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579.00 KB
- 文档页数:77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
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
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
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
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
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
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
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
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
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
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
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
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
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
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
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和基本方法;理解学习经济学说史的意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
【知识点】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的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学科任务以及意义。
【本章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领会并运用其研究方法。
一、经济学1、概念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经济”一词。
如“经济套餐”、“经济舱”、“经济适用房”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西方的演变①经济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
(色诺芬,《经济论》)②1615年,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为名称的第一本书。
(蒙克来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③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学科。
这时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与现代相比更大一些,等同于现代的经济学概念。
④1897年,英国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二版序言中,用“经济学”替代了“政治经济学”,更符合了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⑤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之后经济学即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3、东方的演变①古代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济民”,“经国”“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包括了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各种问题。
②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
中国严复翻译为“生计学”。
日本神田孝平翻译为“经济学”。
③(中国的使用)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的名称。
④20世纪30~40年代,将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
⑤1949年建国后,大多数经济学家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对于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
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个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4、地位①基础性。
小点补充:1.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两者区别在于增加货币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对后世的影响:(1)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2)持久的影响了人们对商人的态度(3)倡导民族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干预经济)2. 威廉·配第(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爱尔兰政治剖视》、《政治算术》、《货币略论》作为大题的一个补充3.休谟(1711-1776)对斯密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主要经济学论著包括《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和《论社会信用》等,这些论著收集在他于1752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政治论丛》中。
休谟在这些论著中主要讨论了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他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4.重农学派的外貌重农主义体系具有封建主义外貌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重农学派的理论有着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
思想基础: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观念“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重农学派提出了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后面这一段是帮助理解5.著作1、《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构2、《道德情操论》6.斯密价值学说的科学贡献(1)第一次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宣称生产一切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实际上把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
(3)第一次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4)阐明了价值规律。
斯密悖论: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经济思想史的概念。
经济思想史讲的是西方经济思想史,有时也叫做经济学说史。
经济思想史是研究西方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以及产生的经济学政治背景,及这些经济思想所起的作用和在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及每个历史阶段,各个人物,各个学派之间的承袭、更替、对立关系。
简言之,就是经济学说或经济思想由古至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概括地说,从时间和发展的角度讲,经济思想史是由古至今经济思想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的内容是关于近代和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思想和学说。
2.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包括经济思想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至20世纪30、40年代时间内的经济思想和和学说。
(1)萌芽及早期经济思想阶段: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经济思想史主要是市场经济发展或者商品经济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思想或学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大量的经济思想的产生只能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
(2)系统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出现阶段:15世纪末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到17世纪。
(3)政治经济学正式成为系统的独立学科阶段:从18世纪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到19世纪30年代以前。
(4)经济思想的分化阶段:19世纪30—40年代。
(5)当代经济思想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直至当前。
经济思想史这门课程从第5个阶段基本就不包括在内了。
3.经济思想史的性质:阶级性和历史性经济思想史综合的学科非常多,其中一个就是历史学的知识,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思想的发展。
所谓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学说,而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又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出现和它相应的各种经济学说。
例如:我国从封建社会就开始出现了小范围的商品经济,也形成了一些经济思想但是还不系统,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经济理论和学说主要来自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或者是苏联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虽然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总的经济学理论是很多经济学理论并存,如: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以同一个社会生产方式,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学说。
绪论。
