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 14页)
- 格式:doc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6
高校教育质量分析报告范文高校教育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
本报告对某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旨在为改进教育质量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教师构成分析教师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调查发现,在该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较低,而硕士学位的教师相对较多。
此外,比较缺乏在业界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这导致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弱。
因此,该高校需要引进更多博士学位教师,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设置分析课程设置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经调查发现,该高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此外,某些专业的课程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
因此,该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课程,推动课程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四、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该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教学。
这导致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教学效果较低。
因此,该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推动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实践教学分析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调查发现,该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
此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的时机和内容需进一步优化。
因此,该高校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资源投入,调整实践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衔接。
六、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高校的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上。
经过调查和统计发现,该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
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本文旨在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二、整体概况教育教学质量分析首先需要对整体概况进行评估。
从教育资源配置、学生学业成绩、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确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面貌。
三、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需求,提升教育质量。
本节将分析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质量,特别是师资力量、教材、教育设施等方面的配置情况。
四、学生学业成绩学生成绩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节将从学生成绩的整体水平、差异性、科目成绩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学生成绩背后的原因及相应改进方法。
五、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节将分析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探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本节将分析当前教学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并探讨其优缺点。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教学创新的案例,以引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七、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本节将分析当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八、评估制度和机制评估制度和机制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节将分析当前的评估制度和机制,包括教师评估、学生评估、课程评估等方面,同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制度和机制。
九、家长参与和学校管理家长参与和学校管理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节将探讨家长参与的意义和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十、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本节将对一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案例进行介绍,并探讨如何在当前的背景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育行业年度绩效总结评价报告分析评价分析教育行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和绩效水平对国家和个体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教育行业年度绩效总结评价报告的分析评价。
一、教育行业整体绩效概况分析教育行业是我国各行业中具有极高关注度的一项重要事业。
根据年度绩效总结评价报告,整体来看,教育行业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质量的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1.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过去一年中,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提高教育公平性和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师资队伍的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关键。
在过去一年中,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培训计划,吸引了更多的高水平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这些举措有力地提升了教育行业的整体绩效。
3. 教育质量的提升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行业的核心目标。
过去一年中,教育部门加大了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强化了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这些努力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明显提高。
二、教育行业绩效亮点分析除了整体绩效的提升外,教育行业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绩效亮点值得特别关注和肯定。
1. 创新教育模式在教育信息化和技术应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创新的教育模式。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个性化教育等模式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育产业的发展教育行业的发展与教育产业的兴起密不可分。
年度报告显示,教育产业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涵盖了教育培训、教育科技、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
这种发展不仅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教学质量年度评估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我国各级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教育统计年鉴、第三方评估机构数据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信息。
本报告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我国教学质量的真实状况。
二、教学质量总体状况1. 教育成果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各级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根据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85.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5.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7.7%。
2. 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截至2022年底,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达到184.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数量达到1033.6万人。
同时,教师学历结构不断优化,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逐年上升。
3. 教育资源配置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根据教育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5.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4%。
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三、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虽然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部分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而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影响这些地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分数,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四、改进建议1.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高职学院年度质量分析报告高职学院年度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高职学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为了对我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我们对学校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二、团队建设高职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学院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教师的数量,同时也加强了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这些努力使得学校的师资队伍更加稳定和专业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方面,高职学院一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了大量实践课程,并与各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学院还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些努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就业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资源高职学院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学设备的更新和购置。
