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4
导游词之镇江-金山寺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镇江金山寺导游词三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金山寺导游词一】镇江城的标志:金山。
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占地150亩,是国家5A级三山风景区之一。
金山不高也不大,却能闻名天下,要紧有以下几点缘故:一是地势独特:金山原是长江之中的一个岛屿,号称“心一朵芙蓉”,原来上金山是要坐船的,随着长江主航道北移,金山南岸江沙不断堆积,金山与江南岸连成一片,人们就能够骑着毛驴上金山了;二是历史悠久:是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刹;三是建筑精巧:金山庙宇依山而建,山寺掩映,浑然一体,整座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的寺院。
从山下看去之间苍松翠柏掩映在楼阁之中,不见山体,因此金山有“寺裹山”之称。
四是民间传奇:《白蛇传》水漫金山的传奇不仅为金山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使得金山家喻户晓;五是到过金山的名人很多:自唐代起就又很多名人留下了许多诗话,《岳传》《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都写过金山。
康熙和乾隆等帝王也都在金山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和传奇。
江天禅寺俗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闻名的千年古刹。
东晋时叫泽心寺,唐法海挖金重新寺院以后改叫金山寺。
宋真宗有次做梦游览金山寺,下诏赐名“龙游寺”,宋徽宗崇尚道教,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康熙皇帝游览金山,见金山雄伟秀丽,江天一色,乘兴亲笔写下了“江天一览”四字,并赐名江天禅寺。
金山寺是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清朝时与浙江舟山普陀寺、山西五台山文殊寺、扬州大明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寺。
金山寺依旧水陆法会发源地之一。
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盛大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与金山寺。
水陆法会在宋朝开始流传,上至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水陆法会,超度水陆亡灵,普济众生。
水陆法会集中国文化、艺术、以及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山寺简介
位于镇江市西北的金山寺,是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地方。
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
这里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赞为“江南名胜之最”,由于金山原是扬子江中一个岛屿,所以又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
金山寺的建筑,规格宏伟,别具一格。
自从建成以来,金山寺的建筑不知经过多少次兴建和更改,但都始终保持其固有的特色。
从山脚到山顶,一幢幢殿宇厅堂,一座座亭台楼阁,栉比相衔,把整个金山密密地镶饰起来,仿佛整个金山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山与寺浑然一体,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金山寺景点甚多,主要游览景点有江天禅寺、夕照阁、观音阁、慈寿塔、古法海洞、留云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龙洞等景点。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篇一:镇江金山寺完整导游词(整理稿)】金山寺概况: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
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
不仅如此,帝王迅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
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金山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极其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
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
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现在,金山寺是全国重点寺庙。
山门中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在我们的南面,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一般的民宅大门是朝南开的,寺庙的山门一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却不同,它的山门是朝西开的。
江苏镇江金山导游词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
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
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金山寺的导游词[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中英文对照翻译镇江金山导游词作业题目:Jinshan Hill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一、江天禅寺二、夕照阁三、观音阁四、慈寿塔五、古法海洞六、留云亭七、妙高台八、七峰亭九、白龙洞谢辞参考文献金山金山摘要:江苏镇江的金山形胜天然,风景幽绝,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骚客和游人,自古为我国优美游览胜地之一。
本文重点介绍以下景点:江天禅寺,夕照阁,观音阁,慈寿塔,古法海洞,留云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龙洞。
关键词:金山,景色,故事Abstract: Jinshan Hill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its extraordinary natural bueaty and scenery, and numerous ancient stories, is a strong appeal to home and foreign tourists, and has always been a wonderful tourist spot. This passage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following places of interest: Jiangtain Buddhist Temple, XizhaoPavilion, Guanyin Garre, Cishou Pagoda, The Ancient Cave of Monk Fa Hai, Liuyun Pavilion, Miaogao pavilion, Seven-peak Pavilion, and White Dragon Cave. Key words: Jinshan Hill, scenery, story金山,高44米,绕山一圈520米左右,坐落在城市西北方向大概3千米远的地方。
关于镇江金山的导游词(通用4篇)关于镇江金山的篇1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
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
砖木结构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层八面都有走廊和栏杆,八面通风,面面有景,层层风光不一样,宋代王安石诗云:“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观音阁、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龙洞等名胜古迹,皆依山旁势凿岩而建,构思神巧,令人赞叹建筑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艺术。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十六日雪中渡江》云:“故人折简近相招,一舸横江路不遥。
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压海门潮。
扬州灯火难为月,吴市笙歌剩此箫。
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
”将金山比为一朵美丽的莲花。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遥。
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
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遂随金山登陆。