一.名词解释: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
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
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
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经济学说史教案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权哲男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结合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经济学说,加深学生的经济理论修养和方法论的认识。
该课程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更深刻地理解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在提高经济学的理论修养和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系统地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加深经济学理论修养和方法论的认识,而且培养和提高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以及各经济学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2.要理解和掌握各个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方法、基本思想、主要理论及其发展过程、以及可取的成果和所存在的问题,对各个经济学说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3.要培养应用所学到的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透过经济现象,探索和发现经济规律的能力。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课题及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经济学说发展的概况。
教学重点:研究课题、意义、研究方法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方法教学学时:2学时经济学说史,是研究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理论性很强,学习当中同学们可能感觉到很单调和枯燥。
但是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也会加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对你们理论性地思考和分析当代的经济现象,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时,会有好处的。
有一位英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上经济学家的当》,我想这句话的意识是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分析,理解和判断经济现象的能力。
经济学说史-前言引言经济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如何选择利用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理解市场、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工具和理论框架。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学说,这些学说代表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回顾经济学说史,了解各种学说的内容和演变过程。
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是经济学说史的最早起源,它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为主,经济思想也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领域。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定量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并提出了需求和供给的概念。
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家塞尼卡和穆利乌斯等人则更加关注贸易和商业活动。
他们强调市场的作用和价值交换的重要性,对资本、利息和利润等经济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世纪到近代经济学说的演进中世纪至近代,经济学说开始从古典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主要的经济学家包括英国的亨利·杜邦、法国的弗朗索瓦·凯内、亚当·斯密等人。
亨利·杜邦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影响巨大。
杜邦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税收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弗朗索瓦·凯涅则提出了“物质产生难题”的概念,认为资源的分配和供求关系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他强调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平衡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利益,以促进社会发展。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国富论》深刻地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原理。
斯密认为市场是自发性的调节机制,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并通过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现代经济学说的新发展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济学又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新的经济学说涌现出来。
经济学说史重点
经济学说史中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早期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自由市场理论、劳动分工和国民财富等概念,李嘉图则发展了关于土地利益和人口理论等观点。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阶级斗争,同时提出了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等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整总需求和稳定经济。
凯恩斯主义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4.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强调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个体的最大效用原则。
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莱昂·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5.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一种反对干预主义的经济学思想,特别注重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于市场经济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这些经济学说在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章绪论一、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一)经济学说的概念:经济学说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或社会集团对社会生产关系的观点或理论体系。
(二)经济学说的研究对象:关于经济学说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经济理论及其发展轨迹)。
(三)经济学说的特点1.历史性2.阶级性二、经济学说史的主要内容(一)奴隶社会的经济学说(公元5世纪以前)1.奴隶主的经济学说。
研究如何管好奴隶劳动,如何巩固奴隶制度和奴隶主的统治地,如何管好奴隶主的家庭经济。
2.奴隶的经济学说,反映在奴隶起义和暴动所提出的口号中,也反映在早期基督教中。
(二)封建社会早期和兴盛时期的经济学说(公元5-15世纪)1.封建主的经济学说,维护封建制度,尤其是封建土地制度,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情况2.封建农奴的经济学说:反映在农民起义与暴动所提出的口号中(三)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经济学说(公元15-17世纪)——重商主义1.早期重商主义2.晚期重商主义(四)古典政治经济学(公元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原因:产业资本(农业、工业、建筑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资本)的发展壮大。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3.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英国:亚当·斯密,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2法国:布阿吉尔贝尔,魁奈、(五)庸俗政治经济学(公元19世纪)1.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原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化2.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世纪40年代以后)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西斯蒙第,蒲鲁东(2)空想主义经济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七)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德国的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2.边际效用学派3.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八)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张伯伦,琼·罗宾逊2.宏观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