同时,学院也加强了与各个行业企业的合作,获取了更多的教学资源。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五、学科建设高职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的规划和发展。
在过去一年中,学校开设了更多专业课程,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学科方向。
学校还加强了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些学科交叉的教学和研究项目。
这些措施使得学院的学科建设更加全面和有特色,并提高了学科水平。
六、教育教学改革高职学院一直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项目制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等。
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和评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结论通过对高职学院的年度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和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还需提高,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还需更进一步加强等。
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核心。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目前的教育教学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教育教学质量分析。
二、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
然而,还存在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的问题,需要加大投资和支持。
三、学生素质学生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学生素质方面,我们发现学生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强,但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我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引入更多的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包括教材、设备、图书馆等。
我们发现,教材的更新和完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设备和图书馆资源也需要进一步投入和改善。
只有提供充足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六、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的课程设置较为丰富多样,但需要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七、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应该加强对学校管理的规范和支持,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八、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质量与教育投入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当前的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包括教育经费和师资投入等方面。
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九、家长参与家长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作用。
我们发现,当前的家长参与程度还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度。
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概述本文档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的报告。
我们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数据收集与方法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
这些数据反映了学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感受,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
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基于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1. 学生满意度: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对教学质量持有较高的满意度。
学生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2. 教师评估:通过教师访谈和观察,我们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估。
大部分教师展现了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关注。
3. 课堂情况:我们对一定数量的课堂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因素。
整体而言,课堂的教学氛围较好,学生积极参与。
建议与改进基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改进方案:1.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反馈,学校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课程内容。
3.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通过本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我们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
希望学校能够注重教师发展、优化课程设置,并加强师生互动,以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分析报告,仅供参考。
第1篇一、引言2023年,是我国教育行业变革与发展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现将2023年教育行业年度总结报告如下:二、教育政策与改革1. 教育政策方面:2023年,我国教育政策不断完善,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育改革方面:2023年,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改革。
其中,教育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智慧教育、在线教育等新兴教育模式逐渐普及。
三、教育事业发展1. 教育普及:2023年,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特别是义务教育,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普及目标。
2. 教育质量:2023年,我国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3. 教育公平:2023年,我国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贫困地区教育、民族地区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得到重点支持,保障了所有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四、教育行业热点事件1. 教育信息化:2023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各类教育平台、教育应用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在线教育:2023年,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成为教育行业的一大热点。
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机构迅速崛起,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3. 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五、总结与展望2023年,我国教育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xx年度,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北京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强教强校”战略,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改革方面,本着突出实用性和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各项工作。
二、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教师队伍是关键力量。
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北京高校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升。
三、社会合作不断拓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合作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一年中,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拓展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企业、行业协会、技术改造项目等单位开展合作,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学生培养取得显著成果在学生培养方面,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我们制定了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推进了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了一系列实地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展现才华。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化进程中,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并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学院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一些学校缺乏高水平专业师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
第1篇一、引言印刷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报告将从行业概况、政策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等方面对2023年度我国印刷业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行业概况1. 印刷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5.2%。
其中,出版物印刷产值约为5300亿元,包装印刷产值约为1.2万亿元,其他印刷产值约为3000亿元。
2. 印刷业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印刷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等。
这些地区印刷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70%以上。
西部地区印刷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印刷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三、政策环境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印刷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印刷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印刷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为印刷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绿色印刷政策持续推进为推动印刷业绿色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绿色印刷的政策支持力度。