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
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称“南泠泉”。
中泠泉曾一度迷失,后来于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
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
并拓地四十亩,开塘种植荷菱,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柳荷相映,十分秀丽。
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
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
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
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
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关于镇江金山的导游词(通用5篇)关于镇江金山的篇1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
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
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镇江金山寺:佛教圣地之一介绍:镇江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金山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有接近15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禅宗中心之一。
寺庙依山而建,环境幽静,素有“江南第一禅地”之称。
建筑与环境:金山寺占地面积广阔,寺内的建筑别具一格,结构精巧。
寺庙整体呈现出典型的禅宗风格,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建筑材料选用的是上等的红木,彰显了佛教寺庙的庄严和神圣。
进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它是寺庙的主要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
宝殿内香火缭绕,佛像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在大雄宝殿的后方,是一个庭院,庭院内种满了花草树木,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佛教禅院,环境清幽宜人。
文化与历史:金山寺作为中国的佛教圣地之一,拥有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文化。
寺庙不仅有丰富的佛教经典、佛像和佛教文化艺术品收藏,还举办了许多佛教法会和文化传承活动。
金山寺是南京大雄宝殿的母寺,也是禅僧道宣法师的寺庙,他是中国禅宗八祖和禅宗“五家七宗”制度的创立者。
寺庙内保存有许多道宣法师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和文化爱好者常常前来朝拜和学习。
佛法与禅修:金山寺以其独特的禅修氛围而著称。
寺庙内安静祥和,让人可以远离喧嚣的尘世,静心修行。
在这里,每天都会有许多信众前来诵经、念佛、禅修。
金山寺的僧侣和禅修者常常举行禅坐、禅行等禅修活动,借助佛法指导,帮助信众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无论是对于佛教信众还是普通游客来说,金山寺都是一个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场所。
民俗与旅游:金山寺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金山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朝圣者前来观光、游玩。
寺庙周边的金山风景名胜区也是一个旅游胜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参观寺庙内的佛教文化遗址和艺术品,感受佛教的文化魅力;也可以在寺庙附近的山间漫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镇江金山导游词参考镇江是江苏省一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扬子洲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
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镇江一直被认为是旅游胜地之一。
其中,位于城市西部的金山景区是镇江市的五大著名景区之一,也是山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镇江金山的导游词参考。
一、景区概况金山位于江宁区东南部,距离镇江城区约20公里,是长江北岸的一座山峰,主峰海拔1069米,居于扬子洲之冠,是长江南北两岸30座削峭山峰之一,也是镇江市的象征之一。
金山景区是集山水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被誉为“水、山、船、古刹,一山绝顶金顶石”。
二、景区风光金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
景区内有奇峰突起、山寨错落的山岭,巍峨的石峰,千姿百态的岩石,还有清澈的泉水和茂密的森林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顶石,它高耸入云,贡献了金山景观的灵魂。
三、景区历史文物金山景区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保元禅寺,它是一座唐代建筑,建于公元742年。
这座寺庙历经千年风雨,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文化宝库之一。
此外,景区内还有石竹庵、石笋洞等众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它们记录了金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四、游览体验游览金山景区,您可以感受清新的空气、静谧的环境、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您可以爬山、徒步、观景、观瀑、休闲垂钓等多种方式来享受景区的美好。
此外,景区还有多处休息亭和餐厅,让您饱尝当地美食和饮品。
五、注意事项1. 游览前请注意天气状况,避免遇到恶劣天气,带上足够的防护措施和药品。
2. 游览时请勿随意采摘山上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3. 游览期间请勿随意丢弃垃圾,保持景区环境卫生。
4. 游览时请注意自身安全,遵守景区规定,不要翻越围栏或攀岩危险地带等。
总之,镇江金山景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金山寺概况: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海拔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
唐朝诗人张祜(Hù)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时金山的写照。
后来沧桑变迁,长江改道,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
现在的金山,整个景区共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
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
不仅如此,帝王迅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
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金山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极其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
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
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现在,金山寺是全国重点寺庙。
山门中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在我们的南面,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一般的民宅大门是朝南开的,寺庙的山门一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却不同,它的山门是朝西开的。
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原来在金山寺刚建成的时候,金山寺的山门也是朝南开的,但是寺庙屡遭火灾,山门口也经常听到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寺的方丈请了一位云游和尚前来卜算,这位和尚绕金山走了一圈后,对方丈说:“金山寺的山门朝南直接对着天上的南天门,这样就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金山寺才会常遭火灾。
”方丈听了这话后,连忙叫人将山门改为朝西。
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真正的原因与当时金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以前金山是长江中的小岛,江水自西向东奔腾而下,游人站在岛上向西望去,能领略雄浑壮丽的大江风景,取“大江东去,群山西来”地美景。
