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危险致人损害责任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29
1、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7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关于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作业造成的侵权还是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
2、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相同点。
在建筑施工中,搭设脚手架、物料垂直运输(塔吊/井架)、电焊、气割开挖等施工活动属于上述法律规定的高度危险作业,民法通则以及侵权责任法均规定,除非施工单位能证明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否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施工单位即使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并无过错,但根据法律规定仍然应当赔偿责任。
3、值得注意的是,侵权责任法与民法通则对于高度危险行为规定有不同之处:
(1)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高度危险侵权责任范围增加了“地下挖掘活动”。
侵权责任法施行之前,基坑施工、隧道开挖等工程施工并不属于高度危险侵权责任,损害后果发生后,受损方必须举证证明施工单位对于损害后果存在过错,施工单位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高度危险责任免责事由增加了不可抗力因素,即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比如极端恶劣天气、百年一遇的洪水等原因造成的损害,施工单位不承担侵权责任。
另外,被害人如果有过失,也要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司法考试《民法》考试知识点:高度危险责任导读:本文司法考试《民法》考试知识点:高度危险责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6司法考试《民法》考试知识点:高度危险责任高度危险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十条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第七十一条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第七十二条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第七十三条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第七十四条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
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十五条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
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十六条未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受到损害,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的,可以减轻或者不承担责任。
1.高度危险责任概述。
(1)归责原则:②原则:无过错责任。
②例外:两种过错责任:(a)第74条规定,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管理人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的,由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所有人具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b)第75条规定,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具有过错),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怎么担责高度危险作业的担责,应是作业人没有免责事由。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损害不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作业人就应承担责任。
但如果损害仅因受害人的过失引发的,则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者仍应承担责任,因为损害发生的根本原因仍在于作业的高度危险性。
一般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被称为高度危险作业,很明显这些职业都是十分危险的,那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比较容易造成人员的损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担责呢?请阅读下文进行了解。
一、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怎么担责高度危险作业的担责,须造成了他人的损害,这里包括两个条件:1、造成了损害后果,是指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而造成的他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害;2、这种高度危险作业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再者,高度危险作业的担责,应是作业人没有免责事由。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损害不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作业人就应承担责任。
但如果损害仅因受害人的过失引发的,则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者仍应承担责任,因为损害发生的根本原因仍在于作业的高度危险性。
二、高度危险作业赔偿的归责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三种,即: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者适用的领域分别是: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于当事人均无过错但已经发生了损害后果的情形。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的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该条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以过错的存在判断行为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用,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其适用范围。
民法通则规定的典型的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案件有: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等损害赔偿案件,以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规定的雇员工伤的雇主责任、雇员侵权的雇主责任。
2015政法干警民法学考点:侵权责任中的高度危险责任实例分析来源:宁夏中公教育一、高度危险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高度危险责任,是指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
高度危险责任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原则,其应满足三个构成要件:第一,行为人实施了高度危险作业行为。
高度危险作业包括适用民用核设施、高速轨道运输工具和从事高压、高空、地下采掘等高度危险活动,也包括占有、使用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的行为。
第二,受害人遭受损害。
行为人从事的高度危险行为导致受害人人生损害和财产损害。
第三,行为人高度危险作业行为与受害人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免责事由针对具体的高度危险责任,法律明确规定了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一,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第二,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第四,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第五,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
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
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三章高度危险责任本章主要阐述了高度危险作业的概念和特征、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抗辩事由、高压电流致人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赔偿范围和免责条件、高速运载工具致人损害责任的抗辩事由和危险物品致人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
本章共四节。
在学完本章之后应能够了解1、高度危险作业的概念和特征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3、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的抗辩事由4、高压电流致人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5、高压电流致人损害责任的赔偿范围和免责条件6、高速运载工具致人损害责任的抗辩事由7、危险物品致人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第一节高度危险责任概述一、高度危险作业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作业,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属于高度危险作业。
【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我国《民法通则》对“高度危险作业”进行的是一种列举式的规定,但它又是一种不完全性的列举,即只列举了最常见的7种。
