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6
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具有全球导航定位能力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全称为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n,简称为GNSS。
目前已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正在发展研究的有欧盟的GALILEO 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广域增强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众多卫星导航系统之一,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n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n 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 的简称。
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
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因此,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物探测量工作中广泛普及及应用。
对于物理点的放样已经不再仅仅是采用测角和量距,而是借助GPS导航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点的准确位置。
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在总结了NNSS系统的优劣之后,批准美国海陆空三军联合研制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一一NAVSTAR GPS,即为目前的“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称之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为GPS系统。
GPS系统的全部投资为300亿美元。
自1974年以来,系统的建立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研制和生产实验等三个阶段,是继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又一个庞大的空间计划。
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1989年2月1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宣告GPS系统进入了营运阶段。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本章导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中惟一一章对地理信息技术内容的专门介绍,也是最新课程标准规定中新增添的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可以简单划分为观测技术和数据展示与分析技术。
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本章共分为四节,前三节介绍目前主要的三种技术手段——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它们的功用可以简单概括为回答“在哪里”、“有什么”及“怎么样”三个问题。
前两项技术属于观测技术,后一项则是对数据的展示与分析。
这三者的排列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信息从获取到加工的技术应用的顺序: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数据地面定位、目标选择、野外验证、图像分类等提供必要数据信息;而遥感又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来源,加快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保障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
这三种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应用,再加上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为人们提出了数字地球的设想。
第四节介绍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
本章各节的内容基本由两大部分构成: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课程标准只要求某地理信息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而不必系统学习在各领域的应用,为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了解各项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对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不需要深入了解。
本章开篇有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是遥感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的示意图,遥感技术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对地球环境的认识,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结合教材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图及有关内容,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重点)3.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4.通过读“GPS接收机的信号解读”,学会对它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