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54.34 KB
- 文档页数:6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72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36学分:适用对象:计算机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Internet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已成为网络管理中的一种必须技能。
同时随着服务器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国内的各行各业的网络大多只是处于组建内部网或接入公网,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网络管理,要想管理好网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所以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人员将大量需要,网络信息安全将会成为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将介绍一定的网络安全中常用黑客攻击技术和搭建一个企业网络安全体系,同时使学习者能够熟练的使用常用的黑客攻击和系统防御工具,了解信息安全的整个过程,以适应现代网络管理的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满足一下要求为基本理念(1)、体系性要求:所设计的模块课程,要求能够既能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
所谓自成体系是指单个模块课程要涵盖该模块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所谓能够独立使用,是指该模块课程的设计,要以每一任务为单位,对每一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要设计出适合教学需要的任务课程,它可以独立用于教学。
(2)、功能性要求:所设计模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是用于辅助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演示和表达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二是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三是提供资料参考,重点在于提供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时的相关参考资料;四是用于学生的兴趣扩展,重点用于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见识、形成个性。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特征,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以及研究如何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恶意入侵。
课程目标-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网络攻击的常见类型和特征- 研究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培养实际操作网络安全技术的能力- 提高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保护意识课程内容1.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2. 网络攻击与防御-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 网络攻击的特征和原理- 常用的网络防御技术3. 密码学基础-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数字签名与证书- 安全通信协议4. 网络漏洞评估与渗透测试- 漏洞评估的概念和方法- 渗透测试的流程和技巧- 漏洞修复与安全加固5. 网络安全管理与政策- 网络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网络安全政策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网络安全培训与应急响应机制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验操作:开展网络安全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 课堂练和作业:布置课堂练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效果。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和技术的理解进行考核。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演练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参考教材1. 《网络安全基础》, 作者:XXX2.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作者:XXX参考资源- 网络安全技术网站- 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 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以上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和安排。
实际教学会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网络安全教学大纲一、引言一段简短的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网络安全的定义和目标2.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类型3.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三、密码学基础1.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概念及区别2.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协议3.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原理和应用四、网络安全风险与评估1.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和评估方法2.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和攻击手段3.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五、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功能2.网络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技术和方法3.网络安全监控和日志分析的技术和工具六、网络安全管理1.网络安全政策和流程的制定和执行2.组织内部安全文化的培养和推广3.应急响应和恢复的策略和措施七、个人网络安全1.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网络钓鱼和钓鱼网站的识别和防范3.常见的网络诈骗和欺诈手段的防范措施八、网络安全法律法规1.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企业和个人的要求和责任3.网络安全法律案例分析和讨论九、网络安全的未来趋势1.新兴技术对网络安全的挑战和影响2.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安全问题3.网络安全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十、网络安全实验和案例分析1.网络安全实验项目设计和实施2.网络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十一、总结和展望对整个课程的总结和回顾,对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进行展望。
【延伸拓展】网络安全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群体进行细化和调整。
对于初学者,可以重点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项目的设计;对于进阶学习者,可以加入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讲解,注重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最新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提供实际操作经验和应对策略。
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1.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常见技术;3. 学会分析和评估网络安全威胁,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4. 掌握网络安全实践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网络安全概论- 网络安全的定义与意义;-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2.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法,如拒绝服务攻击、端口扫描等; - 常用的防御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3. 网络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 网络安全威胁的分析和评估;-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4. 网络安全技术实践-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实践;- 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和响应。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技术基础。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实际操作能力,并掌握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和响应方法。
3. 群组讨论和演示:组织小组讨论和演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四、教学资源:1. 课本:网络安全技术教材,包含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实践案例。
2. 实验室设备:配备相应的网络安全实验室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网络安全案例和资料:提供网络安全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共安排36学时,每周两次,每次2学时。
七、参考书目:1. 网络安全技术全书,作者:XXX。
2. 网络安全实践指南,作者:XXX。
3. 网络安全与风险管理,作者:XXX。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课程编号:“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urse Outline30学时1.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2—,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全球互联趋势,以及人们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对计算机网络依赖性的与日俱增,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随着Inte rnet的商业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网络并在网上开展业务,从而使得与交互有关的安全问题FI益突出。
