身蹬腿:右脚向右侧迈一步,同时左脚蹬地踢出。
5. 收势动作
- 收势:双手平推向前,回到起势的姿势。
- 收手:双手放下,回到身体放松的姿势。
以上是一份全面的太极拳动作口令一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记住,学习太极拳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指导,以确保正确而有效地执行各个动作。
24式简化太极拳口令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深受广大拳友的喜爱和追捧。
太极拳以练拳为主,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意动身的原则。
其中,24式简化太极拳,凝练了太极拳的精髓,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
下面将对24式简化太极拳的口令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式:起势式1.起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自然微微弯曲,两手平伸与腿同宽,掌心向下。
2.合太极:两臂从两侧徐徐合拢至胸前,成合太极的手势。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1.左脚迈出一步,成马步,同时双手往两侧平推,手心向下。
2.右手往右侧横推,左手回收至胸前。
3.恢复起势。
第三式:白鹤亮翅1.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双手缓慢分开,形成左右扇形。
2.同步向右侧转身,右手贴近身体并举至胸前。
3.恢复起势。
第四式:懒扎衣1.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
2.双手随着自然的身体转动,右手臂慢慢伸直向下,左手臂贴着身体内侧向前推直至胸前。
3.恢复起势。
第五式:单鞭1.左脚后退,重心向后移,同时两臂慢慢向前推出。
2.左手臂继续向前推直至与右手臂平行,右手臂贴近身体内侧。
第六式:云手1.左脚再次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放松自然下垂。
2.双手缓慢向各自的太极圈内画圆,形成云手的动作。
3.依次向右、向左切换方向画圆,最后恢复起势。
第七式:高探馬/斜行單鞭1.左脚迈出一步,同时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向身后伸直。
2.左脚回收,同时左手往身后伸直。
3.恢复起势。
第八式:六如封似手1.双手放松自然下垂。
2.右手向前直出,左手微微贴近身体内侧,手指向下。
第九式:单鞭1.左脚后退,重心向后移,同时两臂慢慢向前推出。
2.左手臂继续向前推直至与右手臂平行,右手臂贴近身体内侧。
3.恢复起势。
第十式:见歼1.右脚迈出一步成前弓步,同时右手从下往上抬至面前,手心向外。
2.恢复起势。
第十一式:左转身蓉蓉手1.左脚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向前推直至胸前。
2.右手随身体的转动,向右边推出。
3.恢复起势。
第十二式:如封似闭1.双手向前推,右手贴着身体侧面,手指向下,左手稍微抬起。
跆拳道品势太极七章动作详解引言跆拳道是一种源自韩国的武术,以其独特的技巧和哲学理念而闻名。
在跆拳道中,有许多不同的品势(形式),其中太极七章是最为经典和重要的一个品势。
本文将对太极七章的动作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品势。
一、起式太极七章的起式是整个品势的开头动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
起式要求身体保持平衡,并通过呼吸调整气息。
具体动作如下:1.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
2.慢慢抬起双手至胸前,手指轻轻合拢。
3.同时将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并与右脚保持约一脚距的宽度。
4.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并稍微弯曲右腿。
在起式中,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和呼吸稳定。
这个动作旨在准备进入接下来的动作序列。
二、开展开展是太极七章的第二个动作,主要通过手臂和腿部的动作来展示力量和柔韧性。
具体动作如下:1.将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
2.同时将右手向后伸直,掌心向上。
3.左脚保持原位,右脚向后迈出一步,并与左脚保持约一脚距的宽度。
4.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并稍微弯曲左腿。
在开展中,注意保持上半身挺直和呼吸平稳。
这个动作旨在准备进入下一个更复杂的动作。
三、推势推势是太极七章的第三个动作,主要通过双臂和上半身的运动来表现出力量和灵活性。
具体动作如下:1.双手自然下垂,双脚并拢站立。
2.慢慢抬起双手至胸前,手指轻轻合拢。
3.向前迈出一步,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前腿上。
4.同时用两只手臂向前推出,并伴随着呼气。
在推势中,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呼吸的协调。
这个动作旨在展示出跆拳道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四、拦势拦势是太极七章的第四个动作,主要通过手臂和腿部的动作来展示出防御和攻击的技巧。
具体动作如下:1.将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
2.同时将右手向后伸直,掌心向上。
3.左脚保持原位,右脚向后迈出一步,并与左脚保持约一脚距的宽度。
4.同时用左手抬起右手臂,并将右腿抬起至大臂高度。
