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合成橡胶技术进展及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现状-XXXX上海5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58
浅析合成橡胶的现状及发展摘要:作为化工材料的重要产品之一,合成橡胶是高科技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本文分析了我国合成橡胶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合成橡胶的供需现状,指出了合成橡胶工业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及我国合成橡胶产品的发展趋势。
合成橡胶业应加倍努力,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与国外橡胶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巩固合成橡胶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合成橡胶;现状;发展1 概述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合成材料。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橡胶的产量和使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及国防工业水平。
合成橡胶(SR)是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它与天然橡胶一起构成橡胶加工行业的最基本原材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胶鞋、机械配件和日用橡胶制品。
其中轮胎制造是合成橡胶最大消费市场。
合成橡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
2 我国合成橡胶的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合成橡胶工业走过了一条国内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合成橡胶工业体系。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我国先后引进了乙丙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的生产技术和装置,经过多年的努力,不少装置已达到或超过设计能力,形成了一定产能。
近年来,我国丁苯胶和充油丁苯胶的产量有较大的增加。
这些项目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合成橡胶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我国轮胎工业的发展,预计我国合成橡胶产量和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在世界合成橡胶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SR产量和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在SR产量增加的同时,应重视产品结构改善,使其日趋合理。
今后我国SR工业要积极开发实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扩大具有核心技术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国内市场潜力大而仍需大量进口的产品,重点发展优势产品及国内市场急需且稀缺的产品,以适应橡胶加工业发展的用胶需要,产品质量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我国合成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2011-03-03中国合成橡胶工业自195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已经跨过50年辉煌发展历程。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是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为基础上起步,并以自主创新技术为主发展壮大起来的。
目前已经进入世界合成橡胶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前列。
世界上通用的七大基本胶种中,中国除异戊橡胶外均能生产。
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合成橡胶产品是: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DM)和丁基橡胶(IIR)等基本合成橡胶,以及苯乙烯类热塑性丁苯橡胶(SBCs),还生产多种合成胶乳及特种橡胶。
一、世界SR市场引擎地位日显根据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协会(IISRP)统计,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装置总能力1389.7万吨(2007年年底),其中中国为160.7万吨,占11.6%;2008年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为1317.2万吨,其中中国相应品种的消费量为266.8万吨,占20.3%。
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占世界总量比例见表1。
2009年中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和消费量与2007年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今后中国在世界合成橡胶市场的份额还将继续提升。
二、装置能力达250万吨“十一五”期间,中国合成橡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四年内已新增能力117万吨/年:年均增长17.1%,主要合成橡胶(不包括胶乳和其它特种胶,下同1产量增加65万吨,年均增长10.5%。
这四年时间内的新增能力相当于2000年前四十多年发展能力的总和。
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跨上第一个百万吨的台阶经历了40多年,进入第二个百万吨能力只经历了8年,再过一、二年将进入第三个百万吨能力台阶,中国合成橡胶产业正处在一个空前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能和产量见表2。
中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主要分布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两大集团公司,它们在世界SR生产商的排名中已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十。
“十一五”产能均有较大发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装置能力从2005年的72.8万吨上升到2009年底的119.5万吨,增加能力46.7万吨,中国石油集团和其它企业已分别增加36万吨和35万吨。
全球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回顾及展望一、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简史人工合成橡胶的思路渊源于人们对天然橡胶的剖析和仿制,合成橡胶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取决于原料来源、单体制造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单体、催化剂和聚合方法的选择。
此外,由于橡胶是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的轮胎等)的主要材料,因而它的发展又和战争对橡胶的需求密切相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了合成橡胶,并且有少量生产以应战争急需。
20世纪30年代初期建立了合成橡胶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多品种、多性能合成橡胶工业的飞跃发展。
50年代初,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单体制造技术也比较成熟,使合成橡胶工业进入合成立构规整橡胶的崭新阶段。
60年代以后,合成橡胶的产量开始超过了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剖析和仿制1826年,M.法拉第首先对天然橡胶进行化学分析,确定了天然橡胶的实验式为C5H8。
1860年,C.G.威廉斯从天然橡胶的热裂解产物中分离出C5H8,定名为异戊二烯,并指出异戊二烯在空气中又会氧化变成白色弹性体。
1879年,G.布查德用热裂解法制得了异戊二烯,又把异戊二烯重新制成弹性体。
尽管这种弹性体的结构、性能与天然橡胶差别很大,但至此人们已完全确认从低分子单体合成橡胶是可能的。
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发展里程碑事件1900年И.Л.孔达科夫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聚合成革状弹性体。
1927-1928年,氯丁橡胶问世。
德国于1917年首次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生产了合成橡胶,取名为甲基橡胶W 和甲基橡胶H 。
30年代初期,德国H.施陶丁格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理论的确立(1932)和苏联H.H.谢苗诺夫的链式聚合理论(1934)的指引,为聚合物学科奠定了基础。
代1935年德国法本公司首先生产丁腈橡胶,1937年法本公司在布纳化工厂建成丁苯橡胶工业生产装置。
1943年,美国开始试生产丁基橡胶。
50年代中期,齐格勒-纳塔和锂系等新型催化剂的发明;石油工业提供了大量高品级的单体。
编者按:“嫦娥一号”……这些先进尖端的航空“大飞机”、“鸟巢”……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上,“水立方”、航天装置上,有着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材、聚四氟乙烯膜材、碳纤维复合材料、氟碳涂料、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的身影。
化工新材料,这种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新材料,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航空航天、机械、汽车、电子、建筑、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比如,风力发电中风机叶片所使用的增强复合材料,电动汽车产业所需的动力电池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的显示材料和背板材料等都是化工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似乎是无处不在。
化工新材料作为新材料领域中涉及面广泛、需求旺盛的一个种类,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扶持政策和相关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化工新材料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产业也迅猛发展。
但是,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化工新材料的技术与产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紧抓“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机遇,克服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化工新材料的未来发展之路。
我们相信,化工新材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合成橡胶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作为化工材料的重要产品之一,合成橡胶是高科技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一个国家合成橡胶的产量多少、品种是否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工业水平和现代化的程度。
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起了完整的合成橡胶工业体系,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生产技术,开发专业化、差别化、高性能化的产品,经营方式也在进一步地国际化、多元化。
■ 文/于希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一、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合成橡胶工业走过了一条国内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合成橡胶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先后引进了乙丙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的生产技术和装置,经过多年的努力,不少装置已达到或超过设计能力,形成了一定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