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练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79.92 KB
- 文档页数:2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要点导学】1、分子动理论建立在三个基本观点的基础之上。
本课学习它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认识分子,建立分子模型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固体和液体的分子可以看作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_____;气体分子则由于分子间距很大而看作质点。
3、分子的大小:一般分子的直径数量级是______,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10-27kg ~10-25kg .分子的直径可以用_________法进行估测。
4、1mol 的任何物质中都含有________个分子,这一数值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它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5、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进一步认识分子是非常微小的粒子。
分子是如此之小:1cm 3水中含有的分子,全世界的人持续地数,需要17万年才能数完。
6、肉眼能看见的尘埃、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微粒都比分子大得多。
7、大数量级的运算,是本课的一个特点。
熟练掌握下列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物质的质量(M )=物质体积(V )×物质密度(ρ)摩尔质量(M A )=摩尔体积(V A )×物质密度(ρ)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A )物质的量(n )=物质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A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摩尔质量(M A )/分子质量(m 0)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摩尔体积(V A )/分子体积(V 0)分子数目(N )=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分子质量(m 0)=摩尔质量(M A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物质的质量(M )/分子数目(N )分子体积(V 0)=摩尔体积(V A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物质体积(V )/分子数目(N )【范例精选】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 /m 3,原子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铜块中每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是多大?(结果保留2位数字)解法一 依题设条件可知,铜的原子量为64,即铜的摩尔质量M A =64×10-3kg /mol ,铜的密度为=8.9×103ke /m 3,则铜的摩尔体积V A =ρAM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每个铜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为V 0=AA A A N M N V ρ= 代人数据可知 V 0=2932333102.1100.6109.81064--⨯=⨯⨯⨯⨯m m 3 解法二 依题设条件可知,铜的原子量为64.即铜的摩尔质量M A =64×10-3kg /mol ,铜的密度为ρ=8.9×103kg /m 3,则单位体积铜的摩尔数为n =A M ρ=⨯⨯⨯1064109.83mol/m 3=1.4×105mol/m 3 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为N =6.0×1023×1.4×105个=8.4×1028个所以,每个原子占有的体积V 0=329328102.1104.81m m -⨯=⨯ 拓展 如果将铜原子看作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小球,利用上面求得的结果,可以计算铜原子的直径 d =2×m V 1032930108.214.34102.13243--⨯=⨯⨯⨯⨯=π 【能力训练】1.把1g 食盐放入容量是1010m 3的水库中,1cm 3的水中有______个盐分子(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5g /mol)2.冰的密度为9×102kg /m 3,冰的摩尔质量是18g ,设冰分子为正方体模型估算相邻的冰分子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2.春天时节,百花飘香,这是扩散现象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3.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就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大,分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处于平衡状态C.固体会因内部分子的运动及结构的变化变成液体D.气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扫地时,灰尘满屋B.煮饭时,米粒翻滚C.炒菜时,满屋飘香D.洒水时,水雾飞舞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扫地时灰尘飞舞是扩散现象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地球、太阳系的尺度是由大到小排列的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杯水泼到一堆沙子上时,水迅速渗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在探索更小的微粒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10.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空隙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房间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1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1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的是()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樟脑球会逐渐变小13.小红与家人周末乘汽车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路上爸爸告诉她汽车发动机是汽油机,并用水作冷却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是一种扩散现象B.冬天雪花漫天飞舞也是扩散现象C.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白色的梅花和雪都反射所有色光2.成都,是一个拥有“山、湖、河、溪”独特风貌的文明城市,下列关下成都的自然景观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龙泉山,山间云雾缭绕B.府南河,河水清澈见底C.浣花溪,水中荷花飘香D.锦城湖,蒲苇风中起舞3.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对“破镜不能重圆”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说明分子间有强大的斥力D.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在很近的距离才会起作用4.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密云人民全力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密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如图所示,春日的周末,小华漫步在密虹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6.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分子变小了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7.端午将至,民间流传着“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的民谣。
下列对民谣有关的物理情境,解释正确的是()A.蒸白糕时用旺火烧水,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沸点B.成熟的蜜桃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蜜桃吸收了红光C.艾叶散发出清香,是因为清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划龙舟时众人用力齐浆划水,龙舟前行利用了众人的力量很大,使龙舟前进8.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一、夯实基础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2.两杯体积相同的清水,同时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出现如图1(a )、(b )所示的情景,则图1(a)杯中液体的温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b)杯中液体的温度。
从分子动理论方面分析可知,液体的温度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液体分子做_______运动的程度就越剧烈。
3. 如图2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 现象,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3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其原因是________.5. 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
6.为预防新冠病毒,喷洒消毒剂后,离得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是由于( )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 .分子间存在引力 7. 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 .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 .物体当中有些分子在运动,有些分子静止 图2 空气玻璃板二氧化氮图1 (a)(b) 图38.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的是( ) A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D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9.图5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照片。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基础练习题1、1g 氢气中含有氢分子的个数是____,在标准状况下它的体积是_____m 3。
2、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固态或液态物质的摩尔体积为V mol ,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则每一个分子的体积V =_____,每一个分子的质量m =__,若物质的总质量为M 总,则物质的分子数n =_____,物质的密度ρ=_____。