在拦势中,注意保持上半身挺直和呼吸平稳。
这个动作旨在展示出跆拳道的防御技巧和攻击能力。
跆拳道太极七章24个动作详解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术之一,源远流长。
太极拳有七章的说法,即起势章、云手章、单鞭章、提手亮剑章、下势章、收势章和迎势章。
在每个章节中,都有着一系列精妙的动作,共计24个。
本篇将详细介绍这24个动作的姿势和拳理。
起势章:1. 起势: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意境应集中在丹田。
抬起右手,与右脚同时往前迈出一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云手章:2. 左云手:将左手从身前拉至左胯旁,掌心朝上,右手略微下垂。
3. 右云手:反之,将右手从身前拉至右胯旁,掌心朝上,左手略微下垂。
单鞭章:4. 单鞭:将右手先向前延伸,然后向右侧伸直。
左手则自然下垂,身体稍向右倾斜。
提手亮剑章:5. 提手亮剑:右手从侧面上举至头顶,掌心朝下,左手自然下垂。
6. 左右分蹬:双手同时向两侧伸直,同时右脚踩实地面。
7. 左右挽手:左手向下探并逐渐上升至自然高度,右手则向右方伸直。
下势章:8. 左下势:将左手自然地放至左胯旁,右手则由右侧成抱球状。
9. 右下势:右手自然地放至右胯旁,左手则由左侧成抱球状。
收势章:10. 左收势:将抱球状的左手绕至胸前,右手则立即抱球状。
11. 右收势:反之,将抱球状的右手绕至胸前,左手立即抱球状。
迎势章:12. 左迎势:将左手从胸前向前伸直,掌心朝下,同时右手自然下垂。
13. 右迎势:反之,将右手从胸前向前伸直,掌心朝下,同时左手自然下垂。
14. 前置势:将双手同时向前伸直,手心相向,准备进行下一个动作。
15. 差式左右起并立:左腿向左侧迈开,右手自然下垂。
16. 左右分蹬:与第6个动作相同。
17. 左右挽手:与第7个动作相同。
18. 左下势:与第8个动作相同。
19. 右下势:与第9个动作相同。
20. 左收势:与第10个动作相同。
21. 右收势:与第11个动作相同。
22. 左迎势:与第12个动作相同。
23. 右迎势:与第13个动作相同。
24. 收势:放低双手至丹田前方,双脚并拢,结束动作。
武当寒⼭内功七式寒⼭内功于明末由武当⼀代祖师铁松⼦引⼊武当太⼄门中。
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寒⼭派已濒临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超,但后继艰⾟。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液,成为武当铁松分⽀的主要功法之⼀。
寒⼭内功七式⼜称太⼄司注⼗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式⼦都有阴阳⽓脉的交注,按⼈⾝⼗⼆正经及任督脉的循⾏,专主修持锻炼的。
⼈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正经,⼿⾜同运⼜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任督各⼀式,调任脉⼀式,只限于早晨向阳⾯东⽽施;调督脉⼀式,只限于夜晚⾯北⽽⾏,每⽇⾏功分为晨昏⼆次。
⼗⼆正经之循⾏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功计七个式⼦,故名寒⼭七式。
然⼗⼆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脉,共⼗三经总运,所以⼜名为太⼄司注⼗三式。
详列如下:第⼀节掌托⽇⽉。
开⼿太阴肺经,⾜太阴脾经。
第⼆节卷翅斜飞.开⼿少阴⼼经,⾜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
开⼿厥阴⼼包经,⾜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
开⼿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
第五节⼿掐太极。
开⼿太阳⼩肠经,⾜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鉴杨明.开⼿阳明⼤肠经,⾜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
开任脉。
功法要领每⽇⾏功次序。
第⼀式掌托⽇⽉,可按每⼈⾏功时间⽽定,如时间充⾜,可将⼗⼆⼀正经的六式配任督⼀式按早晚各练⼀遍(共七式练习法)。
倘若时间不⾜.可以将调三阴(⼿⾜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和调任脉⼀式在晨时练习。
即午前为阳⽽炼阴.午后为阴⽽炼阳,晚上炼调三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帮调督脉.⼀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连贯⼀⽓呵成。
动作先以流⽔⾏云为标准,继⽽放慢速度。
随着内⽓的潜⾏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内动、外形相随即可,每式练4⼀6次。
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
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
改站第⼆式,调任督之式也如此。
以⾃然为度,顺其⾃然,不要勉强。
随着每⽇练功时间的累积,⾃然会有切⾝受益的感受。