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对网络安全技术有所了解和有所认识,为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己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理论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
二、适用专业一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先修课程一一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计算机安全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2、了解有关数据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对称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常用的加密方法,掌握DES算法和RSA算法。
3、理解密钥管理技术所包含的管理内容,理解密钥的分配技术和公开密钥的全局管理机制,了解SPK1基于授权的证书体系和组播通信密钥管理以及密钥托管系统。
4、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理解信息摘录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MD5 算法和数字签名标准DSS o5、了解数据鉴别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数据鉴别方法,了解常见的数据鉴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4300168 课程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40 ,实践(实验)学时:8 课程学分:3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网络安全工作,做好知识准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安全管理的技术与规范;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网络方向学科专业课。
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及其方法。
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的诊断与消除等。
三、预修课程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课堂讲授内容与学五、讲授内容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义以及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如何评价一个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
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是网络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结构以及配置实验环境。
难点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 网络安全的定义2 网络安全的特征3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第二节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1 协议安全问题2 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漏洞3 安全管理问题4 黑客攻击5 网络犯罪第三节常用的防范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2 采用访问控制3 数据加密措施4 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四节网络安全策略1 我国评价标准2 国际评价标准第五节环境配置1 安装VMware虚拟机2 配置VMware虚拟机3 Sniffer工具的介绍和使用第二章远程攻击的一般步骤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网络攻击的过程及其分类。
理解本地入侵和远程入侵的区别。
掌握远程攻击的一般方法和使用工具,掌握远程攻击的一般过程。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网络安全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意在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技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网络安全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网络安全的现状与挑战,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的基本能力。
1.3 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共计36学时。
二、课程内容2.1 网络安全基础概念2.1.1 网络安全定义与范畴2.1.2 网络攻击与威胁类型2.1.3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2.2 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2.2.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2.2.2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2.2.3 密码学与加密算法2.2.4 安全漏洞分析与修复2.2.5 安全审计与监控2.3 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2.3.1 安全策略与规划2.3.2 风险评估与管理2.3.3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2.3.4 合规性与法律法规要求2.4 信息安全意识与教育2.4.1 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2.4.2 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2.4.3 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3.1.2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3.1.3 学生互动与小组讨论3.1.4 网络安全实验室实训3.2 评估方式3.2.1 课堂表现与参与度3.2.2 实验报告与作业3.2.3 期末考试四、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4.1 教学资源4.1.1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4.1.2 网络安全实验室4.2 参考书目4.2.1 《网络安全概论》,王晓阳,清华大学出版社4.2.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李明,电子工业出版社4.2.3 《信息安全与保密学导论》,马骏,国防工业出版社五、课程要求与考核标准5.1 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
5.2 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有网络安全领域相关经验的教授和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与指导工作。
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课时数: 总学时数:72 课堂讲授:36 实验教学:36 学分数: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和课程实验教学相结合考核方式笔试(50%)+实验(30%)+平时作业考勤(10%)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52学时)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4学时本章内容:介绍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研究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意义、评价网络安全的标准,分布网络环境下的安全;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的层次结构;国内互联网发展及互联网安全状况等。
介绍网络安全编程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编程的常用技术:Socket编程、注册表编程以及驻留编程等。
第2章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学时本章内容:介绍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实际分析IP/ TCP/ UDP/ ICMP协议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Internet安全体系结构、各种网络风险及安全。
掌握:OSI 七层协议与TCP/IP五层协议的原理、联系与区别;TCP/IP协议各层协议规范;TCP/IP协议各层的安全漏洞;Internet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基本原理及潜在的安全威胁;web服务器的安全等。
了解常用的网络服务以及它们提供服务的端口。
熟练掌握常用网络命令及其使用方法。
第3章防火墙技术6学时本章内容:防火墙基本概念;防火墙的分类;防火墙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包过滤及应用;数据包过滤规则及制定的策略、状态检测的数据包过滤);防火墙典型结构(包括堡垒主机、屏蔽主机和屏蔽子网等结构);防火墙的局限性;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与部署;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第4章VPN技术4学时本章内容:介绍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基本概念,VPN的原理;介绍VPN 采用的安全技术: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
介绍VPN使用的三种隧道协议: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以及IPSec。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分: 4学时:64适用专业: 网络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
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框架,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配置和维护。
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及时讲解和防范最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和网络安全维护的工具,为学生今后进行网络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技术服务奠定基础。
同时,介绍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了解最新的技术动向。
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编程》。
