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2
附件三: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撰写模板及修订要求使用说明:1.为规范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统一文档格式,请各导师组务必直接在本文档内打字填写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需要粘贴相关内容时,请先取消原始格式(建议操作方法:复制所需文本后,选择word 左上方的“编辑-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
2.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各项具体培养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政策规定。
在满足学校原则性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导师组开展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与创新探索。
3.《撰写模板》正文包含以下几个内容:●(蓝色字体)【相关要求】说明该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是学校的原则性要求。
●(红色字体)【撰写范例】举例说明文本的格式规范及撰写方法。
其内容非强制性要求,仅供参考。
可以直接在此部分打字填写、粘贴内容。
最后定稿的培养方案请将【相关要求】和【撰写范例】与本专业无关的内容删除。
●(黑色字体)为全校性统一规定,无特殊要求一般不需要导师组另行填写。
本专业有个性化要求的可予以补充说明。
辽宁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审批表(院级)注:专硕培养方案修订必须有实务领域专家参加。
培养方案上报研究生院前请完整填报本表,并签字盖章。
撰写模板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相关要求】本部分为全校性统一规定,只需对应培养领域,调整培养目标要求。
(参照全国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幼儿园、特殊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机械类、材料类)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付广艳所在院校:沈阳化工学院推荐部门:沈阳化工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年一月填表说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隶属于沈阳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在金工教研室的基础上,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团队。
承担着机械工程学院6个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有:本科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过程装备制造技术、化工腐蚀与防护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由9名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组成。
其职称结构为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3人(全部在读博士),学士1人。
团队成员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39岁,全部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优秀教师。
团队成员团结协作,积极探索,潜心研究教学,精心培育人才,在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先后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材建设成绩突出,出版教材4部,其中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1部,并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建成辽宁省精品课2门,承担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1项。
000辽宁师范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审量化指标和计分方法一、评审指标:0000评审指标为三个部分,满分100分。
1.政治思想表现(最高20分),2.学习成绩(最高50分),3专业实践(最高25分),4.科研(5分)0000 0二、评分标准:(一)政治思想及日常行为表现(20分)000001.研究生导师对学生品行的综合评价(10分)00000导师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①是否尊重老师、遵守纪律且能虚心听取并采纳老师所提出的意见,不断的完善自我;②学生思维是否严密、活跃,且有强烈的求知欲;③是否具有吃苦耐劳和创新精神;④是否全身心致力于提高专业技能;⑤专业方向课学习成绩是否优异;⑥是否能摆正学习和从事第二职业(如家教)的关系;⑦是否存在长期(屡次)请假到校外或外地打工,影响学习的情况;⑧是否诚实守信,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⑨是否安心于专业实践工作;⑩是否有其它与研究生身份不符的行为。
注:导师应充分利用好其为研究生教育第一责任人的权利,认真对学生的品行进行量化评价,评分应适当拉开档次,以利于培养研究生努力向上的进取心。
学生此项得分为0分,视为导师不同意推荐其参评此项奖学金,该生不能参评;学生若对导师的评价持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申诉。
00002.研究生辅导员对学生品行的综合评价(5分)00000辅导员和教学秘书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①是否违反校规校纪受到纪律处分;②是否存在未请假或请假未获准擅自旷课的、隐瞒缺课次数或以不当方式取得考试成绩、无故迟到或早退;③是否积极参与集体生活,是否有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准擅自不参加文体活动,或者中途无故退出。
④是否有谩骂、造谣生事等不尊重老师、侮辱同学、干扰管理人员正常工作的行为;⑤是否的破坏教室、寝室楼内等公共场地卫生,经教育不改正的行为;⑥是否在研究生寝室内吸烟、赌博、酗酒、吸烟,是否私自占用他人床位或空间;⑦是否服从、配合老师或管理人员对宿舍寝室或床位的调整;⑧研究生干部在工作中是否有不积极、擅自脱离岗位造成学生工作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情况;⑨是否存在恶意拖欠研究生宿费和学费的情况;⑩其它与研究生身份不符的行为。
GAOYACHENJIAOSHOUJIANJIE
高3E臣教授简什
高亚臣,男,1969年4月生,理学博士,教授,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光电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编委。
高亚臣教授1992、2001年分别获得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2003年在读博士期间留校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年聘为副教授,2005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通过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引进黑龙江大学,2009年聘为教授,并于2014年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高亚臣教授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非线性、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提出了材料中饱和吸收和双光子吸收共存竞争理论,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相关的研究报告,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材料非线性吸收转化效应,相应论文他引200余次。
近期开展了飞秒激光微纳加工、超快激光光谱、纳米光子学方面的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顶目1顶,黑龙江省自然科基金面上顶目2顶。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Optics Express》《Softmater》《Nanomaterial》《Applied Optic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他引1000余次。
