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83.96 KB
- 文档页数:2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案教案标题:电磁铁与电磁继电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电磁继电器电路设计和实验。
教学内容:1. 电磁铁的基本原理和结构:a. 电磁铁的定义和作用;b. 电磁铁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c. 电磁铁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 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a. 电磁继电器的定义和作用;b.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c. 电磁继电器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电磁继电器的电路设计和实验:a. 电磁继电器的电路连接方法;b. 电磁继电器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c. 电磁继电器的实验结果分析和应用展示。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以幻灯片、实物演示等形式,详细介绍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作用和优势。
4. 实验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资源条件,设计适合的电磁继电器实验,包括电路连接、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等。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注意安全和实验操作技巧。
6.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总结电磁继电器的特点和应用。
7. 应用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设计的电磁继电器应用场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8.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电子教案;2. 实物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3. 实验器材和电路连接材料;4.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处理工具。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分析和心得体会等。
3. 应用方案评估:评估学生展示的电磁继电器应用方案的创意和实用性。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案《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知道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能够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难点: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器材。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演示电磁铁的吸引铁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讨论电磁铁的工作原理;(3)教师总结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新课(30分钟)(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师讲解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讲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分析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特点;(3)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4)实验结果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5)教师总结:教师总结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3.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解题方案;(3)学生汇报解题方案,教师点评。
4.课堂小结(5分钟)(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2)教师补充和完善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5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2)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和功能;3.能够正确使用电磁继电器进行电路控制。
教学内容:一、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1.电磁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电磁铁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案例二、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和功能1.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电磁继电器的分类和特点3.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案例三、电磁继电器的实际应用和操作1.电磁继电器的接线方法和注意事项2.电磁继电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教学步骤:一、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1.分组讨论:请学生就电磁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讨论,并举例说明电磁铁的应用领域。
2.引导学生总结:请学生将讨论内容进行总结,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二、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和功能1.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课堂讨论:请学生就电磁继电器的分类和特点展开讨论,并举例说明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案例。
三、电磁继电器的实际应用和操作1.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使用电磁继电器进行电路控制,并让学生进行实操操作。
2.小组讨论:请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归纳。
3.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评估与反馈: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理解情况。
2.实践评估:针对电磁继电器的实验操作,进行实际操作和表现评估。
3.反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课堂表现进行反馈总结,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设备:用于演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实验设备:包括电磁继电器、电源、开关和灯泡等用于实际操作的设备。
3.教材和课件:提供相关的教材和课件,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参考。
拓展延伸:1.请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案例收集和研究,并撰写报告。
2.设计一个更为复杂的电路实验,使用多个电磁继电器进行电路控制,并让学生进行实操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两部分。
1. 电磁铁: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掌握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 电磁继电器:让学生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继电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原理和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电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线圈、电池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如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等。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铁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如何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运用电磁铁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继电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课堂练习:发放实验报告单,让学生设计一个电磁继电器,并进行实验验证。
六、板书设计电磁铁:原理: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形成磁铁。
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芯。
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利用电磁铁控制开关,实现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应用:自动化控制、远程控制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铁的原理和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2. 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磁继电器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学设计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3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
我们将学习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极性以及影响因素。
我们将探讨电磁继电器的作用和构造,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极性以及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电磁继电器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能够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极性的影响因素,电磁继电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流表、继电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实验,引发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包括磁性强弱、极性以及影响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极性变化。
4.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继电器的作用和构造,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电磁继电器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应用。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七、作业设计1. 简述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包括磁性强弱、极性以及影响因素。
2. 解释电磁继电器的作用和构造,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继电器电路,说明其工作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三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铁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
2.掌握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作用。
4.掌握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场景和调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1.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3.1 电磁铁的基本原理电磁铁是一种由电流通过所产生的电磁力吸引铁质物体的装置。
它主要由铁芯、绕组和外壳三部分组成。
当电流通过绕组时,会在铁芯周围产生磁场,进而吸引铁质物体。
电磁铁应用广泛,如电磁吸盘、电磁泵等。
3.2 电磁铁的使用方法使用电磁铁时,需要将铁质物体放在电磁铁的磁场中,当电流通过绕组时,磁场会吸引铁质物体。
为了控制电磁铁的工作,通常使用开关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当电流通过绕组时,电磁铁工作,铁质物体被吸引;当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铁质物体被释放。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电磁铁的基本原理。
2.讲解:通过讲解电磁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实验演示:进行电磁铁的实验演示,观察电磁铁对铁质物体的吸引力和释放力。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电磁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向全班汇报。
5.引入电磁继电器:引入电磁继电器的概念,讲解其结构和作用。
