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医药学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从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到回医药学异域芳香———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是一种以阿拉伯民族医药学为主体,继承了古希腊、罗马医药学理论,融合了地中海周边地区诸民族及波斯、印度、中国的医药学知识,并以伊斯兰宗教哲学观为指导而形成的医药学。
东西合璧——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和中医药学相结合的回医药学回医药学是回回人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的基础上,汲取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医药学,它与伊斯兰教宗教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回医药学是东西方医药学经过两次东西合璧高度结合的产物:第一次东西合璧的产物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第二次东西合璧的产物是回医药学。
回医药学是东西方医药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基于伊斯兰教哲学观的东西方医学大结合———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医学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是集阿拉伯半岛人民长期同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吸收融汇了东西方古典医学精华,运用伊斯兰哲学思想阐述和探讨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提供防治疾病的知识,指导穆斯林生活习俗、养生保健和医药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体系。
它是一种以阿拉伯民族医学为主体,继承了古希腊、罗马医学理论,融合了地中海周边地区诸民族及波斯、印度、中国的医药学知识,并以伊斯兰宗教哲学观为指导而形成的新医学。
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出现于8世纪,定型于10世纪,经历两次兴盛时期,将东西方各种医药知识融合为一种新的医药文化,以伊斯兰哲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以阿拉伯医学为主体,持续百年的翻译运动,吸收、消化、创造,出现了一个独具阿拉伯特色的伊斯兰医药文化的时代。
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的经典著作有拉齐的《医学集成》和伊本•西拿的《医典》。
随着穆斯林的东来,伊斯兰教的传入,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也随之大举进入中国,并与中医药相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回医药学。
著名的的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家拉齐拉齐,波斯血统的穆斯林文学家、医学泰斗,“阿拉伯的希波克拉底”,中世纪最负盛名的临床医学大师。
中国回族医药学历史渊源探索(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中国回族医药学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梳理,认为中国回族医药学是我国回族先民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医药的精髓,逐步发展为独具回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中国回族医药学具有悠远的历史,其渊源可上溯到两汉时期中阿医学的初步接触。
【关键词】中国回族医药学; 历史渊源中国回族医药学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于中世纪后叶随中亚、西亚穆斯林大批迁徒东土到中国后,输入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交融、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我国回族先民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医药的精髓,逐步发展为独具回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兼收并蓄了古希腊、罗马、印度、波斯及阿拉伯诸民族的医学思想与成就,并与伊斯兰哲学密切相关,其医学理论包括“真一”、元气、阴(静) 阳(动) 、四元、三子、四气、四体液与体质禀性、疾病根源等学说,并将上述理论作为生理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自然、社会和身心同源、同构、同步运动和谐统一的生态医学。
中国回族医药学具有悠远的历史。
无论是从汉时中阿医学的初步接触,到盛唐、五代十国时期中阿医药学的融合与交融,以及宋金时期中国回族医药学的萌芽,到蒙元时期中国回族医药学的形成、明代中国回族医药学理论的提炼,终至新中国回族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无不和本民族的生存、文化等休戚相关。
本文仅从两汉至隋代时期对中国回族医药学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
1 两汉时期,中阿医学的初步接触1.1 西汉时期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欲联盟月氏,攻击匈奴的军事的使命而出使西域,亲历大月氏、大宛、康居等中亚国家。
