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关键技术-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0
1虚拟化定义抽象来说,虚拟化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它不受物理限制的约束。
具体来说,虚拟化技术的实现形式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个虚拟化层,虚拟化层将下层的资源抽象成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提供给上层使用。
系统虚拟化是指将一台物理计算机系统虚拟化为一台或多台虚拟计算机系统。
每个虚拟计算机系统(简称为虚拟机)都拥有自己的虚拟硬件(如CPU、内存和设备等),来提供一个独立的虚拟机执行环境。
虚拟化分为三类:全虚拟化、半虚拟化、类虚拟化。
全虚拟化:又称为传统虚拟化或者经典虚拟化,他所抽象的虚拟计算机具有完全的物理计算及特性。
完全虚拟化:完全虚拟化经历了两个阶段:软件辅助的完全虚拟化和硬件辅助的完全虚拟化。
软件辅助的完全虚拟化的典型做法是优先级压缩和二进制代码翻译相结合。
半虚拟化:它提供对底层硬件的部分模拟,以满足某些专门的软件的执行环境,但是并不能运行所有的可能运行在物理机上的软件。
类虚拟化:通过客户及操作系统与虚拟化管理层的协同设计,由虚拟化管理层软件提供一个近似于原物理系统,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虚拟平台,以避免虚拟化漏洞和实现更高的虚拟化效率。
类虚拟化:它是通过在源代码级别修改指令以回避虚拟化漏洞的方式来使VMM能够对物理资源实现虚拟化。
软件虚拟化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并且会导致一些兼容性的损失。
而硬件虚拟化技术效率高并且更加高效和安全。
系统虚拟化的好处:封装性、多实例、隔离、硬件无关性、特权功能。
2 X86架构及操作系统概述地址氛围三种: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该地址及程序直接使用的地址。
线性地址:又称为虚拟地址,它是逻辑地址转换后的结果,用于索引线性地址空间。
物理地址:该地址索引物理地址空间,是CPU提交到总线用于访问平台内存和硬件十倍的最终地址。
当分段机制启用,分页机制未启用: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当分段机制、分页机制都启用: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
X86具有四中运行模式:实模式、保护模式、虚拟8086模式、SMM模式(该模式不常见)实模式:当CPU加点并经历最初的混沌张太后,首先进入的就是实模式,它是早期的8086处理器工作模式。
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关键技术作者:王路赵鹏付乔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17年第02期摘要:指出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5个关键技术:硬件及管理技术、虚拟层技术、管理编排技术、可靠性技术、加速技术,并介绍了NFV发展情况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认为NFV作为运营商网络转型的核心技术架构,是虚拟化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IT)技术在电信领域的一次大规模应用。
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将很快看到NFV架构的电信网络;以NFV为出发点,通信技术(CT)和IT将走向深度融合。
关键词: NFV;管理和编排(MANO);Hypervisor1 NFV架构和应用场景1.1 NFV架构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基础架构由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 NFV行业规范组织(ISG)设计完成,NFV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NFV逻辑架构主要分为4个部分:NFV的管理和编排(MANO)系统用于整体编排和控制管理;NFV基础设施(NFVI)提供网元部署所依赖的基础设施环境;虚拟网络功能(VNF)这一层包括虚拟网元自身以及负责管理VNF的网元管理系统(EMS);运营支持系统/业务支持系统(OSS/BSS)是运营支撑系统。
1.2 NFV应用场景NFV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网络边缘到网络核心,从固定网络到移动网络,所有网络功能的实现都有可能重新设计或改造。
以下介绍几种NFV应用的典型场景[1]。
(1)固定接入网。
虚拟客户终端设备(vCPE)和虚拟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vBRAS)是NFV部署的典型案例之一。
vCPE将复杂的网络功能及新增业务以虚拟化方式部署在网络侧而非用户侧,同时为运营商未来新增业务乃至第三方业务提供开放平台。
vCPE的部署使得传统固定接入网络变得更加灵活,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定制自己的网络。
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固定接入网络的NFV化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但目前技术方案尚未完全成熟,各类VNF的功能仍有待完善。
(2)移动核心网。
核心网虚拟化一直是NFV应用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