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3
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重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它的发展趋势如今已异常严峻,在我国也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传染病。
一、艾滋病流行现状【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见表1表1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截止2005年12月):2005年由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对中国的艾滋病进行的一次评估:1. 评估结果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艾滋病人约7.5万;人群感染率平均0.05%。
2.人群构成吸毒人群——28.8万(44.3%);有偿供血/输血/血制品——6.9万(10.7%);暗娼及嫖客——12.7万(19.6%);感染者配偶及普通人群——10.9万(19.6%);男男性接触——4.7万(7.3%);母婴传播——9000人(1.4%)。
3.感染现状 2005年有7.0万名新艾滋病毒感染者,主要是吸毒、暗娼、嫖客、男男性接触,母婴传播比例较小。
4.艾滋病中国流行特点(1)疫情仍呈上升趋势;(2)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感染者超过3万例的有两个省份,分别是河南和云南,河南是以采供血机构感染为主,云南是以吸毒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感染;超过1万例的有三个省份,分别是广西、新疆和广东;低于100例的基本是在西部,分别是宁夏、青海和西藏;(3)三种传播途径并存,性传播为新发感染主要途径:注射吸毒和性接触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一个主要方式;(4)艾滋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艾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感染性腹泻、带状疱疹及口腔真菌感染,约1/3病人至晚期或机会性感染较重时才接受治疗,影响疗效;艾滋病毒感染者已经进入一个发病的高峰期;(5)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已经向一般人群扩散;(6)艾滋病疫情蔓延的危险因素: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依然很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毒侵害;45.5%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11%吸毒者危险性行为,增加感染和传播危险;艾滋病毒在吸毒和暗娼、嫖客之间的传播加剧;感染者的流动加快艾滋病传播速度;大量人口流动,性行为增加以及很多城市增长的性病发病率,都成为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健康教育PPT课件(PPT2)contents •艾滋病概述•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心理干预与关爱支持•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探讨•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目录01CATALOGUE 艾滋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免疫缺陷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全球及国内现状分析全球现状截至2023年,全球有超过3800万人感染HIV,其中约2500万人已经发展为艾滋病。
国内现状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截至2023年,我国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已超过100万例。
危害与影响对个人的危害导致免疫系统崩溃,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对家庭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稳定和幸福。
对社会的影响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同时,由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02CATALOGUE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1 2 3认识不同性行为的风险程度,避免高风险行为。
了解性传播感染风险在性接触中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降低感染风险。
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侣数量,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限制性伴侣数量预防性传播感染措施避免母婴传播方法计划怀孕前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确保自身健康。
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对感染艾滋病毒的产妇所生婴儿进行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减少婴儿感染风险。
孕前咨询与检测孕期抗病毒治疗分娩方式选择产后婴儿防护拒绝毒品了解毒品危害寻求帮助宣传禁毒知识拒绝毒品,远离艾滋01020304坚决不吸毒,不尝试任何毒品,避免通过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毒。
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如有吸毒问题,应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接受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
潮州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王小英;刘少群;杨少逵;许奕涛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8(8)2
【摘要】目的分析潮州市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潮州市1991~2006年艾滋病疫情资料。
结果潮州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7例,其中病人9例,死亡9例。
男女性别比为2.86:1,年龄以25~39岁青壮年为主,占70.3%,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55.6%。
结论潮州市艾滋病流行尚处于低流行期,但应在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总页数】2页(P281-282)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分析
【作者】王小英;刘少群;杨少逵;许奕涛
【作者单位】潮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贵州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分析 [J], 雷世光
2.从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分析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和未来 [J], 康来仪
3.九江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用药分析 [J], 刘霞;刘志红;余黄鹏;徐焕新;平祥华
4.湖南省艾滋病流行现状与流行趋势分析 [J], 陈焱;陈曦;张艳辉;贺健梅;宋立新
5.河北省艾滋病低流行山区农民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杨红茹;季文琦;靳秀生;张红杰;米光明;张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艾滋病现状调查引言一、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现状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xx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
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20xx年的482例增加到20xx年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xx年的0.9%到20xx年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
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
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
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
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原因(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
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
2410 引言艾滋病(AIDS),也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的病死率非常高。
自1985年,我国报告首例AIDS病人以来,二十余年后的今天,AIDS已经成为一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疾病,加强对AIDS的预防及控制显得尤为迫切也尤为重要。