该时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往来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时期。
回族医药学一、宁夏回族医学溯源宁夏医科大学成立了回医研究所。
聂文涛医生的技术应用在宁夏医科大学中医门诊楼。
表面上看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情。
实际上这是民族文化的复兴。
民族文化复兴是世界性的。
行为医学的产生,让人们更加相信民族传统对健康的意义。
但是,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阿拉伯医学曾经是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医学,也影响到了中医学。
以下是百度百科资料:拉齐兹和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的医学著作,一直被用作欧洲医学院的教科书。
拉齐兹(865年—925年)也称拉齐,著名医生和化学家,巴格达医院院长,在外科医术中有很高的成就,串线法就被认为是他发明的。
《医学集成》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
它不但总结了当时从希腊、波斯、印度吸取的医学知识,还增加了许多新的东西。
这部书曾被译成拉丁文,多次出版,影响很大。
《天花和麻疹》是一篇重要的医学论文,是这方面最早的专门著作。
伊本•西拿(980—1037)伊本•西拿又名阿维森纳。
他发现了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阐述了胸膜炎和多种神经失调症,他把心理学应用于医学治疗,他还发现污染水和土壤可以传播疾病。
他的《医典》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760多种药物的性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代表了古代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
《医典》在医学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被欧洲各大学用为医学教科书。
从12世纪到17世纪,这部书被西方医学界看作权威著作,它的拉丁文译本到1 500年已经重版15次,后来又一再重版,其中若干部分已被译成英文。
伊本•西拿本人也被欧洲人视为“医王”。
他还写了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著作。
阿拉伯医学在世界医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1)保存和发扬了古代医学成就。
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医学文献,吸取了当时各族医学上的成就。
9 世纪最出色的阿拉伯的翻译家们将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著述译为阿拉伯语,译出了关于营养学、脉搏、药物、发热、结石病、胃病、癫痫、眼科、外科等医学著作100 余卷。
我对回族医学保健的认识回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
金元之际,回族医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与回族药物有关的,集阿拉伯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医药大型综合性医著《回回药方》等专著。
从《回回药方》中所载方剂来看,在药物剂型的运用方面,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保存有阿拉伯式的芳香挥发药、滴鼻剂、露酒剂、油剂、糖浆剂等。
回族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间疗法。
念、礼、斋、课、朝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天命功课,回人须日日练之。
念为五功之首,包括念清真言、念诵《古兰经》,念“迪克尔”(赞词)等。
念时要求驱除杂念,一心一意,呼吸、运气要定数,此功客观上与气功之静功相似,具有保健作用。
礼指礼拜,亦称拜功,礼拜的要素是净、静、动三者结合。
净指净身、净心。
净身是要按照一定程序冲洗,“大净”或“小净”;净心的主观目的是用伊斯兰教律审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虔诚地礼拜悔罪,然后加以改正,而达屏除愤怒、悔恨、忧愁之情,使心理平衡,灵魂净化;静指拜中平静、目不斜视、耳不外听、意念专一,精神内守、全神贯注、内心平静;动指按规定要求的形态与态势,有节奏的立站、鞠躬、叩头、跪坐等。
回人每日按规定进行晨、晌、晡、昏、宵礼拜功休,礼拜功有“静则养性、动则养形”的功效,长期坚持,形神得养,益寿延年。
斋是封斋,是按教历每年封斋一月,在封斋月中,每日在太阳将东升之前要洗漱、进食完毕,在太阳刚落山后再进食。
此功与现代医学的饥饿疗法相似,有化除积瘀、清心醒脑、磨砺人的意志、锻炼耐力、耐心。
至于课、朝乃是对人生的教诲,对心理健康和社会安定有益。
回族的饮食卫生习俗也有自己的特点。
回族对生活用水十分讲究,居家须用井水,井底铺细沙再覆石子以期过滤,井壁石砌,井口加以木盖,水桶不用时悬空垂挂,汲水前必须洗手。
在外用水,以流水为上,多择流动的河水、渠水、溪水用之,须挖坑取水时,隔日坑水须淘净,用渗出新水;回族洗手、洗脸、洗菜、洗碗均用冲洗法,不用盆洗,故汤瓶、吊罐是回族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卫生用具。
回族医药学一、宁夏回族医学溯源宁夏医科大学成立了回医研究所。
聂文涛医生的技术应用在宁夏医科大学中医门诊楼。
表面上看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情。
实际上这是民族文化的复兴。
民族文化复兴是世界性的。
行为医学的产生,让人们更加相信民族传统对健康的意义。
但是,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阿拉伯医学曾经是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医学,也影响到了中医学。