3、水分子的质量等于_____kg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4、已知金属铅的密度是11.34×103kg /m 3 ,它的摩尔质量是0.2027kg /mol ,那么1cm 3的铅块中含有_______个铅原子,每个铅原子的质量是_____kg (阿伏伽德常数N =6.022×1023/mol )5、体积是2×10-3cm 3的一滴油,滴在湖面上,最终扩展成面积为6 m 2的油膜,由此可以估算出该种油分子直径的大小是______m .(要求一位有效数字)6、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那么,在标准状况下,11.2L 氢气中的分子数是____个(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7、已知物质的密度为ρ,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μ,估算分子的直径为______8、1mol 某种物质的质量是Mkg ,若用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这种物质每个分子的质量是_____kg .9、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mol ,铜的摩尔质量为Mkg /mol ,铜的密度是ρkg /m 3,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kg 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ρN(B)1m 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ρN /M(C)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ρ/Nkg(D)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M /ρNm 310、对容积为0.831L 的容器中的空气进行抽气,抽气过程中温度保持为27°C 不变,当容器内的空气压强降为1.0×10-8Pa 时,则容器中空气的分子数为( ).(A)2.0×109个 (B)2.0×1010个(C) 2.0×1011个 (D) 2.0×1012个11、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 ∕m 3,原子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铜中每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A)7×10-6m 3 (B)1×10-29 m 3(C)1×10-26 m 3 (D)8×10-24 m 312、将体积为V 的一滴油,滴在水面上扩展成单分子油膜,油膜面积为S ,已知油的密度为ρ,油的摩尔质量为M ,假定每个油分子都是等大的球形,并认为油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的,那么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式为_____。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2.(2分)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3.(2分)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2分)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2分)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A.失去一些电子B.得到一些电子C.失去一些质子D.得到一些质子6.(2分)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锡箔张开,B的金属锡箔闭合(如图)。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A.A和B都不变B.A变小,B张开C.A变大,B不变D.A闭合,B张开7.(2分)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8.(2分)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附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解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无规则排列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无规则排列的,故A 错误;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 错误;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答案】C.【解析】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3.关于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可以再分B.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固体中的分子是不运动的C.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D.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答案】A.【解析】A.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B.不论固体,还是液体与气体,分子均是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错误;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比太阳小,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之一,所以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质子.故D错误.4.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钢棒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答案】A【解析】压缩固体和液体很难,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对C错;空气中的一粒沙尘不是一个分子,它是由无数个分子组成的,所以沙尘的运动不代表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错;磁铁吸引铁屑,是由于磁铁周围存在磁场,D错。
《看不见的运动》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刚装修过的房间会闻到很重的油漆味,这现象表明了()A. 分子由原子构成B. 分子间有空隙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 分子间有阻力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 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 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 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3.端午节,小红一进家门便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一现象表明()A. 分子间有间隙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间存在斥力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组成固体的大量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 长期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能互相渗入,这属于熔化现象C.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大风刮得尘土飞扬,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 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美味住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D. 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7.如图所示,把两个铅柱的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这个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如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A. B. C. D.9.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A. 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B. 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 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 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10.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烟雾缭绕充满烟味,这表明()A. 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B. 分子之间有引力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分子之间有斥力11.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该现象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说明()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二、填空题12.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在地面和墙角内有相当厚的一层会变成黑色,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______ 现象,向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隔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盛有______ 的杯子里的水变红快.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 .13.张红同学使用改正液修改错字时,旁边的同学都闻到了改正液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夏天这种气味会更明显,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______。
《分子动理论》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扩散、布朗运动、物体的三态变化等。
3、了解分子动理论在热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理解热现象的本质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核心观点:分子的组成、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本质及特点。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难点1、对布朗运动的理解,以及它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从微观角度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
四、学习资源1、教材:《物理》(选修 3-3)相关章节。
2、网络资源:科普视频、动画演示、在线课程等。
3、实验器材:扩散实验装置、布朗运动观察仪器等。
五、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扩散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直观感受分子的运动。
3、案例分析: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1)回顾物质的构成,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复习以前学过的热现象,如物体的吸热和放热、温度的变化等。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介绍分子的大小和数量级。
通过实例说明分子的微小,如一滴水中所含的分子数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讲解扩散现象,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扩散。
介绍布朗运动,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强调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
研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通过图像直观展示。
解释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
一、选择题1.(0分)[ID :129751]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该气体在温度T 1、T 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则T 1( )T 2。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无法比较 2.(0分)[ID :1297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间引力随着分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②分子间斥力随着分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③分子间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④当两分子间势能最小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A .①②④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 3.(0分)[ID :1297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 .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4.(0分)[ID :129734]若以M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m 表示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m 和V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VN m ρ= B .m A V N V =⋅ C .A M N V ρ< D .A M m N >5.(0分)[ID :129710]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6.(0分)[ID :129705]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则( )A .乙分子由a 到b 做加速运动,由b 到c 做减速运动B .乙分子由a 到d 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乙分子由a 到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D .乙分子由b 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7.(0分)[ID :12969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 .当r =r 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为零D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8.(0分)[ID :129669]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0r 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0r 时,分子间的引力小于分子斥力B .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0r 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分子斥力C .两分子之间的距离等于0r 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最小D .两分子之间的距离等于0r 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定为零9.(0分)[ID :129665]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 与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 0。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了解分子的大小和数量级。