第123条还规定了此类侵权的无过错责任(《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的具体运用)以及免责条件。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是指作业人的危险作业对他人造成损害,不包括作业人内部工作人员(雇员)等因实施高度危险作业而遭受的损害。
于后一种情形,应按照工伤事故的规则处理。
拥有或占有、管理某些危险物品如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不构成严格意义的“作业”,而是一种静态的事实状况,这些危险物品致人损害的,其所有者、占有者、管理者等也应当依据《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承担责任。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归责原则(一)概念:是侵权法上明确列举的特定类型的危险责任。
即侵权责任法第九章专项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
(二)特征:1、它是一种危险责任。
宋才发: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认定及惩处探讨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认定及惩处探讨宋才发*(一)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赔偿责任,是指因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的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或者说是物体致人损害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的性质是无过错责任。
这种定性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社会危险因素,提高高度危险作业人的责任心,保障社会安全,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及时、妥善地救济损害。
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必须是从事高度危险作业。
“高度危险作业”是危险性工业的法律用语。
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即使极其谨慎的操作、经营和管理,仍不可避免给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业务活动。
对这种致害我国立法采取列举式,大体框定在“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7种作业范围内,因为法律既不可能对高度危险作业做出详尽无遗的规定,也不可能将其范围定得过宽。
(2)受害人必须有损害的事实。
假如受害人没有确凿的损害事实,也就不可能产生高度危险作业的赔偿责任。
但如果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只是对他人人身、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损害事实尚未发生,潜在的受害人则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责令该高度危险作业人消除危险。
(3)从事高度危险作业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只有当受害人损害事实是由于作业人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所造成的,才能产生高度危险作业赔偿责任问题。
(4)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人必须无免责事由。
尽管高度危险作业的归责原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民法通则》第123条还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人,“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这也即是说,“受害人故意”是高度危险作业的法定事由。
“受害人故意”在这里既包括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即故意损害自己,如在铁路上卧轨自杀;也包括故意实施违法行为,如受害人想窃电结果被高压电触死。
司法考试民法复习:⾼度危险责任
1、⾼度危险作业的⽆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9条)
2、民⽤核设施侵权责任:经营者承担责任;免责事由:战争或者受害⼈故意。
(《侵权责任法》第70条)
3、民⽤航空器侵权责任:经营者承担责任;免责事由:受害⼈故意。
(《侵权责任法》第71条)
4、占有或者使⽤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度危险物侵权责任:占有⼈或者使⽤⼈承担,免责事由:受害⼈故意或者不可抗⼒;可以减轻情节:被侵权⼈对损害的发⽣有重⼤过失的。
(《侵权责任法》第72条)
5、从事⾼空、⾼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速轨道运输⼯具侵权责任:经营者承担;免责事由:受害⼈故意或者不可抗⼒;可以减轻情节:被侵权⼈对损害的发⽣有过失的。
(《侵权责任法》第73条)
6、遗失、抛弃⾼度危险物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4条)
(1)所有⼈承担侵权责任。
⾼度危险物不能适⽤《物权法》遗失物、抛弃物的规定。
(2)所有⼈将⾼度危险物交由他⼈管理的,由管理⼈承担侵权责任;所有⼈有过错的,与管理⼈承担连带责任。
7、⾮法占有⾼度危险物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5条)
(1)⾮法占有⼈承担侵权责任。
(2)所有⼈、管理⼈不能证明对防⽌他⼈⾮法占有尽到⾼度注意义务的,与⾮法占有⼈承担连带责任。
8、未经许可进⼊⾼度危险区域侵权责任:管理⼈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义务的,可以减轻或者不承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76条)。
宋才发: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认定及惩处探讨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认定及惩处探讨宋才发*(一)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赔偿责任,是指因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的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或者说是物体致人损害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的性质是无过错责任。
这种定性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社会危险因素,提高高度危险作业人的责任心,保障社会安全,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及时、妥善地救济损害。
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必须是从事高度危险作业。
“高度危险作业”是危险性工业的法律用语。
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即使极其谨慎的操作、经营和管理,仍不可避免给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业务活动。
对这种致害我国立法采取列举式,大体框定在“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7种作业范围内,因为法律既不可能对高度危险作业做出详尽无遗的规定,也不可能将其范围定得过宽。
(2)受害人必须有损害的事实。
假如受害人没有确凿的损害事实,也就不可能产生高度危险作业的赔偿责任。
但如果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只是对他人人身、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损害事实尚未发生,潜在的受害人则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责令该高度危险作业人消除危险。
(3)从事高度危险作业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只有当受害人损害事实是由于作业人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所造成的,才能产生高度危险作业赔偿责任问题。
(4)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人必须无免责事由。
尽管高度危险作业的归责原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民法通则》第123条还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人,“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这也即是说,“受害人故意”是高度危险作业的法定事由。
“受害人故意”在这里既包括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即故意损害自己,如在铁路上卧轨自杀;也包括故意实施违法行为,如受害人想窃电结果被高压电触死。
⾼度危险作业导致⼈损害的案件要如何处理呢审理因⾼压电造成⼈⾝损害,属于⾼度危险作业致⼈损害的案件时,应当注意以下四点:1、构成⾼度危险作业的“⾼压电”,指的是1千伏(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压电;1千伏(kv)以下电压等级为⾮⾼压电。
2、在因⾼压电引起的⼈⾝损害是由多个原因造成时,按照致害⼈的⾏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确定各⾃的责任。
致害⼈的⾏为是损害后果发⽣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致害⼈的⾏为是损害后果发⽣的⾮主要原因,则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因⾼压电引起的⼈⾝伤害中,第三⼈的过错对损害后果的发⽣也起了作⽤时,电⼒设施产权⼈作为致害⼈,不能主张免除对受害⼈的责任,但可以向有过错的第三⼈追偿。
3、因⾼压电造成他⼈⼈⾝损害有下列情形之⼀的,电⼒设施产权⼈不承担民事责任:(1)不可抗⼒。
(2)受害⼈以触电⽅式⾃杀、⾃伤。
⾃杀、⾃伤显然是受害⼈的故意⾏为。
(3)受害⼈盗窃电能,盗窃、破坏电⼒设施,或者因其他犯罪⾏为⽽引起触电事故。
(4)受害⼈在电⼒设施保护区内从事法律、⾏政法规所禁⽌的⾏为。
凡存在上述情形的,在不可抗⼒和受害⼈的⾏为对损害后果的影响范围内,电⼒设施产权⼈应当全部或部分地免除责任。
4、因⾼压电引起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费、住院伙⾷补助费和营养费等11项费⽤。
对于这些费⽤,凡实际发⽣和受害⼈急需的,应当⼀次性⽀付;其他费⽤,可以根据数额⼤⼩、受害⼈需求程度、当事⼈的履⾏能⼒等因素确定⽀付时间和⽅式。
如果采⽤定期⾦赔偿⽅式,应当确定每期的赔偿额并要求责任⼈提供适当的担保。
因⾮⾼压电造成的⼈⾝伤害赔偿,可以参照⾼压电造成的⼈⾝损害赔偿的费⽤项⽬、计算⽅法及⽀付⽅法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