以下是百度百科资料:拉齐兹和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的医学著作,一直被用作欧洲医学院的教科书。
拉齐兹(865年—925年)也称拉齐,著名医生和化学家,巴格达医院院长,在外科医术中有很高的成就,串线法就被认为是他发明的。
《医学集成》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
它不但总结了当时从希腊、波斯、印度吸取的医学知识,还增加了许多新的东西。
这部书曾被译成拉丁文,多次出版,影响很大。
《天花和麻疹》是一篇重要的医学论文,是这方面最早的专门著作。
伊本•西拿(980—1037)伊本•西拿又名阿维森纳。
他发现了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阐述了胸膜炎和多种神经失调症,他把心理学应用于医学治疗,他还发现污染水和土壤可以传播疾病。
他的《医典》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760多种药物的性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代表了古代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
《医典》在医学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被欧洲各大学用为医学教科书。
从12世纪到17世纪,这部书被西方医学界看作权威著作,它的拉丁文译本到1 500年已经重版15次,后来又一再重版,其中若干部分已被译成英文。
伊本•西拿本人也被欧洲人视为“医王”。
他还写了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著作。
阿拉伯医学在世界医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1)保存和发扬了古代医学成就。
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医学文献,吸取了当时各族医学上的成就。
9 世纪最出色的阿拉伯的翻译家们将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著述译为阿拉伯语,译出了关于营养学、脉搏、药物、发热、结石病、胃病、癫痫、眼科、外科等医学著作100 余卷。
档案记载的老北京回族医药作者:满恒先来源:《北京档案》2016年第02期伊斯兰医药学传入中国,乃至融汇、影响中华医药,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的漫长过程。
唐代《海药本草》、元代《回回药方》都曾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找到痕迹。
《海药本草》记载了百余种伊斯兰“香药”和数十种树脂类药物。
《回回药方》是一部中国多民族文化与中亚伊斯兰文化交流的药学专著。
全书用汉字和阿拉伯文写就,其中大量药名、方剂源于伊本·西那的《医典》等阿拉伯、波斯医方书。
清末至民国时期,老北京四九城人所共知的“金回回膏药”、“王回回膏药”等,其配伍与炮制方法均来自《海药本草》与《回回药方》。
笔者曾在北京市档案馆查阅到有关金回回膏药等回族医药类档案材料。
需说明的是,以下所列无论设摊叫卖的“回回膏药”,还是开铺售卖“祖传秘方”的成药,均属北平市卫生局审核、化验,认为合格,发给执照后,上市经销的药品。
相关介绍大多来自该局档案材料和史料记载。
金回回膏药清同治年成书的《都门汇纂》中“百本张”的唱本有一篇子弟书《逛护国寺》,记载了护国寺庙会上“永和斋”(酸梅汤)、“翎子张”(翎子)、“吉顺斋”(饽饽)、“雪林斋”(绢扇)等数十个摊商,其中就有“金回回”(膏药)。
清末《续都门汇纂》有一幅《西域堂金回回》插图,并配《竹枝词》一首:“回回三代狗皮膏,祖像招牌竖得高。
冬夏桥头长供奉,子孙买卖不辞劳。
”邓云乡先生在《鲁迅与北京风土》一书中说“这些买卖和艺人在鲁迅先生逛护国寺时,只有极少数还在,如金回回膏药等,其他则都已没有了。
”鲁迅到北京是民国以后的事了,可见金回回在护国寺经营膏药至少半个世纪了。
金回回膏药的堂号名“西域堂”,铺址在宣内大街172号,即西单路口往南路西,紧挨着“老泰亚钢笔行”。
笔者电话采访金回回后人得知,金回回祖籍山东德县,金回回膏药发明在清乾隆年间,第五代传人金明。
金明有三子,大爷、二爷名字不详,三爷名永宽。
老哥仨因家事不合分家,二爷继承祖业,继续经营金回回膏药,其子名殿元,即第七代传人。
回医学专业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专修学年限:五年
开设院校:宁夏医科大学
开设课程 : 回医基础理论、回药学、回药方剂学、回医诊断、回医内科、回
医外科、回医妇科、回医儿科、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医学概论、现代医学
基础等
专业简介:回医学是中国宁夏回族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与疾病不断作斗
争而创造出来的医学体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培养目标
回医学专业目的是培养热爱回族医药事业,具有系统的维医基础理论和基
本知识,坚实的维医临床诊疗技能,必要的现代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能从事回族医临床工作和回族医科研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回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
理论知识,受到回医学临床操作和辨证施治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回医学
药理方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中国回族医药学历史渊源探索(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摘要】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中国回族医药学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梳理,认为中国回族医药学是我国回族先民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医药的精髓,逐步发展为独具回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中国回族医药学具有悠远的历史,其渊源可上溯到两汉时期中阿医学的初步接触。