2023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绿色印刷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印刷产品认证工作。
四、市场竞争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印刷业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出版物印刷领域,传统印刷企业面临来自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挑战;在包装印刷领域,传统包装印刷企业面临来自环保、节能、智能化的挑战。
2. 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为应对市场竞争,印刷企业纷纷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力度。
一方面,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如印刷与包装、印刷与设计、印刷与物流等。
五、技术创新1. 数字印刷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印刷技术以其灵活性、环保性、高效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印刷业发展的新趋势。
2023年,我国数字印刷设备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
北京印刷学院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doc 14页) 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一、学校教学概况 北京印刷学院是一所包括工科、文科、艺术、管理的多学科高等学校,目前设有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共六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社科部及体育部三个教学部。 学校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本科专业及8个高职(专科)专业。截止到2003年12月统计,除成人脱产高职(专科)和函授教育外,在校学生共计6439人,其中本科生5399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85人,其中专任教师345人,教授22人,副教授86人。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印刷学院确定了“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印刷、包装、出版及相关行业” 的办学方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实为要,民主办学” 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拥有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的基本办学格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教学质量现状及分析 2003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尽管受到“非典” 、校区物理布局大面积调整变动等不利影响,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2-1 保障教学经费投入 (1)六项教学经费投入状况 为保障教学条件,近年来,我校教学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大幅度加强了物理、化学、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突出了专业学科特色和优势。表一所示为六项教学经费支出一览:
表一 六项教学经费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经费项目 2001年度 2002年度 2003年度 1 本专科业务费 459.16 502.7 649.7 2 教学差旅费 25.25 37 47.9 3 教学仪器修理费 15.88 30.72 35.7 4 体育维持费 10.73 22.91 11.6 四项小计 511.02 593.33 744.9 5 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 665.49 2210.64 2535.8 6 图书资料购置费 46.9 98.76 114.1 六项合计 1223.41 2902.73 3394.8
(2)师资培训经费投入 为了提高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攻读学位,提供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等多种学习机会。对新进教师还提供参加北京市岗前培训的条件和学费,要求必须培训合格后上岗。近年来在师资培训方面经费逐渐增加,基本满足了教师培训需求。投入经费如表二和图一所示: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120022003学生宿舍建设教室建设和改造
图二 2-2 教师授课质量 (1)课程主讲情况 为了保证授课质量,在《北京印刷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中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还规定我院本科生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称及以上学位或职称。 近年来,我院教授、副教授坚持为本科生上理论课,指导毕业设计、实验及科研、课外科技等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教授任课情况如表四所示:
表四 教授任课情况 单位:人 授2001——2002年度 2002——2003年度 课 情况
职称
讲授本科 课程人数 其中:讲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人数 讲授本科 课程人数 其中:讲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人数
教授 17 15 22 14 副教授 67 55 71 66
针对教师队伍的年轻化,2003年10月,学院对原《青年教师导师制》文件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学院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凡应届毕业新进入教师岗位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教师以及新调入的讲师职称以下的教师均需要通过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培养。在培养阶段不作工作量考核要求,经过1-1.5年的培养过程后,试讲考核合格者,方能担任课程主讲工作。
(2)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二级学院(部)评价和专家/学院督导组评价三部分组成,按不同的权重系数加权后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学生评教。学生评价占有50%的权重分值。我院每学期组织一次无记名问卷方式的学生评教工作。问卷以及结果统计分析采用北京师范大学高教评估课题组开发的评估系统,在该研究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教务处将最终学生评价结果汇总后书面反馈给有关院部领导,并将对教师个人的评价结果分别书面 反馈给教师本人,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的评教问卷共设28个评价项目,分属七个因素。此次学生评教共收回有效问卷12064份,被评教师整体得分情况见表五,分项得分及排序情况见表六和图三
表五 被评教师整体得分情况 教师人次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标准差 233 57.74 97.71 81.46 12.68
表六 被评教师分项得分及排序情况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A17 3.3964 0.9447 A21 4.0758 0.8766 A5 3.9905 0.8908 A13 4.0946 0.8493 A2 4.0052 0,8858 A10 4.0965 0.8402 A4 4.0199 0.8646 A1 4.1133 0.8370 A3 4.0219 0.8564 A23 4.1179 0.8476 A6 4.0371 0.8911 A8 4.1265 0.8349 A20 4.0537 0.8641 A15 4.1320 0.8433 A19 4.0559 0.8694 A25 4.1370 0.8383 A11 4.0574 0.8785 A7 4.1373 0.8608 A22 4.0643 0.8763 A27 4.1386 0.8492 A14 4.0665 0.8562 A26 4.1463 0.8398 A16 4.0676 0.8769 A24 4.1683 0.8128 A18 4.0712 0.8557 A28 4.1734 0.8586 A12 4.0739 0.8687 A9 4.1747 0.8234
3.83.853.93.9544.054.14.154.2
A1A3A5A7A9A11A13A15A17A19A21A23A25A27 图三 全校教师各个项目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六及图三可以看出,所有项目的得分都较高,说明学生对教学情况基本满意。得分较高的前五位依次为A9——“我感到教师对讲课内容和方法做了精心地准备”、A28——“教师讲课的进度快慢适中”、A24——“考试或作业能够体现教师所强调的学习内容”、A26——“教师讲课的深浅度适合我们的理解水平”、A27——“教师讲课内容量的多少适合学生的掌握”。总体来看,教师备课认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中的功课量和教学难度,考试和作业能紧扣教学内容。 得分在最后五位的题目依次为A17——“无论课上或课下教师与我们都有充分接触”、A5——“通过教师的教学,我学会了该学科的学习方法”、A2——“通过教师的教学,我对该学科的兴趣提高了”、A4——“通过教师的教学,我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A3——“通过教师的教学,我理解并学会了该课程的内容”。这几项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成效并不能令学生满意,尤其是能力的提高上有欠缺。另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也不够积极。所以在排序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上做得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 全校教师在各个因素上的得分情况见表七: 表七 全校教师在各个因素上的平均分及标准差 因素名称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学习/价值感 4.0302 0.7134 7 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 4,1049 0.6646 3 群体互动 4.0783 0.7358 4 人际和谐(爱生) 4.0453 0,7557 6 知识宽度 4.0641 0.7262 5 教学管理 4.1219 0.6969 2 功课量/难度 4.1528 0.7434 1
从各个因素的得分情况来看,教师教学做得最好的方面是“功课量/难度”,说明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掌握得当;其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方面,教师的得分也是比较高的,这反映出教师管理教学的能力较强,教学方法得当,而且对工作态度积极,比较投入。 “学习/价值感”得分最低,同时,学生对教师在“人际和谐”和“知识宽度”方面也不是很满意。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开阔,不能旁征博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激发,而且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师生关系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相对于后六个因素(原因)来看,作为结果的第一个因素得分最低,也说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觉得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专家评教。学校教育教学督导组每学期有计划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监控,2003年专家听课比例达到开课教师的40%,课程覆盖面达到50%以上。除听课以外,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督导组还对全校48%的课程教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