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之东南亚 教案-高中区域地理

  • 格式:docx
  • 大小:16.19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之东南亚—教案

一、内容标准

课标要求:区域地理是高中教学的必要载体。

课标解读:基础知识是教学载体,不是主体,只是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在这里种地,种高中地理知识,收获高考成功。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目标解读:

本节通过探究“东南亚”,进一步总结研究区域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时,对如何构建问题的框架存在困难,对如何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存在困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学习目标:⑴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⑵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世界地理”是“区域地理”的核心内容,“东南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复习区域地理提供了依据。在内容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初中教材选取典型的“东南亚”为例,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对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3.版本兼容

各版本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内容编排上的的差异,鲁教版更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更侧重对社会经济环境的阐述。

四、教学设计

位置、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回答。

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 方法点拨:

描述区域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地势,

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

2、 气候 方法点拨:

注意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

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和气温年较差等)和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3、 河流

4、 自然资源

参考东南亚地形图总结东南亚(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描述)地形特征并注意

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

参照东南亚气候类型图,读出东南亚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及成因。

完成学案,了解东南亚河流特点和主要资源。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东南亚自

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读图、析图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和城市

小结:人口、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

2、农业

3、工业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通过阅读完成学案初步了解东南亚工农业主要特点。

探究活动(约25分钟)【探究活动1】

出示泰国香稻种植相关资料。

点拨提示:

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思路(除题目中

提到的有利条件外还要注意不利条

件)

总结点拨: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

政策、技术

结合材料分析泰国香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并结合其发展经验谈谈对我国水稻种植

的启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材料,在充分思考

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找代表展示,注

意相互评价与补充。

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出示东南亚水果大量出口的相关材料

点拨:分析东南亚的优势条件,中国的市场条件,中国和东南亚的交通。

【探究活动2】

出示马来西亚木材加工业的相关资料。

学生讨论展示时教师注意指导,可适时发言参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引导并板书归纳学生的要点。学生依据参考答案在学案的规定位置做

好整理。

根据材料,分析东南亚水果大量出口到中

国的优势条件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探究一归纳的方

法,学以致用,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合材料分析马来西亚发展木材加工业

的条件,为实现材料中2020年的目标,

马来西亚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学生根据材料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交流研讨,总结答案并展示,注意相互评

价与补充。

培养学生通过图

表感性认识、获取

知识、分析东问题

的能力;锻炼学生

正确使用地理术

语,培养学生自

信,实现小组合作

探究,学会交流、

倾听与分享。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题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