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告文化内涵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传递商业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以及促进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广告文化有着许多不同的内涵,下面将从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中西方广告在创意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幽默感的表现,通常采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例如,美国的超级碗广告经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搞笑的台词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偏向于情感化和故事性的呈现。
中式广告通常会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和走心的台词来打动观众的心灵,以此来传递产品的卖点和价值观。
其次,中西方广告的审美理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视觉冲击和创意设计,在制作上追求高质量的特效和视觉效果。
它们通常更注重品牌形象的表现和产品的外在特点。
中式广告则更注重情感和美学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中式广告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家庭、友情和爱情等,试图通过这些情感共鸣来激发观众对产品的兴趣和信任。
此外,中西方广告的文化背景也会对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
西方广告文化源于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
因此,西方广告经常以个人为中心来塑造品牌形象和推销产品。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加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在宣传中更加强调家庭、集体和社群的观念。
这与中国社会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情味较重的文化传统有关。
最后,中西方广告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所区别。
西方广告更加注重大众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它们通常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来推广品牌和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广告更注重近距离传播渠道,如户外广告、电视购物、微信朋友圈等。
此外,中国的口碑传播也非常重要,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自己身边人的推荐和评价。
综上所述,中西方广告文化在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创新和幽默感,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大众传播渠道;中式广告更注重情感和故事性,强调家庭、社交关系和近距离传播渠道。
广告创意看中西文化差异1、从广告创意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1.1中西方价值取向的差异下面广告创意中的具体例子来说明体现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中的差异。
在中方制作的一个宣传咖啡的广告中,广告的画面中是一个正在喝咖啡的祖孙两个人,爷爷边喝咖啡边让孙子看之前的旧照片,并说到:"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一个人喝到这种咖啡,一定会有很多朋友围过来,现在咖啡有了,朋友却越来越少了。
"之后出现一个画外音是中秋过节,多联系一下朋友吧。
之后就出现了咖啡的牌子。
通过这一则广告,虽然是对咖啡的宣传,但体现在广告创意里面的是满满的友情的怀念,看到了中华民族中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要人们更加重视友情。
而西方的一个宣传酒的广告中,画面中是一个年轻人在喝完酒之后,发现自己被朋友恶搞,在自己的耳朵和身上穿了很多的金属环,之后出现该产品的宣传语。
在这个广告中体现出来的是西方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表现出西方人个性的张扬,并且不拘一格。
1.2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中西方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是我国的民族思维方式是抽象的,而西方民族的思维则g二是具体化的。
在广告创意中中国多是篇幅较长的广告,而西方则是篇幅较短,并且语言精练的内容,广告的创意多是首先是小段很有意思的广告之后出现产品的宣传语。
西方的广告中多体现的是一种直接的感觉,广告中使用的语言很精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但是中国的广告则是相反的创意理念,中国的广告一般都会使用感性的语言描述广告的背景,不会直接的进入主题,而通常广告开始之前的一大部分的铺垫均是和广告宣传的产品没有关系的,通过一个故事最后引出广告宣传语。
例如有一个口香糖的宣传广告中,广告的画面中是一个女生在零售店里面买东西;最后结账付款的时候付了两瓶口香糖,之后拿走了一瓶,当她刚要走出店的时候,收银员男生对女生说:"你的益达",女生回头以一个甜美的微笑说:"是你的益达"。
这个广告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一个浪漫并且甜蜜的场景赋予口香糖一个新的感觉。
分析主要是国内外商品广告,选取几个特例来进行分析。
Part1 :Chinese prefer to show the benefits of the products. Westernads prefer to show people enjoy the ads.Reason:中国国民具有强烈的稳固心理,追求安全性,中国经济条件的制约,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更注重产品的物质利益。
西方国家经济高度发展,人们更注重产品的附加值,心理利益,产品体验Example::香水Analysis: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广告特点一般是紧扣产品的特点,将它非常实在、非常直接的展示出来。