【关键词】中国回族医药学;历史渊源中国回族医药学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于中世纪后叶随中亚、西亚穆斯林大批迁徒东土到中国后,输入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交融、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我国回族先民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医药的精髓,逐步发展为独具回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兼收并蓄了古希腊、罗马、印度、波斯及阿拉伯诸民族的医学思想与成就,并与伊斯兰哲学密切相关,其医学理论包括“真一”元气、阴(静)阳(动)、四元、三子、四气、四体液与体质禀性、疾病根源等学说,并将上述理论作为生理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自然、社会和身心同源、同构、同步运动和谐统一的生态医学。
中国回族医药学具有悠远的历史。
无论是从汉时中阿医学的初步接触,到盛唐、五代十国时期中阿医药学的融合与交融,以及宋金时期中国回族医药学的萌芽,到蒙元时期中国回族医药学的形成、明代中国回族医药学理论的提炼,终至新中国回族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无不和本民族的生存、文化等休戚相关。
本文仅从两汉至隋代时期对中国回族医药学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
1两汉时期,中阿医学的初步接触1.1西汉时期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欲联盟月氏,攻击匈奴的军事的使命而出使西域,亲历大月氏、大宛、康居等中亚国家。
该时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往来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时期。
回族历史回族医药文化发展史简介>医学方面的成就从唐朝、五代,穆斯林先民就开始在中阿医学领域进行交流,从阿拉伯世界带回了众多的医学著作。
据记载,唐代至五代时,中国穆斯林就曾将阿拉伯大医学家拉齐所译古希腊医学家盖伦的医著16卷带回中国。
宋代时期,药学和药材大量被传入中国。
元朝时期,更是伊斯兰医学在理论上概括、总结的时期,是中国传统医学与伊斯兰医学会通交融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在中国穆斯林医药大师们的努力下,译著了回回医理、方法与伊斯兰医学相结合的一些医学著作。
中国穆斯林在释译阿拉伯——伊斯兰医学、药学著作的同时,也编写了医药学著作。
晚唐、五代时期,穆斯林李珣编著《海药本草》医药学著作,共6卷,在这部著作中,李珣以其深厚的医学知识和素养,记录了上百种药物,还特别详细地向人们介绍了15种海外新药,并对这些新药的名称、形状、气味、主治、功效、用法都作了全面的说明。
这部著作丰富了中国医药学知识宝库,刺激和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理论的进步和发展。
《回回药方》是又一部穆斯林译著的重要医药学著作,这本书是明朝前期由众多的穆斯林集体合作完成,原书共36卷,现存残本4卷,全书用汉文写成,其中药物名、人物名、药方名多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
这部著作注重把中国穆斯林的药理、方法与伊斯兰医学有机融合起来,并注意吸收各种医学精华,译著编篡而成。
另外,元代杰出穆斯林医学家沙图穆苏·萨谦斋不仅传播回回医药学,还潜心研究中医,写出了《瑞竹堂验方》15卷以及一些中医名著,这些书主要记载了回族医学家在医疗方面的经验.回族医生忽思慧还将回回医药学与汉、蒙古、女真、维吾尔等民族的医药学和营养学结合起来,写出了《饮膳正要》一书。
这是集元朝以前中国营养学研究精华而完成的中国第一部饮食卫生和营养学方面的专著。
回族医学: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聊峙\,,匀弓西学,在中国民族医学的百花园里回族医学是一簇瑰丽的花朵.回族医学拥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糠远流长的历史在回族医学的发展沿革中-逐渐与中医学相融台,并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直到夸天-回族医学仍然是一座有待发掘的医药学宝库.回攮医学的源:起于公元9世纪的阿伯医学回族医学是以起于公元9世纪的阿拉伯医学为源头的.由于旧时称回族人为"回回"一所以回族医学又常常柱称为"回回医学".耸元g世纪中叶.阿拉伯J,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以希腊为主的西方医学.将希腊.罗马的几乎全部t要医学着作都翻潭成了阿拉伯文.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又用伊斯兰教世界观对西方医学思想加以改造.并结台自己的医疗实践.创建了阿拉伯医学体系囡此,阿拉伯医学在刨立之初-就是东西方文化相融台的产物-在阿拉伯医学发展的进程中.又融入了印度.中国等东方医学的知识,进一步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相交融的特色.柱誉为穆斯林医学鼻祖的拉奇{公元865~925年),在他所着的《医学大纲》一书中.汇希腊.罗马,叙利亚,渡蜥及印度的医学成就于一炉.成为这一时期量杰出的阿拉伯医学着作.公元l1世纪-着名阿拉伯医家阿维森蚺(公元8O~1O37年) 的《医典》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阿拉伯医学在理论上的升华.《医典》中迂收入了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经验. 中医脉学在公元10世纪之前就已经传八了阿拉伯国家《医典》中的许多脉象就是采自于王叔和的《膊经》.