为了突出这样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门就朝西开了。
寺庙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列,所以称为三门殿,习惯上称为三门或山门。
三门并列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三解脱门”。
三门中间的是空门,为出家人所过,从此一切皆空;左边无相门,为乞丐等人所过;右边无愿门,称凡门,我们这些凡人从此经过,会消除一切烦恼。
三解脱门被佛教称为入涅槃之门,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亲笔题写的,他见金山雄伟壮丽,江天一色,立即乘兴亲笔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并赐寺名“江天禅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它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重修寺庙后改称为金山寺。
金山寺历史上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
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一种。
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
法会的内容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
天王殿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古建筑,明正统年间建,清同治八年重建,正面墙上刻有赵朴初题写的“东晋古刹”四个大字。
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右侧第一个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无鞘的宝剑,可想其锋利无比,故名“风”,第二个东方持国天王手捧无弦琵琶在调呢,又名“调”;左侧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撑无骨的伞,随时掌控着雨,所以称“雨”;还有一个西方广目天王全身缠龙,但此龙从头到尾都无爪,一切顺利,取名“顺”。
汉化后其手持的宝器寓意着“风调雨顺”,暗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文革”中四大天王像被全部砸毁,后来修复。
佛龛内的大肚弥勒笑迎四方嘉宾,两旁的楹联是“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雄宝殿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它的意思是大智大勇,能镇伏邪魔。
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毁八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是金山寺历史上最高最大的大雄宝殿。
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正面屋脊上有“佛日增辉”四个大字,后面写着“国道遐昌”,飞檐角下有八只铃佩叮当作响,意为祝愿风调雨顺,人民幸福。
殿前有七级台阶,佛称是走上七级佛陀达到最高境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佛像身高4.8米,端坐在莲花座上,慈眉善目,仪态安详。
中间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右手食指上指,大拇指下指,告知人们天地全在她的掌控之中,祭拜一下,保天保地。
在其左侧的是老年人祭拜的,右侧的是中青年人祭拜的。
他的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
这三座佛民间称为“横三世佛”。
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在三尊大佛莲花座钱还有24位天兵天将。
大殿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
其中左后方有一罗汉,满面笑容,双手拉开腹部,只见他腹中有个菩萨端坐其中。
我们都知出家人是不喝酒不吃肉的,这位就是济公的师傅,他既喝酒又吃肉,别的和尚都指责他,他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不信,你看。
”这就是见证,其实,不管做人做菩萨,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咋样?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据说有56个罗汉,是从500多个罗汉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正如从全国人民中挑选出部分人大代表在中央周围传达旨意。
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天花上绘有两条彩龙。
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图,正中为观音菩萨,观音分滴水观音、送子观音、平安观音。
这里的是平安观音。
她站在鳌头上,控制了鳌头。
听说,鳌是东海里的一个大怪物,常常在东海里兴风作浪,搞得民不聊生,是平安观音制服了鳌。
成语“独占鳌头”兴许就源于此处吧。
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
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
这些佛像是根据佛教《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的传说来塑造和布局的,这个海岛图表现了学佛修行的过程。
透出了佛国的庄严气氛。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
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
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
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
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气味虫不蛀)窗为镂空窗雕(前两块,后四块),画面与佛教有关。
(1)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
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
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
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
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
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2)宋代“道月与岳飞圆梦”:正当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时,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回京。
岳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望好友道月方丈。
待禅房坐定后两人寒喧了一番,道月问道:“元帅这几日可曾遇到意外事?”岳飞答:“我昨晚梦见两只犬抱头而言,不知此梦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凶吉如何。
”道月听了,心中一惊,心想:“两犬当中加一个言字,不是一个‘狱’字吗?”劝其不要回京。
岳飞没有听信,回到京城果遭毒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临刑前岳飞仰天长叹:“悔不听道月之言!”为此,有人将此密告秦桧,秦桧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月。
当何立昼夜兼程赶到金山寺时,道月正在登台说法,台下人头如云,道月说法完后便坐化了。
何立看到吓的脸色惨白,立即回京城。
将所见向秦桧叙述,秦桧听了目瞪口呆,何立又说:“镇江金山寺西面朝北,有一排一字排开的七座小山峰,这是金山寺的风水宝地,它能使金山寺历代出高僧,现在的高僧就是道月,他能未卜先知。
”秦桧听了咬牙切齿的说:“我要把这七座山峰都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以解我心头之恨。
”这七座小山峰就这样被削平了。
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七峰阁,以补七峰之缺。
可惜的是这座有纪念意义的七峰阁,毁于清咸丰年间的兵火。
到了光绪年间,金山寺的方丈隐儒大和尚集资重建七峰阁,不幸又毁于1948年大火。
所幸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取名“七峰亭”,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与他的好友道月禅师。
(3)宋代“东坡输玉带”: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佛印,佛印正在坐禅,禅堂是无虚座。
佛印见苏东坡说:“这里无坐。
”东坡说:“借大师四大做禅床。
”佛印说:“老僧有一问,若答得,即与四大为禅床,若答不得,请留下玉带。
”东坡随即解下腰间的玉带置在案上说:“请大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