西方的广告一般可以跳脱出商品本身,不拘泥于此,但是又能够在准确的把握商品的特性基础上生动形象的的展示出产品的魅力,能够在不经意间征服消费者,给人们推理的空间。
Conclusion:由这些广告我们可以得出,中外的文化不同,导致了中外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中国的思维更加的偏向直觉性思维,注重感性认识带有强烈的直观性,西方的思维则是更加的偏向逻辑理性思维,更加写实。
Part 2:Chinese ads prefer to show the product can bring benefits to the collective. Western ads pay more attention to personal feelingsExample:多乐士广告Analysis:中国的广告更多描绘的是一个产品能对整个家庭有着良好的作用,强调家庭与集体的概念。
而西方广告则是更多的是采样抽象的手法描述一件商品对个人的影响。
Conclusion:我们从广告表现上出现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上的文化差异。
中方更看重家庭集体,可以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西方更关注个人,将个体的自由性与独立性放在绝对独立的位子上。
P art 3:中国的送礼广告更多体现出的是对人的尊敬,西方的送礼广告则更多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爱。
《中外广告文化内涵浅析》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各领域都沉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告业亦是如此,我国广告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也跻身入了世界广告先进国家行列。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我国与外国(主要指西方发达国家)广告整体风格、广告创意、广告语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广告风格差异中国人素来有着含蓄、沉稳的传统美德,在塑造广告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走上中规中矩的传统路线,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留下凝重的整体印象。
国外的广告则往往幽默、风趣,带给人轻松随和的感觉,这大概也由西方人开朗活泼、热情奔放的性格所决定的。
大多数中国广告,总习惯于牢牢扣住商品的某一特点,然后将这一特点用非常实在、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很难超越商品本身,也很难给受众带来接受的轻松与愉悦。
例如做茶饮品的广告就会举者产品说:某某茶,经过多少多少环节的精心制作,芳香天然、口感纯正;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水就必须依托于乌黑亮丽的长发,做化妆品广告便少不了漂亮迷人的脸蛋。
而国外的优秀广告作品一般能跳出商品做广告,不拘泥于商品,但又能在准确把握商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征服消费者。
诙谐幽默、轻松愉悦,是构成西方广告的主调。
能让观众体会到一些广告外的东西,甚至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
二、广告创意差异广告创意,指的是为了塑造品牌形象、体现商品个性而进行的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成功的广告创意会让人耳目一新,或者使观众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能使人愉悦地接受广告的信息并长久地记住产品;而失败的广告创意是难以使人得到心灵的震撼的,让人过目即忘。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很低,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我认为这些观点过于偏激,有崇洋媚外之嫌。
中西方广告文化要素的对比分析内容摘要:在中西方广告发展的进程当中,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其在文化要素等诸多层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尝试从中西广告文化的特点入手,对其文化要素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广告文化对比分析随着广告行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在广告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的深入和广泛。
在不断的广告行业的互动过程当中,其在各自发展中的文化特色也在不断的凸显。
因此,从中西广告文化的要素入手,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区别,对于促进整体的广告行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告文化要素的内涵在探讨中西方广告文化要素的差异之前,从广告学的理论出发,探讨广告文化要素的基本内涵是其重要的发展基础。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广告文化要素的内涵是广告内涵的延伸。
在当前的学术领域,围绕广告文化要素的内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比较普遍的共识。
宏观层面的广告文化要素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广告文化要素中的理念。
在诸多的广告文化要素中,理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谓的理念就是在进行广告创作的过程当中,所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准则。
例如,当前,在广告制作的过程当中,倡导绿色广告的理念正在不断的突出。
所以,广告文化理念的不同,其在具体的呈现方面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次,广告文化要素中的媒体。
从广告表现的基本形式上来看,媒体是广告制作者进行相关的广告文化传播的主要介质。
因此,从这个范围上来看,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广告表达中的作用也在不断的凸显。
例如,在当前的信息网络社会,依托互联网的各种新型的媒体也在不断的将广告的编排与制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这一点随着广告在社会环境中所影响与覆盖的范围不断趋于广泛化,媒体的价值与意义也将会表现的更加淋漓极致。