阿拉伯学者兼医家拉什德阿尔丁阿尔蛤母丹尼(公元1247~1318年)还主编了《伊尔汗的中国科圈回日1刃匿●●学宝藏》(又名《中国人的医学》) 一书.该书是包括了四部中医着作的阿拉伯文译本的医学大典.这些r都说明中医学对阿拉伯医学的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并使阿拉伯医学进一步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相交融的特色.公元g世纪之后.伴髓着回回民族在中国的形或以殛阿拉伯医襄的来华.回回医学俚在中国形成并发展了起来回族医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阿拉伯医学对中国的影响.最旱是妾I起于阿拉伯药物的{旨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潭远流长.早在公元蔚l39年{汉武帝建元=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此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豆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在隋唐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拄已很频繁.自0元651~7B9年,大食国(位于阿拉伯半岛)l最遣使者来中国选37寝之多,他们带来丁龙脑香等药物.波斯也28旋遣使来华.送来香料和药物.在宋代.盆元987~995年.犬食国又先后将乳香,自龙脑琥珀龙盐等药物进到中国公元1131年至ll62年,犬食国商人罗辛在福建泉州撒生意-仅贩卖的乳香就价值30万缗之巨在束元时期.一些阿拉伯医累桕缝来到中国.成为回回医学的开先河者公元1263年.元朝朝廷聘请阿拉伯名医爱薛I'F'nant,lsa1oh)为铮医.并掌管上都医药院.上都医药院是负壹回回医药事务的机掏.又名上都回回药物院.隶属于元朝的广惠司.设于上都(夸内鼙古正蓝旗东)al272年,元朝在大都c夸北京)或立了大都回回药物院此后.在明朝初年,又有编译注释的《回回药方》这一着名医籍问世.还有一些阿拉伯医家此爱薛更早来到中国.其中有着名的骨伤科大夫粱柱北宋神宗熙宁年问(耸元l068~L077年).一位阿拉伯骨伤科大夫来华,在开封定居.他曾在朝廷担任金疮供奉{骨科医生】,并被皇帝焉娃粱,爵名柱皇帝又赐其长子名爱.次子名婴后来.粱爰,梁婴兄弟辞去官职-在民间为百姓治病,因医术超群-求医者门窿若市,尤以接骨医术闻名于世-粱柱的后代,曾参与了元朝回回药物院的工作.到了明初.接骨医术已传至第九代.侍人梁季六,粱季七迁居南京开业行医,其接骨医术在南京家畸户晓.在束元明时期.以阿拉伯医学为源头.广泛吸引了中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的回回医学形成并发展了起来阿拉伯医学本来就是东西方医药文化相交融的产物.在传入中国后又进一步与中医中药相互借鉴,实现了东西方医药文化的第二次立融这反复的交流与融合.使回回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回回医学的理论体系一是以天人同一的"羹一理论为核心-以元气,阴阳,四元等学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回回医学的明阳概念显然与中医学的蹰阳艟念扁出一懑然而回回医学对阴阳,元气又有独特的阁释.认为元气的自然生化过程只有在不断地运动之中才能实现,动与静之间的此消镳盈.产生丁阴阳之分.静多动少者为阴.动多静少者为阳回回医学认为.以动静多少来阐释阴阳.更能反映阴阳的动态特性.回回医学理论中的四元"学说.不扁于古希腊医学中的"四元素"这里的"四元"不是4种物质元素,而是4 种生化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回回医学对于古希腊医学的吸收与改造回回医学理论还将中医的经络理论与阿拉伯医学中芙于脑的认识结台了起来-认为"脑者r心之灵气与体身之精气相为缔结而化"-萁作用为"纳有形,llf于无形.通无形于有形.是为百脉之总源.而百体之知觉运动皆籁焉."这些见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无疑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形成于宋元明时期的回回医学.就是这样兼收了当时东西方医学的精华. 构筑了其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成为传统民旗医学的一技奇葩.回回医书与回回医药回族医学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不少医学典藉.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变迁,许多回回医学的着作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回回医学着作中.最为着名的是《回回药方》.《回回药方》是产生于明代前期的回回医方书,作者性名.该书是多种阿拉伯医书方剂的编辑译注奉,原书共36卷一是体系完整的大型医方书.现仅存4卷明代抄奉的残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收中载有580采首方剂.内容丰富多彩-其中还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给亚历山太大帝的方剂.有相当多的医方是译自拉奇的《医学大纲》和阿维森纳的《医典》.书中载有数百种产自阿拉伯,希腊,罗马以及印度中国的药物名称.这当是东西方医药交流的成果.《回回药方》所载的骨折,脱位等伤损的治疗手法.也颇有独到之处.《回回药方》的编译与刊行.对中医学内,外科及骨伤科的发展与进步,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在《回回药方》刊行之前.置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药物交藏的影响.国内己出现了一些介绍阿拉伯药翱的药学专着-其代表性着作是李壬句的《海药本草》?李确(公元g07~g60年),字德润.唐五代时梓州(今四川三台县) 人.其先祖为波斯人.于隋代来华.唐韧时随图姓改姓李.《海药本草》是一部记载海外药翱的专着.对产于太食图的绿盐(可浩眼疾}一石蒜麓,巩石,莳蕾等多种药物的功能有详细介绍. 回回医学的着作.