24式太极拳各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第一式起势⑴左脚开立⑵两臂平举⑶屈腿按掌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⑴左野马分鬃⑵右野马分鬃⑶左野马分鬃第三式白鹤亮翅⑴跟步抱手⑵后坐转体⑶虚步分手第二组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⑴左搂膝拗步⑵右搂膝拗步⑶左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⑴跟步展臂⑵后坐引手⑶虚步合手第六式左右倒卷肱⑴右倒卷肱⑵左倒卷肱⑶右倒卷肱⑷左倒卷肱第三组第七式左揽雀尾⑴转体撤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引手⑽弓步引手第八式右揽雀尾⑴转体分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引手⑽弓步前按第四组第九式单鞭⑴转体运臂⑵勾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推掌第十式云手⑴转体松勾⑵左云并步⑶右云开步⑷左云并步⑸右云开步⑹左云并步第十一式单鞭⑴转体勾手⑵转体上步⑶弓步推掌第五组第十二式高探马⑴跟步翻手⑵后坐卷肱⑶虚步推掌第十三式右蹬脚⑴穿手上步⑵分手弓腿⑶抱手收脚⑷分手蹬脚第十四式双峰贯耳⑴屈膝并手⑵上步落手⑶弓步贯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⑴转体分手⑵收脚合抱⑶分手蹬脚第六组1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⑴收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⑴落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七组第十八式左右穿梭⑴右穿梭⑵左穿梭第十九式海底针⑴跟步提手⑵虚步插掌第二十式闪通背⑴提手收脚⑵弓步推撑第八组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⑴转身扣脚⑵坐腿握拳⑶摆步搬拳⑹弓步打拳第二十二式如封四闭⑴穿手翻掌⑵后坐引收⑶弓步按掌第二十三式十字手⑴转体扣脚⑵弓腿分手⑶交叉搭手第二十四式收势⑴翻掌分手⑵垂臂落手⑶并步还原2⑷转体收拳⑸上步拦掌⑷收脚合抱。
七式太极分解动作口令
在练习七式太极之前,最好先进行九次腹式呼吸,也稳定情绪,调节身心平衡。
预备式(面向正南):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
目视前方,做到心静体松、注意十三种身法。
第一式:起势
1、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尖掂起,两腿稍屈曲
2、左脚尖内侧着地,从大脚拇指开始一直到小脚拇指依次逐渐落平
3、两手缓缓上起,提至与肩平,两臂与肩同宽与肩同高,两掌心向下
4、两手下按,按至腰间,两腿屈膝下蹲呈马步状
第二式:搂膝拗步
1、左手从脸前划过,掌心向内,落至右肩前,右手伸至右上方45度,眼看左手
2、曲臂转体,转向正东方向
3、左腿向左前方大约15度迈出一步,脚跟落地,分清虚实,重心在后边的一条腿上
4、重心前移,两脚逐渐落平,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右手食指的指尖与鼻尖平
第三式:手挥琵琶
1、重心前移,右腿向前跟半步,左实右虚,右脚尖掂地;保持身形、身法及手形不变
2、重心后坐,右手掌心向外回拉,拉至胸前与心口平,距心口一尺左右;左手上托掌心向上与肩同高,步法为右实左虚
3、左脚尖离地,手形和身形保持不变
4、左脚落地,脚跟着地,仍是右实左虚步,两臂同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左手高与肩平掌心向右,五指自然分开,指尖向上,右手放在左胳膊肘关节处,相距30厘米左右,掌心向左
第四式:倒卷肱
1、右手经腰间伸至身体右后上方,高不过头顶,左手外旋,两手掌心斜向上,右手稍高,左手稍底,大概呈一条线,眼看右手。
2、左臂不动,曲右臂,掌心斜向下虎口分开放在耳旁
3、抬左腿撤左步到右腿后,重心仍在右腿上,右实左虚,同时稍转身眼睛看右手
4、重心逐渐后坐,左手拉回至腰间掌心向上,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两手在胸前相遇,步法呈右虚步。
第五式:揽雀尾
掤:
1、左手经腰间向上,与右手呈一条直线时,左、右手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成抱球状,左手在上高与左肩平,右手在下,放在左腹前;同时身体稍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心位置呈丁字步。
2、上体右转,同时右腿和腰也跟着旋转,右脚不离地,转成面朝东
3、右脚向东偏南15度的方向上步,重心仍在左腿,右脚跟着地
4、重心前移,前脚逐渐踏平,右手向右上方掤出,左手向左下方划至腰间掌心向下,拧腰顺跨,左脚跟外拧,右手高与肩平,掌心斜向上,指尖向左前方
捊:
1、左手翻掌向上送出,至右掌左侧,掌心向上
2、两掌内旋,经右上向左下捊至腰间,两掌心向下,同时身体重心后移,把身体重量压在左腿上。
挤:
1、左手经腰间、左后方、划弧,同时右手向上提至胸前,转身左手搭在右手掌根处,重心不变,仍是左实右虚。
2、重心前移,向外挤出,最后呈右弓步,两手高与肩平
按:
1、两手内旋,交叉,左手在上,两手掌心向下
2、两手分开,与肩同宽,与肩同高
3、重心后移右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向回带,至两肩前,与肩同高,两手下按,至腹前
4、重心前移,两掌向斜上方推出,呈右弓步,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掌心向前。
第六式:十字手
1、重心后移,右脚尖翘起,手形保持不变
2、上体左转,左手向左平带,掌心向外指尖向右,同时右脚尖内扣,最后呈斜马步,重心稍向左倾斜,两掌心向前
3、重心右移两手在腹前合抱,掌心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同时左腿向右收半步,脚尖惦地
4、左脚落平,两手提到胸前,掌心向内,手腕交叉左手在外,步形呈马步
第七式:收势
1、两臂内旋伸直,右臂在上,两手交叉,掌心向上
2、两手分开,掌心向下,与肩同高与肩同宽
3、两手缓缓下按收到身体两侧,同时两腿逐渐站直
4、左脚尖抬起,收半步,呈预备式姿势
注意:完成上述全部动作后,是面北背南与起势相反,故需把全部动作再打一遍才是完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