最后,广告文化要素中的基本原则。
原则与理念,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相似性。
但是,从理论的层面来看,广告文化要素在基本的原则方面的要求是对基本的理念层面的一种细化与延伸。
从广告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文化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按照地理位置,文化可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以中国为代表,西方文化以西欧、北美为代表。
广告语言是广告中所运用的语言,是广告借以传递商品信息和服务信息的各种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声音语言、图画语言和动作语言。
一、广告语言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中国传统哲学观念是天人合一。
大陆农业型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认为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
在实践中,人们强调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
如:太阳神口服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保险公司——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生保险;绿得饮料——自然的饮料,自然的选择;爱护绿地——花草有情人有爱。
西方传统哲学观念是天人二分。
西方的海洋工商型的经济模式决定了西方人“主客而分”的思想,他们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
在实践中,承认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同时,重视人对外物的征服和改造。
如:万宝路香烟——横扫美国,再创高峰,万宝路销量第一;取暖器——阳光属于你;灯具——我们愚弄了太阳。
二、广告语言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告诫人们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保护的,什么是使人害怕的,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耻笑的,什么样的事情会使人们团结起来。
价值观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人们在选择或评价某一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取向原则。
中国文化以“整体”作为价值基础,个体包含在整体之中,整体利益是每个个体所围绕的核心及追求的共同目标。
当代中国尽管国门大开,各种观念纷至沓来,但维护整体利益仍然是主流的价值取向。
如:长虹——产业报国;中华牙膏——四十年风尘岁月, 中华在我心中;脑白金——送爷爷、送奶奶、送外公、送外婆、送叔叔、送阿姨、送哥哥、送姐姐、送弟弟、送妹妹;青岛啤酒——喝了一口青岛啤酒,等于喝了一口家乡水。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广告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
中古英语时代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
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
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
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广告语言及其表达。
典型的内部融合型的中国与外向而又开放的西方国家在广告语言文化方面又有怎样的异同呢?一、宗教信仰自古以来,中国就受到儒家,佛教,道教的深遠影响,这在我们的汉语言词汇中有着显著的体现,比如:凤凰涅盘,龙凤呈祥,孔孟之道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融合,这些影响中国国民的宗教思想在众多广告语言和广告商标中出现,如铁观音中的观音,凤凰卫视电视台,以及金龙鱼花生油中的龙等等,都来源于我国的宗教传统。
而西方文化由于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围绕着基督教和希腊神话逐渐发展。
在众多文学著作和历史事件中都可以找到这两者的影子,在广告语言中也是频繁出现。
例如,Enjoy Quaker Oats.这是一则美国贵格麦片广告。
Quaker是基督教中的贵格教派,教义是纯洁,忠诚,果断,坚强等,用在这里来强调该麦片的纯净,公司注重信誉。
某香水广告的广告语是You dont have to be an angel to wear it.这其中,Angel原来是指基督教信仰中上帝的使者或者侍者,这里指该香水适用于美丽,纯洁,善良的人。
二、价值观差异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巨大差异。
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整体呈现集体取向,集体主义精神受到社会崇尚。
这体现在商业广告语中的民族情结和家乡情结。
例如,某文化传播公司的广告语:繁荣民族文化,传播艺术经典;海尔集团的宣传标语:海尔,中国造。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广告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代表了该地区商业发展的水平和审美观念。
中西广告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的不同特点和商业理念。
首先,在广告创意方面,中西广告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情感表达和创意的张扬,通常采用幽默、悬念和情感化的手法,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中国广告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介绍和实用性,追求更加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其次,在文化传承方面,西方广告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思维。
他们常常通过明星代言或者与时下热点话题结合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而中国广告往往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