还有成书于《海药本草》之前的《南海药谱》和《酉阳杂俎》,咀及或书于元代的《忒毕医经》和《瑞竹堂经验方》等.此外.回回医学的成就还散见于一些中医学书籍中.例如.明初编修的《普济茎霎辜}斓霉目;=j;菱+囊耋磊j至缱彝●一lI檀麓容袁上4-直j|t邻鄙蛙麓瓣囊詹二一撞硅..一一萋《丰草纲目中收录了李}目Ⅸ海药奉草中的茼物14种方》,在"眼目门中载有回回眼科医方7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介绍了来自太贵国,波斯等阿拉伯国隶的多种药物.并转引了《普济方》中的回回医方3首.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则记载着来自波斯的"服牛乳补虚破气方{据记载,此方曾治愈了唐太宗的"气痢").这些中医典籍中收录的回回医学内容.已成为研究回回医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在回回医学的发展进程中.还产生了许多享有盛誉的医药名品.白敬字眼药就是其中之一.元代医索白敬字-借鉴阿拉伯医学,剖{}|了白敬字眼药.其后人继承他的事业.于明朝永乐年间开设了白敬字眼药铺.生产销曹眼药和各种膏丹丸散.到清朝束年-已发展为药厂.有工人300余人-药品种类也不断增多.1g05年之后-白敬字的第16世孙白泽民继承祖业并对药品的{}I造和经营进行了改革,生产的药品不仅在国内事誉四方.还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回回狗皮膏".亦是享有盛誉的回回传统药品.回回狗皮膏在北京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园疗效显着而颇受群众喜爱.苏州文人张子秋,迁特意写了一首《续都门竹技词》.对回回狗皮膏加赞誉.此外,清代安徽安庆人马春和集祖传秘方配制的马春和膏药.也是回回传统医药一对治疗痈疽,肿块颇有奇效.在近代和现代-有不少回旅医家享誉杏林,如着名外科医煮T庆三和他的传人哈锐川,越炳南等.在这些回族医煮们早已与中医学相融台的医术之中.也依然保留着传统回回医学的一些特色清真食疗与养生保健回族还有着颇具民族特色的清真食疗方法-其内容包括居暮饮食习惯和牛羊肉药用等一些以牛羊肉为主料.配以药物的食疗方法t如"羊肉黄芪汤"等t历史悠久-确有实效,早已杖古代医隶所推重.成为中国传统食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代t曾任饮蘑太医的忽思譬撬着了《故膳正要)一书.《故■正要》或书于133O年t是我国现存■早的营养。
维吾尔医药的介绍词
维吾尔医药是一种源于中国新疆的传统医学体系,起源于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这种医学体系以古老的哲学理念和治疗方法为基础,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维吾尔医药采用了各种天然草本植物、动物组织和无机矿物等自然物质,经过独特的加工和制备技术来制作各类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内服、外敷、针灸和按摩等方式使用,以调理人体的内外平衡,治疗疾病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维吾尔医药在新疆地区广泛应用于世代相传的治疗实践中,对于一些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有独特的疗效。
其独有的药物制备技术和治疗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地医学专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学产生了交流与融合。
维吾尔医药的特色在于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药物和疗程。
同时,它也倡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和心理调节等,以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维吾尔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还对当代人们的健康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32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8年1月第5卷第1期Jan.2018,Vol.5,No.1回医药中有关睡眠药物的文献辑述蔡霞1 刘艳骄2(1 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43;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回族医药文献的复习,初步整理了回族医药文献中有关睡眠药文献,由于回族医药包含着部分新疆草药在内,也有来自阿拉伯国家的香药,这是很正常,但仍然有民族色彩,还有待有待研究。
通过对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文献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回族医生临床应用回草药治疗睡眠障碍,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回回医学;睡眠障碍;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R281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7130(2017)01 032 034LiteratureCompilationofSleepMedicationinHuiNationalityMedicineCaiXia1,LiuYanjiao2(1BajiaoCommunityHealthCenterofShijingshan,Beijing,100043;2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Abstract