后续课程:《高级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监测技术》二、教学基本要求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密码技术原理及应用、防火墙的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的安全原理以及配置、常见的系统攻击与防范方法,网络安全策略,网络防毒技术,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性。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方法;网络防毒技术,常用的常见的系统攻击与防范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的应用与配置,以及网络安全工程的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具备计算机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包括端口、服务漏洞扫描、网站渗透、病毒木马防范;了解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IDS等)的配置及使用;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和安全配置。
⏹具备售前工程师的能力,包括:能在售前和客户有效沟通、收集和引导用户需求,按照招投标程序参与投标,协同网络工程师确定网络设计方案、设备选型、设备报价。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英文资料。
三、教学条件技术网络机房,windows server 2008五、教法说明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一、导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并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本教学大纲旨在设计一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安全、理性地使用互联网。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对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包含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环节:1.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的概念与原则- 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防范方法- 密码学基础2.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和框架- 网络拓扑设计与安全策略3. 安全网络设备与技术- 防火墙原理与应用-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4.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用户身份认证技术- 访问控制策略与机制5. 安全策略与管理- 安全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6.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网络安全事件与预防 - 实践操作:网络漏洞扫描与修复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教师授课、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模拟演练等手段,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技能;- 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参与讨论,共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 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实验操作表现;- 作业评测:布置网络安全设计、分析案例等相关作业;-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教材:网络安全技术教程、网络安全案例分析书籍等;2. 实验设备与环境:支持网络安全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实验室设备;3. 网络安全软件: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软件;4. 网络安全案例与资料:网络安全案例库、网络安全报告等。
《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英语名称:Networksecuritytechnology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支持必修学分学时数:4/64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修(制)订人: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6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审定人:审定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科学,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普专、远程)的专业限选课程,为学生的选修课。
实施网络安全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网络防范设置。
深入细致的安全防范是成功阻止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途径,缺乏安全防范的网络必然是不稳定的网络,其稳定性、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没有保证。
本课程在介绍计算机网路安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的介绍了网络安全设置的方法和经验。
并且配合必要的实验,和具体的网络安全案例,使学生顺利掌握网络安全的方法。
(二)课程目的1.使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从整体上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了解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的挑战和现状。
3.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内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4.掌握网络安全体系的架构,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掌握入侵检测的技术和手段。
5.了解网络安全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装……订……线……………………………………………………………………………………………………………第一章:安全技术基础绪论(4学时)1、讲授内容:开放与安全的冲突;面临的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内容;当前状况。
2、教学要求:了解:开放与安全的冲突理解:面临的挑战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内容3、教学重点:安全面临的挑战(不安全的原因、安全的可行性、威胁的来源、安全威胁类型、攻击类型)4、难点: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网络安全涉及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基本安全技术(10学时)1、讲授内容:加密技术:密码系统基本概念与安全强度;密码分析;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与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Hash 函数;完善保密身份鉴别:基于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身份鉴别;基于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身份鉴别;基于KDC 的身份鉴别;基于证书的身份鉴别;比较与分析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概念;访问控制列表;UNIX 中的访问控制;NT 中的访问控制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方法;RSA 签名方案2、教学要求:理解: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的技术要点和应用掌握:加密技术3、教学重点:加密技术、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字签名方法4、难点:加密技术……………………………………………………装……订……线……………………………………………………………………………………………………………第三章:计算机病毒(6学时)1、讲授内容:病毒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类型;计算机病毒结构;计算机病毒特性;计算机病毒传染机制。
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课程代码:04031026 学分:4 学时:92授课时间:第4学期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先修课程: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后续课程: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课程性质:《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类必选课程,其目标是训练学生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针对当前网络中主流的攻击类型和网络威胁,对企业网络进行安全保障。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网络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安全网络的设计、规划、实施;(2)能够进行网站建设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服务的实施;(3)能够进行网络安全产品使用、维护、设计、生产;(4)能够进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网络的改造;(5)能够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咨询服务、培训服务.2.知识目标(1)掌握假冒技术支持战术;(2)掌握对主机的远程控制防护能力;(3)掌握大多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危害性;(4)掌握一般病毒感染后的症状(5)掌握什么是计算机木马(6)掌握大多数计算机木马的特点及其危害性(7)掌握一般木马感染后的症状(8)掌握什么信息隐藏技术(9)掌握数据库注入攻击的原理(10) 掌握入侵检测设备的配置3.素质目标(1)养成正确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2)制定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3)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进一步提升;(4)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加强;(5)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课程设计1. 教学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学生除了在课上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教学,掌握网络安全与防护的知识外,可以利用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能力的加强与提升。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与企业实现零距离的接触,通过校园网的维护使得所学知识“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