中国广告常常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和用户喜闻乐见的元素,以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共鸣。
另外,在价值观方面,中西广告文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常常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选择,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追求。
而中国广告则更加注重集体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中国的广告往往以家庭、友情和社会关系为主题,以展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为目标。
最后,在传媒渠道方面,中西广告文化也有所不同。
西方广告善于利用各种平台和传媒渠道,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告传播。
而中国广告多以电视广告为主,尤其在大型综艺节目等重要时间段进行推广。
总的来说,中西广告文化在创意、文化传承、价值观和传媒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两种文化背景和商业理念的不同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且为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参考。
中西广告文化在创意、文化传承、价值观和传媒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商业理念的不同所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并为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参考。
首先,中西广告在创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情感表达和创意的张扬,经常使用幽默、悬念和情感化的手法,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西方文化的广告文本语用分析与比较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广告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断在不同文化中流传。
因此,通过对中西方广告语的比较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还可以为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语用分析与比较1、语用分析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及其含义进行分析的学科。
在广告语中,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文化背景以及接受者的阅读反应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广告效果的达成。
例如,中西方在表达产品功能时的差异,以可可银行为例,在中国,它的宣传广告语是“安全可靠的银行”,而在西方,同样的宣传广告语则是“最受欢迎的金融服务机构”。
这一组广告文本语进行了语用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文广告语中看重的是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功能属性,而在英文广告语中则突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对品牌的喜爱。
此外,习惯和情感领域也是广告语的重要语用学分析领域。
以中式文化广告语为例,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的美好渴望。
西式广告语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出彩且让消费者强烈印象深刻,个性强、引人注目。
中西方广告语的比较,展现出了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和情感体验的语用关系。
2、语用比较(1)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广告语创意提供了不同的灵感。
中式广告语常常强调传统的信仰观念,比如尊重长辈、重视分内的职责和仁爱之心。
而西式广告语更加注重创意和差异化。
以手机广告为例,在中国市场上,厂商通常通过手机品质、功能、花式壳等方式进行推广;而在西方市场上,厂商更倾向于用美女姿势、思维火花等方式进行宣传。
(2)市场需求中西方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时尚类别广告中,西方广告强调时尚波动不定,多样性、创造性和独特性,并注重实际功能和时尚使用的可能性,而中国广告强调文化的永恒和传承,强调福利、情感需求、防御、恐惧、不安或团体关系等复杂的诉求。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中西广告文化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特点和方式。
在西方文化中,广告通常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市场竞争。
西方广告强调个人成就、个人权利和个人满足感,它们通常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体的需求和欲望。
此外,西方广告通常更加直接和明确,强调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以吸引潜在消费者。
西方广告也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广告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
中国广告强调家庭、团队和集体的价值观和利益,它们通常更加侧重于传递社会情感、群体认同和共同价值观。
中国广告也经常使用故事、寓言等文化元素,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
此外,中国广告通常更加间接和含蓄,注重传递文化意义和价值观,以营造品牌的独特魅力和亲和力。
另外,中西广告文化在审美和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通常更加注重创意和艺术感,追求独特、吸引人和有趣的视觉效果。
西方广告通常采用明亮、多彩的色调,以及大胆、简洁的设计元素。
而中国广告更加注重传统美学和平衡感,在设计上更加谦逊和温和,注重和谐统一的整体感。
总体而言,中西广告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强调,以及直接和间接表达的方式。