BasedontheliteraturereviewofmedicineformHuinationality,preliminarycollecttheliteratureaboutsleepherb.ItisverynormaltocontainsomemedicineformXinjiangandArabcountries.Howeverthereisstillnationalcharacteristic,remainstobefurtherstudy.Studyingtheliteratureofbotanical,animalandmineralmedicines,provideussomereferencesforclinicalapplicationofmedicineformHuinationalitytotreatsleepdisorders.KeyWords Huinationalitymedicine;Sleepdisorders;Literaturereview 回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继承古代阿拉伯人医学与祖国传统医药文化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传统医药,是我国回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的医药成果,也是回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经验总结,回医本草文献中有关睡眠的药物文献,体现了回医在药物,食物中对睡眠的认识和实践,作为睡眠医学的研究者,对回医药睡眠药物的文献加以整理,以赐读者。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百年传承之路回族医学崇尚自然疗法,而张氏回医正骨的祖祖辈辈们行医问病时重视民族习惯,忌用回族禁忌的药物与制剂,保持回族习俗,也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这样的道德规范培养了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回族医生,为回族和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百年传承当流星划过天宇之后,它的光芒就会隐匿于漫天的黑夜中,当浪花拍打在海岸上后,它的身影就会消逝在静寂的沙滩上,当时间行走在历史之中,它的行踪就会流逝于悄然的旅程中。
在一切还有可能之前,希望我们的步伐还来的及。
自古华夏就有着浩浩荡荡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但是就是在这么长的历史潮流中,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和保护不足,就像当年清末的道士塔一样,至今每个在敦煌旅游路过它旁边的时候,悠久的叹息声飘荡在空旷的天际之上;在云南的香格里拉,一座叫做“独孤宗”的古城却在一把大火中烟消玉损;在北京这座具有中国古都气息的大城市也逐渐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覆盖。
一时之间,整个中国的文化遗产仿佛行走在消逝之中。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那就是在十多年的时候出现的举国震惊的大事件,那是在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非遗”成功,此事一下子刺激了不少国人的民族情感,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非遗”的重要性。
2004年8月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要求各国采取法律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弘扬。
2005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正轨。
从目前,我国文化部已于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2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986名,涵盖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和民俗十大类。
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开展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
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
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
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在所有科目中,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阿拉伯人与邻国的交往,邻国文化随之在阿拉伯诸国渗透,并互相补益,医学上也是如此。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过:“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中阿于公元651年正式友好往来,医药方面的交往也兴于此时。
因此许多阿拉伯学者,特别是一些哲学家不断总结自己民族的医疗实践经验,同时还将其他国家的医学著作译成阿文。
如格夫退叶在《哲学家传记》一书中提到:“巴士拉医生马西尔朱卫是哈里发奥马·阿不杜·阿齐兹时代以色列学者,其真名叫马西尔·吉斯,精通医学,在奥马尔时主持翻译爱赫兰·格斯的医学著作,成书于哈里发穆尔时代,他的另两部著作是《食物的力量及益损》和《草药的功能及益损》”。
在哈里发奥马尔时代(公元717年至719年)还请精明医生充当教育和医学顾问。
倭玛亚王朝的另一个哈里发哈立德·叶其德是第一个将希腊文天文学、医学、化学等专著译成阿拉伯文的人,由于其哲学、文学修养高深,贡献卓著,被阿拉伯后世学者称为贤哲。
不言而喻,随文化交流,医学理论的相互补益渗透现象在后世阿拉伯医著中不乏其例,这与中国中医药著作的《海药本草》《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记载阿拉伯医药同属一理,都是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