1.雅典的色诺芬⑴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⑵经济著作主要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⑶在《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⑷《雅典的收入》中主要论述当时财政不足问题2.托马斯阿奎那⑴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学派学者、神学家⑵把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⑶主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⑷反对高利贷3.威廉•史密斯⑴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4.威廉•配第⑴他的方法论指导原则是自然运动⑵认为,工资和地租是反比关系⑶把基本上相当于价值,是市场价格的背后的基础的东西叫做自然价格⑷提出征税的一般原则是公平、便利、节省⑸最早研究宏观经济学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创始人⑹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⑺地租学说是配第分配论的中心问题⑻是古典派国家经济职能和财政理论的奠基人⑼代表作《赋税论》⑽把干预经济的法律分为遵循自然规律的和违反自然规律的5.洛克⑴他的自然利率是在贸易状况自然决定贸易借贷资金分配的情况下的利卒⑵提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量⑶主要著作《人类理解论》主张唯物主义的经验认识论⑷提出立法、执行、对外三权分立⑸资本主义产生时期自由主义的奠基者6.孟德维尔⑴他关于私利的哲学成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⑵是近代经济学史上最早论述分工及其效果的人之一,是最早提出类似于自由放任主张的人之一7.马西⑴首次区分经济问题研究中所使用的演绎方法和历史方法⑵他提出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被马克思称为“划时代”的见解⑶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⑷马克思曾说马西的《论决定自然利卒的原因》是划时代的著作8.布阿吉尔贝尔⑴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代表,反对重商主义的最初思想家⑵首次强调了信息和预期的重要性⑶货币问题上主张保存商品交换,废除货币⑷他的自然经济规律是法国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观念的直接思想渊源和发端⑸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9.魁奈⑴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代表⑵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商品交换不能成为财富的来源⑶他的《经济表》首次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是他最重要的贡献⑷“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和最基本问题⑸把农业资本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10.亚当•斯密⑴最主要的经济学论著是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⑵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政治经济学之父⑶第一次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提出了二者的不一致性⑷他的货币理论代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⑸他的三个阶级是指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⑹认为利润的变动趋势是降低的⑺三种收入是工资、地租和利润⑻提出人力资本⑼认为利息下降的原因是利润率下降⑽把财政支出的费用分成国防费用、司法费用、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费用以及君主和王公大臣的生活费用⑾认为财政理论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财政支出、税收和公债⑿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⒀提出的一般税收的四项原则概括为平等确立,便利,经济⒁将税收分为地租税、利润税、和工资税,认为地租最适宜征税⒂自由放任的具体表现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⒃斯密思想来源于: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主义和重农主义⒄分工和交换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⒅值学说是斯密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⒆密在价值论上主要贡献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劳动价值论⒇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对资本类型的划分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财策11.李嘉图⑴他所说的“斯密规律”是指流通中纸币的价值不能超过所代表的金银的价值⑵最重要的作品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⑶认为利润率的自然趋势趋于下降⑷主张发行代替金币流通的银行券要有十足的金币储备,这就是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可兑换纸币制度⑸是世纪初英国资本阶级古典经济学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代表⑹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最高峰⑺对古典价值论的贡献是对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初步区分⑻最大贡献是他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⑼他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最高峰和最高成就⑽1808—1811年英国金块问题论战期间,他写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黄金的价格》这是论战开始的重要标志⑾其分配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如何分割为利润和地租问题在分配论中,他最突出贡献是其地租理论⑿认为利润是积累的手段,也是积累的唯一动机12.尼古拉巴尔本⑴本国的主要商品是该国的财富⑵主要著作是《贸易论》⑶是观点明确的和典型的早期效用价值论者13.大卫•休谟⑴他经济学思想和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⑵他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⑶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⑷他的利息理论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在利润的限度内取决于借贷货币的供求状况⑸主张实行自由贸易⑹西方经济学最大影响是其货币数量论14.坎梯隆⑴经济思想史上最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⑵重农主义的先驱者⑶主要著作《商业性质概论》成为后世经济学教科书和经济学论著的最早蓝本15.亚里士多德⑴是把货值和经济区分开的古代思想家⑵真正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上⑶反对商业,反对高利贷16.孟可列钦⑴是法国早期重商主义⑵在1615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17.达德利•诺思⑴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指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量⑵马克思评价说“诺思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18.詹姆斯•斯图亚特⑴把利润分为绝对利润和自然利润⑵是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也是探讨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英国人。
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所研究的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认识。
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经济学说史经历了奴隶制时代的经济学说和封建时代的经济学说。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
主要代表有威廉配第,李嘉图,斯密和魁奈,阿吉尔贝尔和西蒙斯。
19世纪初期至60年代的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尔萨斯,穆勒,萨伊、巴师夏、凯里。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领导实现革命性变革表现在:一是科学土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是在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三是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四是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经济学流派有:边际效用学派、剑桥学派、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
最早出现经济说产生于古希腊。
思想见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古希腊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
他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
柏拉图的“理想国”设计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第二等级是战士,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
他认为人们应实行分工和互助。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属于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
一种是“货殖”,目的是增加货币。
马克思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养痈遗患的价值表现中发现等同关系。
古代罗马从氏族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史称“王政时期”。
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拉。
瓦罗与西赛罗和维吉尔并列。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实际上是平均价格。
阿奎那主要著作是《神学大全》,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主要论及封建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