西方广告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利益,直接宣传产品功能和效果,而中国广告更加注重社会情感和共同价值观,含蓄地传递文化意义和品牌价值。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社会价值体系的不同,同时也体现了广告在传递文化价值和引导消费观念方面的作用和作用。
广告作为商业传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引导消费者行为、塑造文化价值观等。
在中西广告文化中,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这反映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和传播方式。
首先,中西广告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市场竞争,强调个体的需求和欲望满足。
浅析广告的文化内涵[五篇范例]第一篇:浅析广告的文化内涵浅析广告的文化内涵广告是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体,它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
这种文化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的痕迹。
早在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
无疑,广告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还蕴藏着某种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而这些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成功的广告往往有其深厚的时代文化内涵,它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
本文拟从一些广告实例入手,对部分广告所反映的背景文化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流行文化的展示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形式。
广告必须在紧追时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因此,广告是流行文化的施展舞台。
如利用名人效应、权威效应所做的广告宣传,表现了当代文化的特征。
许多商家往往会借助名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树立商品或品牌的良好形象。
宝洁公司的“舒肤佳”香皂和“潘婷”营养洗发露,分别以“中华医学会”和“瑞士维他命研究院”两个权威机构的认可向消费者推荐,很快使商品流行起来。
这些广告的成功,无疑都巧借了当代人对名人的崇拜和对权威的信任心理。
另外还有的表现为:标新立异的物质追求、自我完善的个性显示。
如南京天纬无线寻呼台的报刊广告画面登载了一个十分聪颖的小伙子的头像,他的头上居然还有头的叠影,广告词让我们恍然大悟,“既然你目标更高,为什么在乎人家说你眼界太高?”这个广告是在消费者个性追求上找到了连结点,反映了富有朝气、不敢平庸的的年轻一族强烈的自尊、自信。
再如,宝洁公司“飘柔”洗发水的广告主题为“表现最好,自然全国流行”,充分运用“赞赏”手段来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期望值,反映的是人们渴望在大众面前展露自己的优点,并获得众人的认可和赞赏。
而非常可乐——“年轻没有失败,非常可乐,亮出你自己”;雪碧——“我就是我,晶晶亮”等饮料广告,更是代表了当代青年人突出个性,尽展个人风采的心理倾向。
中外广告语表达艺术赏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广告事业也出现了一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
几乎所有的大小企业和社会公益单位,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并使自己的产品和宣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重视制作成功的广告,甚至不惜用重金向社会征集优秀的广告语。
那么优秀的广告语,其艺术魅力究竟在哪里?下面我们不妨对一些中外优秀广告语分类作一番赏析:一、独特新奇广告语的独特、新奇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独特、新奇,二是手法上的独特、新奇。
伯恩巴克曾经设计了这样一幅广告:标题:慷慨的旧货换新副标题:带来你的太太只要几块钱我们将给你一个全新的女人正文:为什么你硬是欺骗自己,认为你买不起最新与最好的东西,在奥尔巴克百货公司,你不必为买美丽的东西而付高价,有无数种衣物供你选择——一切全新,一切使你兴奋。
现在就把你的太太带给我们,我们会把她换成可爱的新女人——仅只花几块钱而已。
这将是你有生以来最轻松愉快的付款。
口号:做千百万的生意赚几分钱的利润这则广告的“魔术就在商品之中”,给人的印象是独特、新奇,富有吸引力,如果离开商品本身的性能和特点,以一种直解的方式表达,显然效果会差得多。
又比如,“威力”洗衣机的广告,它没有对产品进行正面的介绍,而是通过一段情真意切的旁白,并结合纯朴的山村画面,而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的:妈妈,我又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奶奶,梦见了你。
妈妈,我给您捎去一样好东西。
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画面上出现的是在溪边洗衣的辛劳的母亲,看见女儿捎来的洗衣机,疲惫的脸上洋溢着欣慰满足的笑。
这则广告确实使消费者深受感动,广告由此也就获得了成功。
二、幽默风趣根据消费者和广大公众的心理,别出心裁、引人入胜,巧妙而幽默地刺激广大公众的兴趣。
英国伦敦闹市区有一家小饭店一直生意清淡,门庭冷落,后来该店制作了一个广告挂在门外:本店卫生到家,食物当中任何时候也找不到令阁下恶心的毛发,因为本店所有工作人员均秃顶。
中外广告文化内涵浅析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各领域都沉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告业亦是如此,我国广告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也跻身入了世界广告先进国家行列。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我国与外国(主要指西方发达国家)广告整体风格、广告创意、广告语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广告风格差异中国人素来有着含蓄、沉稳的传统美德,在塑造广告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走上中规中矩的传统路线,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留下凝重的整体印象。