6.实物展示:展示电磁继电器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7.教师示范: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让学生理解其使用场景和调试方法。
8.学生练习:学生进行电磁继电器的使用练习,互相观察和提出改进意见。
9.拓展延伸:介绍电磁继电器的其他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10.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练习,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对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场景和调试方法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践。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电磁铁的基本原理,掌握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电磁继电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电磁铁的基本原理
2.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重点:电磁铁的基本原理,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用于绘制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图。
2. 投影仪:播放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动画演示。
3. 实验器材:电磁铁、电磁继电器及相关电路元件。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直观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动画演示。
3. 实验法:进行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讲授电磁铁的基本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投影仪展示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三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三节,主要包括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两部分内容。
电磁铁部分介绍了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电磁继电器部分则阐述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掌握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电磁继电器的认识。
3. 通过对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流表、开关、电线等)、黑板、粉笔。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流表、开关、电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铁应用实例,如电磁起重机、电磁锁等,引导学生关注电磁铁的实际应用。
2. 知识讲解:(1)电磁铁的原理: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对导线产生磁力,使导线成为磁体。
(2)电磁铁的构造:由导线、铁芯、绝缘材料等组成。
(3)电磁铁的应用:介绍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锁等。
3. 实验演示:(1)演示电磁铁的原理:通过实验展示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2)演示电磁铁的构造:展示电磁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其结构。
(3)演示电磁铁的实际应用:利用实验器材,展示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2)请学生思考:电磁铁的应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5. 知识讲解:电磁继电器(1)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利用电磁铁的原理,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第二十章第 3 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课题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电磁继电器及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二)过程与方法学1.通过对实验猜想和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目2.通过阅读说明书和观察电磁继电器,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提高学生的观标察、分析及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科学发明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1.教学重点:电磁铁的特性和应用、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难点2.教学难点:电磁铁的特性、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方法教具电磁铁、电磁继电器、开关、导线、电源、滑动变阻器、大头针、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引条形磁体、蹄形磁铁等周围有磁聆听。
入场,能够吸引铁钉等,这些磁体课称为永久磁体。
题如果我们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铁芯被磁化,可以得到较强的磁性,这样的磁体叫做电磁铁。
教师演示观察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电磁铁的工作并比较有无铁芯思考总结:电磁铁有电流的能力。
的区别。
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没有磁性。
板书第二十章第 3 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电磁铁1.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2.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
教师提问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猜那么电磁铁磁性大小跟哪些因测。
新素有关呢?电磁铁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所以猜想应该与课电流大小有关。
电磁铁产生磁场的主要部讲件是螺线管,铁芯只是磁化后增强磁场,所以猜想授与螺线管的形状和匝数有关。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进行有效猜想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章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
电磁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电磁继电器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包括电磁继电器的原理、构造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让学生掌握电磁继电器的原理、构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和性质。
难点:电磁继电器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磁铁、电磁继电器、导线、电池等。
学具:笔记本、导线、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和性质,以及电磁继电器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0.3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电磁铁1. 原理:电流的磁效应2. 构造:螺线管、铁芯等3. 性质:磁极、磁性强弱、磁场的分布二、电磁继电器1. 原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2. 构造:电磁铁、衔铁、簧片等3. 应用:自动化控制、远程控制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和性质。
2. 请简述电磁继电器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3.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继电器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1. 电磁铁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构造包括螺线管、铁芯等,性质有磁极、磁性强弱、磁场的分布等。
2. 电磁继电器的原理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构造包括电磁铁、衔铁、簧片等,应用有自动化控制、远程控制等。
第二十章电和磁
第三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2. 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原理。
3.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学习重点:
1.电磁铁的原理。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学习难点: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对电磁铁特性的影响。
教学过程:
二、新课自学
(一)学生阅读课本P129---P131页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
:
(二)自学检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磁铁。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电磁铁磁性的磁性比通电螺线管要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磁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了: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一)教材P131页演示实验
(二)师生交流归纳方法:
⑴匝数一定时,通入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⑵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大小、匝数多少、外形等多个因素时,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学生分组讨论电磁铁有哪些优点及应用。
(二)师生交流归纳:
⑴电磁起重机、电动机、发电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等;
⑵磁悬浮列车。
课堂小结:
1.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芯,就构成了________。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的铁屑或曲别针的______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3.电磁铁匝数一定时,通入的电流越_____,电磁铁的磁性越____;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匝数越____,磁性越______。
4.电磁铁的优点:磁性的_____可以用通断电来控制、磁性的____可以用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极的______可以用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学以致用:
1、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大大增强,其原因是()
A.铁芯本身有磁性
B.插入铁芯后相当于增加了线圈的匝数
C.插入铁芯后使电流增大
D.是螺线管的磁性与被磁化的铁芯的磁性的共同作用
2、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A、B、C三个实验(如下图所示)。
已知A、
B、C线圈匝数相同,B中没有电流,I1<I2。
比
较A、B两图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比较A、C两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一种单元防盗门门锁的原理图。
其工作过程是:当有人在楼下按门铃叫人时,
楼上住户开关闭合,电磁铁通电,_____衔铁,衔铁脱离门扣,这时来人拉开门,进入楼内。
在关门时,开关是断开的,衔铁在______作
用下,合入门扣。
在合门扣的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课外练习巩固
1、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相比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在电炉、电铃、
电灯中,用到电磁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个电磁铁,A是弹簧片,B是
软铁,C是小锤,D是小铃。
当闭合开关后()
A.铃将持续不断地响下去
B.只敲一次铃
C.小锤不敲铃
D.电磁铁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4、小明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100匝和50
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图的电路中。
闭合开关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50匝的电磁铁100匝的电磁铁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表示数(A)0.8 1.2 1.5 0.8 1.2 2.0
吸引大头针的
5 8 10 0 1
6 25
最多数目(枚)
(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磁
性越强。
(3)分析第_______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电流相同时,___________,磁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