1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1985年,我国发现了首例AIDS病人,自此,艾滋病在我国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入阶段:时间是1985年到 1988年,这一阶段HIV感染病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城市,以海外华人以以来华外国人为主,在浙江发现4名国内感染者;第二个阶段是扩散阶段:时间是1989年到 1993年,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89年的10月份,在云南省的吸毒人群之中,有146名HIV病毒感染者,这一时期的感染者以归国劳工、吸毒者、暗娼、性病病人为主;第三个阶段是增长阶段:时间是1994年以后,这一阶段全国的HIV感染者出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到1998年,除了内蒙古、甘肃、青海之外,我国其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都出现了AIDS病人以及HIV感染者,现如今,全国各地区均出现了HIV感染者。
截至2010年10月,我国累计报告AIDS病人以及HIV感染者共37万多名,其中,AIDS病人有13.5万多名,死亡人数多达6.8万多名。
特定人群以及局部地区的疫情非常严重,此外,AIDS的潜伏期比较长,因此,实际HIV感染者要比统计例数更多。
我国AIDS的流行特点:第一,性传播成为HIV的主要传播渠道,其中,同性传播的提升速度非常明显;第二,AIDS疫情上升幅度有所减缓;第三,全国AIDS总体呈现出低流行态势;第四,高危人群、局部地区的疫情比较严重;第五,AIDS的流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受AIDS影响的人群显著增多。
2 艾滋病的相关预防措施2.1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通过系统地、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艾滋病知识,使民众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降低人们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恐惧心理,从而使人们减少高危行为的出现,自觉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从而做到原理艾滋病。
艾滋病在我国社会现状是什么“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那么我国对于艾滋病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艾滋病的一些社会现状,欢迎大家阅读!艾滋病社会现状1、艾滋病经性传播比例持续走高全国艾滋病年度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构成数据显示,艾滋病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
2005年为11.6%;到2007年增加到42.3%,2009年为57.4%;2011年为80.4%,其中,同性、异性传播分别占14.7%和65.7%;2013年1至9月,经性传播比例已近九成,其中经同性传播为20.8%,经异性传播比例为69.1%。
专家指出,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当前艾滋病感染群体更加分散,已不再集中于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中。
由于传播方式更加隐秘,感染涉及的人群范围更广、更分散,落实防治措施、减少新增感染的难度加大了。
艾滋病社会现状2、女性更应筑起艾滋病防线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约为6307万人,占全国已婚育龄妇女的近1/4。
新生代流动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怀孕、生殖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加强这些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这给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的艾滋病人群感染的趋势正逐渐从高危人群(吸毒、卖淫、男男同性恋),转向普通人群,特别是女性流动人群更是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
香港《南华早报》12月1日报道称,女性权益倡导者警告说,如果中国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艾滋病流行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易受感染人群有所行动,可能会步许多非洲国家的后尘。
那些非洲国家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超过了男性感染者。
促进两性平等和女性赋权的联合国机构—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郭瑞香说,艾滋病正在中国高危女性人群中迅速蔓延。
尽管中国最易感染艾滋病的女性群体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但该国已采取行动从早期入手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艾滋病的社会歧视现状如何艾滋病,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自它被发现以来,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在社会层面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社会歧视就是一个突出且严峻的问题。
在我们的社会中,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歧视。
这种歧视首先表现在就业领域。
一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旦得知应聘者患有艾滋病,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录用。
即使这些患者在能力和专业知识上完全符合岗位要求,也难以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这种就业歧视使得艾滋病患者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教育领域也未能幸免。
在学校中,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可能会受到同学的疏远和孤立,老师也可能会对他们区别对待。
有些学校甚至会以各种借口拒绝艾滋病患者入学,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更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在医疗方面,部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存在偏见。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情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治疗,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态度冷漠、敷衍了事。
这种情况导致艾滋病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社交生活中,艾滋病患者所遭受的歧视更是随处可见。
周围的人往往对他们避之不及,害怕与他们接触,甚至不愿意与他们共同用餐、握手等。
这种过度的恐惧和排斥,使得艾滋病患者在社交中被边缘化,感到孤独和无助。
造成艾滋病社会歧视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公众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缺乏准确的了解。
很多人认为只要与艾滋病患者有任何接触,就会被感染,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了不必要的恐惧和排斥。
实际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日常的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用餐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其次,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有时不够全面和客观。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过度渲染艾滋病的可怕和不可治愈,从而加深了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和误解。
再者,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预防医学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年4月第2期(总第118期)我国艾滋病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河北省晋州市防疫站(052260)张丽霞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到目前大约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的流行经历了传人期、播散期,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一、艾滋病病毒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病毒侵人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3.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4.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5.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患者。
在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6.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7.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二、艾滋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
2.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3.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
淋巴结直径在lem—.64——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4.并发恶性肿瘤,如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