国外的广告则往往幽默、风趣,带给人轻松随和的感觉,这大概也由西方人开朗活泼、热情奔放的性格所决定的。
大多数中国广告,总习惯于牢牢扣住商品的某一特点,然后将这一特点用非常实在、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很难超越商品本身,也很难给受众带来接受的轻松与愉悦。
例如做茶饮品的广告就会举者产品说:某某茶,经过多少多少环节的精心制作,芳香天然、口感纯正;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水就必须依托于乌黑亮丽的长发,做化妆品广告便少不了漂亮迷人的脸蛋。
而国外的优秀广告作品一般能跳出商品做广告,不拘泥于商品,但又能在准确把握商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征服消费者。
诙谐幽默、轻松愉悦,是构成西方广告的主调。
能让观众体会到一些广告外的东西,甚至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
二、广告创意差异广告创意,指的是为了塑造品牌形象、体现商品个性而进行的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成功的广告创意会让人耳目一新,或者使观众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能使人愉悦地接受广告的信息并长久地记住产品;而失败的广告创意是难以使人得到心灵的震撼的,让人过目即忘。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很低,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我认为这些观点过于偏激,有崇洋媚外之嫌。
由于文化意识的不同,中外广告在创意上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创意水平上的差异,而是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的差异。
例如南昌啤酒的一则广告通过刻画七八十年代南昌市区一条小巷,以及南昌啤酒给小巷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温情,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使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看过的人心中充满了温暖,它充分调动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的融入,使许多人乐于接受,并在心灵上深受震撼。
澳洲啤酒的一则广告则充分运用了西方的宗教文化,描绘了两个不同教派的人群气势汹汹地向对方阵营挺进,最后竟然绘成了一副巨人喝啤酒地图画,黄色派人的涌进正像啤酒一样"流入"红色人群所组成的巨人嘴中。
气势宏伟,创意新颖。
再看美国的百威啤酒,则选取一批蚂蚁作为广告的主角,赋予蚂蚁这种动物以人化,以一种夸张、幽默的风格来表现啤酒这一真正的主角。
日本的三得利啤酒的一块路牌广告上,展现的是一片山水环绕的图景,广阔而宁静,于现代都市喧嚣外给人以一种宁静、安详之感,仿佛看到它的人已回归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再来看看中外汽车广告创意的差异:雪佛兰汽车有一则广告很大气,以金属质地的雪佛兰标志极为显眼,以绳子的中间环扣形式来表现,准确的呼应了它的广告语“对雪佛兰而言,安全可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广告诉求十分清晰、明确,突出了它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这有似于十四届亚太广告节上的一个获奖电视广告的创意,拆电视机如同拆毛线衣,又用织毛线衣的方式织出了一部电视机,说明了产品的精细,内在结构一环紧扣一环。
而在中国,汽车广告多采取直接表现汽车功能或外观的方法,常见的是直接描绘汽车马力强劲、安全节能的特点。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他们想从汽车上得到的是“节能”“ABS”“安全气囊”等,中国广告主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日常使用中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国外广告更注重的则是广告的艺术性,许多西方国家消费者除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外,还很注重产品的附带价值,注重产品带给人心灵上的感受。
奔驰汽车有一则“天堂之旅”的广告,并没有描绘开奔驰车美好、正面的情形。
而是勇敢地通过表现一场车祸,提醒观众坐车时要注意系好安全带,它既是一味“预防”灾难的定心剂,也是一张天堂之旅的回程票,这不仅为公益事业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也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奔驰”这一位善良的使者。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意识影响深刻,万事求吉利,如果一味模仿,在中国汽车中做这样一则广告则未必适合。
从中外啤酒、汽车广告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广告创意的差异并不在创意水平的高低上,而是在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公众的文化接受习惯不同、商品的消费环境不同、公众的文化层次不同以及广告的发展阶段不同。
广告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切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能够给观众带来感触、感动就是一个成功的创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心理是不同的,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意,同时要注意广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使广告新颖独特、幽默风趣,还要注重在广告创意中注入情感因素,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广告所产生的意义得到升华。
(三)广告语的差异中国人创造广告特别注重广告语的设计,的确,一个成功的广告语能铸就大半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在广告内容上,我国广告语大都注重以传统美德为基础并与时代精神联姻,树立起正确正面的广告形象;而海外广告语则注重直接宣传企业与产品。
为表店做广告,国内可能会告诉观众“夺秒争分,须知创业艰难,时不我待,同心协力,事在人为”,抓住一切机会表现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消费者,而另一家表店的广告则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戴了手表就提升气质的感觉。