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4、学会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推理。
二、知识要点1、分子的概念物质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子。
2、分子的大小(1)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
(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把很小的一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3、阿伏伽德罗常数(1)1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均为 602×10^23 个,这个常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用 N_A 表示。
(2)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
4、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关系(1)微观量:分子的体积 V_0、分子的直径 d、分子的质量 m_0 等。
(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 V、物体的质量 m、物质的摩尔体积V_m、物质的摩尔质量 M、物质的密度ρ 等。
(3)关系:分子的质量:m_0 = M / N_A 。
分子的体积:V_0 = V_m / N_A (对于固体和液体,可近似认为分子紧密排列,V_0 =(4/3)π(d/2)^3 ;对于气体,分子间距远大于分子直径,不能用此式计算分子体积)。
三、学习过程1、引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
从宏观上看,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大到星球,小到尘埃。
但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其实,物质是由大量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重要概念。
2、分子的大小(1)思考:分子到底有多小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方法来估算分子的大小。
比如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
(2)实验演示:将一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油酸会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分子热运动(选择题)能力(带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的是()A. 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B.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D.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C 符合题意为答案。
2、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A. 分子间有引力B. 分子间有斥力C. 分子间有空隙D. 分子是运动的答案A【解析】【详解】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以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使便利贴方便地贴在课本上,这是利用了分子间有引力,故A符合题意,故选A。
3、端午情浓,粽叶飘香。
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
这一现象表明()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答案D【解析】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
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故选: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4、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答案A5、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B.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C. 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D. 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品起大钩码答案D/p>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雪花纷扬 B.柳枝摇曳 C.丹桂飘香D.尘土飞扬答案C7、书香校园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如图所示的一组校园美景,其中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A.丁香芳香四溢B.湖面波光粼粼C.花D.柳絮漫天飞舞答案A解:A、丁香四溢,是芳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B、湖面波光粼粼,是水面起伏,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雪后玉树琼花是凝固状态,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D、柳絮漫天飞舞,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8、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答案D9、如图1所示,有关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图丙中,“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图丁中,模拟的是固体分子,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答案C10、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答案D解: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A是正确的;B、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B是正确的;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C是正确的;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D.11、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D.破镜不能重圆答案A解: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会黏在一起就是因为分子之间的引力;B、固体和液体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磁铁吸引大头针说明磁铁和大头针之间存在磁场力;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会很小.故选A.12、我们的家乡芜湖四季如画.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初春的镜湖柳絮飞扬 B.盛夏的陶辛荷花飘香C.深秋的赭山落叶飘零 D.寒冬的长江烟波浩淼答案B解:A、柳絮飞扬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是芳香油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B符合题意.C、落叶飘零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寒冬的长江烟波浩淼,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在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灰尘四起 B.花香满园C.雪花飘飘 D.黄沙扑面答案B【考点】分子的运动.【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解答】解:灰尘、雪花、黄沙这些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花香满园,是气体分子的扩散,说明了分子的运动.故选B.【点评】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A.分子水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答案D【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解答】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D正确.故选D.15、用细线绑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1;又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测力计示数为F2;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3。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练习题
1、某种物质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每个分子
的质量为__________,1m3这种物质包含的分子数为___________,平均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是____________。
2、氢分子的直径为d0,质量为m0,则质量为m的氢分子个数约为
_________________个,总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3、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V=22.4×10-3m3/mol,则水蒸气分子的间距约是水分子直径的()
A、1倍
B、10倍
C、100倍
D、1000倍
4、一个房间的地面面积是15㎡、高3m,已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2.9×10-2kg/mol,则该房间内空气的质量约为()
A、40kg
B、50kg
C、60kg
D、70kg
5、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摩尔质量为6.4×10-2kg/mol,通过估算
可知在铜中每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约为()
A、7×10-6m3
B、1×10-29m3
C、1×10-24m3
D、8×10-24m3
6、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摩尔质量为1.8×10-2kg/mol,则1cm3冰中的分子数约为( )
A、3.01×1022
B、3.34×1021
C、5.88×1022
D、
3.34×1022
7、若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则可以计算出()
A、固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B、液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C、气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D、气体分子的质量和平均分子间距
8、设1克氢气的分子数为N1,10克氧气的分子数为N2,10克氮气的分子
数为N3,它们的分子数相比较()
A、N1> N2> N3
B、N1> N3> N2
C、N3> N2> N1
D、N1> N2= N3
9、体积为1.2×10-3cm3的石油滴在平静的水面上,石油扩展为3m2的单分
子油膜。
试估算石油分子的直径,并估算出1mol石油的体积。
10、已知水银的摩尔质量为200.5×10-3kg/mol,密度为13.6×103kg/m3,取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mol,求:(1)水银原子的质量是多少?(2)水银原子的直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