高亚臣教授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应用光学、量子力学、非线性光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光子学、光学前沿讲座等课程,多次获本科教学评估优秀,主持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顶目1项。
高亚臣教授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0名,毕业博士研究生2名,其中3名获黑龙江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带头人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71002
专业带头人简介(生物技术专业)
那杰,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生物科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
1994年于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共党员,曾任大连市第10届青联委员。
教学与教学改革情况:主讲《细胞生物学》、《植物细胞工程》等专业主干课,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负责人,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负责人,“细胞生物学”精品课主持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作为副主编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一书被遴选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丛书》并获得大连市科学著作一等奖。
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项”项目1项,参加辽宁省教改项目2项,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科研情况:主要从事植物细胞生物学、生物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蜂毒抗菌肽对植物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抗病机理);在研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一种昆虫抗菌肽对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的机理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盐生资源植物辽宁碱蓬奶盐相关NAC转录因子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蜂毒肽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毒杀作物病原菌机理和植生效应”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
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曾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审批表(院级)注:培养方案上报研究生院前请完整填报本表,并签字盖章。
细胞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技术;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熟练使用计算机;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
能独立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教学。
可在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我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见课程设置表)第一类:必修课。
必修课包括三部分:㈠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设的公共学位课;1.公共外语课,144学时,8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36周(注:外语类学科、专业的第二外语由外语学院安排);2.公共政治课:⑴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18学时,1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18周;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18学时,1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18周;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理科),36学时,2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18周;3.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除教育学院外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36学时,2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18周。
㈡由各学院组织开设的专业学位课,四门,每门54学时,3学分(合计12学分),分别在第1学期开设一门,第2学期开设一门,第3学期开设二门。
每学期18周,每周3学时;㈢由各学院组织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二门,每门36学时,2学分(合计4学分),分别在第2、3学期开设,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
该课程应由导师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指定。
第二类: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两部分:㈠指定选修课专业外语,36学时,2学分,18周,每周2学时,在第3学期开设,由各学院组织开设(外语类学科、专业的研究生须在相应方向指定选修课程中选修2学分的课程);㈡任意选修课专业选修课,2门。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巡礼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海洋经济研究的实体性科研机构,研究院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辽宁丨臓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
我国海洋经济地理的主要奠基人张耀担硝H赶胀。
2000年更名为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原校长、我国海洋经济地理的主要开拓者韩增林教授曾兼任中心主任,之后孙才志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至今。
2020年升级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目前,研究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首批£克新型智库、辽宁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5形湛地W辽宁省社科 联辽宁沿海经济带研究基个国家级和省市地方科技平台。
研究院碰半个世纪的发呈中,历了海岸带资源调查、海洋资源勝、主舰能区编制'海馳能区划、区域海洋经济规^等不同阶段大量科研专项和实证课题研雜RE。
科研人员利用溯海区位优辦咁读的海洋经济地 域系统基础理论,围绕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可賺发展,依托海洋遥感与空间计量分析,重点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经 济、区域海洋经济与产业布局、港口航运与交ffi经济、海洋地缘S济与地缘台、沿海^乡融合与海岛振兴、海洋科S 创新雖權济,取得了賴誌14^。
研究院拥有以张耀授为顾问,韩增林_为带头人,孙才志教授、李锐浄教授、李靖宇教授、关伟教授、狄乾 _41^、王泽宇i a s、盖美教授、孙骨干,李博1傲授、刘天宝I勝彭飞IU教授、赵良仕副教 授、闫晓露副教授等青年才俊为梯队的老中青三代5腕团队。
研究1制《任院长孙才法教授,是教育^胆己优秀人才、国聿贝臟諸。
此外,多国麵每潑珊树勾及羊领嫩啗雜担臓只酿员繼麵究员,研究成果德丨」了学术界的认可,资深院士吴传钩先生曾给予了很高的学术评价,赞誉其是一支强有力的"陆军海战 队"。
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名单(按学科)
教育学:
傅维利张桂春杨晓朱宁波李德显杨骞(外)张德祥(外)周浩波(外) 伊继东(外)陈大超葛继平(外)
心理学:
李红杨丽珠魏华忠张宁生韩玉昌张奇姜潮(外)刘文刘颖常若松蔡敏张丽华刘强李富洪罗文波
中国史:
赵毅田广林喻大华吴舒屏郭培贵(外)
物理学:
潘峰岳崇兴吴亚波李梦轲李成仁戴连荣吕翎高亚军(外)
地理学:
韩增林李雪铭孙才志李永化栾维新(外)李悦铮张威王利王相海张华关伟林宪生
中共党史:
