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07.00 KB
- 文档页数:15
七年级语文扁鹊见蔡桓公人教义务版【课文背景知识】本文节选自《韩非子》的《喻老》篇。
《喻老》是韩非子以比喻来阐释《老子》中某一章的思想意义的。
《韩非子》中多有如难与易,大和小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方法论,隐含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法则。
《扁鹊见蔡桓公》就是韩非子用来阐发《老子》这一章的深刻哲理的。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了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
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子》为法家的重要著作。
【字词综合运用】生词间:一会儿,片刻。
居:有“停留”的意思。
疾:小病。
病:大病。
益:更加。
索:寻找。
遂:于是,就;是以,因此。
汤:通“烫”,意为用热水焐。
齐:通“剂”,一种汤药。
还:通“旋”,回转、掉转。
奈何:怎么办。
【重点难点讲解】重点初一同学刚接触文言文,当以理解词语(实词)的意义为重点,掌握了有关词语,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如:文中“不治将恐深”的“深”意思是“厉害”;“扁鹊复见”的“复”为“又”;“桓候故使人问之”的“故”为“特意”;“使”为“派”等。
学习本文还需掌握本文的叙事线索,事件按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先后顺序展开,条理十分清楚。
另本文叙述人物和事件是为了阐明道理,需掌握文章事件中隐含的中心意思——告诫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
难点本文的难点仍为文言文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如常见的省略现象。
阅读时要揣摩上下文给以补充。
文中的“使人索扁鹊,己逃秦矣”,“已逃秦”的是扁鹊,这里当补出主语“扁鹊”。
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这个省略了的“之”是代词,代“好治不病’”这件事。
【知识延伸检索】韩非作为先秦著名政治家,他总结、建立了以“法治为主,法、术、势三者结合”的一套君主专治的理论。
他的政治主张倍受秦王(秦始皇)赞赏,秦王用武力威胁韩国把韩非逼索到手。
七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3。
2.难点:目标2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8226;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
(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1)同义有别疾:小病病:大病(2)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二三B:默写本文。
22.扁鹊见蔡桓公(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3.练笔。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另一优生表演,以激起兴趣。
三、学习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注解《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韩非子作品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6-12]作品译文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扁鹊见蔡桓公》译文《扁鹊见蔡桓公》译文(精选15篇)《扁鹊见蔡桓公》译文篇1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 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注译:1。
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
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
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关于课文主题思想的几种说法七年级语文教案1.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本文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了有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
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本文写人叙事是为阐明道理的。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3.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劝喻色彩,总结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桓侯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
这阐明了一个道理: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联系实际,中心意思可以概括成:这篇文章通过蔡桓公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4.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
《扁鹊见蔡桓公》的思想意义,首先在于批判主观猜忌,拒绝忠告的危害;其次在于阐明防微杜渐、慎易避难的重要。
5.对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
这则故事叙述了蔡桓侯讳疾忌医,致使病情由轻而重,由可治到不可治,最后一命呜呼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对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否则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6.抨击讳疾忌医。
本文记叙的神医扁鹊的故事,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并对讳疾忌医的行为给予了抨击。
7.见微而知著,及早提防。
《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说明,一切祸患在开始发生时都是极其细微的,难以觉察的,但如果不注意防止,必将产生从量到质的变化,最终酿成大害;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
8.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本篇通过蔡桓公讳疾忌医、不治而死的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当事情容易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及时地谨慎对待,就可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困难和祸患;反之,则可能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导语】《扁鹊见蔡桓公》此⽂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髓、体痛致死的寓⾔故事。
下⾯是分享的初中⽂⾔⽂:《扁鹊见蔡桓公》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韩⾮ 扁鹊见蔡桓公,⽴有间,扁鹊⽈:“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寡⼈⽆疾。
”扁鹊出,桓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扁鹊复见,⽈:“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居⼗⽇,扁鹊复见,⽈:“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居⼗⽇,扁鹊望桓侯⽽还⾛。
桓侯故使⼈问之,扁鹊⽈:“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之所及也;在肠胃,⽕齐之所及也;在⾻髓,司命之所属,⽆奈何也。
今在⾻髓,⾂是以⽆请也。
” 居五⽇,桓侯体痛,使⼈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前站了⼀会⼉,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医术的功效。
”过了⼗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不⾼兴。
⼜过了⼗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不⾼兴。
⼜过了⼗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特意派⼈问他。
扁鹊说:“⼩病在⽪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和⽪肤⾥⾯,⽤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髓⾥,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现在病在⾻髓⾥⾯,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 过了五天,蔡桓公⾝体疼痛,派⼈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释义】 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鄚(mò)(今河北任丘)⼈,他是扁鹊学派的传⼈,医术⾼明,所以⼈们就沿⽤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