在表现形式上,国内广告语遣词用句大都严谨、工整,且喜欢用诗句。
而海外广告语多趋向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常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眼镜店,国内广告语是“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是对仗工整的诗句。
海外广告语则以幽默方式作温馨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
这个广告用的是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消费者备感亲切、备受感动。
在表述风格上,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直接;如金六福酒“金六福酒,中国人的福酒!”而海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风趣、活泼。
如美国一家美容院:“请不要喝和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女人调情,她可能是你的外婆!”新的世纪有新的要求,中国广告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广告人应从中国广告的具体环境入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
中外广告既有共同之点,也有可相互借鉴之处,我们要研究、了解当今国际广告潮流,锐意改革,才能赶上国际广告主流的发展。
我国有着渊远留长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处处闪现着璀灿的文化,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告创意资源。
立足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只要我们奋勇前进,勇于创新,必能开创我国广告世界百花盛开的新局面广告设计与制作是用具象的图像、文字、符号和音乐对广告创意概念的表现,属于广告运作中的“执行”部分。
可以说,广告策划及广告创意最终是否能够完美地展现在广告对象面前,取决于广告设计与制作水平的高低。
本章简要介绍了广告文案的基本概念、构成元素及撰写要点,并介绍了电子广告和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流程。
人才培养目标、从业岗位根据对广告公司、装潢公司及相关企业单位的调研与专家咨询会信息,确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业岗位与能力要求如下:(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造型能力、熟练的计算机设计软件运用能力、掌握广告与装潢设计制作技术,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富有创意的能够独立从事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室内外装潢设计并熟悉相关制作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从业岗位毕业生适宜在广告、印务、装饰装潢、设计室(院)以及报社、商贸、房地产开发等各类企业从事广告、平面、包装等视觉传达类艺术设计与制作及室内装潢设计工作。
专业开设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即先根据对广告公司、装潢公司及相关企业单位的调研与专家咨询会信息得出毕业生从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再按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三大构成、版面设计、CIS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
还配备有相应的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绘画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如Photoshop专用周、3DMAX专用周、效果图专用周、Coreldraw 专用周、网页动画设计专用周等。
另外还开设了广告史、设计心理学、工业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等课程来丰富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与鉴赏能力。
平面设计师设计基本常识A4幅面画册及宣传品设计常识:A:最小字体不能小过5号,常规在8号左右;标题最大应掌握在10-18号。
B:标题与正文之间层次脉络清晰(通过段落、字体、大小、粗细、色彩、图标等方式标示)。
C:字距须小于行距,且行距一定不小于字距2倍,3-4倍较佳。
D:请留意勿出现文法错误及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请修改。
E:非个性版面设计,严格执行对齐原则:请将该对齐的地方对齐、且有一定规律可循。
F:字体使用在同一本画册或同一版面里不宜超过三种以上,若非活泼类主题请选用宋体、黑体及楷体类等标准正规字体。
G:色彩请善用:一般情况下请勿直接使用纯色,且非活泼类主题同版面色相勿超过三种,且应根据设计主题确定一个主色彩。
H:图片有任何问题请修正,包括脏点、色彩、瑕疵、毛边模糊等非正常要素。
I:请勿将图片垫底使用,迫不得已或是设计需要,文案尽量放在图片空白的位置。
J:深色背景上请慎用深色字体(或图片),浅色背景上请慎用浅色字体(或图片)。
K:正常情况下,画册装订侧边正文边距距一定大于裁切边距,正常在1.5-2倍为宜。
L:天头、地脚距边合理,正常情况下,天头边距略小于地脚边距,且请留意视觉平衡。
M:出血请留3mm。
任何裁切边距效果请考虑到出血距离,任何底色及图片一定要做好出血。
N:印刷用图片及文字色彩请用四色模式。
初级平面设计师必须熟练掌握的软件:1. Illustrator2. Coreldraw3. Photoshop4. 3D MAX5. Office ( Word、Point、Excel )6. 其他排版及设计类软件。
平面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平面设计项目:1. 优秀的标志设计及VI设计能力;2. 严谨的画册设计及排版能力;3. 创意海报及DM、EDM、折页等宣传品;4. 网页界面及UI、Icon等设计能力5. 六面体包装设计及特殊造型包装能力6. 字体设计能力;优秀平面设计师必须掌握的相关学科:1. 一定的书法及速写能力;2. 一定的装饰画、水彩、水粉或其他形式的绘画能力;3. 掌握基础摄影技术;4. 了解基本的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娱乐时尚等知识;5. 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文言文、中文和掌握一门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