曲庆彪刘贵福孙立樵苑晓杰史艺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曲庆彪张爱军于沛霖刘向军周育国林建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史艺军马桂萍
思想政治教育:
曲庆彪曲建武(外)杨秀香刘晨晔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何敏学于文谦(外)黄滨林华苏艳红金成吉孙娟宋继新(外)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卫平张学昕陆文虎(外)孙立川(外)
物理化学:
杨忠志牛淑云王长生赵东霞邢永恒周丹红田运齐姜春杰孙振刚徐芬(外)
细胞生物学:
李庆伟王关林杨红侯和胜尚德静侯林邹伟。
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专任教师年度考核中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专任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使考核工作有序、顺利完成,根据《关于印发<辽宁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辽师大校发[2008]12号)、《关于印发<辽宁师范大学人员编制管理暂行办法>、<辽宁师范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及考核办法(修订)>、<辽宁师范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及核定办法(修订)>》(辽师大党发[2010]4号)及《辽宁师范大学校内津贴分配方案》(辽师大校发[2004]3号)文件精神及学校目前实际情况,我校专任教师年度考核中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按以下办法执行:一、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要求(一)纳入教学计划的教学工作量包括: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类课程、公共类课程及实践实验类课程的授课与指导工作。
(二)学校各职级专任教师每学年基本教学工作量为:受聘在二、三、四级岗位的教授320学时(10学时/周),受聘在五、六、七级岗位的副教授288学时(9学时/周),受聘在八、九、十级岗位的讲师224学时(7学时/周)。
(三)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承担一门本科生课程。
(四)教学工作量减免:1.专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读第一年减免教学工作量的2/3,第二年减免教学工作量的1/2,第三年减免1/3。
2.各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主的担任管理工作的正处级领导干部其教学工作量减免50%,副处级领导干部其教学工作量减免35%。
3.经学校批准的进修学习、出国等减免相应月份的教学工作量。
4.女教师休产假期间教学工作量全免。
(五)科研工作量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一)本科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1.专业类课程基本班型为60人(少于60人但达到我校开课人数要求的,或因课程特殊需要小班型上课的由教务处确认后,可视为基本班型,下同)。
基本班型教学工作量按计划学时计算,超过基本班型达到90人以上按计划学时X1.1计算,120人以上按计划学时X1.2计算,150人以上按计划学时X1.3计算。
2014年教育学考研院校——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英文名: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辽师大”,占地面积2100亩,是辽宁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1年,坐落于辽宁大连,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始建于1982年,1996年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2003年正式命名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
学院现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与特殊教育学系、初等教育系4个系;教育部基础课程研究辽宁师范大学中心,人事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与康复中心,女性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与教育管理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实验中心,教育技术实验中心等12个研究机构。
学院设有教育情报中心和东北特殊教育资讯中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工作站,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工作站;《教育科学》杂志社。
学院的教育学专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为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为省级创新团队;心理学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健全,现有教育学专业、心理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学专业为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
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为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
研究生教育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
学院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授予权;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业学位授予权。
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的理论与实践3辽宁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组(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Ξ摘 要:在教学管理中,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有必要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
理清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的定位、构成要素、运行与实施及工作特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4)0620072202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G uarantee Monitoring Systemfor the Q uality of T eaching and Study in Higher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ation Team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L iaoning Norm al U niversity ,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itor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man 2agement of education.Recently ,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requir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gain how to guarantee and monitor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I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to clarify the orientation ,elements and charac 2teristics of local higher education ’s guarantee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monitoring system.K ey w ords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tudy ;guarantee ;monitoring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教学管理中,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